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

2020-11-04 06:01阅读(60)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为何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诸葛亮的名声和地位在整个蜀国都是头把交椅的地位,他的神话也一直没有打破。不过,蜀汉末期,国家已经摇摇欲

1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善于伪装,又心狠手辣的人。而且他还极端厌恶他的正妻,为此和儿子们闹得很不愉快。可以说,司马懿的家风,是相当不正的。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家风非常正。他严格按照儒家的那一套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做一个忠臣孝子。他的《诫子书》,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优秀的家风家教成果之一。

(司马懿剧照)

我们知道,如果有一个好的家风,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很优秀的。如果家风不好,教育出来的孩子,品质肯定会很恶劣。

然而,我们看看司马懿的孩子和诸葛亮的孩子,情况似乎完全不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成了坐镇一方的诸侯。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下,曹魏的江山,顺利平稳地落入司马家族的手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精悍的御林军,却打不过邓艾的两万疲弱之师,自己也战死在绵竹。死前,诸葛瞻自己还哀叹,说自己“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总之,他的一番话,以及他战死在绵竹这件事,说明他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失败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由此认为,古代儒家所讲的那一套“温良恭俭让”是虚假的,古人实际上尊奉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权谋机巧和丛林法则。统治者所倡导的道德信条,不过是骗人的罢了。

我认为,这种说法,显然是很偏颇的。关于司马懿儿子和诸葛亮儿子的情况,还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司马师剧照)

最为关键的是,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功的意义。

诚然,司马师和司马昭成为了一方诸侯,掌控了魏国的政坛,最后在司马炎的时候,把魏国的政权,变成了司马家族的政权。这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司马家族并没有往后延续多久,就从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裂,“八王之乱”由此爆发。而内部的这一次巨大的动弹,也造成外族入侵。刚统一不久的司马政权,最终也只能南下偏安江左。北方爆发了“五胡乱华”的恶性事件。这个恶性事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司马家族不但自己不昌盛,还遭到了后世的唾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家族并不算成功。

而司马家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剧,与他们有一个恶劣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司马懿为了夺取政权,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把曹爽一家老小给杀光了,还夷其三族。曹爽的同党,也遭到了清算。后来,司马懿又把整个曹魏的皇室软禁在邺城。接着,又杀掉并打击了反对的王陵等人。

司马师和司马昭上台后,也跟着司马懿学,多次发动政变,杀了一拨又一拨的人。甚至随意废黜皇帝曹芳,杀掉皇帝曹髦。他们所做的这些事,给后世做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以至于后来在“八王之乱”中,内部为了权力,也互相厮杀,血流成河。也就是说,司马家族后人干的这些恶事,都是跟着老祖宗学的。

(诸葛亮剧照)

司马懿恶劣的家风,不但害了国家和老百姓,也害了自己的后代子孙。司马家族并不算成功,只能算失败。

反观诸葛亮。不错,蜀国灭亡了,诸葛亮的儿子孙子都战死了,诸葛亮算得上绝后了。但那并不算是诸葛亮家教的失败,那是时势的原因造成的。蜀国在那时候,实力不济,时运不济,就该灭亡。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就算水平再高,也救不了蜀汉。

反而是,诸葛亮父子的故事,在后世流传了下来。后世为他们修庙,把他们的塑像供奉起来,给他们建立丰碑。同时,体现诸葛亮家风的《诫子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代代往下流传,为后世反复学习景仰。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父子不是失败了,反而是成功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2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诸葛亮的儿孙怎么都很平常,而司马懿的儿孙都各个龙虎?

首先要讲的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存在缺陷,可以说无论古代和现代遗传基因,家庭教育,由家长做镜,子女都受一定的影响,例如边远山区的孩子与大都市的同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不绝对,只能说占有比例要大得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见识多肯定知识面要宽一些。

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且不去评论,因为从演义上了解的诸葛差不多除了借寿不成,几乎没有他办不了的事,神了。诸葛的儿孙平常也不奇怪,应该说很正常。如关羽,张飞的儿子正史就很平常。

司马懿何许人也,司马师,司马昭一直由司马懿调教出来,跟随冲锋陷阵打天下的主,能不优秀这反到奇怪了,实践出真知这是不可否认的道理。

现无说服力去评论历史,按现代来比方,不是讲谁能力大会经商,要看业绩,能进世界五百强的领头人这叫牛,空话说多了有什么用!


3

三国谋士中诸葛亮与司马懿被称为顶尖谋士,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蜀汉建立了两代君臣的江山。

只有两代江山并不是诸葛亮的错,而是碍于很多原因,例如:蜀汉后期面临无将的境况,蜀汉后主刘禅对诸葛亮掌权的种种不满,才导致蜀汉只有仅仅两代便灭亡;而司马懿却不用考虑这些,曹魏由于地处中原的原因,兵马、战将从来不都缺,所以司马懿才会在掌权后,经营两代就将曹魏的江山变成自己司马家族的天下。

我们先来列举出司马懿的子孙后代

  • 司马懿儿孙

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懿死后领曹魏大将军,毫不夸张的说司马师为司马家族夺取天下,打下了优良的基础,而自己的弟弟司马昭虽然也有功劳,但与司马师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司马师接手司马懿留下的摊子后,将曹魏的江山治理的仅仅有条,这些都是司马师的功绩,所以最终司马炎做皇帝后,将祖父、父亲以及司马师也就是炎父亲的哥哥,统统追封皇帝。

(司马师剧照)

司马昭:司马懿次子,从小便与自己的父亲司马懿带兵抵抗当时大敌诸葛亮,如果没有司马家族,曹魏的江山早已就会被诸葛亮夺去,由于常年在军中带兵,司马昭学到了司马懿不少的计谋,以及心计比自己的哥哥高了不少。所以最终司马师死后,大将军的位子才落到了司马昭的手中,司马昭做的自己哥哥不知过分多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才会导致世人这样评价司马昭。

司马炎:司马昭之子,从小深的司马懿的青睐,所以司马昭也一直将其作为好苗子来重点培养,司马炎熟读兵书,城府颇深,最终司马昭死后,仅两月就将曹魏的江山要了过来,最终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由此看以看出司马懿的儿孙个个都很争气,这与司马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司马懿在辅佐曹操的时候就已经有篡位之心了,才会如此悉心培养自己的儿子。


作为司马懿老对手的诸葛亮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孙的呢?

  • 诸葛亮儿孙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诸葛亮对于自己长子,只是让其安安稳稳在朝中做一个小官,兵书与计谋诸葛亮从来没有传授过自己的儿子,以至于诸葛瞻根本没有带兵能力,所以才会导致诸葛瞻兵败死在绵竹。

诸葛怀:与自己的哥哥一样,对于兵法诸葛亮完全没有教授过其,不过此人一生平平对于做官都不感兴趣,所以才能安详的度过一生。

诸葛尚:诸葛瞻的儿子,自己的父亲就不会兵法,所以诸葛尚并不会带兵作战,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死在绵竹。

诸葛亮不教授自己儿子带兵的方法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百年之后,刘禅会对自己的后代不利,诸葛亮已经控制刘禅不短的时间,而自己的儿子如果和自己一样的话,相信刘家一定不会放过诸葛家族的。

所以,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教儿子做事的方法,完全不一样,才会导致司马懿的儿孙哥哥龙虎生威,诸葛亮的儿子却都成为了一个个的草包,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留言互动。

4

“老子英雄儿好汉”,凡事没有绝对的!倘若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的话,为什么夏朝未延续至今???提出此一问题实在是幼稚可笑!别忘了!“创业难,守业更难!”才具有广泛的认知度!!!

5

诸葛亮,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令后世惊叹。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孔明的儿子却并无大用,一生仅得“忠孝”二字。司马懿和诸葛亮同为丞相,同他的儿子相比,孔明之子便显得有些草包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是辅佐了魏国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由此看来,他与诸葛亮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二人也经常作为敌对势力在战场上相遇。司马懿育有九子,分别是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琅邪武王司马伷,清惠亭侯司马京,扶风武王司马骏,梁孝王司马肜以及赵王司马伦。

这可见,司马懿的儿子可以说是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尤其是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侧面写出了司马昭的不凡。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儿子就显然不够看了。传闻诸葛亮育有三子一女,由于其中有一个是义子,还有两个正史中并无记载,在此便不进行讨论。

单说袭爵了武乡侯的诸葛瞻。延熙七年(244),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因为父亲诸葛亮的原因,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也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后绵竹御敌,诸葛瞻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国灭亡。徒留一句“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

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也不能怪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其46岁时才得一子也就是诸葛瞻,但是诸葛亮却忙于社稷,根本没有时间抚养教育这个儿子。更让人遗憾的是,在诸葛瞻八岁时,其父便积劳成疾逝世了,只留下了一封《诫子书》作为最后的礼物。

那么《诫子书》讲了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但是,文中仅仅是教导了儿子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在蜀汉如此危难之际,单单成为一个君子显然无用,对于没有父亲教导的诸葛瞻,我们又如何去希望他成大器呢?因此相比总是将儿子带在身边教养的司马懿,诸葛亮的儿子差一大截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怎么聪颖的孩子,无人悉心教导,又如何成事呢?假使,诸葛亮没有因为过度劳累等等原因而早早去世,那诸葛瞻的人生会不会改变,蜀国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呢?欢迎读者朋友们留言交流。

6

诸葛亮的儿孙都是草包吗?

蜀国晚期,魏国派兵伐蜀,刘阿斗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请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战。诸葛瞻从来就没有打过仗,但在蜀汉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率军到绵竹抵御邓艾,但终因敌强我弱而惨败,诸葛瞻本人也战死于沙场。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不愧是诸葛一门,也是忠烈之士。当他看到父亲阵亡后,也不顾一切地冲进魏军阵中同邓艾拼命,结果也以身殉国。

所以说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都是为国尽忠而死的,这样的英雄子孙,令人敬佩不已!但从另一方面讲,诸葛瞻的军政才能和他父亲的确沒在一个档次上。

7


每次读到诸葛亮大抵都会扯上司马懿,这两人相斗一辈子却以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胜负难分为结果,或许这样不能满足代身上,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后继无人,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诸葛亮的儿孙却是草包。首先我却觉得这样有失偏颇,这与二人才能并无太大关系,更多的是由当时环境所造成的。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是诸葛亮的环境因素,诸葛亮在培养第一个儿子,也是他的继子诸葛乔的时候主要集中在刘备当政时期,此时君臣二人固然彼此相知,但还是有着明确的上下级,同时诸葛亮的功劳远远没有达到功高震主的阶段,《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所以他可以放心的培养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


但到了刘禅时期就有所不同,刘备临终托孤让君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三国志》“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禅尊称诸葛亮为同时国内大小事情不论巨细都有诸葛亮一人独断,在历史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就两种人,第一种如周公一般的圣人,第二种如王莽一般的野心家,诸葛亮当然属于第一种。


此时的诸葛亮大多也是无奈的,为了完成辅佐蜀汉统一全国的理想,他不得不这么做,但是聪明如他也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就算刘禅对于托孤一事不说什么,但长久以往也不是一个好事,所以在没有诸葛瞻时,诸葛亮还能做出姿态既:我没有后代,夺取天下也没有作用,但是有了诸葛瞻以后诸葛亮只能做出“黑”诸葛瞻的举动以让刘禅放心,同理,继承人不能选择亲人,那就只能选择“外人”,这就是我关于为何诸葛瞻如此“不堪”的推测。


其次反观司马懿呢,此人一生都在“投机倒把”中度过的。《魏略》曾这样记载:

晋宣帝好学,曹洪自以麄疏,欲屈自辅帝,帝耻往访,乃托病拄杖。洪恨之,以语太祖,太祖辟帝,乃投杖而应命也

就是这么一人,但是曹丞相从看到他第一眼开始就不喜欢司马懿,更是对曹丕说:此人鹰顾狼视之相,不是你可以驾驭的,随后司马懿就开始了一段的蛰伏期,抓住曹操欲称帝之念,以支持曹操称帝而重新获得信任,随后被任为太子庶中子,开始了辅助曹丕的道路。


当曹丕登上皇位以后对司马懿的器重到达了顶峰,原因有三:1.司马懿属于近臣,从太子时期就一直陪伴曹丕,2.在魏曹众多的文臣武将当中,司马懿属于最不起眼的那个,没功劳、过错,3.司马懿确实有才华,所以司马懿正式开始发挥热度的时间是曹丕时期,等到了功高震主如同诸葛亮需要自污的时候已经是辅助幼帝曹叡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司马懿直接选篡位。


再次正是这种环境与“世界观”的不同造就二人后代的差异。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因其中对比之一诸葛瞻并不算诸葛亮的继承人,其七岁时诸葛亮就已经逝世,所以若是真想对比“继承人”还需要说诸葛亮的三位“徒弟”。

诸葛亮在其一生,只对三个人表示了看好,第一个人是其子诸葛乔,第二个人是马谡,第三个人就是姜维,诸葛乔是诸葛亮第一个孩子,并非亲生,是由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其中关于诸葛亮与诸葛乔之间的记载大多都围绕着教育问题。

如:亮深恐其为庸人,管教慎严,诸葛亮还写信给诸葛瑾说:本应让乔回成都,但我认为他应该和将士同甘共苦,所以我让他和五六百个士兵一起驻守在山谷,等等,这是诸葛亮培养的第一个继承人,可惜最后诸葛乔于25岁时病死。


第二个继承人马谡不用多说,被诸葛亮亲手杀了,而第三个继承人姜维则可以说完美的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终其一生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三胜五平一大败两小败,姜维时期的蜀国以不如诸葛亮时期一般足以支撑起北伐,能有这种战绩可以说姜维已经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故而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继承人其实是姜维。


此时我们再做对比,固然司马炎称帝,但其基础完全建立在其父之上,若是姜维性格如同司马懿一般,以其才能与威望,成就未必会低于司马昭,故而可得出结论:若论才能姜维更胜一筹,若论功业司马昭则完败姜维,所以司马懿与诸葛亮这回合依然不分胜负,此篇乃是“关公战秦琼”之说,为我闲暇之时思考,不足以为信,只盼图君一笑便足以。

作者吴大熊,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8

请问是谁说司马懿的儿子们都是人中龙凤的?又是谁说诸葛亮的儿子是庸碌之才的?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不是什么人中龙凤,但也绝对不是碌碌庸才。虽然诸葛瞻跟他的父亲诸葛亮比的确是差远了,而且他在蜀汉当政期间也绝对做了许多让人很昏庸的时期,比如削了姜维的兵权,又在与邓艾的战斗中不听黄崇之言从而最终让蜀汉灭亡等,但是他的忠义就注定他不是一个碌碌庸才,当诸葛瞻的军队全军覆没退守锦竹之时,邓艾曾写书信劝降于他,邓艾说道“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此时诸葛瞻若降则定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高官厚禄也不再话下,可是他没有,他甚至都没有退回成都,而是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他领兵与邓艾死战,最终以身殉国。

《三国志》载“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

诸葛瞻原本可以不用死,甚至还能享受更大的富贵,可是诸葛瞻宁愿死也不愿意背叛蜀汉,他用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守护了这个蜀汉,他也用自己的忠义最终维护了诸葛家忠义之名。你说就这样的诸葛瞻能算是碌碌庸才吗?如果他算,那这历史上的碌碌庸才可就多了。

当然也的确司马懿的儿子当中也有数位称的上是“人中龙凤”之人,包括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伷和司马骏这四人。比如司马师被人评价为“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他是与当时夏侯玄、何晏齐名的天下名士,司马师的文治武功在三国晚期可以说是顶尖的,对内他在掌控曹魏的大权时,重新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并大力整顿吏治,曹魏朝廷风气也为之一振,对外曾数次亲率大军击败了吴国大军,如新城之战曾用诈降之计击败了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司马伷少有名望,他十分善于治理地方和安抚百姓,并曾亲率大军灭掉了吴国;司马骏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在镇守关中之时,他十分在乎百姓的生活是否安定,并大力发展农业,劝课农桑,所以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司马骏也十分善于治军,他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可以说司马懿的这四位儿子都还不错,都算的上是文武双全之人。

但是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司马懿一生也恰好生了九个儿子,而这九个儿子当中除了刚才所说的四子,其余五子可都算不的上是什么“人中龙凤”啊。司马亮“永嘉之乱”的罪魁祸首,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他在掌控西晋的朝政之时,由于大肆封官弄得整个朝堂是乌烟瘴气,最终导致西晋内乱不断,而随着西晋国力的下降,异族开始入侵中原;司马京一个完全就是父辈荫蔽才得以做官的庸才,没有任何成就可言;司马干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主,并有“奸尸”怪癖的人,一生性格反复之极;司马肜完全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奸人,史载当年他与当时的建威将军周处有矛盾之时,并趁周处出兵平叛齐万年叛乱之时,断其粮草,最终致使周处兵败战死,就是这样一个奸诈小人你说能是人中之凤吗;司马伦,这人更不用说了就是造成“五胡乱华”的罪魁祸乱,他这人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庸才,明明自己没有那个实力却偏偏妄想着做皇帝,结果弄得整个西晋分崩离析,最终让异族有机会祸乱中原。

所以说司马懿的儿子们哪里都是人中龙凤啦?诸葛亮的儿子又哪里是碌碌庸才呢?只不过一个儿子生的多,所以出英才的机会也就多,况且当时的曹魏又不是靠司马懿撑着的,所以司马懿有更多的机会去教导自己的孩子们,再者司马懿生下长子的时候他才29岁,而司马懿可是活到了72岁的啊,也就是说司马懿是用43年的时间去教导自己的孩子啊,想想看以司马懿的聪明才智如果他教不出几个英才,那说的过去吗?

而蜀汉在当时候可都是诸葛亮一个撑着的,在刘备死后,他可是一人独掌蜀汉的大权,可以说他后半生每年都是在讨伐魏国的战场上,哪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去教导自己的儿子啊。而且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可是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才生下来的,而那个时候诸葛亮可只有7年的命了,也就是说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7岁啊,那个时候即使诸葛亮认真教他,7岁的孩子又能学到什么呢?再说那个时候诸葛亮也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教他啊,五出祁山,天天跟魏国打战,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诸葛瞻能够成为一个品格忠义之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9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之所以人们会认为司马懿的儿子比诸葛亮的儿子厉害,那是因为对历史和人性的理解偏颇导致的。

首先,诸葛瞻是个天才儿童,他从小就很聪明,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不但诸葛家族喜欢他,当地的老百姓也都信奉他,他是作为一个“神童”存在于诸葛亮光环底下的孩子。

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最终也是为了国家而死,无论是心智、能力、人品上都是一个没有瑕疵的人。后人之所以认为诸葛瞻平庸,是因为诸葛亮“黑”自己儿子的一句话——“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诸葛亮嫌他太早熟,太聪慧了,恐怕不会成大器。

聪明的孩子往往会骄傲,难以深入学习,有点小笨的人反而奋发图强,最终出人头地。不过诸葛亮这句话,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他心里未必否认这个儿子,反而对他的命运有着深深的担忧。

诸葛亮生这个儿子时已经快50岁了,他在蜀国可以说能做的都做了,而刘备托孤后,诸葛亮的功劳和地位就更加尴尬了,在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眼里,诸葛亮功高盖主,只手遮天,就差篡位了。之前没有诸葛瞻,大家还能信他,诸葛亮有了后代,刘禅第一个就不放心。

为了让刘禅放心,他不得不说自己儿子不成器,打消他的疑虑。

诸葛瞻是个天才儿童,但并非幸运,第一,他的父亲光芒实在太强大了,直到死,也没能让诸葛瞻从光芒中爬起来,朝廷每当颁布一项好的政令,百姓们都说,这是诸葛瞻的功劳。过度的赞誉也让他心浮气躁,无法安静做事。尽管如此,他还是一个认真谨慎的人,从基层做起,靠军功一步步晋升到了高位,最终在绵竹之战中力战而死,为国捐躯。

据说写《三国志》的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被辱,故意将诸葛瞻写得有些不堪大用,其实是误导,诸葛瞻还是很有能力和操守的一个人。

第二,蜀国的上升空间有限。司马懿及他的儿子和诸葛亮与诸葛瞻不同,他们是处在一个变动并且不断向上的政治团体里,在曹魏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蜀国发展受限,基本已经定型了,诸葛瞻就算再有能力,也无法将诸葛亮都没完成的事业给完成了。蜀国必亡,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要亡的政权底下,又有谁会被称为是英雄呢?

再来看司马懿得力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从小就跟随父亲到处作战,就像努尔哈赤的儿子和兄弟一样,都是在战火中淬炼而成的,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诸葛恪的大军,而弟弟司马昭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司马懿在教育儿子方面确实有一套,诸葛亮比较倾向于学问和操守的教育,这些东西美什么实际用途,而司马懿擅长投机倒把,又颇有智慧,他教育的都是实际的,拿出来能用得到的。比如他曾经跟自己的儿子说——“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司马懿是一边带着儿子打仗,一边教他们做人做事的智慧,这叫言传身教,而诸葛亮晚年得子,这个儿子不是带在身边的,一直到他33岁还没带过兵,所以上了战场,他肯定没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这样的能力。

最后,司马懿活得实在太长了,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家几代人,光靠这一点他就已经赢了,相比短命的诸葛亮,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10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诸葛瞻年仅8岁。开个玩笑,诸葛瞻这个年纪也就刚上小学三年级,刚会玩王者荣耀或者“吃鸡”。

对此诸葛亮是有些担忧的,在去世前不久,诸葛亮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瞻儿虽然聪慧,但我担心他过早成熟,将来没有什么大作为。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这并不是诸葛亮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是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事事躬亲,又常年领兵在外。他肩扛着整个国家,总不能成天把不到10岁的诸葛瞻带在身边吧。

诸葛亮心里想等诸葛瞻再长大一点,起码15岁左右,就可以随他征战历练了。因为诸葛亮让他的的养子诸葛乔(诸葛瑾的儿子,因诸葛亮40岁还没有儿子,所以过继给诸葛亮为子)一直随军征战,负责督运粮草的差事。可惜的是诸葛乔于228年卒于任上,年仅25岁。

所以不能说诸葛亮不想去培养诸葛瞻,只是诸葛瞻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而诸葛瞻8岁丧父,这对诸葛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这个年纪,可能还认识不到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接受父亲完备系统的教育,但却一下子成了蜀汉最大的“官二代”,这对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按诸葛亮培养诸葛乔的例子来看,他肯定要把诸葛瞻放在基层、艰苦的岗位锻炼成长,这对他发展是有好处的。但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顶着父亲如此巨大的光环,刘禅自然不能把他放在基层,显得自己亏待了丞相后人,还必须重用诸葛瞻。

所以诸葛瞻虽然8岁丧父,但之后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可谓平步青云。17岁的时候迎娶了公主,后来进入御林军系统,到34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平尚书事、代理都护、卫将军,跻身蜀汉核心领导班子。

虽然诸葛瞻升官很顺利,但他才能的成长速度却相对滞后。一来是缺少基层历练,他作为卫将军、代理都护却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这直接导致他在绵竹的惨败。二来是顶着父亲的光环。据《三国志》记载,只要蜀汉出台好的政策,不管是不是诸葛瞻建议的,百姓都会认为是诸葛瞻的功劳,所以诸葛瞻难免有些飘飘然。

虽然诸葛瞻的才能和职位不匹配,但他的忠心可鉴。绵竹之战时,诸葛瞻虽然坐失战机,但却带着儿子诸葛尚以身殉国,以死捍卫了诸葛一门的名节,报答了蜀汉对他的厚恩。

所以说诸葛瞻是草包就太过分了。

下面说说司马懿父子。

司马懿比诸葛亮年长两岁,算是同龄人。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却要比诸葛瞻年长19岁,大了快两轮。次子司马昭也比诸葛瞻年长16岁。

虽然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8岁丧父的诸葛瞻显然是推不过司马兄弟的。而司马懿要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司马师和司马昭接受的教育指导要远远强过诸葛瞻。当诸葛瞻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已随父亲司马懿在军中历练多年了,这致命的差距,是造成诸葛瞻不如司马兄弟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才能上来看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不过在忠君爱国上,诸葛瞻却完爆司马兄弟。

司马兄弟紧随父亲,架空了曹魏政权,大肆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最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不仅西晋得国最为不正,还成为最弱的“大一统王朝”,很快陷入南北分裂、五胡乱华的局面,其罪行罄竹难书。

所以后人说起他们来,都是嗤之以鼻的,甚至连东晋皇帝都有些羞愧难当。而诸葛瞻虽然握有大权,却一直没有想过推翻蜀汉自立为帝,并最终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为后世所敬仰。

从这点来看,倒是司马懿的后代更像是“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