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刘备大败,5万身经百战的精锐军队全军覆没,同时刘备此生,包括蜀汉政权再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踏上荆州的土地,从此之后,蜀汉势力彻底退入益州那个四周险要、中间是千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直到灭亡。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一定会制止刘备东征孙权的,就算法正不能制止,如果随刘备东征的话,一定不会大败到这种地步的。诸葛亮如此看重法正,而刘备则更加看重法正。

刘备对法正的看重,如同曹操对郭嘉的看重,郭嘉也许不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郭嘉善于奇谋,善于人物性格分析,善于把握曹操的心理,法正同样是这样的人,法正给刘备出主意,能出到刘备的心窝里,蜀汉政权谁都劝不动刘备,只有法正能准确地把握刘备的心理,并成功劝说刘备。

刘备

刘备有一次在战争中受挫,导致大发脾气,敌人的箭射来像下雨一样密集,刘备手下很多人都劝刘备暂时先退下,但刘备牛脾气上来了,谁劝也不听,这个时候,法正来了,法正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直接站在刘备前面,为刘备挡箭,这下子,刘备不好意思了,问法正为何不退下?这样会受伤的,但是法正却说:主公都不退,我在这里挡箭又算得了什么呢?结果就是刘备主动撤退。

法正这一招何其高明,明明一句劝说刘备撤退的话都没有,反而让刘备主动撤退,这就是高手,因为法正敏捷地把握住了刘备的心态,刘备只是心急而忘记了个人安危,于是法正先把自己置身危险当中,置身于刘备同样的境界,刘备马上就明白了法正的意思,聪明人之间交流,无需把话说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明白,所以法正很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与张松

再一个,法正给了刘备打胜仗的勇气和信心,刘备一生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尤其是面对曹操本人的时候,刘备是一次也没有胜过,公元200年,刘备背叛曹操杀徐州刺史车胄抢占了徐州,曹操亲自率军东征刘备时,刘备远远看到了曹操的旗帜,直接弃城逃跑,连老婆孩子都不要的那种逃跑,即使在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中,刘备从来没有打赢过曹操,长坂坡之战,刘备再一次被曹操俘虏了两个女儿,连同随刘备一起南逃的十几万百姓。

可以这么说,刘备对曹操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如果是曹操手下的其他将领,换了谁刘备也不怕,但是如果曹操本人亲自前来,刘备就怕得不得了,这是刘备常年征战得出的经验之谈,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负担,但是,在汉中之战,法正帮助刘备打败了强大的曹操,这是刘备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击败了曹操,这在以前,刘备是想也不敢想,现在变成了现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法正的辅佐。

刘备与曹操交战

法正为刘备打汉中之战提供了战前、战中、战后一系列的预案和战略,当曹操夺取了张鲁的汉中,却没有乘胜进军攻打益州之时,法正就敏锐地发现了曹操的软肋,他认为曹操有内患,导致不能常年在外打仗或者待得时间太长,而是需要赶回中原,维持政治稳定,所以法正劝弱小的刘备对强大的曹操发动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也是三国时期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却是唯一一场发动者取胜的战役。

法正在汉中之战为刘备提供了奇谋,成功地相助黄忠斩杀了曹操留在汉中的主帅夏侯渊,这是曹操创业以来,死在战场上最高级别的将领,夏侯渊相当于曹操的军区司令,镇守关中及汉中,现在被刘备所斩杀,即使是曹操亲自前来,也不能改变汉中之战的态势,而法正中其中居首功,这也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的原因。

可惜法正死的太早了,法正死于公元220年,年仅45岁,这一年,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一心一意要发动东征孙权的战争,可惜被陆逊打得大败,如果法正不死,或者不那么早死,晚个十年八年再去世的话,三国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法正

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绝不会在夷陵之战失败。刘备一生缺少的就是谋士,称得上真正的谋士,蜀汉政权刘备在世期间只有三个人:诸葛亮、庞统、法正。庞统已经早逝,214年在攻打雒县时战死,诸葛亮需要坐镇后方,提供足兵足粮,法正就成为刘备后期唯一的谋士,如果夷陵之战法正还活着,也不能改变刘备攻打孙权的决定,而是会跟随刘备东征孙权。

因为攻打孙权是刘备唯一的选择,孙权夺取了刘备的荆州三郡,等于是彻底斩断了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龙脉,刘备如果不夺回荆州,就只能做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小政权了,就算是法正活着,相信他也会支持刘备攻打荆州的,这是正确的决定,唯一不正确的就是刘备发动战争的时间匆忙,以及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犯了致命错误。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东征孙权

一、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间错误

东征孙权的战争应该发动,但不应该操之过急,刘备也是无奈,因为年龄大了,在世的时间所剩无几,但是如果法正在,就会给刘备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挑拨孙权与曹丕的关系,再趁机攻打东吴,因为孙权即使投靠曹丕也是暂时的,再比如打着攻打曹魏的旗号,突然攻打东吴,或者在国内休养生息一年,做好足够的准备,同时派出大量的间谍在荆州地区活动,毕竟荆州曾经是刘备的地盘差不多十年,先做拉拢当地民心的工作,等到时机成熟再里应外合发动战争。

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犯了致命错误

刘备在夷陵之战一共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1、放弃水军,上岸扎营。

2、在密林中驻扎。

法正劝刘备做汉中王

第一个错误导致了东吴利用水军运输大量部队到刘备的后方形成包围,这也是刘备在夷陵之战全军覆没的原因,如果不被包围,刘备不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至少可以成建制地后退。

第二个错误导致了陆逊利用刘备军队在密林中扎营而实施火攻的计划,密林中扎营虽然能够避暑,但不能避火啊,这是刘备最在原疏忽,也是刘备失败的原因。

如果法正在,刘备不会犯这两个错误,不仅不会犯,还会将计就计,来一个反包围东吴军队,如果陆逊够聪明的话,双方继续在夷陵对峙,如果陆逊大意的话,夷陵将被刘备军队攻破,只要夷陵一破,南郡就守不住,南郡守不住,孙权吃进去的荆州三郡就得吐出来,那样的话,双方又回到关羽北伐前的荆州现状,但是关羽不在了,蜀汉也失去了一位可以坐镇荆州的大将,如果局势继续发展下去,仍然是三国鼎立的状态,但是对于刘备之后的蜀汉来说,只要把荆州留下,将是曹魏的灾难。

最佳贡献者
2

法正其人其事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不知此说有何依据?法正确有军事才能,善于谋划,但说他能力高到“恐怖”的程度,甚至能改写三国历史,却有拔高、夸张之嫌。

史载: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以东)人,建安初年入蜀依附刘璋。法正祖籍关中扶风,和孟达同乡。法正有抱负,且才智过人,入益州后却不被刘璋重用,只被封了个校尉的小官职。后来,他和别驾张松合谋勾引刘备入蜀有功,先是被刘拜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后来又攫升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他在刘备麾下升迁极快,好比坐火箭的速度升上来的,几可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地位还略高于诸葛亮。


说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要高于诸葛亮,何以见得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法正被刘备任为蜀郡太守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大意是(蜀郡太守)法正既是拱卫成都的卫戍司令,又是蜀军的总参谋长。在蜀汉立国初期,法正才是“谋主(参谋总长)”,是不是比军师将军诸葛亮地位还高呢?

法正若是没两把刷子,刘备能那么倚重他吗?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从后来诸葛亮的一句话中就能看出。话说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亡后,刘备执意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诸葛亮、赵云等苦谏无效。刘备夷陵惨败后,诸葛亮喟叹道:“若法孝直在,必能阻吾主东征” 。意思是若法正在,一定能劝阻住刘备倾国东伐孙吴。那么,就不会造成如此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了。


鞍前马后追随刘备多年、被刘形容为“如鱼得水”的老臣诸葛亮都劝不住的事,法正居然能劝阻成,足见刘备对法正的重视与信任。

那么,法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足智多谋的奇才吗?其本事真的比诸葛亮还强吗?

论人品,法正远不如诸葛亮,背叛旧主刘璋 、“引狼入室”之事暂且不提,仅他在益州官场上的口碑就不咋的。《三国志》载:法正在益州牧刘璋手下做校尉时,“为其州邑俱侨客所谤无行”。也就是说法正品行不端 ,为益州人所诟病。

而且从其后发生的事看,他的人品确实不好。他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后,被任为蜀郡太守,期间“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如此看来,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对以前得罪过自己的人展开报复,由于大家曾蔑视他,他就为过去小小的私怨,哪怕是一餐饭之类的琐碎之事都要进行报复,为此曾经杀过几个“中伤”过他、与他有矛盾的人,可谓草菅人命。

论治国方略,他比诸葛亮更是差之千里。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针对刘璋统治期间法度废弛、民风散漫的弊端,采取了严厉的改进措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律令,以动员全蜀的力量对抗强大的曹魏。可法正却在朝堂上公然表示反对,还以汉高祖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 的宽松法度为例,反对诸葛亮拟定的从严治国方策。

诸葛亮只好耐心地解释道,汉高祖之所以用宽松之法是因为秦法过于严酷,用宽代严,以赢得关中老秦人之心。而西蜀草创之初,百废待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令不明,法度过宽,国家缺乏控制力,在外有强敌的战争环境中无法迅速提升国力。诸葛亮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说服了法正。



刘备为何如此看重法正?

既然法正是一个德才均不拔尖的人物,以知人善任出名的刘备为何对他青睐有加并言听计从的呢?

话说刘备在荆州时,北面曹操陈兵百万,虎视眈眈,东边的孙权更是无日不觊觎荆州,威胁亦甚大,可谓两面受敌,如坐针毡。如果没有法正、张松将他引入西川,他怎会击败刘章、袭夺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所以有人向诸葛亮反映法正滥杀无辜时,诸葛亮碍于刘备的面子,无奈地表示自己不好严惩他。

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法正是刘备袭取益州的大功之臣,所以屡获重用,刘备为争取益州本土人士的支持,笼络人心,甚至对他的不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有时竟公然纵容他。


法正擅长奇谋妙计,军事才能出众 ,是刘备全取汉中的首席谋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建议刘备夺取汉中,他对刘说:“曹操所置汉中守将(夏侯渊、张郃等人的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克之”。然后以汉中为据点,屯兵屯粮,等待时机,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不可失也”。客观地说,在攻取汉中这件事上,法正确实极具战略眼光,他剖析的取汉中上、中、下三策,可谓英明透彻,深为刘备赞许。于是开始筹划出兵之事。

据记载,诸葛亮对法正过人的“智术”也常啧啧称奇。通过法正的深入分析,诸葛亮意识到必须尽快攻夺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因为它不仅可以作为拱卫西川的一道天然防线,而且关系到北伐曹魏的根本战略问题。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亲率大军攻汉中,赵云、黄忠、魏延等随征,拜法正为军师,参谋军机。诸葛亮留守成都,负责征兵支前及粮草物资的后勤保障。


刘备之所以能击退曹操,夺取汉中,法正功不可没。譬如定军山一战,刘备用法正“以逸待劳”之策,据险不战。待曹魏猛将夏侯渊求战不得,曹军将士倦怠疏忽之时,法正说:“可击矣”!刘备立刻命宿将黄忠“乘高鼓噪”俯冲而下,黄忠一马当先,呼啸着冲入敌阵,夏侯渊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被黄忠手起刀落,斩于马下。这一战,刘备不仅占领了汉中门户定军山,还阵斩曹军主将夏侯渊和曹操委任的益州刺史赵颙。

法正的军事谋略水准确实不俗,论以奇用兵,他或许还稍强于诸葛亮,但论整体水平,他和魏延在一个档次,和诸葛亮、庞统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纯属悖论。

刘备重用法正,其实还另有一层深意

纵览三国历史,你会发现刘备在用人上确实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这也是他区别于曹操、孙权等政治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首创的“双军师制”。比如他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任命徐庶、诸葛亮为左右军师,在荆州中后期,他又用诸葛亮和庞统为军师,蜀汉立国前后,他又故技重施,再立法正和诸葛亮为左右军师。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起相互牵制、掣肘作用,以免诸葛亮一人专权,尾大不掉。这样说绝非空穴来风。举例:刘备惨败夷陵、白帝城托孤时,将辅佐刘禅的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同时却 将军权交给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所以史书评价道:“盖先主之疑(诸葛亮),终身而不释 ”。

那么,刘备为何不选别人,却偏偏看中人品很次的法正呢?这要从他入主西川后的形势来做分析。

彼时,刘备靠卑劣手段谋夺了刘璋的地盘与家业,得手后开始大规模清洗刘璋旧部,外来的荆州势力与西蜀本土势力矛盾激化,有引发内乱的苗头,。为缓和矛盾,刘备亟需在朝堂上树立一个重用西川本地人的典范,以笼络本土人士之心。法正虽是东州人士,但在西川日久,也算地道的本土派,他虽有一定才能,但人品不佳,与同僚关系不睦,没有人缘,这样的人若获重用,只能紧跟自己,死抱自己的大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法正成了刘备极力栽培、重用的本土派代表人物。

尚书令位高权重,级别不低,但仍在丞相之下,刘备为了达到制约诸葛亮的目的,努力给法正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以帮助他树立威望,弥补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差距,最终凌驾于诸葛之上。

法正的军事才能确实很出众,但也没到能灭掉曹魏、东吴、统一三国的地步。虽然蜀汉建立后他很快就病死了,但假若他不死,因先天不足,僻处西南一隅的蜀汉也无法击灭魏、吴,统一天下 。法正不是造时势的英雄,更无法改变历史走向。



【插图源自网络】

3

在刘备帐下有三大谋士,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和法正。

诸葛亮经常坐镇后方,为刘备提供兵马粮饷,庞统在在刘备进攻益州时阵亡。

真正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的人,只有法正一个人而已。

相比于诸葛亮的谨小慎微,法正更加大胆激进。

早在刘备进益州帮助刘璋抵御张鲁时,法正和张松就商议拥立刘备为益州牧。

刘备不忍心向刘璋下手,正在犹豫之际,法正说了这么一番话,打消了刘备的顾虑。

法正说“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法正这个建议,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可见他的眼光非常独到。

刘备不再犹豫,率领着数万兵马进入益州,因为庞统之死,和刘璋闹翻。

在张松和法正的帮助下,成功拿下益州。

刘备虽然占领了益州这个地盘,但当地的士族们并不支持刘备。

于是,法正建议和非常有威望的吴壹拉进关系,从而让益州的刘氏家族接受刘备。

法正的建议是迎娶吴壹的妹妹吴氏,吴氏是刘璋的哥哥刘瑁的妻子。

刘备认为不妥,所以不愿意娶吴氏。

法正又劝说刘备说,“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晋文公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

刘备听了法正的话,才娶了吴氏,让益州的士族们接纳了刘备这个新主公。

最能体现法正能力一件事,发生在刘备夺取汉中时。

法正劝告刘备趁着曹操没有在汉中扎根,主动进攻夺取汉中,扩大自己的地盘。

法正向刘备说了占领汉中的战略意义。

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

可见,法正看问题非常地独到和长远。

在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时,法正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

他认为,兵分两路为最佳选择。

一路拖住偷袭南线走马谷的夏侯渊,一路围攻东线广石的张郃。

在火山鹿角之后,夏侯渊领兵支援,在黄忠的进攻下,夏侯渊仓惶应战不敌被杀。

等到曹操带兵支援汉中时,大局已经不能挽回,只能放弃领兵撤回许昌。

曹操得知是法正出的计谋,不禁感叹一句。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

刘备夺取汉中后,成为真正割据一方的霸主,他终于可以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了。

而法正和黄忠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法正一计定汉中,让刘备更加敬重他。

可惜的是,在夺取汉中第二年,法正就因病去世了。

刘备非常伤心,追谥为翼侯。

法正死后,刘备开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兵败被杀,荆州被东吴所夺。

紧接着张飞被部下杀死,首级献给了孙权。

两个出生入死的大将都因为东吴而死,让刘备对东吴恨的咬牙切齿。

公元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劝告,出兵伐吴。

他这次是孤注一掷,没有给自己留什么后路。

可是,刘备在进入东吴地盘作战后,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先是让水军上岸,然后在树林中安营扎寨。

陆逊用火攻给刘备上了一课,兵败后的刘备不久病死在白帝城。

诸葛亮后来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可见,诸葛亮对法正的谋略是非常赞赏的,只有法正可以劝阻刘备不伐吴。

即使伐吴,有法正在旁辅佐,刘备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

可惜,法正死的太早了。

他不能帮助刘备完成光复汉室的梦想了。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4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不知又是哪位高人冒出的惊人之语。诚然,法正在刘备取益州,争汉中时,确实立下不少功劳,但若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就有点儿过火了。

为什么会出现三国,最大的功劳还在于诸葛亮,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刘备正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才借荆州,取益州,定汉中,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当然好的战略规划,也要有好的人才及实力前去实施,法正正是取益州,定汉中的最佳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法正在益州刘璋处为官多年,对刘璋治下的情况极为熟悉,对刘璋的为人也极为清楚。《孙子兵法》上不是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殚”的说法吗?从益州投靠刘备的法正、张松等人,正是这样的人,让他们对付刘璋,那真是得心应手。因此在张松的献图、法正的预谋下,刘备经过一翻曲折努力,最终取得了益州,实现了刘备有一块自己住着踏实的地盘。刘备感激法正,就封法正为扬威将军,属汉末的从六品官职,而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属正六品官职。在《三国志》中也说,刘备定蜀,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可见在刘备心中,重视诸葛亮,依然是高于法正的。汉中之战,经过法正的出谋划策,众人努力,刘备终于打败曹操,占领了汉中。进位汉中王以后,刘备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尚书令在汉朝属六百石官职,属于七品官职,护军将军属正六品官职,但按次序要排在军师将军之后。不过这时刘备确实把法正看做了心腹,尚书令应掌管着刘备的各项机密要事,相当于刘备的高参和秘书。但法正第二年便死去了,刘备为此非常伤痛,流了几天泪。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没有法正,按照隆中对策,刘备依然要出兵益州,依然会与曹操争夺汉中。法正的谋略战术,只能是加快了取益州定汉中的步伐,如果没有法正,也许还会让刘备找到蜀中其他人。就当时的形势,刘备取益州已是箭在弦上,占汉中也是战略规划的需要,都是志在必得。事在人为。只要有诸葛亮在幕后为之努力,相信刘备依然能取益州得汉中的。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死后又领司棣校尉,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依重。后来刘备白帝托孤,让李严做了尚书令、中护军,却让李严永镇永安,其轻重自然可见。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当年就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接着又让其领益州牧,诸葛亮就成了统管内外军政的实际一把手。对于法正,诸葛亮为是赞赏他的才能的,夷陵大败后,诸葛亮就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陈寿也称“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正其程、郭之俦俪也?”但是在治民理政上,法正却不懂宽猛相济的道理,刘璋治蜀以宽,让蜀民已是怠慢官府,不尊法守规;刘备得蜀后,法正仍建议诸葛亮要宽刑省罚,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之,并给他讲了实施严法峻刑的原因,正因为刘璋宽泛治民,现在才应该以猛药治之。法正有时也不考虑形势,曾劝刘备冒然行事。刘备初入蜀地,人生地不熟,民心未服,在涪陵与刘璋相会,张松和法正都劝在相会时解决刘璋。就当时情形,刘备区区万人,周围尽是刘璋的势力,冒然在涪陵解决刘璋,必会引起双方斯杀,其结果只能是刘备退出蜀地,因此张松、法正不考虑刘备初来乍到,民心未服,就劝刘备解决刘璋,确实有点儿太操之过急了。法正的人品也不怎么样,弃刘璋投刘备已为当时人所垢病,刘备得益州后,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就利用手中权力,对以前妨害过他的人,睚眦必报,杀害了不少,对有恩于他的人,则随意奖赏,以致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他“不以德素称也”。

总之,法正为刘备攻取蜀地,谟猷筹画,献奇策异谋,立下了大功,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就有点过分夸大了。当人只显露了好的一面,还没来得及显示其失败一面时,却匆匆离世,后人就往往臆测夸大其才能,觉得其算无遗策,太了不起了,论当时英雄豪杰,就会觉得无出其右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推崇之论,决不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这正是:

天妒英才急匆匆,功业微建半途崩;

尚使寿永有成败,怎令后辈慕其名?

5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手下有两大谋士,诸葛亮与庞统,即卧龙与凤雏。他们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很有战略思想和谋略。因为有这两人相助,刘备才能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发展壮大。诸葛亮为肱骨,庞统为谋士,一个负责后方统筹,一个负责前方军事,可谓是天衣无缝。

除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之外,刘备还有第三个谋士,此人辅佐刘备,平定益州、夺取汉中,此人是谁呢?此人便是法正,法孝直。如果法正不死,便无三国,那么他到底有多“恐怖”?

若法正不死,他能够制止刘备东征,避免夷陵惨败

“若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令不东行。”这是诸葛亮在刘备东伐孙权惨败后所感叹的。那为什么只有法正能制止刘备呢。是诸葛亮对法正的认可,还是嫉妒?当然是认可,因为法正才是刘备平定益州的最大功臣,只有法正在,刘备才能争霸天下,一统中原。

为什么对法正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法正确实能力出众,甚至相当于曹魏阵营中的郭嘉。有了郭嘉的帮助,曹操才能平定河北,成就霸业。郭嘉死后,曹操就胜少败多了。而刘备也是如此,在遇到法正后,基本没打过败仗,一路凯歌,占益州,并汉中,成就霸业,但法正一走就兵败猇亭,郁郁而终,病逝白帝城。那法正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

法正善于识人,刘备对其言听计从。法正与张松交好,都认为刘璋暗弱,不是明主。在这个战争频发,民不聊生的时代,刘璋只知道坐守成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蜀中豪杰虽然都尽心辅助,却不被刘璋重用。所以蜀中很多人才怀才不遇,面对这样一个不重视人才的主公,岂能得志。然后张松与商议,面见刘备,迎刘备入川。刘备为人中龙凤,深得张松,法正等看重。

法正深得刘备信任与重用,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深加信赖。公元219年,刘备在众人的辅助下,击败曹操大军,攻占汉中全境,进位汉中王,法正拜为蜀郡太守。可惜天妒英才,次年法正去世,刘备悲痛不已,连哭数日。法正被追谥为翼侯,也是刘备生前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丢失。这突如其来的失败,对处在事业巅峰的刘备打击很大。因为荆州是根本,是北伐中原的跳板,如今不但荆州丢失,而且大将关羽也被东吴杀害。刘备大怒,决定率军征讨孙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征讨东吴。赵云和诸葛亮都进谏不可东征,应养精蓄锐北伐曹魏。

可是刘备被愤怒冲昏头脑,一心东征。不久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投奔东吴而去。这次可彻底激怒刘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可惜天不助刘,刘备在猇亭之战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诸葛亮感叹道:“如果法正跟随,就算先主东征,也不会被击败,可惜大汉气数尽矣。”

即使法正劝阻不了刘备东征,也能随军参谋,不至于遭到夷陵惨败

法正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制定战术。在刘备攻打汉中时,张飞击败张郃,黄忠和颜严又守住了天荡山。张郃,夏侯尚等人退到定军山夏侯渊处防守。黄忠又要请命夺取定军山,孔明不许,黄忠执意要去。诸葛亮就让法正为参军随黄忠出战。

黄忠与曹军交战,不想部将陈式被夏侯渊捉去,法正认为夏侯渊为人浮躁,虽然勇猛,但没有谋略。可以拔寨而起步步为营,反客为主引诱夏侯渊出战,然后击败曹军。果然夏侯渊禁不止挑衅,率军与黄忠交战,黄忠生擒夏侯尚回营。可见法正不但善于分析人物性格,而且可以制定计谋,击败敌军。

夏侯渊中计,于是坚守不出,虽然用陈式换回夏侯尚,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不出战。法正又向黄忠献计,认为定军山西面有个高山,易守难攻。如果占据高山,可以凭高而望,定军山唾手可得。果然黄忠等占据高山后,夏侯渊又坐不住了,不听张郃劝告,又来率军挑战。

这次法正在高山之上,举白旗不出战,让黄忠按兵不动。等到曹兵倦怠,锐气尽失时,法正举红旗,黄忠率军出战,鼓角齐鸣,黄忠刀劈夏侯渊成的大功。此战勇靠黄忠,智靠法正,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夺得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后,曹军全线动摇,刘备顺势大举进攻,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等待曹操到来。

法正杀伐果断,计谋百出。在刘备入川时,在涪城相会刘璋。法正就进言:“最近有张松密信到,咱们将在涪城会见刘璋,便可以图谋益州,这次机会一定不能错过。”庞统也深以为是,在席间安排魏延舞剑行刺刘璋,又派武士埋伏两侧。可惜在魏延舞剑的时候,与益州将军打了起来,刘备大怒,让众将退下。所以没有采纳法正,庞统的计谋,实在可惜。

以法正的军事能力,在夷陵出谋划策,是不可能败给“毛头小子”陆逊的。他也是能够看出陆逊的火攻之计,提前预防。即使刘备蜀军灭不了东吴,也不至于遭到夷陵惨败。

结语:

法正不死,实力非常强悍,也非常“恐怖”,是蜀汉的中坚力量,他的话比诸葛亮管用,可能说服刘备,制止刘备盲目东征孙权,即使法正制止不了诸葛亮东征,跟着刘备东征,也能够为刘备出谋划策,不至于遭到夷陵惨败,元气大伤。

只要蜀汉不经历夷陵惨败,经过数年发展,按照诸葛亮《隆中对》中战略,与东吴联手夹击曹魏,很可能平分天下,也就没有三国了。

因此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6

坊间一直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似乎刘备三分天下能有其一,完全是法正的功劳,他真的如此“恐怖”吗?


毫无疑问,对于刘备来说,法正立有大功,是恩人,但对于刘璋来说,法正是引狼入室的大汉奸,令人不齿的叛徒。

一是恩将仇报,忘恩负义。

当年,法正与同乡孟达躲避饥荒,逃到了蜀郡,刘璋好心收留了他们,并一一封了官,然而,法正却嫌官做的太小了,区区一个县令难以发挥其聪明才智。

不久之后,法正找到了同样“怀才不遇”的张松,哥俩志趣相投,一起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命运不好,抱怨刘璋无能。后来,哥俩一合计,大好青春总不能在刘璋手底下荒废了,不如咱们卖主求荣吧?

好!法正举双手赞成,孟达也举手了!



二是见利忘义,引狼入室。

有了卖主求荣计划之后,法正和张松一起忽悠刘璋,先危言耸听,说曹操要来打汉中了,占了汉中之后,接下来就要收拾益州,益州朝不保夕。刘璋一听,吓得满头大汗,这可如何是好啊?

法正嘿嘿一笑,说主公勿忧,我保举一人,让其前往曹营,凭三寸不烂之舌可说服曹操。刘璋大喜,忙问是谁?

法正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此人便是张松!

张松一听,纳头便拜,说谢主公信任,这次不完成任务绝不回来,刘璋握着张松的手说,兄弟!益州全靠你了!


张松去了,怀里揣着一张成都城防图。他哪里是出使,分明是投敌去了!不过这次,张松热脸贴了冷屁股,曹操嫌张松太丑,直接撵了出去。

张松怒了,我张松是有点丑,可你曹阿瞒也不是帅哥呀,咱们都是丑男,丑男何苦为难丑男呢?张松一甩袖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曹营,一路向南,来到了刘备这儿。

刘备来者不拒,盛情款待了张松,张松思来想去,觉得刘备虽然实力弱小,但毕竟是皇室宗亲,在他手底下干应该还不错。于是,他就把成都城防图献了出来,还许诺与法正、孟达一起里应外合,彻底颠覆益州。

几年之后,刘璋投降了,刘备得到了益州,张松没能坚持到最后,被刘璋杀了,而法正则“功成名就”,由一个大汉奸摇身一变成了大功臣,成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地位扶摇直上,甚至快要超过诸葛亮了。


诸葛亮只能给法正打下手,帮他筹备军粮,而法正则随着刘备北上攻打汉中。不得不说,法正是有两下子的,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蜀军击败了曹军,杀死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

刘备大喜,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不过,法正虽然志图高远,但怎奈上天不眷顾于他,当了尚书令没过一年,就一命呜呼了!

时也命也!

两年之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全军覆没,诸葛亮感慨道:

“要是法正在,必能阻止主公东征,就算不能阻止,也不会招此大败呀!”


法正与诸葛亮相比,设奇谋、出奇招方面略胜一筹,但在治国理政、安抚人心方面,远远不如诸葛亮。

如此说来,法正恐怖吗?

并不恐怖!

7

法正,字孝直,《三国演义》里面对法正的描述不是特别多,但是真实的法正可以说是三国顶级谋士之一,而且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在外战方面还是高于诸葛亮的,究其原因是三国霸主都有自己的谋主,而法正正是刘备的谋主,和很多人想象的诸葛亮是刘备第一高参大相径庭。

一、谋主法正,计定汉中

谋主在三国时期,相当于君主的顶级参谋顾问,孙刘曹都有各自的谋主,而法正就是刘备的谋主,相当于刘邦手下的张良。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曹操派张郃,夏侯渊镇守,法正建议刘备对夏侯渊发起进攻,后来定军山一战,在法正的策划下黄忠斩了夏侯渊,从而为刘备拿下汉中扫清了阻碍。

曹操西征,问起这件事,听说是法正的主意,不由感叹:“我就知道刘备没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有人教他”。对于法正投靠刘备,曹操也是充满了惋惜。

《华阳国志》记载“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二、苏秦张仪之才

法正这个人的才识和辩术,不亚于苏秦张仪。话说,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一路那是凯歌高奏,眼瞅打到成都了,刘备犯了难了,打吧,人家要说他刘备骨肉相残,都是汉室宗亲,毕竟刘备的名声就是仁义,自毁名望的事刘备也不愿干,退吧,又不甘心。

这时候法正说看我的,于是法正给刘璋写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你现在估计能把我恨死,毕竟我是先跟着你,然后又跳槽到刘备这来了,但是我给你写信不是让你恨我,而是救你来了。

你现在的处境很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你手下的小人太多了,这点我门清(法正也没敢说是刘璋昏暗无能),给你出主意的也就两种,一种拖着我们粮草没了,自己退了;一种孤注一掷打上一场。

可是你手下能打仗的那几个已经让魏延基本收拾完了,至于粮草问题,要是在嘉萌关你这么做,还行,现在怕是有点晚了,你这会投降还有荣华富贵,否则攻破成都,张飞等人就来了,那脾气你是知道的,哥们都救不了你。

你要是逃跑,投靠孙权估计日子也不见得有在刘皇叔这好过,你自己想想吧,刘璋看了法正的来信,一想,得了我也不打了,直接投降吧。



三、忠心耿耿,招贤纳士

法正和诸葛亮对刘备都属于士为知己者死的主儿,刘备有次打仗,死活打不下来,眼看敌人打来了,刘备就说法正你先走,我掩护,自己还是要打,非要打赢不行。

结果法正一看,就拼命往前冲,要挡住射来的飞箭,刘备说法正你这是干嘛,法正说您都不要命了我还要啥,刘备一看这还行,得了,撤了吧。

刘备刚刚拿下益州,招贤纳士没有人来,法正就给刘备找来个叫许靖的,刘备一看这人名气挺大,可是年事太高了呀。

法正就给刘备讲了个千金买千里死马的典故,说许婧这种的您都用了,害怕其他人才不来吗?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果然招揽了不少人才。



总结: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法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和诸葛亮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刘备还真是有问鼎天下的可能,即便没有问鼎天下,起码也会让蜀汉的政权再多延续几年,由此也可见法正的能力之高。

8

众所周知刘备能成就自己的霸业,法正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法正原本只是益州的一个小官吏,如果不是碰上了刘备,估计历史上不会记载他这号人物,可就是遇到了刘备,他的才能得以施展,最终帮助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有人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一看或许过于夸大了,三国有没有除了刘备曹操和孙权外,少了谁估计都还会存在。但这句话另外一面意思正是说明法正的作用大,能力强。那么法正到底有多恐怖呢?他对刘备意味着什么?

法正字子孝,与孟达关系不错,早年投在刘璋旗下但没有受到重用,孟达的情况与法正类似,同样受到了刘璋的轻视。当时曹操欲攻打汉中,益州的刘璋非常害怕,急忙派遣张松前往许都示好表示愿意归降,原本想投在曹操门下助曹操收取西川的张松但受到了曹操的轻视。

张松也是有脾气的人,看到曹操如此轻视自己,同时看到刘璋也没有什么出息,于是取道回到了荆州,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安排下用了很高的礼节来招待他,以至于让张松觉得遇到了明主,回到益州后与法正,孟获等人决定共同拥护刘备。

法正在刘备阵营中有过哪些贡献呢?

其一,建议刘备拉拢益州士族

刘备虽然夺取了益州,但毕竟初来乍到人心未稳,再加上取益州的手段有点为人所不齿,刘备在益州刚开始也并不是那么得人心,况且刘璋虽然暗弱,但对待百姓方面还是不错的,此时的刘备急需要得到益州民众的支持,这时候法正站了出来,劝刘备拉拢士族。随后刘备立即娶了吴懿妹妹为妻子等措施,把益州贵族拉拢了。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其二,法正擅长在交战中使用奇谋

定军山一战对汉中影响非常大,此战刘备派遣黄忠为主将,法正为监军,往定军山方向进军。法正向黄忠献计,采用反客为主,步步为营的方法诱使夏侯渊出战,夏侯渊数败几阵后坚守不战。

法正又建议黄忠攻占定军山附近的高山,诱使夏侯渊出战,并且建议黄忠守在半山腰,自己在山顶上采用白旗红旗的方式作为信号,在夏侯渊人困马乏的时候给予雷霆一击,采取以逸待劳的方式迎战夏侯渊。最终果不其然夏侯渊中计,黄忠半路杀出曹军仓促迎战,夏侯渊被斩于定军山前。

法正曰:“将军可守在半山,某居山顶,恃夏侯渊兵至,吾举白旗为号,将军却按兵勿动;待他倦怠无备,吾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以逸待劳,必当取胜。”

定军山一战法正与黄忠一起成名,也让曹操在争夺汉中之战中出于劣势,为最终刘备能顺利攻取汉中奠定了一个基础。此战对曹操影响同样很大,失去了夏侯渊给曹魏军营带来很大的震惊,迫使后来曹操在对待刘备的策略上采取了守势。

诸葛亮也认同法正的军事才能,在关羽被东吴斩杀后,刘备倾国之力伐吴国,此时诸葛亮已经无法劝阻,刘备几万大军在夷陵被陆逊火烧大败而归,诸葛亮更是感叹法正如果还在的话,肯定不会败得这么惨,或许还能劝阻刘备东行。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总的来说法正是一个全面人才,不仅军事能力突出,而且颇有政见,从他为刘备谋划拉拢益州豪杰,为刘备献计献策夺取汉中来看,他是刘备成就霸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刘备对其也极为看重,给予了他很高的地位。

同时法正也是一位恩仇必报的人,在西川曾经欺负打压他的人在获得刘备的宠幸后都对他们给予了报复,或杀或打。对那些曾经在法正自己困难时期给予一点恩惠或者帮助的时候,法正同样感恩戴德,对他们十倍的补偿。

9

按历史而不是演义讲,刘备手下主要有三股力量,即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河北创业的老基本,如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等,一部分是荆襄派,他在那里住了好几年,招揽了一些人员,有厐统,诸葛亮,伊籍等,黄忠,魏延也算这一部分。另一部分便是四川成都派,主要有法正,李严等。

因时间地域的变化,这些人依次受到重用。单以谋士而论,河北时就不用说了,只有孙乾,主意主要靠刘备自己拿(他也是个有谋略,有志向的主)。到了荆州参赞主要前有徐庶,后有庞统,(还论不到诸葛亮)。到了四川鸟枪换炮,人多了,地盘也大了,事业蒸蒸日上,新吸收了大批的本地人员,事事处处都要依靠这些人去办理,这就极需要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统领笼络他们,这个人就是法正,他本是四川人,在刘备入川时也给予了许多帮助,正好用他来"以蜀治蜀",作了成都太守,应该说用人得当。但此人很快就去世了,其后启用的四川头是李严,他是刘璋的旧部,也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大臣之一。

刘备彝零战败后诸葛亮曾说: 如法孝直在一定能劝阻主公讨伐东吴!说明了两个问题:

1、法正是地方实力派,即便贵为皇帝也需给他面子,毕竟参战人员的动员,后勤補给的保障等等,都需要当地人去作,正像俗话说的: 強龙压不住地头蛇!

2、说明诸葛亮在刘备的心目中地位不如法正(诸葛亮曾力劝过刘备别伐吴,不被接纳),只有在庞统战死,法正去世后他才成为谋士老大。即便如此,白帝城刘备指定的两个辅佐刘禅的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四川实力派人物李严,显然有倚重地方派的意思(李后被诸葛亮杀了)。

你如果在一个较大的团队里担任过第一把手,你一定会理解刘备用法正和李严的良苦用心和无奈,这不是他愿用不愿用的问题,而是必须用!这跟会不会有三国和"恐怖″没有关系!

10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口气不是有点大,而是相当的震撼!

其实,是法正成就了三国,但关羽失荆州后,他也无法改变三国。

曹操3次行动成就刘备、法正君臣之谊

1、曹操拒绝张松

当时,中原曹操独大,孙权次之,刘备最弱,毫无疑问,曹操是张松他们眼中的最佳老板。

刘琮献出荆州后,刘璋派张松前去结交曹操。曹操从来都不曾将刘璋放在眼里,也不认为蜀地能有什么像样的人才,因此,便将张松拒之门外。

张松满腔热忱却遭受曹操暴击,回到蜀地后,便在刘璋跟前数落曹操的不是,而竭力劝说他结交刘备。之后,法正被刘璋派去拜访刘备,一番交谈后,法正认定刘备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明主。

2、曹操扬言攻打汉中张鲁

刘璋向刘备示好了,法正他们与刘备也暗通曲款了,不过,仅凭这些,刘璋还不需要请刘备入西川。

这时,曹操又给刘备送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扬言将进攻汉中张鲁,刘璋惊恐不已,张松和法正借机再提请刘备入川。刘璋连忙答应,刘备终于名正言顺地进入了益州。

之后,张松事发,被刘璋处死,又送给了刘备攻打刘璋的理由。2年后,刘备终于成为益州的新主人。

虽然,曹操的此次军事行动由于关中势力的介入,最终止步于关中,但却助刘备进入了益州。

3、曹操攻打汉中张鲁

曹操得知刘备占领益州后,急忙率军猛攻张鲁,张鲁不敌,率众投降。之后,曹魏大将张郃从米仓道不断骚扰巴郡,便迁走当地百姓以充实汉中。

刘备为此深感忧虑,法正便向他提出夺取汉中的建议,并阐述其战略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下,可以固守要害,至少偏安一隅。

此谋略中的上层目标讨伐国贼、光复汉室,恰好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因此,刘备深以为然,便发动了震动曹魏的汉中之战,并夺取了汉中之地。

在整个战役中,法正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为其精心谋划,巧渡沔水,声东击西,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乱其军心。

因此,法正可谓是汉中之战的第一功臣。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回到成都不久,法正便去世了,刘备为此痛哭数日。因此,坊间便传言,如果法正不死,刘备便有可能统一天下。

那么,该如何客观地看待此观点呢?

1、法正了解当地地形

古代行军打仗,除了准备好人马、粮草这些战争资源,了解战区的地形也是重要的制胜法宝。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地形,往往能出奇制胜,甚至是以弱胜强。

法正,扶风郿县人士,那里是渭水河畔的关中腹地,东面是长安,西面是陈仓,南面是直入汉中的褒斜道。之后,又到益州出仕多年。可以说,刘备手下的荆州班子,包括诸葛亮,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汉中和关中的地形

因此,法正之所以能提出攻取汉中之策略,就在于他非常了解汉中以及关中的地形。所以,曹操退出汉中后,知道此计是出自法正,便笑话刘备:“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2、仅凭了解地形,也难以攻取关中

虽然,汉中位于关中和巴蜀盆地之间,不过,显然是刘备这里更具有优势。当然,如果荆州不失,刘备可能还有机会蚕食雍、凉二州。

不过,刘备刚回到成都,荆州以及上庸等地便已经悉数落入曹魏之手。如果刘备想要从汉中攻取关中,他将陷入与诸葛亮北伐一样的困境。

  • 首先,粮草运输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诸葛亮心灵手巧,还能研究出个木马流牛,法正可以吗?
  • 其次,无人在荆州牵制曹魏关东的兵力,只要蜀军入侵关中,洛阳的军队便可迅速入关支援关中,粮草不济的蜀军将因粮尽而被迫退兵。

结语:

法正对蜀国的成立的确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和张松成就了三国。但是,关羽失荆州后,无论他活着与否,都将无法改变天下局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