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我认为题主的认识有些片面。中国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最为主要的有十家,分别是;

1;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2;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3;墨家,以“兼相爱,以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为法家。

5;名家,以“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说,被后人称名家。

6;阴阳家,因提倡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和事而得名。

7;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8;杂家,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

9;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10;小说家,《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造也。

以上就是中国《诸子百家》文化的总合。各举己见的思想体系总概括。那么为什么?法家思想没有被重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上面已提到,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法治国。这在帝王将相心目中,就沒有儒家的“五常”思想重要。以法治国,是外在的强制因素。总没有,儒家的“五常”内在因素起作用效果好。如果,单靠以法治国,需杀多少人?把人杀没了,他还能统治谁?所以,就不如内因起作用,自觉得不犯法好管理。

2;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血腥,当时的社会,迫切的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局面。所以到汉武帝时期,整个社会极力崇尚儒家思想,不知不觉得都独尊儒术了。

那么法家的以法治国就此放弃了吗?没有。他总有不自觉得,因此,就总有犯罪的人。但犯罪人总是极少数人,所以,主流思想还是选择了儒家。法家思想,就没有儒家思想被热衷了。

结束语

儒家思想,是以五常为核心的内因起作用的,被当时社会所热衷,被选择为主流所推崇。法家则是以法治国,强制犯罪的外因作用,在社会上,它必竟单一不广泛。所以不被热衷。

最佳贡献者
2

虽然法家没有像儒家一样,长期占据着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法家的思想和理念,却一直为历代所沿用。

法家的第一大思想主张是集权理论。自从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集权思想其实就已经得到了成功运用,此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都是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政治主体。

法家的第二大思想是法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法治国。尽管古代中国“人治”理念极为浓烈,但法治理念一直得以延续和发展,历朝历代都颁布了相关法律制度来维护统治。

法家的第三大思想主张是变法改革。实际上,古代中国出现过许多改革或变法的历史事件。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就是法家变法改革思想的发展和延续。

其实,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的同时,是兼收并蓄了其他思想流派的,历代统治者几乎是以“外儒内法”为主。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它思想流派,而只是尤为推崇儒学而已。其它思想流派或多或少也在不断的发展,只是没有儒学这么明显。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家的思想和理念,一直存在于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历史中。

3

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实践其实骨子里一直隐含着法家的魂——面子上漂亮的儒家遮掩不住里子内的法家!???????

4

干么要分家呢?道就是法,德是什么儒家吗?道德,孔子不讲道德吗?儒家不讲道德吗?释家不讲道德吗?请问儒释道哪家没有法呢?佛法,道法,治国平天下哪一样离开法了呢?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哪一流没有法呢?所有行为都是法,所有利用都有德。儒法分家是别有用心的不要上当。仁义礼智忠教守贞洁字字皆法。法律是建在此基础上的,违犯心纠。自心若不纠正,心上强势插上一把刀,必纠。

5

引言

题主这个问题明显存在一定问题,法家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法家也从没有消失,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法家其实是统治核心一般的存在。历代统治者,宣传的往往是儒家文化,但这都是表面的现象而已。

外儒内法 剂之以道

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是表面推崇儒家思想,而实践中又有法家思想所辅助;伦理和法治相辅相成,封建统治才能够平稳;同时展现出了统治者的开明,也变相的标榜了其仁德。在汉武帝时期,推广的就是杂儒法之术并用,汉武帝认为,这样比单纯的“文法吏事”更有利于统治。

但是儒家毕竟是外在的表相,是一个华丽的外衣,但是真正让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大概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宗法制度的影响

孔孟的“仁”,讲孝、忠、礼、名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意识形态,讲究更多的是德。要求对上尽忠,对父母尽孝,对人讲礼。而所谓礼、乐、道德、刑法等东西,只是维持宗法系统所产生的制度和规则,而帝王公卿不过是宗法系统下形成的领袖。

第二点是儒家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集势与权力”是法家对君臣关系定义的核心,但对比儒家提倡那一套“礼”,就显得过于粗暴,而不如儒家那般来得精致,耍的圆润。据《左传》载:“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古人讲究的“三六九等”的雏形也正源自于此。这种以“礼”为骨架的布局,搭建古代封建等级制的建筑,是统治秩序有效运行的核心,这种秩序只有在战乱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局面才会荡然无存,但随着安定,又会重新走回原轨。

儒家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得到了推广,儒法合流在此时已非常明显,儒学逐步的取得优势,进而取得了统治地位。儒家与法家,在古代是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补互克。

结束语

善与恶,仁与权,儒与法两者互补性极强,也可以说狼狈为奸。从儒家获得君权神授,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所以看似儒家获得了治天下的幻觉,但是法家却一直存在,传承断绝这种说法也只能一笑而过!


ENT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6

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就像是在两股道上跑的车,除非是在过道岔子的时候,是很少有交集轨迹的。
它们在二千多年里,并驾齐驱,持续不断,各自发展传承各自的,只有互相影响,并没有谁会取代谁的说法。
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领军人物,他为君主集中制,创立了一整套的治国理论战略体系。
而商鞅则是法家中的皎皎者,他曾经提出骇人听闻的驭民五大战术:
A:壹民:只准帝王思想,百姓们不得思想。
B: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C: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其他的亊情,
D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斗争,使其长期生活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氛围之中。
E:贫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使之终身要为自己的温饱而拚命地奔波。
一言蔽之,法家思想是为历代统治者服务的,是君王统治的工具,被历代皇帝们汲取其精髓,而又推崇备至、发揚光大。
儒家的思想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和谐和“中庸之道”。
中国的儒家代表,有孔子和孟子,其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和《孟子》。
儒家思想,一直都是被芸芸众生们传承的。
另外还有一个奇葩,叫做荀子,已经被后来的学者、专家、教授们,归之为儒家中的优秀人物,他的大作就是《荀子》,认为:“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并主张“外儒内法”。
这或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法家思想反而被儒家思想所取代”的表像、 但却不是实质性的依据!????????????




7

法家立国君为用,而秘不传;儒家愚民,民为用,广流传。

8

感谢题主诚邀,对于这个问题,贰品不敢苟同,在我看来,两千多年来,法家思想从来都没有消失,反而一直都在不断的茁壮成长,直至21世纪的今天,法家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并在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它的巨大贡献!

为何贰品会如此认为?在解开谜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法家思想、什么是儒家思想?之后再各自评断个中是非曲直:

#孔子#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可不是理论派,而是实打实的实践派!

法家思想起源的非常早,要比儒家思想早上数千年。最早起步于夏商时期,发展于春秋,而成熟却是在战国时期!

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而在战国末期,韩非子将他们的思想加以总结并改进,法家思想最终成熟成型!

#商鞅#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大秦帝国崛起的奠基人!

韩非子将法家思想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使其范围囊括了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领域,几乎涉及到一个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上,法家思想可谓是独步天下,强调以法治国,反对礼制治它的核心思想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强调以法治国,反对以礼治国!

拥法制,反礼制。就是法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

韩非子也成为法家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的代表作有《商鞅书》、《韩非子》等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文化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建立,后被孟子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所以儒家思想又被称之为“孔孟之道”!

中心思想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推崇礼制,重视人情世故,弘扬人性本善的理论!

治国安邦上,儒家强调要克己复礼、循规蹈矩、谨守本分,主要表现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国之根本为万民,而民又以食为天,希望统治者能够轻苛政,以养民!

#孔子#

感叹秦国苛捐杂税之多,至百姓民不聊生,一句“苛政猛于虎也”流传千古!

社会管理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框架,对人修养以及个人交际上加以规范,万事以“和、合”为基准,让社会步入有质有序的良好循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

孔孟之道为中庸之道,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此前唯有固有阶层才能享受到教育这一现象;大兴私塾教导四方百姓,给不同阶层民众得以受教育的机会!

#私塾#

将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孟子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时代里,提倡“忠君爱国”、“孝亲敬祖”,为华夏文明的“大一统”以及文化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儒家思想的得以发扬光大,孟子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

#孟子#

儒家思想可谓为我华夏文明的大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后在汉代汉武帝时,被董仲舒加以改进,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权威,为统治的合法性上添砖加瓦!

被汉武帝刘彻采纳以后,遂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代表作有《论语》、《诗经》、《尚书》、《仪礼》、《孟子》、《春秋》、《周易》等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人说,说来说去,还不是儒家思想最为深远,所做贡献最大?

有人疑惑法家为什么没有一直传承下来,反而是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也有人说华夏文明自春秋时期至今,影响最深、也是华夏文明之根本的是儒家思想!

#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最为深远

那你,是对了,也错了

为什么如此矛盾,既对又错?对的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确最深,错的是你认为法家思想已经断层并消失!

如果把大秦帝国之后华夏文明的中心思想抽取出来,将它比做是一棵大树的话;法家思想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基,而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融合后的产物则是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枝叶!

#法家思想#为根本,#儒家思想#为树干和枝叶

法家思想自萌芽到发展,最后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手中发扬光大。再到如今的21世纪,法家思想从来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管教四方百姓的根本思想!

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只是这棵大树裸露在外的树干和那无比茂盛的枝叶!

贰品的依据:我们都知道一提起“法家”这两个字,就会想到严酷的“刑罚”二字,要知道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为了扫清障碍、更是为了树立“以法治国”的威信;商鞅可是把一大批王公贵族的人头、手脚和鼻子或砍掉、或割掉!

#商鞅#变法,秦因商鞅而强,商鞅因秦之强大而亡!

为此商鞅未少得罪人,而且他得罪的都是秦王的至亲至善之人,这也是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初登宝座的秦惠文王,不得不把商鞅车裂的主要原因!

#秦惠王#赢驷

不杀他,统治不稳!不杀他,不以平众怒!

秦因商鞅而强大,商鞅因秦之强大而殉法。商鞅的结局,令后人无不唏嘘不已!

而在商鞅死后的秦国,依然坚定不移的推行着商鞅变法,并使得一个积弱交困的小小秦国迅速壮大起来,最终在秦王嬴政统治的时期之内一举灭掉其余六国,最终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而他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

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对于那个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巨大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软化六国百姓的对立情绪,他极力拉拢六国的士子,并对他们表示了足够的尊敬!

他设立了“博士”制度,更是于“泰山封禅”,表示对齐鲁儒家文化的认可,就连秦国皇城大咸阳的设立,也遵循了道家思想里的“法天象地”这一学说!

#秦始皇#泰山封禅

秦始皇表现出对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极大的认可,对六国士子也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尊敬!

但是,秦始皇对六国文化的怀柔,以及对他们士子的各种感化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换来的只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讥讽嘲笑与无视!

最终在受尽羞辱、痛定思痛之下做出了“焚书坑儒”,强行推进六国思想文化暴力融合的推进行为!

#秦始皇#焚书坑儒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统一六国思想,实现文化大融合,扫清一切障碍,稳固秦朝统治!

秦始皇无疑是中国古代史上,千年一出的拥有文韬武略的雄伟一帝,可是,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

#秦始皇#巡视六国

人,不过是这滚滚历史中的沧海一粟罢了,寿命有其始,自然有其终!

他想做的事情太多,奈何寿命有限、精力更是有限;最终在巡视六国时偶感疾病,最终英年早逝,驾崩于东巡途中!

秦始皇的驾崩,加之过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劳民伤财的修长城、修建始皇陵;最终导致秦二世时,秦王朝的迅速瓦解!

#秦始皇#修长城

而在秦后的汉朝以及各个朝代,均发现面对一个偌大的王朝,想要长治久安的话,必须统一思想,推行仁政!

什么思想影响最为深远,什么思想提倡仁政治国?当然是天下士子最为推崇的儒家思想!

于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各代王朝统治者一拍即合;自汉武帝时期至清朝的近两千年里,儒家思想成为各大王朝“表面”上的“正统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成为秦后的正统思想

细心的朋友已经注意到,我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用到了“表面”二字,对的,儒家思想只是各个封建王朝统治者、用来统治文人士大夫、以及黎明百姓的思想“武器”而已,他们真正管理百姓、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的手段却是隐藏在儒家思想背后的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只不过是各封建王朝用来迷惑天下文人与百姓的烟雾弹罢了,文人喜欢、百姓喜欢、士大夫又都喜欢;为了维护统治、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各代王朝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一举多得?

#儒家思想#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

为何我说儒家思想只是一个烟雾弹?原因很简单,儒家思想推崇礼制,反对法制;强调以“仁、义、礼”治国。

请问,历代封建王朝有几个做到了以礼治国、以义治国、以仁治国?还不是打江山的时候满口的仁义道德,江山坐稳之后鱼肉百姓?

君不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汉王朝,动辄车裂满门抄斩?

#慈禧太后#

君不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大明朝,动辄剥皮萱草诛灭九族?

君不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大清朝,动辄凌迟处死连坐全族?

那个时候,儒家思想的仁、义、礼在何处?封建王朝统治者是用的到儒家思想的时候,把它奉若至宝,高挂帝王庙;用不到它的时候,就把它扔到一边弃若草芥!

他们不但是用法家思想震慑天下苍生,而且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花样百出!

已经完全逾越了法家思想中“以法治国”的根本,却对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病讳莫如深!

儒家思想只是一个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罢了!

我为什么说法家思想在数千年后,于今日的新中国得以发扬光大?

&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基石

原因很简单: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必须以法治国、依法治国;只有法律才是维护绝大数人权益和利益的根本之所在!

而嘴头上的仁义道德是远远做不到的!一个国家想要不断进步和发展靠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也是做不到的!

因为,它太中庸了,缺乏了进取精神,更是缺乏了改革的勇气!

怎么办?唯有法家思想才能够真正的带来改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我们的治国十六字方针是什么?答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如何维护法律的威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答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代表着威严,代表着正义!

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法家思想为根本,儒家思想为枝叶树干的原因所在!

在看完我的这篇文章以后,你对法家思想文化以及儒家思想文化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补充讨论哦!

9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

这句话是汉宣帝教育自己的太子时所说的话,霸道可以理解为法家,而王道可以理解为儒家,对于创造昭宣之治的汉宣帝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而事实证明其后的汉元帝只用儒法治国,使西汉帝国逐渐走向衰弱。


一句话,要创造伟大的时代,必须儒法兼用,虽然表面上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正统,但法家思想也同时暗中延续了2000余年,也就是外儒内法的治世方略。

所谓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

儒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与义成为了儒家的指导思想,经过了2000余年的洗礼,也是变革颇多,但其内核依然是教化臣民、指导大众行为的规范,虽然后世派别颇多,但中心思想一直是统治阶级面子上所推崇的东西。

法家:强调富国强兵、以法治国(通常是严刑峻法)、强调君权,同样是很多君主所喜爱的方法理论,但这种思想确实不近人情,不好拿到台面上来说,但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法家才是其内核思想。


历史证明,只用将儒家与法家运用得当才能造就辉煌的盛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10

法家思想一直传承啊,几千年来几乎没有断绝。


古代社会奉行的是两套制度,对于统御万民用的是儒家思想。


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


在家里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谦恭,对妻子要爱护不找小三。


这是一整套的道德体系,用这套道德体系来让人安于业。


这套思想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开始影响中国古代社会。




后来这套思想被历代儒家后人修修补补,成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看到的儒家和孔子当年的儒家已经有太多不同了。


儒是什么,最近听一个人讲课觉得略有道理,他说:


儒是什么,一个人一个需字为儒,儒就是的人需要。


但是这个人未必是古代百姓,而是古代君主。


他们需要百姓顺从,所以大力提倡儒家,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道德层面的东西。


人有了道德,有了负罪感才知道啥事该做啥事不能做,于是有了约束,有了规矩。


也就好管理了。


而法家只讲规矩。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字:赏罚。


这有点像公司制度,你做对了有钱,做错了罚钱。




但是法家有且只有冷冰冰的制度,没有一点人情味。


比如一个女秘书和经理睡了,儒家可以用睡后收入冲抵部分业绩。


法家不行,你没完成销售任务就是没完成,你就是和经理把床睡塌了也一样要受罚。


冰冷的制度,没人喜欢。


冰冷的制度没人喜欢,人们都喜欢有温度的体验。


但是制度还是有市场的,有人需要,皇帝。


货卖帝王家。


法家思想一开始就是走的高端路线,就是要买个帝王家的。


皇帝用法家思想来统御手下,可以使自己居于高处而不自危。


商鞅,韩非子这些人就是冰冷的人性大师,他们把人性看的很透,于是也研究出掌控人性的方法论。


皇帝在宋朝以前是个高危职业,皇帝动不动被囚被杀,宋朝程朱理学兴起,皇家权威被极大加强,皇帝逐渐成了一个很舒服的职业。


到了明朝,皇帝的权利再被加强,皇帝即使躺着啥也不干,依旧没人能撼动。


皇帝地位崇高,统御手下的能力未必就高。


一手牌玩的稀碎的皇帝比比皆是。



比如崇祯。


皇帝要想把帝国玩的明明白白,法家那一套还是不能丢,帝王思想其实就是怎么在大臣中间玩平衡,怎么用好赏罚两件利器。


帝国高层只用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往往玩不转,能升到高位的人,都是人精,你总给他画饼总给他道德威压,没有实际好处,谁会给你真的用力呢。


玩的好的皇帝内法外儒,政通人和。


玩的不好的皇帝外儒内儒,一地鸡毛。


有个教书先生曾经写过两句诗,说的儒家和法家,说的鞭辟入里。


儒家:孔学名高实秕糠。


法家:百代都行秦政法。




文:薛白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