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李世民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

李世民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

2020-11-04 22:31阅读(60)

李世民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的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为了以绝后患把他们的孩子也都杀死了。帝王家争夺皇位就是这么残酷

1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的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为了以绝后患把他们的孩子也都杀死了。帝王家争夺皇位就是这么残酷,用常人的思想是无法理解的。

至于李世民当时为什么没有杀了李渊,我感觉自古皇室皇子为争夺帝位而自相残杀不足为奇,甚至很多人认为本应该这样,好像兄弟们不经过一番屠戮却轻松上位的话,就显得江山来得很容易,而不会珍惜去用心治理一样。但弑父就不同了,这种行为不管在什么时期都很难让人接受,甚至会上升到对人道德上的怀疑。况且当时的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所控制,完全没有了在翻盘的实力,所以李渊既然没有了威胁,为什么还要落下一个弑父的名声呢?

而当时的李渊也很识趣儿,能及时认识当前的形势,非常痛快的就退居了二线。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不再为朝政费心,还能享受着锦衣玉食,事已至此也只能是安度晚年了。得到江山的李世民目的也就达到了,李渊能退一步,从程序上也能让他的这个皇帝当的更正统一些,能有如此结局,再杀李渊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想如果当时李世民真狠心弑父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也许会是,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没过多久就因xy病猝死了。

喜欢的朋友点击关注吧!

2

很简单,因为李渊足够识时务,否则李世民恐怕不会心慈手软!李世民这个人总结起来就三个字:稳准狠!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先动手向他连发三箭,他理都没理,直接反手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因为他明白,只要杀了李建成他的政变就已经成功了,李元吉根本不是重要人物!政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也就是他那些侄子们通通杀光一个不留,但是对李建成的旧部却并没有进行大清洗反而不少都得到了重用,因为李世民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玄武门事变时李世民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最高权力,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它哥哥弟弟都可以杀爸爸又有什么不可以?看看当时发生的事就知道的一清二楚,杀了李建成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带着一大堆浑身是血的士兵跑去见李渊,说太子齐王造反,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然后大家就等着李渊回答。试想一下,如果李渊勃然大怒,甚至要追究这个忤逆之子的责任,结果会是怎么样?只有两种,一是马上被杀,然后李世民把责任推到李建成身上,告诉普天下的老百姓哥哥造反把爸爸杀了,我没能救出爸爸真是不孝啊!二是被软禁,一段时间后暴病身亡,秦王殿下大哭一场后灵前继位!

然而李渊不傻,听到两个儿子惨死的消息他简直连哭都不敢哭,而是当即宣布所有事情都归李世民处置。李世民得到这个保证后才跑出来抱着李渊痛哭流涕,李渊也抱着李世民痛哭流涕,父子俩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好戏。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来就很清楚了,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因为已经没必要,他已经从李渊手上获得了最高权力,而李渊又控制在自己手里,那还杀他干什么呢?杀了他,后患无穷,虽然可以说成是李建成杀的,但是纸包不住火,这种事情迟早都会泄露出来,虽然我认为即便真的泄露出去李世民的皇位依然可以坐的稳稳的,但这终究不是件好事。而不杀则好处多多,李世民所有的意愿都可以说成是李渊的旨意,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都死了,谁还敢违抗他的命令?至于有些人担心的不杀李渊会不会哪一天李渊找机会逆袭反而把李世民干掉了?这个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原因还是那个,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全天下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效忠的对象是谁,没有谁会那么傻和已经老迈的李渊干这种事,更别说大家都清楚,这大唐到底是谁打下来的。现在皇位由功勋最大的李世民来坐好得很,也妙得很!

3

真是舍不得,一万个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父亲,怎么忍心痛下杀手,又不是仇人,非要见个生死。何况,李渊不仅养育了李世民,还给了李世民衣食无忧、指点江山的日子。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李渊,哪有他李世民,做人千万不要忘恩负义,否则连个畜生都不如,以致人人唾弃,惨不忍睹。

要知道,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到了李世民那一代,自然也是毫不例外,犹有过之。倘若就人性而言,弑父绝对是个禁忌,容不得任何人挑战,触之必死。即使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也不敢贸然为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恐有倾天之祸。而就道德而言,那更是社会伦理的规范,不仅牢牢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而且还关乎着人性、孝的意涵。如此,遭受人性、道德之双重考验,李世民势必有所顾忌,不敢肆意妄为,以给了他人口实,让自己活的不踏实,更于良心不安啊。

当然,尤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不是普通人,而是当时的皇帝,属于最高统治者,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具体来说,人们之所以会讨论李世民为何不杀了他父亲,大概原因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直接残忍杀害了他的两个兄弟,以及其他一干人等。顺着这个逻辑,李世民应该也会杀了他父亲,以彰显他的冷酷无情。可是,李世民没有这么赶尽杀绝,倒是让许多人失望了,实在不应该啊。不过,作为帝王,还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皇帝,自然知道孰轻孰重,杀了他父亲影响太大了,得不偿失。另外,皇帝要有表率,才能服众,得以继续统治天下。如果李世民真杀了他父亲,那么既说不过去,更没法交代,以致天子威信何在,这恐怕也是李世民所考虑的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李世民不杀他父亲是对的,还没有到丧心病狂、泯灭人性的地步。至于个中缘由,恐怕是不忍心、没有必要,以及政治方面的考量吧!!!

4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之所以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一是因为事发后李渊见风使舵马上偏向李世民。二是自古子弑父乃是大不逆的行为,在这种道德约束下李世民也不能说杀自己的父亲就杀的。当然李世民不是不敢弑父而是没有必要弑父。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精彩刺激,最后秦王李世民弑兄杀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成为失败者,就此落幕,而秦王李世民成为唐太宗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哪怕有着些许污名,但也流芳百世,在历史上留下很高的评价。

而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在事发前,功高震主的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双方已是矛盾重重,而李渊在其中摇摆不定,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最后更是明显偏向嫡长子李建成,而事发后,面对尉迟恭所谓的一面之词说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派他前来护驾。李渊并没有发怒而是问其左右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呢,大臣进言太子与齐王本就无功还如此,应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马上依言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说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认定李建成李元吉就是犯上作乱。以李渊平日的偏袒风格,竟然没有怪罪于李世民,而是马上安抚,说明什么,说明李渊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见大局已定,自己也很危险,就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的将李世民立为太子。李渊如此做,李世民又何苦杀他呢。

为什么说李世民并非不敢杀李渊,而是没必要杀呢,我们可以分析分析,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是个关键人物,他杀了齐王李元吉,并且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级示众,在封建社会中可谓是胆大包天,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谁都没有派而是派尉迟恭进宫,用意很明显,要是李渊暴跳如雷非要惩罚李世民,尉迟恭就会杀了李渊的,毕竟其他人面对皇帝之威,可能不敢做大不逆之事,而杀红眼的尉迟恭毫无疑问是不在其中的。

漫长的历史中,子弑父虽为大逆不道,但也有子弑父的例子,并且成功洗白的。如东周第一位君主周平王姬宜臼,因其父周幽王要废姬宜臼太子之位,他便逃往母族申国,最后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国都城镐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姬宜臼被拥立为王,当时还有人拥立周幽王次子姬伯服为周携王,出现二王并立局面,当然最后周平王成为赢家,周平王弑父了吗,其实仔细品味那段历史,周平王算是间接弑父了,即使如此,最后还不是成为正统所在了,并且负面影响被降低最低。春秋战国时期,实行了著名的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英雄一世,晚年因为两个儿子的权力之争爆发了沙丘宫变,被断水断粮困于内宫三个月之久,赵惠文王对此一直不闻不问,最后赵武灵王活活被饿死,如果没有赵惠文王的授意赵武灵王岂会被活活饿死,赵惠文王弑父了吗,毫无疑问弑父了只不过采取了间接方式。以上这两位都是采取了间接方式弑父,后世也没有留下骂名。李世民又岂不会让尉迟恭杀李渊,最后丢卒保车以尉迟恭谋反弑君弑太子齐王而处死罪,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力挽狂澜的正面形象呢。


以史为镜,可看兴衰,李世民并非不敢弑父,只是没有必要,以道德问题来说李世民不敢弑父简直搞笑,只能说他没有必要弑父而不是不敢。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5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当年,李世民麾下大将尉迟恭等一伙人,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白天,在玄武门,伏击狙杀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来一伙人更是明目张胆气势汹汹的杀奔后宫,尉迟恭严肃的告诉大唐皇帝李渊,您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妄图谋反,已经被诛杀了,秦王李世民功劳大,能力强,可以治理国家,麻烦您交出皇帝宝印,让秦王当皇上,您就在后宫安安心心的享福吧!


李渊当时就愣住了!什么,建成和元吉已经被诛杀??????李渊又气又恨,但是看到尉迟恭等一伙人的气势,明白了当下的形式,只能心中一声长叹,可怜我儿建成元吉!

随后,李渊传旨太监,交出了大宝,并且颁布圣旨,自己退位,传位于李世民

一代圣明君主,就这样踏着亲兄弟的鲜血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关于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李渊,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弑父,为大逆不道之罪!

中国是文明古国,而仁义礼智信忠孝这些都是深入人心的思想!

假如李世民杀掉李渊,那就是大逆不道,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连父亲都杀的人,谁敢去辅佐?辅佐这样的人,无异于助纣为虐嘛!

第二:杀建成元吉,并非李世民本心!

其实,虽然说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斗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时候,更有李元吉的推波助澜,但是李世民毕竟是一代明君,圣贤之人,他的内心并没有要一定置骨肉兄弟于死地的想法,只不过后来的发展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尉迟恭一伙人居然说杀就杀,真的把建成的元吉给杀掉了!

他本就无心骨肉相残,何况是杀掉自己的老父亲!

第三:大局已定,何必再添纷争?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可以说大局已定,哪怕李渊不马上传位于自己,但是这个结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李世民四兄弟,就李世民独活了,其他都已经去世了,并且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军权更加的集中更加的强大了,所以,这个时候再把李渊杀掉的话,不仅没什么大的好处,反而害处颇多,所以李世民不能杀掉李渊!

虽然说李世民没有杀掉李渊,但是因为建成和元吉两个人的死和李世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也是愈行愈远。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后,立马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兴教育,轻税赋,重农业,最终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6

李世民有什么理由要杀自己的父亲李渊呢!

从周朝传下来的规矩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太子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自然是李渊的最先之选,而李世民作为有能力的代表,也网罗了不少人才。随着李世民实力不断增强,取代太子李建成之心渐强。玄武门之变乃李世民谋划多时的成果,就像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驱走建文帝,自己称帝一样。最初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如果李世民再杀掉李渊,天下人更不会听之任之。

作为君王,是天下的榜样,为天下表率。中国讲究百善孝为先,君王将儒家推至极尊崇的地位,自然有他的道理。李世民不敢杀父亲李渊,不管是谁当皇帝,都不敢杀自己的父亲。


自古弑君者大多都不会有好下场,除非君王已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残暴君主,而弑父比弑君更为严重,天所不容。

类似的例子

掘地见母:郑庄公寤生,其母亲武姜因为其出生时差点难产而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的弟弟段。武姜屡次向郑武公请示立段为太子,但最后还是寤生继位,为庄公。然后武姜为段向庄公要封赏和大的封地,庄公也同意了。最后武姜竟然帮助段谋反,庄公平叛后将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最后庄公想念母亲,还是颍考叔出主意,在地下挖出泉水后母子相见。

始皇囚母:始皇帝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宠姬,作为政治投资献给了始皇帝的父亲公子异人。始皇帝嬴政登基后不久,吕不韦就开始考虑自己和赵姬的鬼混问题,嬴政渐渐长大,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从宫外物色了一名性工作者嫪毐,以伺候有着强烈需求的赵姬,也就是此刻的太后。太后给嫪毐生了两个孩子,而嫪毐的身份其实是个宦官,宦官和太后生了两个孩子,作为一国之君的嬴政怎么受得了,所以将嫪毐车裂,将他的两个孩子,其实是嬴政同母异父的弟弟,装入麻袋摔死了。太后被囚禁,断绝母子关系。

可见,即使作为君王,手握生杀大权,也不会轻易对父母下手。俗话说生养之恩大于天,连天下都能大赦,何况自己的生身父母。

7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交流。历史上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但是却也留下了污名——弑兄逼父夺位。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大权在握,目的也已经达到,也没有必要再做“弑父”这么大逆不道的事。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来是因为其兄长的咄咄逼人,二来就是因为他自己也想做皇帝。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而太原的李氏门阀实力雄厚,在反隋与唐朝统一战争中,李氏兄弟中,李建成主掌文官集团,李世民主掌武功征伐,兄弟两人配合也比较默契。但是能够“共苦”的人,却不一定能够“同甘”。

大局初定以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对于李建成来说,李世民战功赫赫,对他这个太子的确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东宫幕僚都奉劝李建成趁早铲除李世民。

大部分人都想做皇帝,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即便自己没有称帝的野心,自己的兄长也不会轻易放火自己,那干脆来个“名正言顺”。

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以“太子屡屡逼害”为由,“迫不得已”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弑兄,为何没有弑父?

在古代“弑父”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果说李世民弑兄可以说是“被逼无奈”,那他弑父就是罪不容诛,必然被唾骂千古。

与李建成同为太穆皇后窦氏的嫡出血脉,以“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李世民已经铲除了兄长李建成,成功夺取了“嫡长子”位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而当时大权都掌握在战功赫赫的李世民手中,无论如何,皇帝之位都已经是囊中之物。而高祖李渊也无奈承认了一切,册封李世民为储君,主宰东宫并且监国摄政。

所以对李世民来说,弑父有百害而无一利。能够让李渊让位就已经达到目的,为何还要做出大逆不道之行,那时候史官想给李世民藏拙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8

李渊识相,在关键时刻顺水推舟,利用皇帝身份给李世民的行为正名。没有把李世民逼到“乱臣贼子”的份上,所以李世民政变之后也顾及脸面,没有弑父。

其次,封建王朝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君臣”、“父子”的关系上,由此发展出一套“忠孝”为核心的社会基础道德观。如果当皇帝的不孝,带头挑战社会稳定的基石,那么部下必然不忠,他的统治基础不会稳固。(例如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都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而他们的儿子弑父之后,部队很快人心涣散,叛的叛,降的降。因为人心趋利,既然领导可以违背法则越位,部下为什么不能效仿呢?)

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讲,即使李世民真的对李渊动手,也一定会使用比较秘密的手段,而且李世民还有个污点就是修改了史官的起居录,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材料很多都是美化他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当然,即使李世民没有弑父,但他残杀兄弟的报应使他一直内心不安,经常做噩梦(民间风俗,贴门神,就是这个缘由),而且李唐一代,皇权不被尊重,政变、叛乱彼伏此起,都是破坏了社会道德基础的恶报。

9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秦王李世民利用早已埋伏好的亲兵杀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随后,带兵对抗齐王府和太子府的亲兵卫队以及诛杀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老幼和十个侄子。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及其子嗣全部被杀。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事变使得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改变,李唐王朝的正统继承人从皇太子李建成一脉变成了秦王李世民一脉。

玄武门事变发生时,身为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李渊做了哪些事情呢?而杀红了眼的秦王李世民为何没有将屠刀举向自己的父亲李渊呢?

玄武门事变发生时,清晨起床后的李渊心情大好,带着一帮嫔妃宫女在皇宫的湖上泛舟,旁边有几个为官相伴。

当身着甲胄、手持兵器的尉迟敬德带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头颅来见李渊时,李渊大惊失色差点,坠入湖中,而后稍作冷静后的李渊瞬间明白了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对已经酿成悲惨事实的宫闱斗争,李渊并没有向侩子手李世民问罪,而是选择授予李世民全权节制三军的权利,将这场发生于长安皇宫内的宫闱斗争控制在了长安城内,从而避免了将事态扩大化到全国,进而保住了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唐王朝根基。

正是由于李渊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决定,不仅保护了大唐王朝的根基不被动摇,同时也打消了儿子李世民对自己的杀心,毕竟秦王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手持兵器来见李渊,就是为了试探李渊本人如何处理这件事,如果李渊怨气难消,一心要问罪李世民,那么尉迟敬德手中的兵器便会瞬间取了李渊的首级。然而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毕竟如果李渊被杀,那么秦王李世民就不得不背负上杀兄弑父夺取皇位的恶名,而不忠不孝、不恭不悌的秦王李世民也势必会遭到来自众多势力的讨伐,大唐王朝势必会动摇根基。再次陷入不安之中。

因此,玄武门之变中李渊活了下来,很快立了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不久之后禅让帝位给了太子李世民。李渊做起了太上皇。虽然李渊失去了对王朝的实际控制,但做为太上皇的李渊身处深宫之中,享受着晚年的生活。还给李世民添了几个弟弟妹妹。

10

三个字解释没必要。李世民没有杀李渊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李渊是被尉迟恭告知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的消息,这个时候尉迟恭已经拿着武器,并且是全副武装,李渊就算没有脑子,也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这说明他的宝贝儿子已经发动政变,并且杀害了自己的大哥,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反抗,尉迟恭会毫不犹豫杀了他。

李渊非常的识时务,他知道这个时候大势已去,自己的江山也只能托付给李世民,没有其他的选择,大家都知道是李世民发动的政变,可是李世民的人对外是这样说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李世民拼死挡住,其实这话非常假,因为在当时李建成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至于有些人说李世民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这只是电视剧中的说法。

在真正的历史中,李建成本就是太子,李渊非常喜爱他,满朝文武也都支持他,试问这样的情况下李建成为何要造反?李渊听到这句话和别人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不同的,别人听到说李建成谋反李世民将其消灭,觉得李世民无耻。

李渊听到这句话可不会这么想,李渊想的是什么呢?在李渊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如果自己不顺从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肯定会杀了自己,然后昭告天下,李建成造反,自己拼死也没能救下自己的父亲,是自己不孝,自己对不起父亲,然后在朝堂之上大哭,为他的父亲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之后就是自己登基。

李渊不傻自然是处处配合李世民。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他也不想杀李渊,毕竟那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杀父可不是好名声,而且还是帝王,纸里包不住火,有朝一日传出去,自己在历史上名声会很差,李世民不想杀李渊,李渊也不想死,当然正是因为李渊的配合,李世民才没有下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