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科学的认识,空间不空和物质不实,我们的宇宙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离散的最小粒子构成了宇宙空间,占宇宙的绝大部分,类似大海??;由最小粒子的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成为了宇宙中的物质,其产生的原因是宇宙早期的剧烈膨胀,因而只占宇宙中的极少部分,类似海水的涌动所泛起的泡沫。
这些临时泛起的泡沫即各种基本粒子,因为海水(空间)的压力会聚集在一起,生成更大的泡沫团,即形成各种不同层次的封闭体系如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
恒星是宇宙中最为常见的物质存在形式,其实质上是由最小的元素——氢原子组成的等离子体。类似我们地球??上的空气,恒星是一个巨大的氢元素聚集体。因此,恒星更像是气体,而不是固体。
不过,由于恒星的质量非常大,借助于引力的作用即由最小粒子构成的空间所给予的压力,使得恒星中氢原子的密度很大。而且,恒星的质量越大,其氢原子的温度即氢原子的运动速度和氢原子的密度就越大。特别是在恒星的中心区域,其温度和密度就更大了。
于是,当恒星的质量增大到一定的数值时,就会使该恒星内核的温度上升到几千万度,氢原子的密度也大到使它们足够的接近。
于是,满足了核聚变的条件,在恒星的内核处发生了核爆炸,由四个氢原子聚合为一个氦原子。这种核反应是链式反应,即前一个反应创造并引起后一个反应。所以,在恒星的内核处,会持续地发生由氢聚变为氦的反应。
四个氢原子的质量略大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两者相差约为百分之0.7。这说明,在由氢聚变为氦的反应过程中,有部分质量转变为能量,即有部分被封闭的最小粒子释放了出来,并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从恒星中逃逸了出来,辐射??向外部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恒星会发光的原因。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恒星的发光取决于其质量的大小,存在着质量的下限。质量过小,比如木星,就无法在其内核处引发核聚变。
然而,并不是恒星的质量越大越好。因为,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引发核聚变的内核区域就越大,进而产生的链式反应就越强烈。甚至,会导致核反应的区域不断地扩大。
作为极限,当恒星的质量大到一定的程度,使核反应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星球时,就会使整个恒星爆炸??。因此,恒星的稳定存在是有上限的。
如果恒星的质量在其上下限之间的话,恒星就会持续发光,并稳定地存在。这类恒星被称为主序星。而且,越是靠近下限的恒星,其寿命就越长。因为,其发生核反应的区域会比较小。这就好比炉子越小,则可供燃烧??的时间就越长。
氢原子就是恒星燃烧的原料,当全部的氢都转化为氦及氧和铁后,核反应就停止了。于是,恒星内部的温度就会降低,从而无法抵御引力的作用而进一步地收缩。
大质量的恒星会因为收缩过猛而发生爆炸,使其体积迅速增大,但温度却会由此而降低,成为红巨星;小质量的恒星就会塌缩为白矮星,靠电子的简并压来抵抗引力的进一步压缩。
幸运的是,我们太阳的质量比较适中,其既大到可以产生核反应,又小到只在极小的区域进行核反应,从而使太阳??具有较长的寿命,其寿命约为一百亿年。
总之,由于太阳质量的适中,使其发生核反应的区域很小,使太阳的燃烧已经持续了四十多亿年的时间,从而使地球??有足够长的时间进化出我们人类;使太阳还能够继续燃烧五十多亿年的时间,从而使我们人类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发展科技,进而最终走出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