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先哲荀子的入室弟子——韩非,在秦国的监狱里自杀,这一年,他只有47岁。韩非一生都在经营权术,研究阴暗心理,最终却被权术所害,因李斯一句“韩非,韩之诸公子也。”而不得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大概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出生在公元前280年的韩国(今河南禹州市),是韩国公子之一,曾跟随荀子学习儒术,颇得荀子赏识。在战争频繁的时代,儒家影响虽大,但并不得统治者青睐,或许正是这个原因,韩非转向了法家学派,并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战国后期的韩国一片衰败,积贫积弱的现象日趋严重。对此,韩非深恶痛疾,他多次上书韩国统治者,希望能使用他的治国主张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养,用非所用”的局面。遗憾的是,韩王并没有给韩非改变现状的机会,这使韩非感到很失望,于是不再寄希望于仕途,开始退而著书立说。之后,《孤愤》、《五蠹》、《内外储》等著作便相继诞生,洋洋数万言。

或许韩非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会流传到秦国,但事实上秦王嬴政确实看到了韩非的著作,并被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值得关注的是,韩非并非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而是有语言障碍的口吃,但是他的文章却非常出众,连秦国相国李斯也自叹不如。秦始皇非常看重韩非,甚至不惜以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非到秦国任职。

韩非到秦国后倍受秦始皇重用,他的一整套法学统治思想也被接受,就在韩非的事业如日中天时,灾难却不期而至。李斯与韩非一样,曾拜在荀子门下,此时在秦国已官至相国,大权在握,可是在看到秦始皇对韩非的重用后,还是生出了嫉妒之心,便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韩非终究是韩国人,并没有得到秦王的完全信任,于是被投进监狱,最后不得已自杀。韩非死了,但是他的治世之道却被保存下来,由秦始皇和李斯继续在秦国实施。


韩非的思想精粹都保存在《韩非子》一书中,他以法治为根本,兼收并蓄儒、墨、道等诸家思想,并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以及慎到的“势”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紧密结合的思想体系,成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然而,韩非并非将诸家学说简单堆砌在一起,而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解释。他认为商鞅和申不害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和“术”结合起来,在他看来,国家图治,君主必须要善用权术。仅有“法”、“术”还不够,还必须有“势”作支撑才能使整套体系得以运行。难能可贵的是,韩非是明确提出“法不阿贵”思想的第一人,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最早体现。

韩非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他反对天命思想,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并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此外,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和“矛盾”的概念,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关系的人,并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的观点。

西方人眼中的权术大师是马基雅弗利,且不说理论如何,仅在时间上,韩非就比他早了一千六百年。韩非几乎是中国历代君主的老师,尽管法家从汉代就开始衰落了,但法家的基本思想,尤其是韩非的权术理论,却被历代统治者当做治世法宝一代一代传下来。


【韩非子】《韩非子》一书是后人在韩非死后,搜集他的遗著,并加入一些论述韩非思想的文章编写而成,其中大部分为韩非本人的著作。在当时中国思想界普遍崇尚“复古”的情况下,韩非却大肆攻击儒家的“仁爱”之说,反对“复古”,主张法治。韩非的理论代表着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朝实现大一统提供了理论根据。

此外《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切中要害,往往于平实中见深邃,耐人寻味。如今,《韩非子》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韩非子也当之无愧可以称之为一位实用主义作家。

最佳贡献者
2

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二人是荀子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法家学说,是法家集大成者,他们是同学关系。只说法家学说的系统理论能力,韩非更强。现实中来看,肯定是李斯更厉害。

李斯有政治能力和手段,他能把法家学说落实到实际,而韩非更多的像个思想家,像孔子一样,只是倡导自己的想法,希望别人采纳,宣传一种政治主张,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真正落实的是列宁和毛主席

韩非没有足够的政治眼光,不懂得如果做一个政治家,他是学术派,不是实干派,和商鞅李斯不是一种类型的。韩非更像一个卖书,和近代更多变革家一样,理论派,真正动手能力不行。韩非没有李斯那一套圆滑的处事哲学,更没有李斯在政治上的杀伐果断和残忍。韩非是结巴,也没有李斯那种口才。在生活中具体表现出来,肯定不如李斯来的轻松自如,处处碰壁,并为此丢命。

3

韩非厉害。


(一)志向决定未来

韩非与李斯二人是同学关系,都是荀子的学生。但二人出身却是翻天覆地地不同:李斯早年当过小吏,而韩非是韩国王室贵族。



想一想,出生不同,那人也各有志,李斯想当米仓中的老鼠,而不是厕所里的鼠,所以有机会,就上;韩非则是一心为韩国,所以有机会,韩国利益为先。

一个光着脚,一个穿着鞋。

(二)二人入秦

韩非十分厉害,他集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为一体,并融入老子的思想,创出《韩非子》。

他的思想引起了嬴政的极大重视,连李斯也自愧不如。

后来,韩非入秦,但在灭韩问题上与李斯意见相左,李斯维护大秦的利益肯定说灭韩,而韩非则相反。最终嬴政采纳李斯的意见,并扣押韩非。终诛杀韩非!



我认为诛杀的原因是韩非的思想让秦始皇喜爱,但忌惮。同时,韩非不可能为嬴政所用,既然如此,何不诛杀?以免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

(三)遗憾的韩非

韩非最终也只是一个思想家,并不是政治家。我们观察商鞅,他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家。二人的差别在商鞅践行了自己的思想,而韩非没有,只是提出。

韩国不支持韩非的思想,嬴政支持,但韩非始终以韩国利益为先,当然与秦始皇利益相左,以致于无法施展自己的理论。

否则,韩非成就非常大,与商鞅并肩,甚至超过。

遗憾啊!

在他死后,他的思想指导嬴政统一六国。

4

韩非子与李斯是同学。

同学不能一个单位上班,因为同学之间会互相嫉妒。

韩非子有才华,李斯有权。

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所以就在秦始皇面前说韩非子的坏话,最终害死了韩非子。

李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高位重,不可一世,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斯利害。

而韩非子不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且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吸收了道家的愚民文化,吸收了儒家的特权文化,吸收了法家内部各派的法、术、势,成为中国专制社会的灵魂式人物。

——在中国历史中发挥实际作用的主要是儒、法两家,即所谓的“外儒内法”,但实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是法家。

韩非子不是开创性的思想家,但他却是中国专社会制度真正的总设计师;他的知名度在历史上虽然不是非常高,但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实际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韩非子比李斯厉害。

5

谢谢邀请!

韩非和李斯没有哪个更厉害,只有哪个对后世影响更深远!

韩非对后世的影响:韩非虽然是儒家荀夫子的学生,但却自创法家思想,主张封建专治,乱世重典,提出君主专治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只可惜没有活着看到自己所提思想真正绽放光芒的一天!

韩非之死一直是个谜,韩非是被秦王嬴政所杀,绝非李斯亲为!

李斯:李斯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践行着法家思想,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才能,辅助秦嬴政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李斯建议秦王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又提出统一文字,颁布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等方面也有李斯极大的功劳。可以这么说,李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法家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为行动依据的!

韩非创立法家,李斯践行法家,二者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假如李斯践行法家思想失败,法家思想或许不会沿用这么多年,前朝经验被后世借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6


鄙人从2004年起,研读诸子百家十余载。对法家的研究最为精深。其中,《韩非子》读了八遍。还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

韩非子不但远胜李斯。还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子主张捍卫君权,奴役臣民。其手段有三:刑罚、阴谋诡计、愚民。

一、刑罚。

法律体现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宁枉勿纵——韩非子谓之:禁奸于未萌。

夷族连坐—— 一人死罪,夷灭三族,株连十户。

二、阴谋诡计。

韩非在《定法》中,将法比作衣服,术比作食物:“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对于君主来说,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看,法家学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术家学派,即阴谋家学派。法家之名如同西红柿,术家之名如同番茄。一物二名也。但由于“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家之名便被公诸于世,术家之名便隐遁于无形。

在《内储说下》中,韩非子列举了栽赃嫁祸的诡计一箩筐,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不在一一列举。

在《内储说上》中,还有指示通奸,安插卧底,以窥隐情之计:“卜皮为县令,其御史污秽而有爱妾,卜皮乃使少庶子佯爱之,以知御史阴情。”

在《八经》中,有更令人发指的投毒暗杀:“生害事,死害名,则行饮食。”所谓生害事者,此类人存活与世,对君主统治不利。所谓死害名者,并未触犯王法,且在人民心中颇具威望。若直接将其诛杀,有损君主名声。

汉武帝和武则天把韩非子的刑罚与阴谋诡计运用于实践。

汉武帝是法家酷吏张汤、杜周、江充,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武则天重用法家酷吏周兴、来俊臣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大肆屠戮皇族和群臣。

三、愚民。

商鞅谓之:民愚则易治。韩非子谓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使人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四、驯服奴才。

法家是让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韩非子谓之: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寡闻从令。

韩非子还提出了三纲理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诛臣,焉有过!

五、群臣、太子、王后皆是国君死敌。

韩非子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

信奉法家思想的秦始皇不立太子。信奉法家的汉武帝立了太子。却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蛊之祸诬陷太子,致使太子、皇后被灭门。

此外,韩非子还精通鬼谷术。《韩非子?说难》就是一部《鬼谷子》。鬼谷子、苏秦、张仪只会使鬼谷术。韩非子能使能破。

对道家思想境界最高的,是孔子嫡孙儒家大师子思。对鬼谷学派领会最深刻的,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马屁。

总之,《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这是一部整人经。害人经。

7

确实是,因为法律是社会文明离不开的堤岸。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维护秩序,江河之水不能没有堤坝保护。

8

韩非和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这大家都知道,韩非是思想家,政治家其实与韩非有点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一句话,如果韩非不是韩国贵族,韩非是有可能被秦王所用,成为一个真正政治家的,但贵族的身份阻碍了他,而李斯没有这样的包袱,所以,作为政治家,李斯比韩非更成功,也更厉害,但别的地方,李斯不如韩非多矣。。。。。。

9

韩非子是要比李斯厉害点。

韩非子、李斯跟随荀子主要是学习黄老帝王之术的。

所谓黄老帝王之术,就是道家为主,儒家为辅的一种学问,《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道经》主要描写道家理论根源,《德经》主要讲述儒家思想基础。

他们都属于士,也就是道士。

当时的国家,讲究政教合一。

道家,主要着眼于宗教问题。

儒家,主要着眼于世俗问题。

韩非子,是皇族,他主要倾向于宗教问题,应该更倾向于道家。

李斯,属于破落贵族,他则主要倾向于世俗问题,应该更倾向于儒家。

所以,韩非子对先秦以前造神的方法总结为“言出法随”以“法”造神、“装腔作势”以“势”造神、“装神弄鬼”以“术”造神,秦始皇一见,立即惊为“造神秘籍”,爱不释手。

而韩非子讲究“君无为,法无不为”,庄子讲究“君无为,而臣有为”,当时并称获得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

在《史记》中,韩非子能够合并老子、庄子、申子立传,说明他的道家学术水平得到了司马迁的认可,尽管我们后世一般把他这个特殊的道家称之为“法家”。

当然,对于法家也可以这样理解,道家有“道法”,儒家有“礼法”,对于儒道兼修的人,这两种学说都要掌握,这两种学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有“法”,这种特殊的杂家,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把他们称为“法家”。

偏重道家宗教思想的,就成为理论家,偏重儒家行政实务的,就成为实践家,而道家人物代表的宗教管理权的地位当时是高于儒家人物代表的世俗管理权的,所以韩非子比李斯确实是厉害一点。

10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主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厉害。

李斯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得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秦朝建立后,推行各种政策,稳定了战后的局势。主要在政绩方面卓著。

一个思想文化,一个政治,我觉得两者没有可比性。

爱生活,爱历史,关注头条号:流洛之家,共同探讨历史 请多多关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