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2020-11-04 18:32阅读(60)

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文/炒米视角说到“活出丧”的弘昼,就不得不说,弘历与弘时的储位之争了。都说弘历是康熙隔代指认的皇储,又是幼时便

1

文/炒米视角

说到“活出丧”的弘昼,就不得不说,弘历与弘时的储位之争了。都说弘历是康熙隔代指认的皇储,又是幼时便接入宫由康熙扶养。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谬误的。其实只有太子长子弘皙被康熙养育宫中,弘历其实和其他皇子一样,也是十二岁那年在畅春园被康熙遇见,后来表示喜欢特批进宫的,而且只有半年时间。而且康熙这人死要面子,一直装着父慈子孝的表象。所以众皇子皇孙几乎都有被他”喜欢”的记录。


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其实在储位继承上面,是有深了认识的。他意识到,在皇帝没死之前,最大的担忧就是“二把手”储君争自己的权,而储君又最容易成为“靶子”被其他争储的人攻击。所以他创造性地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把选好的太子人选写好放在盒子里再放到光明正大匾后面。这样一来,众皇子在皇帝死前,只能乖乖做臣子,等先帝驾崩后,取遗诏,等待“范进中举”!这个想法甚好!

但其实这事情根本不可能像雍正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儒家清流们,还是呼吁“立长立嫡”,否则取乱之道。深受汉化的满清宫廷,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并不统一。

三阿哥弘时,因为前面的哥哥们死得早。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实际的“皇长子”,而且由于雍正继位后,他是一直是住在宫里的,甚至娶妻生子,也仍然住在宫里。所以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封“太子”的太子。但突然一天,雍正说不立太子了,甚至赶他出宫。换到你是弘时,你也会在想,老爷子肯定是想选别人做太子了。你会是什么反应?


而四阿哥弘历这个幸运儿
。他当时情况因为“康熙”的高看一眼。的确受到雍正的额外宠幸。(其实最主要的是雍正的一种”亏欠感”,因为夺嫡,疏于教育,弘历入学也比较晚。)比如增加老师的班底,代父祭康熙,等等。很多人因此认为弘历就是“隔代指认”了。其实不然,对于雍正而言,弘历的种种代表自己,其实也是互相需要。他需要弘历来替自己正名。因为的确因为夺嫡,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篡位”传闻。这令雍正这个急性子很烦恼。

那么雍正其实也在考察弘历和弘时,当然还有一个那就是弘昼。弘时没经历过磨难,也没有太大除出生以外的优势。所以他更愿意接近“八王党”那派,因为八王党的文人告诉自己自己是“天之所命”的储君,因为你是长子么!上一代人完不成的事情在下一代人身上完成么。所以弘时一下子就走错路了。争储的路是险恶的,一旦错了无法回头。所以弘时的结局那是相当惨!

而弘历就相当理智,不愧康熙高看他。他以无与伦比的优势坚定了雍正的选择。他总是那么得体,那么”深慰朕心”。越是奖励,越是收敛;越是恩宠,越是不群。弘历实际上就是在学争储时的雍正。自己永远做皇上的孤臣,皇上欲往左,我已左转;皇上欲往右,我已右转。这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马太效应”。少的被剥夺,多的就更多!


那么大体情况到此处,不得不说另一个”聪明人”了,此人弘昼。也是本问答主角,他缓缓出场,原来是因为他藏得深。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遇到弘历,特旨进宫的事。却不知道当时去见康熙的有两人。一个弘历,另一个就是弘昼了。而且弘昼仅仅比弘历小了几个月而已。而且出生高贵,这就意味着之前不吱声。之后弘时败了,剩下的储位机会就是他和弘历争了。

不管弘昼有无争储之意,弘历必然将之作为假想敌。甚至在弘历的眼里这个假想敌比弘时更难对付。因为相似的身份和背景甚至智商。更何况现在大家都还小,以后的路还很长,弘时虽然不可能翻身了。但弘昼随时可能成为自己的替代品。

而弘时一死,弘昼顿时感觉大难临头!对于弘昼而言,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夺储之争中来。当然结局就是要么成功当皇帝,要么弘时的例子就在眼前。另一种,就是立刻表明自己无意储位。但不是说自己无意储位,别人就认为你真无意储位的。所以,只能让自己主动”失去”争储位的资格,来表面明自己无心储位。

于是年仅十六岁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子,智商爆棚。来了出“活出丧”,还吃祭品。还给王工大臣发帖子要礼金。这样一个荒唐、骄横、贪财的弘昼就算是从所周知了。

那么弘历对弘昼的表现如何看待呢?弘历甚是喜欢偏袒这个弘昼。而雍正呢,看这个儿子这么不成器,(自己也是争储之人,其实明白儿子的可怜用心)所以更是一心一意培养弘历做接班人。

后来弘历继位,弘昼更是演戏要演全套。更是”恃宠而骄”,整些荒唐事。他越是如此,乾隆越是“偏袒”。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金樽吟》写尽了弘昼荒唐而无奈的一生!

2

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活着的人,为自己办葬礼,这本身就是一件荒唐事,但是,荒唐的背后,却是无奈,是弘昼为避嫌的自保之举。

弘昼亲自指挥自己的丧仪,他坐在庭院之中,让家人摆出盛大的祭奠仪式,该挂白挂白,搭孝棚搭孝棚,该举哀,该痛哭的,都不能省着,他让人把冥器等各种死后会用上的物品,摆在自己的棺材前,自己躺进去……咱们国人不怕死,但也于死,还是有些忌讳的,仅是关于死字,就有相当多的说法,弘昼也并不是真的想死,事实上,他为自己办丧礼,恰恰是因为不想死,他不过是想用这种非常极端的方式告诉哥哥乾隆:我没野心,我想混吃等死,不想抢你宝座,你让我继续自娱自乐吧。

其实在一直以来,弘昼都找机会把自己的路一条一条地堵住了,不让乾隆有疑心。

比如痛打重臣。乾隆继位后,把雍亲王旧邸的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弘昼明白了。他越来越傲慢无礼,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他与一等公讷亲起了争执,他也不顾在场群臣的面,直接就打起了讷亲,打得那叫一个失礼,乾隆目睹全部经过,不阻止,也不怪罪,从此,文武百官无人敢惹弘昼——说是无人敢惹,其实也是不想惹。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弘昼的心思:你们别拥戴我,别和我走得太近,我好危险的!就这样,大臣拥戴的可能,没有了,他就算再能,也当不了皇帝了。

比如不和士子们打好关系。乾隆曾在乾清宫监试八旗子弟,到了午膳时分,弘昼请乾隆就食,乾隆不依。弘昼说:“皇上难道以为臣给了这些士子钱财,请托他们办事吗?”满清的根基在于八旗,而八旗子弟都将是未来的栋梁,如果有机会上位,必须和他们打成一片,可是弘昼不想,一言一行也完全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如果这里面有聪明人就都会明白,你们别和我套近乎,我也不会和你们套近乎,我也不要你们办什么事,离我远点,我也离你们远点。

努尔哈赤曾经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所以雍正手段再强硬再狠辣,也没有杀兄弟,乾隆呢,想做千古圣君,自然也是不会的。虽然弘昼有才——弘昼曾经和弘历一起办过差,处理过苗疆的事务,他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王爷,可是他处处表态,自己是个无能的,是个没品的,也是没眼光的,摆明了示弱,如果乾隆还要处置他,那就说不过去了。

但是,祖宗的规矩是死的,乾隆到底要怎么做,谁也不清楚。作为兄弟,弘昼比谁都清楚,这个哥哥的性格多疑,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自保,弘昼做戏做全套,干脆再上演自办葬礼的一幕,让世人看到他的退让,同时,他把乾隆赏赐的大宅子,巨额的金银珠宝都拿来吃喝玩乐,甚至还写一首《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我很乖,我只想安静地游戏人生了。

抛砖引玉了,期待您的关注哈。(图为网络剧照,谢)

3

在雍正长大成人的10个皇子中,弘昼是得父爱最多的一个。

弘昼比弘历(乾隆)小3个月,他是耿氏所生,由于耿氏位份不够,他生下不久,便被雍正交给弘历的生母熹妃代为抚养。

聪慧灵秀的弘昼,不仅得到熹妃无微不至的照顾。还因为勤学好读,深得雍正疼爱。

(弘昼剧照)

甚至早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有一次,雍正请康熙到家里来赏牡丹花时,还特意安排他和弘历,与康熙见面。

随着年纪的增长,弘昼渐渐长大了,到了该接触政务的年纪。

可是,出乎众人意料,弘昼不仅不恳求雍正,希望早早得到历练,反而还玩起了“活人出殡”的游戏。

弘昼玩得特别认真,他不光要求府中上下俱得哀哭不止,还有板有眼地请来和尚道士为他超度念经。同时,他还不忘邀请一些达官贵人来参加“葬礼”。

弘昼是雍正疼爱的皇子,那些达官贵人巴结还来不及呢。虽说心里嘀咕他荒唐,但大家却都一身缟素,带着厚礼来。一方面是开开“活人出殡”的眼界,另一方面正好借机巴结一下这位受宠的皇子。说不准以后还能沾着甜头,所以想来的人特别多,弘昼又是个爱热闹的人,听说谁想来,没有不答应的。

看着府中上下俱按他的要求祭奠哀泣,他颇为高兴。一边吃着祭桌上的酒肉,一边还和来吊唁他的王亲贵族们说,人哪有不死的,对死有什么好忌讳的。

弘昼这出“活人出殡”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内外,一时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对于皇室而言,这绝对是有失体面的。

(雍正剧照)

就在众人都以为一向严厉的雍正会斥责弘昼的荒唐时,没想到弘昼不仅被封为和亲王,不久后还被任命处理苗疆事务。人们不禁疑惑:雍正这是鼓励弘昼荒唐吗?

其实,并非如此。

弘昼之所以要举行“活人出殡”也有他的苦楚,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雍正继位后,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康熙“九子夺嫡”,为了不让皇子们再重蹈覆辙,他苦思冥想后制定了“秘密建储”的办法。

如此一来,谁也不知道雍正立的是哪个皇子。

此时,皇三子弘时已经成人,由于他前面的两个皇子夭折,他就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并且他的生母齐妃出身高贵,所以很多人认为雍正为立他为太子,久而久之,弘时也觉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后来弘时听闻弘历由于曾得康熙宠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立刻在朝中拉帮结派,培植势力。

然而弘时的举动,很快就被雍正察觉。雍正不光开除了他的宗籍,还革去了他的职务和爵位。

弘时年轻,受到惩罚后,惊惧不已,不久便病逝了。

(弘时剧照)

弘时的死让弘昼看在眼里,惊在心里。他深知雍正为人疑心重,为了自保,也为了告诉雍正,他无心夺嫡,所以才自编自导了一出“活人出殡”。

雍正是个聪明人,怎能看不出弘昼的良苦用心呢,所以对他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胡闹。

弘昼见雍正不制止,知道自己这出戏是演对了,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弘昼这人胡闹归胡闹,但雍正交给他办的事,他总是完成得很让雍正满意,因此雍正一直对他称赞不已。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逝,遵密诏,弘历继承大统,是为乾隆。

弘昼仗着乾隆和他兄弟情深,愈发骄纵跋扈,哪怕是朝中重臣,他也一概不放在眼里,所以他的人缘特别差。

有一次他还在朝堂和一等公讷亲争执,气不过,竟然把一把年纪的讷亲狠狠打了一顿。当时由于在朝堂上,无人敢劝。

谁知乾隆也假装看不见。

讷亲吃了瘪,白白挨了一顿揍。

这下众臣都知道弘昼是个有乾隆撑腰的浑主,所以谁也不敢惹他。

后来,弘昼上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谁也不敢说他,由着他荒唐。

弘昼就这样靠着荒唐,让雍正和乾隆都相信他没有夺位之心,好歹做了个平安的富贵王爷。

(参考史料:《清史稿》《啸亭杂录》)

4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这首诗便是《金樽吟》,也被称为救命诗,作者正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

雍正共有十六个儿子八个儿女,但早夭的很多,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

弘时聪明伶俐,年纪也大于弘历,本是即位的好人选,但是弘历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加之雍正也十分喜欢,弘时不知进退,非要参与夺嫡最终被雍正赐死。

而弘昼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虽然聪明伶俐,却对皇位毫无念想,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哥哥的猜忌,他常年装疯卖傻,做一些荒唐事出来。

最出格就是给自己办葬礼,用他对下属的话说:哪有百年不死的人物呢?干嘛要那么忌讳死这件事呢?

每次办丧事:弘昼都是坐在供桌上,棺材停放在前面,一大帮子群众演员扮演“孝子贤孙”,身穿丧服,个个嚎啕大哭,比死了亲爹还伤心,而此时,供桌上的王爷拿着碗筷对着祭奠自己的群演大吃大喝。闹得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实弘昼十分聪明,雍正在世的时候就十分理解这个儿子的苦心,所以任他胡闹,乾隆继位以后也是如此,不但把父亲在潜邸的珠宝都赏赐给他,还对他宠爱有加,有一次弘昼在朝堂上因为一言不合,当场追打军机大臣讷亲,乾隆既不阻止,也不惩罚,搞的大家以后见着弘昼都躲着走。

当然,装傻也有穿帮的时候,乾隆年间有一次弘昼主持殿试,乾隆到了吃饭点还在那坐着不走,弘昼急的口不择言,说了一句:你不相信我,难道以为我和士子串通捞钱。气的乾隆一言不发走了,第二天弘昼赶紧进宫道歉,乾隆严肃的把弘昼骂了一顿,自此老实不少。

弘昼死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有野史认为他是被乾隆赐死的,但不见于正史,《清史稿》记载: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如果是畏罪自杀,爵位必然被剥夺,但是弘昼的后裔依然继承爵位,可见畏罪自杀的可能性很小。

当代大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八世孙!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5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昼,在雍正六年16岁时就给自己办了一场活出殡的荒唐丧仪,这是疯了傻了吗?当然不是。

弘昼第一次上演活出殡,就发生在三阿哥弘时因与四阿哥弘历争储疑被雍正赐死的第二年,这是偶然吗?当然更不是。为了自保,把这孩子给逼的,看似荒唐实则心酸。

弘昼画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夺嫡的残酷以及弘时事件的悲剧,弘昼的心变的拔凉拔凉,为表明自己无意大位的想法,他给自己主动制造了荒唐、骄横、贪财的三黑人设,时不时搞个葬礼啥的,再顺便捞点王公大臣们的礼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闹剧非但没怪罪没制止,还于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册封弘昼为和硕和亲王,同时册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聪明的弘昼从弘历宝亲王的“宝”字上更加确信,弘历就是作为储君培养的,日后克承大宝的也一定是这个比自己仅仅大了几个月的哥哥。

乾隆画像

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后,弘昼尽得呵护宠爱。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昼就策划一次出殡的丑陋演出,于是满京城都是对这个荒唐王爷暗地的嘲讽,失去戒心的乾隆也会选择再次与弟弟重修于好。

就这样,累积了大量财富过声色犬马生活的弘昼,坚守和亲王的“和”,不对乾隆产生任何一点威胁,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终。

雍正画像

你说,该为弘昼的荒唐点赞呢,还是悲哀呢?生于帝王家,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算一大奇观了吧?

PS,单看画像,你认为雍正,乾隆,弘昼,哪个更帅?哈哈。


——END——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

请点赞、关注,私信有惊喜!

6

历史上的弘昼跟《雍正王朝》里的弘昼差距巨大,甚至于像两个人。历史上的弘昼,个性倒是比较像电视剧里的九阿哥和十阿哥,典型的骄横自大又目无王法的皇家子弟。

雍正帝共有十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四个,就是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其他的要么夭折了,要么病死了。

弘时比弘历大七岁,但是他在雍正五年被雍正治罪并削籍,很快死去。弘瞻在四人中最小,雍正死的时候,弘瞻才四岁。而弘昼只比弘历小三个月,他可以说是跟乾隆一块长大的。

《雍正王朝》里的弘昼,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弘昼在很小时就出场了,当时邬思道在雍王府做教书先生,教的主要就是弘历和弘昼。刑部冤狱案以后,康熙帝去承德秋猎,弘历和弘昼也跟着他们去了。

当时邬思道教给二人读书,问他们关于打猎的事,还讲了曹操和曹丕的典故。当邬思道问到弘昼时,他却以尿急为由跑了。

根据八阿哥后来对弘时说的,其实在电视剧里,弘昼是三人中最聪明的,虽然看起来不认真,但是背书背的最快,然而,他却从小表现出玩世不恭,荒诞不经的一面,给后来的活出丧埋下了伏笔。

在电视剧里,等到雍正继位以后,八爷党的人在联合关外的旗主王爷逼宫不成以后,被雍正一网打尽,这其中弘昼参与很多,也认识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一面,从这以后,他的荒诞不经表现的更加明显,就是活出丧。

他从这件事认识到,夺嫡,争权夺势,没有好下场,所以他下定决心继续明哲保身。

对于明哲保身这一点,雍正也看出来了,说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

弘昼怕的是,再不躲,会落得跟八爷党的人一样的下场。

本来夺嫡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弘时也自认为没有机会,因为雍正的继承人弘历早早就被定下来了,所以他们两个一开始都没有夺嫡的心思。在八爷党逼宫失败前,他对于明哲保身也并不是汲汲于求,他甚至参与了招待关外的旗主王爷,还去了京畿的大营。

但是,在八爷党失败以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躲还来得及,再不躲,终究会被别人拖下水,即便自己不想,也会身不由己,弘时不就是被八爷党拖下水的。

此时,跟八爷党撇开关系,离得越远越好,所以,在雍正让他参与查抄老八的府邸的时候他躲了。

他怕的倒不是弘历,而是怕有人趁机拉他下水。关于逼宫这件事,他就是被弘时拉下水的,幸亏他心思还算正,站在了雍正那一边。因此事后雍正也没追究他。

想想看,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人拖下水,再不躲,早晚身不由己,最终不得好死。

历史上的弘昼,是雍正给乾隆培养的助手,他想让弘昼当弘历的老十三。

历史上的弘昼,也很聪明,但是,由于雍正对他从小就很喜欢,宠溺过分,导致他特别的骄横跋扈,流露出皇家子弟特有的目无一切,无法无天的通病。

历史上,弘历的储君之位当然也是早早就确定了,弘昼也没有夺嫡之心,但是,雍正帝却别有一番心思,想让弘昼当弘历的老十三。所以,弘昼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参与过很多的政事,不像电视剧里啥都不管,装傻充愣。

雍正八年,他被雍正派往曲阜参加文庙典礼,雍正十一年,被加封亲王,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成立苗疆事务部,令弘历和弘昼以及一些大臣一起参与。这已经涉及到军机大事了。

雍正死后,乾隆继续任用他,但是他则仗着兄长是皇帝,更加的骄横,经常肆意妄为,甚至当朝殴打过顾命大臣讷亲,讷亲当时可是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康熙朝的四大辅臣,雍正朝的马齐张廷玉。可见弘昼之骄横。

由于他跟弘历一起长大,乾隆帝对他的感情很深。乾隆帝曾经写到:

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总之,历史上的弘昼跟电视剧里判若两人,虽然历史上的弘昼也有明哲保身的一面,然而他仍旧参与过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很多大事,跟电视剧里一味地荒诞不经非常不同。

7

糊涂王爷不糊涂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雍亲王胤禛最终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于畅春园即位,是为雍正皇帝。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被康熙圈禁,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幽禁,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除宗籍,改名塞思黑、阿其那为结局,结束了这场长达十数年的夺嫡之争。

但是新君即位,伴随而来的则是雍正的继位人斗争。雍正皇帝在子息上远远比不过康熙帝,雍正帝共有十几位子女,但是大多早夭。最后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曕。不可避免的是,四位阿哥又要重复父辈的夺嫡之争了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曕因为年龄小而得以避免夺嫡的斗争,而五阿哥弘昼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夺嫡的各方力量对比。在亲眼所见自己的叔伯被成功登基的父亲清洗后,弘昼做出了他这一生最正确的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参与夺嫡

但是贵为皇子,想不被卷进权力的漩涡是很难的,因为弘昼本就在漩涡中心。他不参与夺嫡,并不代表其他的皇子不会来拉他入伙,不代表自己不会被其他阿哥记恨,只有自己成为一个废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人”,自己才能躲开。

所以弘昼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王爷,优游一生,更是耽于享乐,每日纸醉金迷。弘昼做尽了糊涂事,尤其是喜欢给自己办葬礼。弄得满朝文武没有人不知道这位天潢贵胄的奇特癖好,就连雍正帝都有耳闻,却对自己儿子的“韬光计”默然

终独善其身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暴卒,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而之前与弘历夺嫡的弘时则被雍正帝以放纵不谨为由削宗籍,后被雍正帝赐自尽。而年幼的六阿哥弘曕则被乾隆皇帝过继给了果郡王一脉,只有五阿哥弘昼得享权势与富贵

乾隆帝即位之初,便将雍正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又令他参与政事,管理武英殿,后又加议政大臣。弘昼仗着乾隆的宠爱,更加骄纵不法。

一次朝会之上,弘昼与军机大臣、一等公衲亲因一点小事起了口角,弘昼竟当着乾隆帝的面当朝殴打衲亲。乾隆帝目睹了全过程却不发一言,对弘昼蔑视朝堂的行为既不阻止也不怪罪。经此一役,满朝再无人敢惹弘昼。弘昼宠遇日隆,更加骄纵不法。

逍遥一生

即使弘昼一生如此放荡不羁,可是还是受到了乾隆一直以来的宠爱,他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至深。乾隆曾经多次饱含深情的怀念这位糊涂的弟弟,因为乾隆从没有把这个弟弟看作是竞争对手,所以弘昼在他眼中永远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的调皮自然不足以让乾隆大发雷霆,并治罪了。乾隆一篇关于弘昼的文章中写道:

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这说明,乾隆实在是在这位可爱的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快乐,也就是乾隆帝所说的“天伦之乐”。但是弘昼绝非真的是一个糊涂虫,他虽然狂傲,但却对乾隆始终尊敬有加。他也绝非一无是处,相反他的诗写的极佳。虽然没有流传下几首,但足以让我们一窥这位王爷的才情了。

而弘昼仅存的一首也流传千古,被史学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还说明,最起码在写诗这点上,弘昼要比乾隆强,毕竟乾隆写的四万首诗没有一句流传开来。

以上。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8

清朝时期,由于皇帝子嗣甚多,为了争夺皇位,各位太子爷们出尽了招数,拿出了狠劲,将自己的对手一一打败,直至消灭。能从这种残酪的争斗中侥幸脱身并得善终的人并不多,而弘昼可谓是其中奇人,他让自己的哥哥乾隆打不得骂不得更杀不得,还任其胡闹,留下了一段官廷纷争的史话。

雍正皇帝总共生了10个儿子,生养率高,但存活率低,只有爱新觉罗.弘时,三阿哥活到了24岁;爱新觉罗.弘历,即四阿哥,后来的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最搞笑的这个弟弟爱新觉罗.弘昼是五阿哥,活到了60岁;还有一个六阿哥,爱新觉罗.弘瞻,被称为圆明园阿哥,听这倒霉名字取的。

三阿哥弘时对权利十分的向往,为能取得皇位,他暗中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试图把自己推上皇位。他这种行为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反感,为了确保稳定,雍正皇帝将弘时处死。

爱新觉罗.弘昼是五阿哥,母亲是纯懿皇贵妃耿氏,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来看,其与四阿哥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在乾隆继位之后,先后任命其为正白旗和镶黄旗都统,雍和宫的事务也由弘昼亲自打理,其可以协助乾隆皇帝处理政事,又可以献言纳策,影响朝政,可谓是大权在握。也曾为一件小事在朝中打了果毅公讷亲,而乾隆爷却没有责罚他。

按说,以弘昼的地位和资历,大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扬名青史。可是不知道弘昼出于什么心理,还是大智若愚,他经常给自己举办规模盛大的葬礼。由于其地位显赫,办葬礼的时候广发通知,一开始不明所以的各路官员纷纷奉上价值不菲的礼金,等事后,其复活了。大笔的金银财福入账,弘昼自然开心,时不时的便操办起自己葬礼来。他还喜欢祭品,棺材是他的标配。时不时地让丧乐乐队吹拉弹奏,而其家丁和侍卫则站立两侧哭灵,而他则大快朵颐,好不快活。在《啸亭杂录》中记录了一段话:弘昼“性喜丧仪,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必忌讳其事。未薨前,将一切丧礼仪注皆自手订,又自高坐庭际,像停棺式,命护卫作供饭哭泣礼仪,王乃岸然饮啖以为乐。又作诸纸器为鼎、彝、盘、盂诸物,设于几榻以代古玩。”

有大笔的钱财的支撑,弘昼是天天饮酒作乐,两耳不闻天下事,将自己游离在官场之外,乾隆爷就是想找到他的错误进行处置,也无从下手。弘昼曾经写过一首诗《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这首诗的出现,使乾隆帝对弘昼的戒心基本消失。

弘昼一心玩乐,只是人的寿命无常,60岁便辞世,在他去世后,乾隆皇帝追封谥号为“恭”,由时,他的儿子永壁则继承和亲王位,共世袭七代八位。五世孙溥良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六世孙毓隆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因科进士,八世孙启功为著名书法家、国画大师(这个就厉害了)。

9

皇家凶险

若不装呆作傻

不知那一个会被皇上猜忌

好一点圈禁

倒霉一点送命

弘昼一看自已不是当皇帝的料

索性热衷于活葬礼

被百官与天下民众不待见

但皇帝高兴啊

无谋逆之心

当然善待弘昼

故,弘昼一生吃喝不愁

过了一辈子的快活日子

凌远长著

10

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能说学界比较公认的解释是为了避嫌和自保。

关于为什么办葬礼,《雍正王朝》电视剧曾经给过一种解释,就是弘昼明哲保身。

电视剧第42集,雍正下旨让胤祉、弘时、弘昼三人前去查抄八阿哥胤禩的家,弘昼推脱自己找高人算过,七天内不能出门,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弘时看到弘昼如此荒唐,内心深处极为不齿,此弟不足为虑。而胤祉看破不点破,他是过来人,知道弘昼的内心小九九。只是叹了一口气,深感此侄子真乃聪明之人。



当天晚上,弘昼进宫面见雍正。说自己不愿意掺和朝廷中的事,雍正听闻,深感安慰。说你与道士和尚搅在一起,也比与朝廷大臣搅在一起要好。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



弘昼选择这么做,个人理解,根源应该来自于雍正元年的“秘密建储”制度和三哥弘时之死。

雍正元年,雍正帝宣布:“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秘密建储可以防止继承人与大臣交结,避免储君的权力集团,弘时、弘历、弘昼分庭抗礼,形成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在雍正五年,弘时死了之后被打破了。


其实弘时之死,电视剧是很误导观众的。历史上的弘时不是死于雍正晚年,而是在雍正的早年就被其削除宗籍,后不知为何而死。



关于弘时之死,目前也有很多猜测。有人是他是被雍正赐死的,也有人说是病死的,不管怎么说。弘时之死,跟八阿哥胤禩脱不开关系,跟结党营私脱不开关系。

自己的皇阿玛如此薄情寡义,亲生儿子都能像猪狗一样对待。怎能让弘昼不心寒?怎能让他不明哲保身?弘时死时,弘昼才16岁,第二年他就干出活出丧的丑事。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哲保身。如不然,三哥就是榜样!

而且雍正时期,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先后去世,雍正给其三人的评价分别是:

皇五子胤祺“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皇七子胤祐“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十五子胤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雍正对其三人的评价,共同点都是“安分”、“谦虚”、“谨慎”、“守己”。

不安分、不谦虚、不守己的老八老九还有弘时被雍正弄死了,弘昼要是连这么一点门道都看不出来,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智商呢?

当然,这都是猜测了。真实想法只有弘昼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