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历史史料证明:朱元璋在位期间,本人并不忌讳“猪”这个词。倒是明朝的第十个皇帝明武宗开始了禁止杀猪一说。

据了解,在明太祖洪武(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也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八年(西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洪武正韻》的第62頁有以下内容,可见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并未避讳“猪”这个字。

虽不避讳,但读音有差异!

但是据考究,当时“猪”的读音倒是和现在的读音有些区别,当时叫做“吱鱼——猪。zhv,”第一声,类似现在汉字“居”的发音。据粮油市场报了解,现在我国好多地方还这么叫猪为“zhv”。

明朝第十个皇帝——明武宗严禁养猪!

但是史书中也有记载,明朝中后期,朝廷禁止民间养猪。《明书·武宗本纪》有这样的记载: 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 《明实录·武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 “正德十四年十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这是指的就是明武宗禁猪。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曾发布号令禁猪:据传说,他之所以禁猪是因为他本人属猪,又姓朱,禁猪令一出,当时南直隶、山东等地的村市居民被迫宰杀所养的猪,连小猪也都埋掉,明武宗在仪真祭孔时,无猪可用,只得用羊头替代猪头来供奉孔老夫子。明武宗本人既不信奉伊斯兰教,也不忌食猪肉,有明一代,宫廷御膳,就从未断过猪肉。据《大明会典》的记载,负责置办御膳的光禄寺,每年所用牲口数达30100头,其中就有猪18900头。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问答!
11.17

最佳贡献者
2

在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猪差点就绝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朝的开国皇帝叫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很忌讳称谓,尤其是皇帝的称谓都需要避讳,同样在明朝时期,开国皇帝姓朱,一般人自然不能乱叫“朱”这个字了。恰好“朱”与猪肉的“猪”是同音的,所以朱元璋建国后,就不让人把猪叫做猪,更何况猪是用来杀的,而且还是杀来吃的,“杀猪”这不就是杀掉朱元璋吗?因为当时避讳皇帝,所以民间说到“猪”时,都用“彘(zhi)”、“豕(shi)”等字代替,而杀猪不能叫杀猪,而叫杀“万里哼”。朱元璋只是不让人叫“猪”,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民间连养猪都不能养了,据说朱厚照二十七岁生日那天,举行宴会百官来贺,当他夹起一块猪肉要吃时,突然想起自己姓朱,而且自己又出生于辛亥年,生肖也是猪,他顿时不悦起来,于是拂袖而去,剩下满堂大臣,谁也不敢动筷子了。后来朱厚照让首辅杨廷和写了《禁猪令》,禁令中说民间不准再养猪了,谁敢违背就发配到边疆,于是民间百姓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养猪了。不久后朱厚照发现自己吃的蔬菜、豆角、黄瓜等没有以前美味了,看起来不新鲜,于是他觉得出宫看看,蔬菜出了什么问题。朱厚照本就喜欢到民间查访,他和太监到京城郊外的乡下,果然见到庄家都蔫蔫的,蔬菜也没有生机,于是便问菜农,这是怎么回事呢?菜农自然不认识皇帝,便直接骂道:“皇上不准养猪了,俺乡下人没有猪粪,拿什么肥田?种出来的庄稼不仅产量低,也变得不好吃了,我真希望这个皇帝早点死了才好。”身边的太监见农民敢诅咒皇上,正要治他的罪,不料朱厚照却拦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禁猪令》坏国家的民生大事,他回宫便下令《取消禁猪令》,并把允许“养豚”的布告发到全国,这时百姓才终于敢养猪,找到许多偏远地区,才寻得猪种,重新养起来。幸亏朱厚照也不是个蛮横不讲理的皇帝,要不然猪真要让他给弄绝种了,如今或许我们都吃不到猪肉了呢。

3

谢谢邀请!在明朝,对于“朱”、“猪”的避讳好像没有。以前也有同事谈过这个话题,一致认为,朱元璋不在意“杀猪”的谐音。朱元璋在没有得帝之前,长时间带兵打仗,杀猪的事是常有的,特别打了胜仗,朱元璋总要嘱告管理内务伙食的官员,要多杀几头猪,多宰几头牛,让将士们美美的吃一顿。这些话在军中说惯了,也没有人想起来“杀猪”有“杀朱”的谐音有什么不好。朱元璋做了皇帝,也没有在意这个谐音,原因是长时间说惯了,也没有谁因为说杀猪这两个字受到惩罚。对于杀猪的人来说,我想他会注意的,本来汉语言词汇丰富,对表示猪的意义的词也有不少,如豚、彘等,还有各地方言也不同,有的地方叫kele,有的地方叫lao lao(用拼音代替的),有多重办法完全可以避讳。

4

谢邀。

民间说法叫杀万里哼。但是,把猪叫做万里哼,更多是一种民间的叫法,实际上,“朱”这个姓是不用避讳的。古代避讳避的是名字。

《左传·桓公六年》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说得很清楚,周人开始避讳避的是名,而非姓或者氏。避讳的情况有四种,一是避讳帝王,二是长官,三是圣贤,四避长辈。除此之外的,还有一些人因为心理因素或者讲究吉利等原因,也会特意避开一些字。

不信?

随便举例子,《三国演义》第一回,当中就说:“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罗贯中总是明朝人吧,他的小说里面照旧写着屠猪。

还有,《明史》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你看,连史书里面都写着猪这个字,民间还有什么好怕的,该杀就杀,该吃就吃。

5

先说明一点,避讳只是避讳名字而不避讳姓氏,如果需要避讳姓氏,明代不止杀猪行业要避讳,那所有姓“朱”的都要改姓了。不过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出于忌讳而避讳,这类的小故事还不少。

据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明朝初年,江堤岸总是很容易崩毁,当地然说是因为有水兽名猪婆龙作怪导致的,恰逢朝廷派官员来查证,人们因为“猪”与“朱”同音,所以很忌讳,然后就嫁祸给鼋,结果误打误撞,“鼋”与“元”同音,正好犯讳,于是朱元璋就下令补鼋,江中鼋就被捕杀殆尽。为此还出现一句嫁祸相关的谚语“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其中的“猪婆龙”其实就是现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这则材料说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对国姓多是忌讳,反而不太熟悉避讳

除此之外,因为忌讳国姓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在明代也不少见,如科举考试的试卷本称“朱卷”,后改为“硃卷”,甚至确实有为了避讳“朱”姓而改姓的情况,周广业的《经史避名汇考》记载,“凡内臣姓朱者,皆改姓诸”,监管内臣也即太监改姓。

周广业书又记载正德十四年,武宗因国姓与“猪”同音,曾下令禁止民间养猪、杀猪,但很快诏令就被废除,不过,武宗此令不仅是因为“国姓”,还因为他生于1491年,恰好属猪。

明武宗朱厚照

除了明朝以外,因为国姓而避讳的还有唐朝,唐朝姓李,所以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捕杀鲤鱼,盖因“李”与“鲤”同音,并将鲤鱼。

当然,虽然朝廷不避讳,对杀猪行业来说还是有所忌讳,所以就将“猪”改名称“豕”“彘”等,还有说朱元璋曾将其改为“肥肥”

6

一个穷人給姓朱的地主做长工,每每提到猪,只能说是:本家老爷,猪圈称为厩,病了称为有恙,处决犯人称为就地正法,死了人叫寿终正寝。有一天猪病了,长工对地主说:东家,厩里的本家老爷有恙,若不就地正法,恐怕要寿终正寝了。

7

实际上,朱元璋本人以及明朝的皇帝们,大多是不忌讳“猪”这个字的,也只有正德皇帝朱厚照因为自己属猪,在加上姓氏,自有一段时间内,是禁止杀猪的,但很快迫于压力,又废除了这道命令。

1、

明朝对于皇帝姓名的避讳,主要是避讳名,并不避讳姓,比如在洪武时期,陕西有个开元县,就因为要避讳朱元璋名字中的“元”,所以改名为开原县,包括在明朝,很多当时的文学典籍中,就有出现“猪”这个字,比如西游记,就有猪八戒这个名号,另外,不仅对猪这个字没有忌讳,对杀

猪行业同样没有忌讳。

像水浒传中,就有郑屠郑大官人这样的人物,就是以杀猪为业,同时在该书中任务的对话,完全没有对猪的忌讳: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民间不忌讳主要源自于朝廷官方的不忌讳,在朝廷举行的各类祭祀中,都有猪的出现,在《大明会典》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官方在大小祭祀中,并没有将猪取消,采用别的牲畜来代替:

永乐二年:……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随驾将军、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猪肉饭。……隆庆四年:题准领宴规则。殿内将军、每名猪肉二斤。……教坊司乐工、每名猪肉四两。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并没有刻意对猪进行规避,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也同样没有因为皇帝姓朱而有所忌讳,这与猪是日常生活较为密切分不开。


2、

但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却出现了民间禁止养猪、杀猪的命令,但也很快被废除不用了。

虽说明朝奇葩皇帝多,但朱厚照绝对算的上是最奇葩那一位,在位期间,各种玩世不恭,各种离经叛道,仿佛皇帝是一个束缚他的职业,最终在32岁死于豹房。

朱厚照在位时干过的奇葩事情不少,禁止养猪就是其中一件。他在某次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农户养猪,大大为不悦,一来呢他本身姓朱,犯了他的忌讳;二来他是辛亥年出生,属相是猪,因此他对于农户养猪。杀猪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认为这触犯了皇家尊严。

之后,他就下令民间不得养猪,否则就以犯上之罪论处,更禁止杀猪。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这好好的养着猪,突然间不让养了,杀又不敢杀,无奈之下,只得将家猪放归山林,一时间,满山遍野都是农户遗弃的家猪,这些家猪啃食庄稼,破坏房屋,但由于皇帝忌讳,没法将其猎杀,给各地百姓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在这道命令下发的年底,皇家祭祀为了规避,不能使用猪肉,只得用羊肉代替,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大奇观。

这道荒唐的指令,一直到嘉靖皇帝即位后,方才废除,老百姓们又开始养猪、杀猪、吃猪肉。


结语:

历朝历代,都有规避皇家姓氏的说法,例如不得取和皇帝一样的名字,或者同样的字,更有甚者,在书写与皇帝名字相同的字时,都要采用缺笔或者改形来规避,以免犯忌讳,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讲,明朝对于猪,并没有太多的规矩和要求,民间也照常不误的杀猪养猪,这大概与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贫寒之家有着些许关系吧。

8

首先,在明朝“猪”这个字不是忌讳,有二师兄为证。

其次,明朝人也不忌讳“猪肉”,也不忌讳“杀猪”,有郑屠郑大官人为证。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最后,明朝官方也不避讳“猪”。

《大明会典》记载,郊祀庆成的筵席所用菜品:

永乐二年:……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随驾将军、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猪肉饭。……
隆庆四年:题准领宴规则。殿内将军、每名猪肉二斤。……教坊司乐工、每名猪肉四两。

这是国家祭祀,重大场合,并不避讳“猪”这个字。

《大明律》里面有【宰杀马牛】一条罪名:

凡私宰自已马牛者,杖一百;驼骡驴,杖八十。误杀者不坐。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觔角皮张入官。

下面有注解:

若故杀他人马牛者,杖七十,徒一年半。驼骡驴,杖一百。若计赃重于本罪者,准盗论。【谓故杀他人马牛,估价、计赃、得罪重于杖七十徒一年半。驼骡驴价,计赃,得罪重于杖一百者,并准窃盗断罪。系官者,准常人盗官物断罪。并免刺。追价给主。】若伤而不死,不堪乘用,及杀猪羊等畜者,计减价,亦准盗论。各追陪所减价钱,价不减者笞三十。

里面也明晃晃写着“杀猪”。

总而言之,明朝从官方到民间,都不避讳猪字,所谓把猪叫做“万里哼”,也是无稽之谈。

9

  • 明朝时百姓叫“杀猪”为“杀万里哼”。

  •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杀猪叫 ”杀红”,文言文称豕shǐ,杀猪叫屠豕、屠彘。

  • 猪古称豕,又称彘zhì。

10

礼仪这一方面,中国古人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起名字或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开地位尊贵者、长辈、圣贤的字或号,以示尊重。

天下最尊贵的莫过于皇帝,因而历朝历代,都会避讳皇帝的名字。例如清朝,因为康熙帝名字叫玄烨,强行把唐玄宗李隆基给避了,称其为唐明皇,不敢说玄字,李玄霸也给改成李元霸。

按照这个思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姓朱,那天底下的杀猪行业都得避讳“猪”这个字,甚至不能杀猪了?

并非如此,朱元璋还没那么不讲道理。他出身于百姓,最能体会百姓的喜怒哀乐。称帝以后,对文武百官也许有点严苛,但对百姓,向来是体贴的,是一位非常亲民的皇帝。

“避讳”这事儿在各朝都存在,但程度有松有紧,全看统治者的态度。而明朝是皇家避讳最轻的一个朝代。

朱元璋劳心劳力,给后代定出了很多规矩,关于避讳在《大明律·吏律》中说得很清楚“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也就是说,使用皇帝名字或庙号的同音字时,只要不两个字连在一起用,犯一个字是无罪的。那么杀猪行业也就不犯忌讳了,哪怕想取个带“元”的名字,后面没“璋”都无事。

但是,不管祖宗如何英明,也管不住不肖子孙。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突发其想,敕令全国禁食猪肉,不吃猪肉,杀猪行业也就废了。他自己倒还是继续食用猪肉的。

不过,这可不是为了避他朱家的姓氏,而是他属猪,让天下人避他的属相。这么荒唐的命令,很快遭到文官们的抵制,在大学士杨廷和的劝说下,朱厚照不情不愿地收回了敕令。

虽然有朱厚照这个奇葩,明朝的避讳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不犯到眼前,朱家皇帝基本不会认真抓这事儿。当然了,朱厚照除外。

朱棣名中有“棣”,《诗经》中的名篇《棠棣》也没有惨遭修改,依然存在。明宣宗朱瞻基和明孝宗朱祐樘还曾专门下诏强调“二名不偏讳”的原则,这是在告诉百姓,只要不两个字连用,就不算你犯了忌讳。

明朝皇室这么大方,估计是因为心中有底气,不担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越没底气的皇室,这方面就越严格,比如清朝。

清朝严到什么程度呢?避讳到了自家人头上。雍正登基后,他那群兄弟全将名字中的“胤”改成了“允”,不敢和皇帝同叫胤字。

而明朝,太子通常都是长子,亲兄弟、堂兄弟们基本全按他的名字来取名,太子登基为帝后也并不会觉得被冒犯。从没一个明朝皇帝要求自己的兄弟们改名,谁敢这么说,就等着被宗室和文官们狂骂吧。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