人文艺术 > 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一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一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11-05 11:01阅读(62)

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一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

1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2

官渡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的第一场大战役,他的形成是由于北方军阀争夺中原的控制权而引发的,在公元189年董卓作乱的时候,中原及北方还有十几个军阀,等到官渡之战前,中原及北方只有袁绍和曹操两大军阀,战争就是如此,不打到最后一个,是不会罢休的。

先看看官渡之战前十年的天下形势,公元190年,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政府组成联军共同对抗董卓,分别有:

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势力,比如徐州牧陶谦,幽州牧刘虞,前将军公孙瓒。

公元190年天下形势

除了北方之外,还有凉州的马腾、韩遂势力,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等势力的存在,整个天下在朝廷陷入混乱之后,地方上也乱成一团,彼此争夺地盘,各自为战,这种形势在随后十年中,由于彼此争斗,一些势力被吞并,一些势力逐渐壮大,比如袁绍取代了韩馥的冀州牧,并逼死了韩馥,公孙瓒打败并杀死了刘虞,然后公孙瓒又被袁绍所击败,袁绍统一了河北四州。

再看中原地区,兖州刺史刘岱与济北相鲍信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阵亡,河内太守王匡被曹操联合胡母班的亲属攻杀,陈留太守张邈和广陵太守张超以及陈宫、吕布等人因为反叛曹操,被曹操击杀,兖州及徐州、豫州都落下曹操之手,此外,曹操还迎立汉献帝到许都,成为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势力之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当北方和中原地区只剩下曹操与袁绍的时候,两人之间的战斗就不可避免,事实上,官渡之战是曹操率先发起的,起因就是:吕布被曹操围攻在下邳时向河内太守张扬求援,张扬准备出兵救援吕布,结果被部下杨丑所杀,杨丑准备投靠曹操,结果又被眭固所杀,眭固想投靠袁绍,结果又被曹操所杀,随后曹操就吞并张扬的河内郡。

河内郡属于司隶州管辖,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部分地盘在黄河以北,河内郡北部与袁绍的并州和冀州交界,曹操夺取了这里,等于是把势力延伸到袁绍的边上,而且曹操夺取河内郡是第一次把势力伸到了黄河以北,而在此之前,袁绍与曹操的势力分布是大致以黄河为分界线的,所以袁绍坐不住了,打败公孙瓒没多久,就开始对曹操用兵。

河内郡

其实,自从曹操拿下河内郡,就已经知道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就已经在准备战争了,而官渡之战表面上是袁绍发起的,实际上却是曹操引发的,曹操在当时的实力并不亚于袁绍,袁绍有并州、幽州、冀州和青州,曹操有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袁绍有十几万军队,其实曹操的军队数量也不会比袁绍少,曹操在192年就收复了百万青州黄巾军,其战斗部队就有30万,从中随便抽个三分之一也有十万人。

但是,曹操用于前线的作战部队数量显然不如袁绍军队,袁绍在官渡之战投入了10万步兵和1万骑兵,曹操投入的军队不过三四万人,因为袁绍的在前线的军事实力远远强于曹操,所以袁绍在官渡之战一直保持着进攻姿势,尽管在开战不久就被曹军斩杀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并不影响袁军的进攻,袁绍的大军推进到了黄河南岸的官渡,两军在官渡对峙,所以这一战叫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前的形势图

官渡这个地方在今天河南省的中牟县,北靠黄河,南边100公里就是汉献帝所在的许都,东边180公里就是东汉旧都洛阳,官渡除了有黄河天险之外,境内还有济水,南边还有楚汉对峙时的鸿沟,也是许都北边最后一道屏障,官渡一旦被袁绍攻破,大军随时兵临许都,所以官渡对于曹操来说,无法再后退一步,对于袁绍来说,只要攻破了官渡,夺取中原指日可待。

官渡之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北方霸权的一战,谁胜利了,将会夺得北方和中原的霸权,谁失败了,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当时东汉末年的乱世来说,官渡之战也影响着当前汉末的局势,在天下局势尚未完全明朗之前,官渡之战的胜利者将有希望统一天下,因为在当时,没有任何一家的势力能与曹操或者袁绍相对抗,也没有任何人会认为当时的天下会成为后来的三国。

官渡之战部署图

官渡之战的这一年,江东孙策被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继承江东六郡,当时有一个叫鲁肃的年轻人给年轻的孙权提出一个著名的榻上对战略,告知孙权应该与官渡之战的胜利者以及荆州的刘表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第一个提出三国鼎立概念的人,这就是鲁肃。

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者将会统一中国,因为袁绍和曹操当时各占据了四个州,如果谁能击败另一方,并夺取对方的势力,将会占据天下十三州的八个州,成为东汉末年的超级势力,一家独大,这种势力统一当时的天下是没有异议的。

曹操与袁绍

所以官渡之战对后世的影响就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有可能会统一整个华夏。当然这只是有可能,因为形势的发展谁也无法准确预见,而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甚至认为袁绍会取胜,这包括曹操手下大批的官员,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发现了自己手下很多人写信给袁绍表忠心,但就说明了当时的人心是倾向于认为袁绍会取胜,但事实的发展却是曹操胜利了。

曹操在官渡的胜利得益于正确的指挥,合理地用人,成功的谋略,正如郭嘉在十胜十败中所说的一样,官渡之战结束了北方的分裂,之后曹操又用了七年才彻底地统一了北方,因此官渡之战还有另一个意义所在:结束了北方的分裂,促成了北方统一。

3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经典战役,是曹操与袁绍在建安四年到五年期间一系列争霸战争的总称。此役分阶段及全过程详细地图如下,


首先,建安四年八月,曹操首先挑起战争,率大军北渡黄河探入袁绍境内,进抵冀州门户黎阳(属魏郡,今河南省浚县)附近,探查敌情并扰敌视线,并开始在黄河沿线布防,打响了官渡之战的序幕战。

次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官渡之战正式爆发,袁绍率十余万大军进兵黎阳,并以河北四庭柱之首颜良为先锋,率先渡河,去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所驻守的黄河渡口白马城(今河南滑县东,城下亦有一黄河渡口白马津)。曹操立刻率大军救援,打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曹军先锋关羽阵斩颜良,饮马黄河,大挫袁军锐气!

按常理,曹操此时应借黄河之险,趁胜与袁绍主力展开决战,可这时曹操却来了个坚壁清野、将白马一带的黄河沿线百姓全部迁走,而自率大军沿河向西退却,欲退回官渡主战场。

曹操很清楚,黄河防线只为迟滞袁绍进攻,适当削弱敌人即可,袁军雄师十万,挡是挡不住的,且千里黄河,处处可渡。曹操如果分兵把口,则实力分散,防不胜防。所以必须退回早已选定的主战场官渡,按原计划打防守反击。

袁绍一看却以为曹操怕自己了,果然率全军主力渡河,一路向西跟在曹操屁股后面紧追不舍,誓要生擒曹操,以报前耻。谁知被曹操在黄河延津渡口(属陈留郡,在酸枣东北)以南打了一个埋伏,袁军惨败,袁军大军文丑亦在乱军中被杀。曹军则从容退回官渡,准备决战。

官渡之战还没开打,袁绍先锋部队与曹军的两次亲密接触,就让他先后折损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骑兵也有四分之一的巨大损失,袁军陷入一片低气压之中,好在曹军兵力不足,只有一万左右,袁绍于是抓住曹操这个致命弱点加紧进逼,八月,袁军十余万大军挺进博浪沙,依托沙丘修筑营垒,东西连营四十里,与曹操隔着官渡水南北对峙。

这个博浪沙,就是当年张良行刺秦始皇处,系邙山余脉,南临官渡水。所谓官渡水,其实就是鸿沟的一小段。自战国以来,历朝历代就在黄河与淮河两大水域之间开挖运河,以沟通南北水运,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鸿沟水系,其从河南荥阳北面引来黄河水,向东南方向延伸,流经的第一个重要渡口就是中牟的官渡,然后一路下注,最终汇入颍水。当年项羽刘邦就曾以鸿沟东西分界进行和谈,留下了“楚河汉界”的典故。

而曹操所驻扎的官渡河南岸,位置在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这里有沙丘,有河流,利于步兵据守(袁绍骑兵比曹操多);又可西就敖仓之粮,且为中原之腹地、水路之枢纽,调配兵马、粮草都方便。

接着,双方便在官渡两岸展开了一系列攻杀。从建安五年四月至九月,曹操以一万左右的兵力,利用白马——延津——官渡防线,对抗袁绍十余万全部主力,扼其喉半年而不得进,死抗硬顶,硬是没松了这口气,终于拖到了柳暗花明、局势逆转。

原来,就在此时,袁军高级参谋许攸突然潜来曹营,向曹操献上了火烧袁军乌巢粮草之计。然而对此,曹军诸将却都表示疑虑,想那乌巢,远在济水的北岸,从官渡前往必须先渡过鸿沟,再渡过济水,大约足有四十里的路程,偷袭期间万一有变,回救不及,怕到时没烧成粮草,反被袁绍趁虚劫了主营就惨了!

但曹操还是力排众议,做出了自己的决断,下令:让擅守的厉锋将军曹洪与军师荀攸留守营寨,自己则亲率精锐步骑五千,皆用袁军旗帜,人衔枚,马勒口,无声又无息,出没在通往乌巢的小道里,转眼,吞没在寂寞夜色里。

乌巢在袁营后方四十里,离曹营就更远了,再加上还得绕道,这一路恐怕有近百里,但曹操要大家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最多今晚跑场马拉松,辛苦却能换场胜利。士兵们无力抗拒,只得每人抱一束放火的柴草,奔向乌巢,终于以一把大火,烧掉了袁绍的霸业!

4

谢邀!

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

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

猜忌多疑

,屡误战机。

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

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5

导言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是奠定统一北方击溃袁绍的最关键一战。

那么官渡在哪里?我们通过历史书籍的记载来寻找曾经拥有大战的历史烟云。

官渡在哪里

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黄河之南,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但是这几乎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记录。曹操仅凭两万多人,打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官渡之战后,袁绍一直沉浸在兵败的低迷情绪中,不久便抑郁而死。曹操趁机把袁绍余部一网打尽,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当然这期间花费的4年多的时间


官渡的重要性是曹操能否北定中原关键时刻。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6

官渡之战是公元前200年,曹操和袁绍之间,发生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役主要发生在两个地点,一个就是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峙的地方,即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另一个就是曹操火烧袁绍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

下面我们说下,官渡之战为何不占任何优势的曹操会胜利,而袁绍会失败,以及战后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先说下袁绍和曹操的关系。

袁绍和曹操都是高干子弟,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玩到大的。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爷爷是当时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曹腾,曹操的家族背景十分的强大。

但是,曹操和袁绍家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袁绍家才是真真正正的官宦之家,东汉的四世三公,就是出在他们的祖上。

出身如此高贵的袁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当然比曹操要占据优势了。

所有,袁绍仗着自己家的声望,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做了一方的诸侯。

曹操在董卓乱政之后,也加入到了讨伐董卓的队伍之中。之后曹操把当时的汉献帝给挟持到了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虽然这一时期汉献帝在曹操这里,但是,曹操的势力很小,仅仅只有两万人,而袁绍有十万之众。

因为汉献帝在曹操这里,曹操可以以天子的口吻命令袁绍,对袁绍指手画脚,袁绍当然不服气了。

袁绍一看去朝见天子的时候,比自己LOW很多曹操,竟然站在自己的前面,排场比自己都大,这他那里能受的了。

袁绍想把汉献帝给劫持到自己的住所去号令天下,但是,曹操怎么可能答应。

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破裂,摩擦越来越大了。

之后就爆发了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雄心勃勃,带领十万大军来灭曹操,曹操带上所有士兵,两万余人开始应敌。

因为这一战袁绍占据优势,他们占领了高地,向曹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曹操只能被动挨打,这一时期,曹操怕的要死,有好几次想投降。

但是,因为荀彧给他写的信,还好他坚持了下来。

荀彧是曹操账下鼎级的谋士,他告诉曹操一定要坚持住,不要看袁绍现在比你强,但是,袁绍军的内部不和,只要假以时日,他们肯定会从内部瓦解。

曹操当时肯定觉得袁绍说的是心灵鸡汤,安慰他的话,但是,他想的是那就在坚持坚持吧,反正还有粮食。

其实这一时期的曹操还是很苦逼的,被袁绍打的无还手之地。

曹操变被动为主动的开始,是许攸的投降。

许攸是袁绍账下的重要谋士之一,因为袁绍账下谋士众多,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利益分配不均。

许攸选择弃袁绍选择曹操。

曹操见到许攸之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打败袁绍,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许攸问曹操,曹公你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我的粮食很多,在坚持几年没问题。

许攸说,不对,重新说。

曹操说,不好意思,还能坚持半年。

许攸说,还不对,再说一次。

这一次曹操不得不说实话了,他告诉许攸自己只能坚持十五天了。

许攸告诉曹操,十五天的粮食足够打败袁绍了,只要曹公带领人马到乌巢烧了袁绍的粮仓,袁绍必败无疑。

曹操依计实行,果然把袁绍的粮仓烧光了。袁军军心动摇,曹操发动进攻,袁绍失败,带上儿子逃走了,不久后他就死了。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之后实力大增,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之位。

可以说这一战之后,曹操成了那个乱世之中,力量最大的一支军队。在加上他手里抓有天子,这就为曹操平定天下,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7

河南中牟。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 忧郁而死 ,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8

感觉一切都是传说!只想问问三国时代的黄河在哪里?就是现在的位置吗?历史上黄河最北曾经夺漳河入海,所以现在河北省邯郸邢台以东的很多地方也曾经属于黄河故道,留下大片的漫漫黄沙!往南曾经夺淮河入海!官渡之战,难道真是现在的官渡吗?原阳县,黄河北岸也有一个村口称是古官渡!

9

官渡之战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官渡桥村北,在中牟县东北三公里处,往北3一一4公里草场村是曹操的草料场,战场设在,官渡桥村至到东3公里的水溃村,曹操以少胜多用水溃袁军,后有水溃村。现存曹操饮马井,其它古迹已没有了。

10

根据最新出土的石碑等文物资料考证,官渡之战的旧址为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大宾乡马头村一带,以此为契机,目前该村正在申请更名为官渡村,并在其村口立有官渡村字样石碑,获批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