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后去世,整个吕家被灭族了!

要说吕家也是当时声名赫赫的外戚家族,是完全可以和皇族相抗衡的,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只能说吕家后继无人呀!

大家都知道刘邦和吕后只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汉惠帝刘盈。

可是,这个刘盈当皇帝,一点业绩都没有做出来,说白了他就不是当皇帝的料,若是他是有作为的皇帝,就不会有吕后的掌权的事情了!

因为刘盈这个皇帝压制不住母亲吕后,所以,他只能选择被母亲压制了。

事实证明不管是谁,只要当一个说了不算的皇帝,都是很窝火的,这样的人一般也都是活不长的。

慈禧与同治皇帝,慈禧与光绪皇帝莫不是如此呀!

因为说了不算,也就无心管理政务了!

这个时候刘盈就专心把时间花费到了酒色当中,要知道酒色伤身呀!在他当了七年的皇帝之后,吃了、喝了、玩了。

然后,年纪轻轻也就是24岁就驾崩了。

刘盈死的时候留下了六个儿子,这也是吃喝玩乐的结果呀!但是,全部都很小,尽管说他们是继承了皇位,也仅仅是吕后手里的傀儡。

吕后唯一的儿子死了,她就开始提拔自己的吕姓侄子来朝中做事,封他们为王。

可是,吕后这样做,肯定是损害刘邦其它儿子的利益的呀!

在外戚派和皇族派的博弈之下,刘邦的儿子们受伤很严重,因为吕后在呀。这么说吧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人的死是和吕后有关的。

刘邦最爱的刘如意是被吕后毒死的,刘邦的长子刘肥是被吕后气死的,刘友和刘恢一个是被吕后饿死的,一个是被逼自杀的。

就连刘盈的死,吕后也脱不了干系。

最后存活下来的,刘邦的三个儿子:燕王刘建没有结婚打猎的时候被病毒感染死了。

刘长从小没有母亲是吕后养大的,所以,吕后不会杀他。他算是在吕后去世后活了下来。

最后一个活下来的就是刘恒,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吕后掌权吕家很威风,刘家很落魄,每一个刘邦的子孙都是窝了一肚子火。

吕后驾崩之后,刘肥的儿子刘襄忍无可忍就选择起义了。

刘襄是齐王他要去宫里把吕后提拔的侄子都给干掉,毕竟江山是刘家的凭什么姓吕的来掌管。再说了吕后反正死了,其它人他们也不怕了。

宫里的大臣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也说过非刘姓不王。但是,吕后在当政的期间,他们不敢反对吕后,吕后先后把自己的侄子都封为了王。

这些大臣的不作为也得罪皇族派。

这个时候宰相陈平还有功臣周勃,都觉得若是刘襄杀入城中来,他们这些大臣肯定也会被干掉的。

陈平和周勃商量了一下,决定和刘襄一起把姓吕的给干掉吧。最后,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用计谋把吕家给灭族的。

等于是刘襄没有杀到宫里,姓吕的已经陈平和周勃被灭了。

这个时候刘襄被通知姓吕的已经被灭族了,他就没有理由去长安了,最后陈平和周勃等人把刘恒接到宫里当了皇帝,刘恒就是汉文帝。

事实上应该刘襄当皇帝,人家是第一个反姓吕的的。但是,他太猛了,功臣怕受气也就没有选他当皇帝了。

总之,吕家就是这样被灭族的,吕后后继无人,还得罪了皇族派,给了功臣们杀他们的理由。

所以吕家被清算也是理所应该的!

武则天不一样。

尽管说武则天和吕后一样,都是手握大权,都是提拔自己的侄子加以重用,但是,武则天的儿子多呀!

事实上武则天之所以退位,也是有功臣带头闹事,最终被逼退位。可是,最终的皇位是落到了武则天亲生的儿子身上。

武则天的儿子继承皇位了,他不能给自己的母亲定罪呀!自己的母亲家里的人,肯定也不能清算。

所以,皇帝不清算武家,大臣们当然也不敢了。

这就是武则天没有被清算的原因,吕后被清算完全是后继无人,没有说了算的了。所以,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最佳贡献者
2

吕后死后,吕氏诸侯王都被清理了,这也是有法可依的,因为刘邦临死与大臣白马盟誓,异姓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诛之。

而武则天死后,情况不一样,不能说就没事,但更为复杂,最关键的还是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从中插了一杠子,把这个局面搅得更混乱。

01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

据《则天皇后本纪》记载:

追尊神后父赠太尉、太原王武士..为孝明皇帝。兄之子文昌左相武承嗣为魏王,天官尚书武三思为梁王,堂侄武懿宗等十二人为郡王。

对于武则天所立武氏诸侯王,最终的命运各不相同。

武则天称帝后,武承嗣、武三思都在积极谋求太子之位。

武则天对武承嗣很信任,觉得武承嗣等人所言“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也有道理,在立子、立侄为太子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

但在朝中大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最终做出了立子不立侄的决定。武承嗣因太子之梦的破灭,忧愤而死。

武承嗣死后,其长子、唐中宗女永泰公主李仙蕙驸马武延基,继承了“魏王”爵位。武则天厌恶其名,该其号为“继魏王”。

因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帝。之前,武承嗣、武三思兄弟争先为他们执鞭牵马。

但武延基却与唐中宗长子邵王李重润等一起窃议张易之兄弟,武则天敕令李重润、永泰君主、武延基皆赐死。“魏王”由其弟武延义承袭。

武则天在位时,就在清洗武氏宗族的不安定分子。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革命”。武则天被迫禅位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

当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岁。

02

唐中宗登基后,并没有对武氏宗族进行清洗,这与他的经历及与武氏家族的关系有绝对的关系。

第一,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继位。由于李显庸弱无能,政事皆决于皇太后武则天。

仅仅做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就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立中宗之弟李旦为傀儡皇帝,是为睿宗。

李显被废,先后软禁在均州、房州达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

李旦逊位,武则天登基后,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李显闻知整日提心吊胆。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重新把李显召回,立为皇太子。

李显重立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族人的关系,决定与武氏联姻。

就这样,中宗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

这正因为这个关系的存在,中宗继位后,武则天还没有去世,虽然武承嗣及长子武延基已经病死或被武则天处死,但武三思还在。中宗的地位还不稳固,还需要武氏宗族帮助他巩固政权。

第二,废帝睿宗还在,其势力依然强大。

李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利用武氏宗族的势力来牵制废帝李旦集团。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相依为命的韦氏为皇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破格追封韦氏之父为王,并让韦氏干预朝政,对张柬之等“神龙革命”的功臣却不加信任和重用。

李显庸弱,韦后为了巩固其地位,在上官婉儿的引针穿线下,与武三思关系暧昧。而且十分信任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韦氏与武三思左右朝政,李显对此也无能为力。

神龙三年(707年),武三思谋废太子李重俊,但却在景龙政变中被李重茂所杀,唐中宗李显却追封他为太尉。

至此,武氏宗族的主要势力武承嗣、武三思都已经不再存在。

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李显病逝,据说是被韦后和韦后之女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终年五十五岁。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帝,欲重演武则天的故事。

同年六月,废帝李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姑、李显之妹、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联合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人,以兵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并韦氏、武氏等,史称“唐隆政变”。废掉少帝李重茂,奉迎其父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自此之后,唐朝的帝位才转往李旦一系。

李显、李旦都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分别是武则天的三子和四子。

李治死后,武则天专政,废李显立李旦,废李旦自立,李显复位,韦后干权,武三思政变、韦后垂帘听政、李隆基唐隆政变、李旦复位、李旦禅让、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等等,从一系列宫廷内斗来看,说不上是谁杀谁,就是一帮兄弟姊妹、表兄弟、亲家、姐夫小舅子之间的内斗。

由此看来,中宗虽然复位成功,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宫廷关系,特别是专擅朝政的韦后与武三思结成了政治联盟,在这个情势下,不可能采取清洗武氏宗族的行动。

在之后的宫廷争斗中,武氏宗族与韦氏宗族联合,还是没有斗得过李氏宗族势力。

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武则天死后,武氏宗族就没事,但也不像吕雉死后,吕氏家族被一刀切的清除干净。

总之,一切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说不上谁仁慈谁凶残,一切都是情势的不同,政治需要不同罢了。

3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吕后死后,吕家之所以被清算,在于继位的汉文帝与吕家没有血缘关系。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这是因为继位的李显是武则天的亲身儿子,天然上亲近武家。

一、吕后死后,吕家为什么被清算。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而且吕雉也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帝制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后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而班固作汉书时仍然沿用,也是她开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后虽是个成功人士,但最终却是个失败者。

在她死后不久,那些原来在她面前唯唯诺诺装糊涂的人,马上把吕氏家族赶尽杀绝,让吕后精心打造的吕氏集团瞬间土崩瓦解。

在诛杀诸吕的过程中,周勃和陈平是核心人物,而这两个人是最会装糊涂的。

吕后当权后想让娘家人也封王,可刘邦活着的时候曾和手下盟誓,把这条路给堵得死死的。

然而吕后却不甘心,找第一朝臣、右丞相王陵商量,王陵回答得斩钉截铁说:“高帝说过那不行。”

吕后回过头来又征求陈平和周勃的意见,这两个人却说:

“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那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呀!”

陈平与周勃的回答让耿直的王陵义愤填膺,说:

“你们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我看将来你们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

面对王陵的责难,陈平、周勃回答得相当平静,说:

“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

一句话把王陵说得是哑口无言。

吕后在弥留之际,也担心自己死后大臣们会发难,专门交待吕禄与吕产说:

“现在我们吕家的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我如果死了,他们恐怕就要作乱,你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发丧,不要被人所制服。”

吕后考虑得可谓周道,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初给她装糊涂、让她放松警惕的那些人个个都比吕禄、吕产厉害百倍,真真成了吕家的杀手。

先看看陈平与周勃,吕后一死,他们没有了最害怕的人便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他们设计让吕禄上当,乖乖交出了兵权,为诛灭吕氏开了个好头。

再一个刘肥的儿子刘章利用自己护卫皇宫的便利带兵进入未央宫,诛杀了吕产。

吕禄没了兵权,有兵权的吕产又被杀了,装糊涂的周勃这时长长出了一口气,由衷地说了一句心里话:“刘氏天下就要安定了!”

于是,他发兵“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并迎立代王刘恒做皇帝,实现了他当初装糊涂时对王陵所承诺的“定刘氏之后”的诺言。

二、武则天死后,武家为什么没事呢?

武则天晚年,李显通过神龙政变好不容易又做回了皇帝,群臣上奏要求废除武家人的王爵。

结果李显对武家还挺有感情的,硬是不让,仅仅降爵了事,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国公。

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结果后来安乐公主和武延秀好上了,等到武崇训死了,安乐公主便嫁给了武延秀。

大家都知道安乐公主十分之得宠,夫凭妻贵,武延秀跟着安乐,混得也着实滋润。不过,等到安乐她亲妈韦后被杀,这夫妻俩便也走到了尽头。

再说回武三思,这货更了不得了,很得李显的宠信,甚至把帮助李显复位的敬晖等人都给贬斥了,还把从前被敬晖等打压的亲信又重新提拔了起来。

可以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权倾朝野,比武则天在位时也不差什么了。

当时的太子是李重俊,跟武三思和安乐公主都不对付,觉得自己地位不稳,便造反了,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及同党十余人,最后不幸兵败而死。

亲儿子死了,李显却为武三思罢朝五日,又给武三思追封了梁王,武崇训追封了鲁王。

安乐公主甚至还拿兄长李重俊的头去祭奠武三思和武崇训,终李显一朝,武家人都活得挺滋润。

直到李旦即位,把武三思等人定为谋逆,武家人才倒了霉,被杀的七零八落,但其中又有两人很特殊。

一个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李旦刚即位没多久他就死了,死的很是时候,再加上一个得力的老婆,这家伙还被追封为定王。

不过,太平公主一坏事儿,他的坟便也跟着遭殃了。

而另一个人,武攸绪,才是个传奇。

他是被武则天坑死的武惟良的儿子,武则天在位时,武攸绪被封为郡王,不过人家很快便弃官归隐嵩山了。

等到李显即位,召他为官,结果回来没多久,人又客客气气的辞官归隐了。

于是,等到李旦朝武家人动手时,只有他还好好的,甚至李旦还专门下旨表扬了他一番,六十九岁,年终而卒。

总结

综上所述,吕家被清算,而武家却没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吕后死后,继承皇帝的汉文帝皇位不是吕后所给的,而李显通过神龙政变登上皇位在程序上是受到武则天禅让才做了皇帝,所以二者在感情上是不一样的。

2、汉文帝刘恒不是吕后亲生儿子,诛杀吕家没有心理负担,但是李显却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并且李家、武家多有联姻,感情上不愿意清算。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4


答:“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只要往细里一分析,就觉得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一点儿也不奇怪。

二者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吕后病死的年代,还处在汉初;而武则天病死时,时代已经进入了中唐。

不要小看这一点,单单这一点,差别就非常巨大了。

要知道,刘邦在开国之初,就表示要与功臣共天下,裂地而封王侯。

虽说刘邦后来为了稳定政权,又毕自己之力平灭了众异姓王,但他又刑白马而与群臣结盟盟。

强调了两点:一、只要不是姓刘的称王,天下共诛之。二、若有无大功而封侯的,天下共诛之。

刘邦说的这两点,既保证了刘氏的皇权,又确保了功臣阶级的利益不被稀释。

这两点,得到了众臣的拥护,大家无不心悦诚服。

但是,吕雉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地位,大封诸吕,极大地侵害到了开国功臣群体的利益。

而陈平、周勃、灌婴等等一批开国功臣还健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吕雉在临终前,又让吕禄掌北军、吕产掌南军并兼相国一职,这样,就把诸吕与功臣间的矛盾急剧加大了。

不用说,汉初的这一种情形是中唐时所不具备的。

而且,陈平、周勃、灌婴这些人,是跟随刘邦起事的,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见证过多少风云起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定然是霹雳手段,手不容情。

原先,吕后为了不让皇权外流,让自己的亲儿子汉惠帝刘盈娶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作为舅舅的刘盈羞于与自己的外甥女同房,以至于张嫣身后无子。虽然吕后将宫女替刘盈生下的骨肉谎称是张嫣所生。

但陈平等人在采取行动时,一不干、二不休,咬定这些孩子并非汉惠帝的骨肉,将之屠尽戮绝,再无后顾之忧。

我们来对比看一下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他们面临的形势。

其实,武则天在狄仁杰等人的活动下,已经下了还政李唐的决心,不但接庐陵王李显回京,还正式册封为太子,定为皇储。

所谓的“神龙政变”,只是巩固了这一成果,避免节外生枝罢了。

而发动政变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等五位大佬,全是清一色文臣,杀戮很轻。

再者,武则天不像吕后那样绝后了,她死后,继承帝位的是她的儿子李显,众大臣不看僧面看佛面,做法很有分寸,一切遵从李显的意思办,不敢太过。

偏偏,李显生性昏庸、孱弱就算了,他和武三思又是亲家关系——他的女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所以,李显复位以后,武三思等人依然得以全须全尾地活着。

5

最简单地说,吕后无后唯一儿子刘盈绝嗣是失败的最大原因。武则天却恰恰下反,武则天虽然把李唐后裔杀的人头滚滚,但武则天的直系子嗣却始终是李唐皇室的皇帝。再就是武则天生前退位,撤帝号,做出了符合封建法统的做法。吕后则是到死都没有放权。而汉少帝年幼,压不住场,不被宗室和功勋集团所承认。而唐朝政变集团只有和太子李显合力才和合法才能成功

在吕后死后,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合力,以吕氏要造反的名义将吕氏一门诛杀,完全是污蔑属于冤枉了吕氏一门,吕后一门只想掌控权力,并没有造反和篡位的意思。功勋集团和刘氏宗室之所以要诛杀吕氏一门,就是为了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吕后既死,汉少帝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而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也绝对不会允许由吕后指定的皇帝继续在位。这无异于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和吕后一切有关的人都不呢能活。可以说,汉惠帝驾崩以后几个皇帝都没有得到功勋集团认可。

武则天则不然。武则天登基是“合法”的。而且武则天的丈夫和儿子都是皇帝。武则天的根基比吕后强大多了。亲唐利益集团只有以皇子的名义造反,而武则天仅仅存世的两个儿子都过皇帝,都具有巨大的人望和利益跟随者。只有武则天的儿子当皇帝阻力最小,获得利益却是最大的。武则天秉政三十余年,形成了巨大利益集团。主导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人不过以小搏大,是名副其实的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只能针对武则天一人。涉及过多波及太广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按照诛吕的方式来做,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功勋集团和和刘氏宗室铲除诛吕之后,共同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但问题是刘恒赐死了王后和与王后的三个儿子?而历史上代王后没有任何记载,很简单代王后很有可能吕氏家族的人。功勋集团可以立刘恒当皇帝,但绝对不会同意再次出现吕氏家的人成为皇后,以及他们的儿子成为太子。吕后死后,吕氏一族掌控权力。而武则天一族只是和李唐联姻。但没有掌控国家政权,武氏外戚对于李唐皇室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从而避免了覆灭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武则天比吕雉高明多了,最关键在于了武则天儿子登基。而吕后因为儿子血脉没有被延续则被族灭。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6

导语:

武则天与吕后同为我国女性政治家的典型代表,但对比发现,其实无非就是谁更懂得知进退,明得失而已,双方政绩暂不讨论,但是纵观最后的结局,两人的政治觉悟以及思想格局,立刻高低立现!

吕后切实是为了吕家利益

吕后当初嫁给刘邦,即使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多年来默默无闻的牺牲与付出,实际上吕后承载的也是整个吕家的家族使命,实际上吕后的所作所为,已经招致了刘邦的恐惧与反感,而且当初在刘邦离世之前,也特地嘱咐:非刘姓子弟不得称王!实际上就是为了告诫吕后要收敛,但是显然这句话还是未能动摇吕后将来施展自己政治野心的决心。

武则天则更注重江山社稷

武则天尽管有强烈的政治愿望,但是在当时,她还是比较明事理的,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她怎么会接连废黜两任呢,迫不得已自己上位,总比把大好河山交给没有政治经验的儿子们祸祸强,而且武则天多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基础,只要能够突破内心的自我障碍,实际上在政治上一点也不输男儿身。

尽管武则天当时也制定了严格的谏言举报制度,但是这终究也是一种极其必要的政治举措,晚年的武则天也明白,李唐王朝终究是要归还的,既然没有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下一代接班人,此时交给李家顺利脱身,也相当于变相给武家子弟一种庇护。

武则天当女皇帝魄力无穷

女权干政最大的影响实际上不是对于政治方向的不明朗,而是一方面要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另一方面是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能够抵制外界的压力,毕竟在思想有一定局限性的古代,女性即使能力出众,要想力排众议,得以掌一国之权柄,需要付出比男性大得多的努力和胆魄。武则天比吕后更具魄力,这一点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吕后想干政其实畏手畏脚

吕后没有敢迈出去的那一步,武则天做到了,吕后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政治斗争之上,但是却基本上没有顾及自己这样做的深层次本质,毕竟无论谁想坐到那个位子上,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江山社稷,但是吕后从当时铲除异姓诸侯王,设计陷害韩信之时,就已经暴露出了自己强大的政治野心,以德服人显然不可能,只有通过必要的权谋手段维持政权稳定,显然是不能放到阳光下面的极不得民心的举措。

结语:武则天与吕后的最大区别,导致了她们身后事的不同!

值得一说的是,吕后与武则天所处的外界环境确实并不相同,如果将两人的位置对调,也许她们也会做出和对方相似的举动,尽管吕后势力不得民心,但在当时却可能是必要的维持稳定的一股力量,因为当时正值汉帝国根基未稳之时。而武则天并不需要担心那么多的外患,只需要处理好政权内争即可。两人的执政能力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这里并不做孰是孰非的过多讨论。

武则天对于政权的接收也算是无意识的无奈之举,但是吕后对于政权的渴望,却是整个家族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两者目的不同,最终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7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吕后死后,吕家被连根拔起,凡是和吕后有血缘关系的皇族,全都被杀了,就连死了的惠帝,也被戴上了一顶顶绿帽,说他的儿子们全都是野种,被杀光了。吕后的传承,是真正的被人全灭,动手的人们,就是当初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丰沛故旧,吕后有知,也该感叹,这才是真毒,真狠!

  武则天死后,武家没有吕家惨,虽不再风光如昨,却也保得荣华,后来还能继续在朝堂上蹦达。

  为什么同样是女主,吕家和武家的待遇不一样?

  首先自然是下手的人不同,对吕家下手的,都是武将,尸山血海里出来的,杀人如草芥,不介意多背几条人命,而对武家下手的,都是文人,讲究的是点到即止,心计玩得好,至于狠厉,他们可玩不了。

  再者,吕家之所以那么惨,也是吕后打破了政局平衡。

  刘邦在吸取了血的教训,平定了异姓王之后,除了留着做做样子的长沙王(拔了牙割了尾巴的老虎)之外,其他的,全部用同姓王来代替,为了保障皇权,刘邦刑白马而盟,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这个时候,天下有几股大势力,皇帝,同姓王们,丰沛旧臣即靠军功起家的贵族们,这三架马车,互相牵制,维持了汉初政局的稳定。

  可是,吕后激进的集权,打破了这个平衡。她把南北军权都抢过来,放在吕氏手中,还要立诸吕为王,原来的同姓王们,受严重打压,王陵反对,吕后免去王的相位,任命审食其……

  吕后之过,在于夺军功贵族的权,集自己的皇权(初衷虽好,过程激进),破坏白马之盟,打破丰沛旧勋们的依地位先后担任丞相的传统,夺取同姓王的利益——如此,吕氏不灭,怎么可能?不过,他们多少还是顾了一点颜面,等吕后死了再动手,再无吕后加持的吕家,被清算再正常不过了。

  而武氏家族呢?武则天很早以前一心往皇帝位上冲,没顾忌很多,在皇帝位上越久,她思考得就越多,她总担心自己死后,李武两家彻底闹掰,所以让李武两家的领军人物,比如说李显啊李旦啊武三思啊等人立誓,一定要精诚合作,同时,让两家血脉互相融入,这样打断骨头连着筋,总不好灭族吧?

  再者,武氏一族从来没有一点世家大族的样子,儿子后母,姨甥,外孙外祖母等等,那什么什么的,是真正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武氏子弟就没什么真的能成气候的人,能力不行,风评也不好,这也是武则天头痛的事情,在经过种种权衡之后,还政于李。武家人如此扶不上台,也根本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武氏已还政,新的皇帝留着这样的一群人,也算不得多失策,相反,还能得宽仁的美名,挺好。

8

吕后与武则天都属我国历史上,强势的后宫主政人物之一,虽然她们主政期间物阜民丰,但是却给世人留下了残暴不仁、心狠手辣的名声,且武则天作为一女子,还登上了男权社会的最高位皇帝之位。作为手段同样残忍的两个人,武则天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吕氏诸王佣兵篡汉自立而武家没有

吕后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刘邦去世之后的实际掌权者,肆意打压刘氏子孙,残忍的杀害刘邦宠妃戚夫人,为巩固自身的安全, 违背汉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盟,大肆封立吕氏为为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史记?吕后本纪》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虽说大臣不满意但是吕后依旧封吕氏诸侯为王。

吕后在自己病重的时候,还让吕产、吕禄等人掌握兵权,《史记?吕后本纪》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后知道自己违背了刘邦的白马之盟,并告诫他的侄子吕禄、吕产说:高祖刘邦曾与大臣说过,非刘氏而王,天下人都可以讨伐,现在吕氏为王,大臣们肯定会不满意,为了避免在我死后,皇帝年幼,大臣们发生叛乱,你们一定要掌握兵权,保卫皇宫,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人所挟制。《史记?吕后本纪》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吕雉死后吕氏兄弟按照吕后说的执行,一开始吕氏兄弟因顾及,周勃、灌婴等一帮开国功勋而不敢造反,后来准备造反的时候,周勃通过计谋获得了吕禄手中的北军,诛杀了人在皇宫而拥有南军的吕产,此后,因吕禄、吕产被杀其他诸吕王和其有关联的都被,心向汉室的大臣给诛杀清算。

而武则天是还活着的时候,就发生了政变,但是政变不是针对武则天不该为皇帝,而是针对其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但是宰相张柬之借此机会,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因此,李显复位后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没有立即清算。

武家人拥立复位之功吕家没有

前面已经说了吕氏失去权力,是因为他们手握军权要造反,才导致了被汉朝开国功臣周勃、灌婴等诛杀,而武则天失去权力是因为他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狐假虎威,大肆打压异己这其中也包括武氏族人在内,引起了各方对这兄弟俩的不满,最终张柬之等五人在,李显、李旦、武三思等人的支持下,于神龙元年发生政变诛杀了二张。武则天鉴于自己年事已高,且朝中大臣依旧心向李唐,最终还政于自己的儿子李显。

而做为武氏代表性人物之一的武三思,在除二张中也是功劳的,况且李显与韦后最痛的女儿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可以说武三思与李显之间除了是表兄弟还是儿女亲家,李显又经不住韦后的枕边风,所以武三思并没有被惩处,反而成了宫中的常客,还染指李显的皇后韦氏和上官婉儿,野心勃勃的武三思借助皇帝、皇后对他的信任大肆杀朝廷重臣,连帮助李显复位的神龙政变五王也被武三思害死,李显的儿子李重俊对武三思所做的一切相当不满,于是率领羽林军冲到武三思家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李显知道非常气愤便杀了李重俊,以李重俊的头来祭奠武三思,还封武三思为梁王。可见李显是多么昏聩,又怎么会诛杀武氏家族呢!

再说吕氏诸王是被刘氏子孙及大臣们领兵诛杀的,而吕后所立的皇帝又非汉惠帝的亲生孩子,他们只是和吕后一起为虎作伥,对立新皇帝未有尺寸之功。大臣们为了让汉文帝顺利登基,不得不斩草除根清除吕氏余党,如果说对吕氏诸王对新皇帝有功的话就是他们造反,如果他们低调些学那些个汉朝开国功勋辅佐汉室,他们或许得以生存下去。

9

什么叫作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啊?

武家真实结局跟吕家人相比的话,可以说好点,但真没好太多。

你觉得武家人在阿武死后没有受清算,那可能是因为你看到唐中宗复辟之后没有继续看下去。唐中宗那会儿,武家人没有清算。有两个因素,先说第一个因素吧,唐中宗上台实际上五王政变倒两张兄弟成功带来了的结果。这事呢,简单来说,阿武后期李家人和武家人都看不惯阿武的男宠张易之兄弟。所以,他们合作倒张家兄弟,逼阿武下台。换言之,唐中宗上台。武家人并不是没有贡献的。有贡献的情况下,唐中宗怎么可能明着清算武家人呢?这显然不合适啊。

其次,第二个因素,唐中宗的皇后韦氏跟武三思的关系非常好。然后,韦氏又有当第二个武则天的野心。这样的情况之下,她显然不会过多支持唐中宗抬高李家人在朝中的位置。不抬李家人,抬谁呢?对韦后来说,肯定是韦家人首先,次之就是跟她关系处得不错武家人啦。

综上就是武家人在唐中宗时期混得过去的主要因素。但是,武家和李家的利益矛盾并没有消除。反而,韦后的偏帮武家,更激化了李武两家的关系。李重俊搞神龙政变,杀武三思就是两家矛盾激化的结果。只不过韦后在,唐中宗处理上始终偏着武家。

但是,唐中宗一死,韦后一倒台。李旦上台以后,立刻给李重俊翻案,追封他为节愍太子。反之,他对武三思的处理是斩官曝尸。这不就是清算武家人嘛。

武家人跟吕家人比,幸运点也就是没被族诛。这种幸运吧,首先是唐代刑法比汉初来说,本来就要仁厚些。毕竟,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再者,武家人除了武三思,武承嗣之外,其他人也不怎么搞事情啊。其中,武平一还是特别正直那种人,主动要求削减外戚待遇。

10

三方面原因:法理、亲缘和皇帝个人性格。

第一方面,法理原因:汉文帝的皇位不是吕后给的,而唐中宗李显至少在程序上是受到武则天禅让才做了皇帝,所以不宜清算武周皇亲。


吕后死后,众多功臣和刘氏宗亲起兵反吕,尽除诸吕,文帝刘恒即位。刘恒的皇位来源于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当时刘邦嫡子惠帝刘盈已死,留下的几个儿子被功臣宗族们否认了身份,声称是吕家找怀孕女子送入宫中生下。否定了这些孩子的继承权,才有了刘盈的皇位合法性,让他能以刘邦在世儿子中最年长者的身份即位。所以,刘恒的皇位不得自吕后,相反,只有否定了吕后立的小皇帝,自己皇位才合法。因此,刘恒自然是支持大臣们对吕家彻底清算。


唐中宗李显就正好相反。虽然他是通过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登上皇位,但从程序上来说,政变是逼武则天禅让于李显。李显没有否定武则天的皇帝身份,相反是因为武则天是皇帝,李显是太子,武则天传位李显才合法。那李显上台就不宜对武则天的武家人大开杀戒,毕竟这是皇亲,而吕后的吕家人只是外戚。更何况,神龙政变,是因为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专权,迫害武李两家,武家人也支持政变。所以,从法理上,李显应该给武家人留条路。

第二方面,亲缘关系:汉文帝刘恒不是吕后亲生子,与吕家没有血缘关系,而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子并且武李两家多有联姻,故而武家人都是他亲戚。


汉文帝刘恒生母是薄姬,与吕后没有亲缘关系。况且群臣和宗室声称吕后立了假的皇帝(究竟是不是不去讨论),断送刘氏天下,那就等于自绝与刘邦的夫妻之情,文帝刘恒也就不必太顾忌这个嫡母的亲人,可以斩草除根了。


而李显不一样,李显是武则天亲生儿子,所以武则天的侄子们也都是李显的表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武则天为了让武李两家和平共处,多次让两家后人联姻。李显女儿永泰郡主就嫁给了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二人还都因为议论张氏兄弟专权而被武则天赐死),另一个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次子武崇训,妹妹太平公主嫁给了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此类情况非常多,武李两家亲缘关系相当紧密,如果清算武家人,李家也会有很多人遭殃。

第三当面,个人性格:汉文帝刘恒当断则断而唐中宗李显优柔寡断,易受人操控,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作保,就不对武家人下手了。


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开创了文景之治让西汉从初年的战乱贫穷中恢复起来。而他也是个英明果断之人,即位后面对宗亲如弟弟淮南王刘长、侄子济北王刘兴居谋反都能果断平叛,应对得当。这样的皇帝以大局为重,能及时下手,剪除后患。

而唐中宗李显就不一样了,这个人即位前就是纨绔子弟,因为几个哥哥或死或废才轮到他当太子当皇帝,第一次即位55天就说出把天下让给岳父也无不可的话而被武则天废掉。此后被废,活在恐惧中,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对患难中陪伴自己的韦后和安乐公主相当依赖纵容,她们做什么不法之事都不与追究。而韦后和武三思有染,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的儿媳,她们当然帮武家说话。另外还有身边的昭容上官婉儿也与武三思有染。这种情况下,虽然张柬之等人劝说李显斩草除根灭掉武家,也敌不过身边的女人和女儿们,所以,武三思没事,五大臣却一个个被废被杀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