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起初,朝军势如破竹,即将统一半岛。但关键时刻,美国出手了,在仁川将朝军拦腰截断,以致战争形势发生倒转,战线被反推到了中朝边境。
当年九月,经过中央仔细研究后决定,为避免后患,志愿军隐秘跨过鸭绿江,决心将美军推下大海。抗美援朝开始了。
这一战从1950打到1953年,因中美双方都没有实力击败对方,最终便签订了停战协定。
咱们通常认为,中国是朝战最大受益者,因为我们打出了国威,一扫鸦片战争以来对西方国家的自卑心理。但其实在这个交战过程中,咱们还真不是最大受益者,苏联才是。
因为开战之前,苏联外部压力极大,几乎就是西方国家的活靶子。不管苏联做什么,英美都死盯着苏联。如此重压之下,苏联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开战后,美国的注意力东移,苏联有了喘息之机。也就是在此时,苏联趁机在欧洲大肆扩张。后来苏联对欧洲的威慑力,就是在此时奠定的。
所以说,苏联才是最大赢家。
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看到了中国在美苏对抗中的重要性,于是就开始大力援华,几年之内就帮助中国建立起了重工业体系框架。
当然我们知道,苏联并没有这么好心。苏联大力援华的前提是建立在可以中国为其利用对抗美国之上的。如果中国没有用,苏联才不会正眼瞧中国一下。
所以没过几年,苏联就原形毕露了。而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提出要在宁波建立长波电台和在旅顺组建中苏联合舰队要求后。中国认为这是侵犯中国主权,果断和苏联闹掰。
中苏闹掰,谁最高兴呢?是印度。
1959年4月,印度跟苏联勾搭上了。并在获得了苏联15亿卢布的贷款后,开始撕掉此前的所有和平伪装,向我国的西藏进行蚕食。
在1959年那个时间点,中央对西藏的控制相当薄弱。虽然当时解放军已进军西藏,但西藏的政务仍然由原当地高层控制。而这些人与印度眉来眼去,一直在策划独立,且藏民又听他们的蛊惑。这给我军反击印度蚕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所以当时中央的意见,仍然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中印边境摩擦。为此在1960年,中印展开了总理级会谈。
但是我们的善意,印度并不买账。印度认为西藏是前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势力范围,而印度全面接盘英国在南亚的遗产,西藏也应该是印度的势力范围。
中国人说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凭什么?印度不承认。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1960年的中印总理级别会谈,最终不了了之。
之后,印度继续向西藏蚕食。并越过麦克马洪线,在这条线的北面驻扎了一个旅。
苏联方面看到这幅场景,非常高兴,立即又向印度提供了总计可以武装装备13个陆军师以及2个空军师的全套苏制武器。
美国见苏联频繁援助印度,担心印度有可能被拉过去,就很着急。因而在当时,美国联合英国等北约组织,也对印度援助了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
苏联和美国的火上浇油,再次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
当然在1960年代,美国的头号战略敌人仍然是苏联。所以美国一面拉拢印度的同时,也在欧洲积极排兵布阵。并趁苏联不注意的时候,先后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在部署导弹。
眼瞅着前门要失火,苏联立即展开反击,开始往美国附近的古巴部署导弹和原子弹。但在部署的过程中,被美军发现了,于是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爆发。
1962年8月至10月,美苏明争暗斗,双方都派了军舰赴古巴海域。
就在美苏于古巴海域较劲期间,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打击中国的机会来了。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公然声称:印度政府将会"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
两天后,他又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又过了十天,印度国防部长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接着,防长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度边境提斯普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后印军在其指挥下,在藏南大量增加兵力。并对中国边防部队用炮击的方式进行挑衅。
尼赫鲁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毕竟印度军方对印度政坛的影响力很大,很多事情也不是尼赫鲁一个人能说了算数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从尼赫鲁纵容印军搞摩擦可以看出,他对印度战胜中国有信心,想趁美苏都无暇顾及亚太之时,来一场豪赌,与中国对赌国运。
如果赌赢了这一把。对外,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会大为改观。对内,尼赫鲁可以在印度建立强权政府,推动政治经济改革,把印度塑造成他理想中的模样。再进一步,当印度有了质的变化后,还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领袖。甚至于取代蒋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席位,成为安理会新五常,也是有可能的。
结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印度就赚大发了。
不过尼赫鲁貌似搞错了一点,他低估了中国的实力,高估了印度。他认为中国还是那个不堪一击的中国,只要印军出兵,中国军队就会丢盔弃甲。可他忘了,中国是敢于跟美国直接打仗的国家,印军能强过美军吗?中国之所以对印度采取忍让,只是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事务要处理,实在是没多余精力放在印度身上而已。
并且印度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也不想失去这个“好朋友”。并不是中国怕印度什么。
在中国看来,如果有必要,武力还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且当美苏较劲,都无暇顾及中印冲突之时,对中国而言,也未尝不是收拾印度的机遇。
所以在1962年10月19日,中央指示:现在这个局面已无需再忍,立即反击,扫了它!
当天晚上,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抵达前方指挥所。第二天清晨,解放军的火炮照亮了未亮的天空,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泻在了印军的阵地上。经几轮炮火打击结束后,我军边防部队发动进攻。仅用一天时间,即将号称印度王牌部队的步兵第7旅全面击溃。
印军花了几个月蚕食的我国领土,只坚守了半天时间,即被我军全部收复。
战后,张国华司令笑着耸耸肩说: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面对前线传回的惨败消息,尼赫鲁蒙了,他此时想到了美苏,很想求助于美苏。但此时的美苏都很忙。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美国总统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督促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否则美军就采取武力措施。
第二天,苏联方面发表声明回应,表示美国政府管的太宽了。如果美国胆敢动粗,苏联将会对美国“进行最激烈的回击”。
此后的五天时间,美苏领导人都在较劲,核战争一触即发。
这种危机局面直到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发表讲话,表示愿意拆除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并将包装运回苏联。才暂告一段落。
就在这场危机暂告一段落的当天,我军暂停行动,提出谈判。但尼赫鲁认为古巴导弹危机告一段落,美苏都有空支援自己了,便拒绝了谈判。表示印度将全国动员,与中国决战到底。
此后,印度开始在中印边境西线增兵,并大造反华舆论,封锁中国银行等驻印机构,扩充军队,调整部署,在中印边境西线部署了若干个旅,准备发动进攻。
不过尼赫鲁又错估了形势。赫鲁晓夫表示愿意撤走导弹,这只是口头承诺,苏联撤走导弹还需时间,不可能说撤就撤。而对美国而言,苏联的口头承诺没有用,如果苏联不能事实上撤走导弹,这事就没完。
所以在印军在11月14日,向中印边境西线发起全线进攻的时候,美苏仍没空搭理印度。
面对印军的这次攻击,我军沉着应战。待印军越界后,我军在陡峭的悬崖和茂密的丛林间穿插迂回,将印军阻隔包围成了几段。印军没见过这种迂回包抄的运动战,被我军打得猝不及防,短短三天,刚刚集结的几个精锐印度步兵旅,再次被击溃。
又一次听到前线再次溃败消息后,尼赫鲁这次不仅是蒙了,而且还慌了。因为中国边防部队攻占了离新德里仅三百公里的查库,这里到新德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印军无险可守。如果中国边防部队顺势一冲,后果将会很严重。
眼瞅着印度要完,美苏终于坐不住了。
1962年11月20日,肯尼迪在宣布苏联已从古巴撤走全部战略轰炸机后,美苏立即很有默契的着手展开对印度的武器援助工作。
看到国际形势有变,11月21日凌晨,中国军委总参谋部直接发布紧急命令到基层,要求所有单位停止攻击。
同日,中国发表声明,宣布将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后撤。中印战争自此结束。
回看1962年。形势对中国真的很不利。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环境,都非常的糟糕。
国内,刚经历完三年经济困难,西藏又连续发生叛乱,有非常多的事务要处理。
国际上,美苏同时与我们为敌,印度在边境趁机蚕食,就连东南方向也不太平,败退台湾的蒋政府无时无刻的不在想着趁机反攻。
可以说,新中国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庆幸的是,我们打赢了,一战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战前,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战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选择抛弃印度,中国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两年之后的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国家安全根基越来越稳固。1965年当美国决定介入越战时,我们的一句话,美军地面部队愣是没敢越过北纬17度线。1971年,新中国顺利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再后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印度则赌国运失败,运势被中断。尼赫鲁本来希望通过军事胜利来推动国内改革,结果一败涂地,印度错失了这次最佳的改革良机。尼赫鲁从此心如死灰,不到两年就郁郁而终。印度的改革进程从此遥遥无期,改革困难重重。
现如今的印度当然也是个大国,但相比于它能得到的资源(能同时得到美苏军事援助的国家不多),现如今印度取得的成就,并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