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人们不断在提,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想要想搞清楚,应该从成吉思汗的先祖说起。
根据汉文史料,早在唐朝时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一带居住着室韦人,也就是达坦人,他们由许多部落组成,应该是鲜卑人的后裔。在《旧唐书》中记载,室韦诸部中有一部落名为“蒙兀室韦”,“蒙兀”即“蒙古”的译音,这是蒙古见于史籍最早的记载。此后,在中国历代史籍中,“蒙古”一词有多种写法,如《新唐书》写为“蒙瓦”、《契丹国志》写为“蒙古里”、《辽史》写为“萌古”、《金史》写为“孟古”。还有民间书籍中写“梅古悉”、“毛揭室”、“盲骨子”、“蒙郭勒”(现标准蒙语称“蒙古勒”)、“忙豁勒”等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正式以“蒙古”二字确定下来,并最早见于书籍在南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长春真人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在此后书中一直沿用了下来。
那么“蒙古”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在札奇斯钦所著《姚译蒙古秘史》第五十二节附注中认为,是“永恒的河”,因为蒙兀室韦居住在望建河,也就是今天的额尔古纳河,在我国境内东兴安岭一带。这一史学研究表明,成吉思汗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