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2020-11-04 04:31阅读(60)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范文程?这可是满清的一个大忠臣啊!您要问咋形容这人呢?就俩字——聪明!绝顶聪明。咱不夸张的说

1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范文程?这可是满清的一个大忠臣啊!您要问咋形容这人呢?就俩字——聪明!绝顶聪明。

咱不夸张的说,大明开国有个刘伯温,人家满清开国有个范文程。所以范文程的地位在满清这地那是有一号的智囊,满清很多重要的战略战法,外加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都是从这人手里攒出来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范文程?听这名这应该是个汉人,咋就溜达到了满人的地界为满人服务了呢?”

还是您有眼光,范文程的的确确是汉人,祖祖辈辈都是咱中原汉人的一份子,但时间到了他这,他这就主动的改门换庭了,做了旗人。做旗人这是人家皇太极特别的恩准的,所以人家在满清时候,地位崇高!

那么接下来咱就对范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范文程

其实说起范文程的老祖宗,咱大华夏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范仲淹?大家伙听过吗?对大宋重臣,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名人啊!范文程是人家的第十四世孙。

而他们这一大家子到了大明朝的时候,那也是大明朝的官宦之后,其曾祖父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指的就是人家这样的家庭。

咋说呢?像这样的家庭,陈年的书香就和那陈年的老酒一样熏也能把人熏出个味来。

所以范文程十八岁就拿到了秀才的头衔。这要是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其后举人,进士,状元这不都得手到擒来吗?

但他这人运气似乎到这里就用完了,这好多年都过去了(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啥也没考到,这眼瞅着年龄,噌噌的往上窜,在这样下去可就一事无成啊!

范文程打小志气就高,想要像他先祖那样留个名头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想埋没了自己个独有的才华,太浪费了。

这时间点上,范文程恰好就在辽东,大家伙都知道这地大明和满清打的那叫个火热啊。

于是范文程大腿根子这么一拍,这就决定为满清服务,毕竟学了这么多年了,要货卖帝王家不是,你大明瞧不上,咱就卖给你的死对头满清不就成了。

所以当满清攻入抚顺之后,按照惯例满清对整个抚顺来了烧杀抢掠。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一岁的范文程顺道拉着他的哥哥范文寀,跑到努尔哈赤的军帐边上来了个“仗剑谒军门”,这就带着自己的满腹经纶投靠了满清。

当时满清还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努尔哈赤一听他的老祖宗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而他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接着是他的六世祖明初任湖北云梦县县丞;曾祖范锪为嘉靖朝兵部尚书;祖父范沉为天启朝沈阳卫指挥同知……

哎呀!努尔哈赤听闻非常的开心,毕竟他这里都是一些个大老粗,打仗凭借的就是半部三国,这要是打天下这不成。

所以努尔哈赤没有让范文程失望,非常的赞美他:“这可是名臣之后,范仲淹的后人,曾祖父都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你们得好好的尊重他啊!”

为此范文程非常的感动:“范文程必将尽心竭智!”

好吧,良禽择木而栖,咱没什么好说的!自打这范文程投靠了满清,那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后来的范文程

前前后后服侍了满清四代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后来的康熙,一直做到了文臣之首。

大明没有给的,范文程从满清这里一样不缺的都拿到了,人生也走上了圆满。说明这范文程的眼光极为毒辣,一眼就瞅出来大明是不行了,在折腾下去,也折腾不出个啥名堂来了,为自己选了一条更加好的晋升之路,从而让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享受万年,聪明人!

您要说范文程是个文臣,您可大错特错了,人家范文程那是上马提枪,下马拿笔的人物。

当年随着皇太极进攻大明,在攻打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等等这些地方的时候,那是披甲拿刀,总是冲在第一线,皇太极目光望去,总是能瞅到他,大声的欢呼呵斥大明的将军,敏捷的跳跃着,那是顶着恐惧外加死亡的危险,在躲避飞箭,枪弹的。那身影何值是英姿飒爽,手起刀落,咔咔咔的就把大明将军的脑壳就剁掉了,这要是拿一代名将的身影相比,那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就是满清全军的标杆旗子,

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尔!和忠心为国的岳飞岳爷爷相比不相上下啊!

不仅如此人家阵前杀敌,砍杀大明将领血溅三尺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鲜血喷到脸上拿起笔来为满清谋划的方方面面都有独到之处,满清的那些个法律法规都是出自人家之手。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不亏为名臣之后,书香之家啊!

当年皇太极去世,范文程伤心欲绝啊!

范文程的糟心事

大家伙都知道皇太极之后的满人,也就是范文程的那些个主子们陷入了皇位的争夺大战之中,这种事谁也说不好,最终胜出的是谁。

当时的范文程还是红旗旗下的人,这红旗旗主硕托支持多尔衮,结果玩脱了把自己给玩死了。

范文程作为红旗的人被划归到了镶黄旗下,也就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手底下。

那会满人有个规矩,作为旗主对旗下人的财产可以进行掠夺,而不违法。

而这个时候,范文程娶了一房娇妻,多铎瞅见了,感觉很好,这就想要把范文程的老婆给抢了。

但范文程说道根子上,他也是个汉人,汉人有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夺妻之恨同样也是不共戴天。

而范文程那会在朝堂上的位置,那也算是显赫,多铎这么做虽然有着祖宗的规矩没有违法,但却违法了汉人的道德。

这事弄的有点子僵,最后范文程吃了点亏,当然这比起范文程在满清哪里得到的,不算个啥!

他前途依然在前。

加官进爵的范文程

后来范文程帮助多尔衮入驻中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吴三桂这脑壳后边有反骨的家伙给多尔衮写求援信。

多尔衮在内心里是矛盾的,毕竟满清虽然兵强马壮但对比起庞大的大明朝还是有点底虚,就是范文程为多尔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奠定了多尔衮入驻中原的决心。

咱不得不说范文程的眼光,他就看出来李自成压根就不是个威胁,只要败其一次,他就彻底完蛋了,毕竟这个看起来庞大,却仅仅是流民维持军力的家伙,没有根据地,击溃他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大明不是有吴三桂吗?

一切都如范文程预料的那样。

俺哪是大明的骨头,大清的肉啊!这是范文程对自己极为形象的描述,说到底范文程是把自己一劈为二,一半给了大明,一半给了满清。

聪明人啊!

“大清的江山其实俺是从李自成的手里拿下来的,跟大明啥关系都没有!”这是范文程捶胸顿足的对投降的大明将军们的嘶吼,怒他们不争气!

他死后,康熙亲自题词,表示缅怀!

事就是这么个事,不知道俺说清楚了没。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2

英杰本自出尘凡,才堪王佐济云帆。

金鳞岂是池中物,巨阙胡为铗内弹。

刀兵指处旧旗鼓,帝业成于故江山。

谁言塞外清肱股,几度梦里汉衣冠?

――肥猫咏范文程

给大家讲讲这位清朝的开国功臣范文程。

说起范文程,很多人是恨之入骨,认为他是个大汉奸,背叛了民族和祖宗,为异族效力,夺取了大明江山。

那么,我们来讲述一下他的一生,分析他为什么会被清朝任用器重。

范文程的祖上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其千古名句。

明初,范家祖上被贬沈阳,一家就在沈阳抚顺定居了。
范文程喜欢读书,成为了县学生员。
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城后,范文程兄弟谒见,努尔哈赤很器重范文程,获知他是明朝大臣范鎞的
后人,专门告诉贝勒们,这是名臣之后,必须要善待他。

努尔哈赤是一介莽夫吗?连他都知道要器重人才,而绝不允许以民族和血统而搞歧视。

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努尔哈赤攻取辽阳、西平、广宁的战斗,范文程都随军参加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汗位,把范文程调到身边,参划方略。这就是皇太极那次绕道蒙古,远袭北京城的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明朝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再无还手之力。范文程率偏师掩护主力部队,为主力清理侧翼的隐患。

通过几次对明朝的深入进攻,范文程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确实打在明朝的七寸上
了。从进攻路线,补给,出师名义,收服方式都作了系统的安排。

清军陆续五进五出,明朝毫无招架之力,国力被虚耗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招降孔有德、破旅顺、收平岛、征服朝鲜、安抚蒙古诸部,都出自于范文程的谋划。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这是他真正

成为清朝的“国相”。
清朝准备给他一个很高的军职“固山额真”,但皇太极否决了,皇太极认为,范文程是国相之才,不能把才华浪费到一军一旅之中。
皇太极对范文程十分信重,言听计从,百般照顾。

这就是清朝君主对待范文程这个汉臣的态度。

如此大才,被满人做器重,对明朝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那么,咱们掏良心说话,假如范文程归属于明朝,能得到这样的器重吗?

范文程文武全才,若在明朝,混到最高,文是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

看看崇祯的内阁,崇祯执政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个,内阁成员陆陆续续五十人(有说五十一人)。

请问,这样的政坛,范文程能发挥几年才华?

再看崇祯的兵部,崇祯执政十七年,兵部尚书十四人,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留条小命都是祖上积德。

这还不算那几位挂虚衔的,像袁崇焕、孙传庭等。

请问,这样的军制,范文程就算做了兵部尚书,又能撑几天?他又能比别人活多久?

用则疑,疑则忌,忌则杀,这就是大明王朝对待文臣武将的态度,还能怪别人另择明主?
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仍然重用范文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范文程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向多尔衮进言,
要一统江山。

打着为崇祯复仇名义的大旗,清军进入了中原,直趋京师。
入主中原,举废官,承明制,轻赋税。天下甫定,开科举,收民心。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仍然被重用,屡进良策:


顺治十一年,历经三朝
,功不可没的范文程致士退休。
顺治也很恩遇他,非常照顾,给了很高的荣誉和礼敬。当范文程病重的时候,还亲自调理汤药给他治病。

康熙即位,让范文程主持祭祀太宗皇太极的仪式。君臣际遇,古今能有几人?范文程恸哭怀念。

皇帝是满人,功臣是汉臣,人家爱新觉罗家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的态度怎么样?

就怕货比货,再想想被某些人鼻涕一把泪一把怀念的那个大明王朝,是怎么对待自家的开国功臣呢?

当然,据说也不错,功臣生了病,明太祖也给过人家秘制的蒸鹅吃呢。

康熙五年,范文程病故,年七十岁。谥“文肃”,赐篇额:“元辅高风”。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一个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君王所任用,所信任,所器重,是多么的难得啊。

在范文程的生命中,能被努尔哈赤发现,是机缘;被皇太极任用,是相知;被多尔衮器重,是信任;被顺治敬重,是恩怀;被康熙推崇,是风尚。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难道必须像那些被朱明王朝疑忌,冤杀,刑剐,被曝尸荒野才算是忠臣吗?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范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汉奸。

这小子还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家里也深受大明的优待,曾祖父曾经官至兵部尚书。

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在辽东居住。可惜随后多年时间,范文程没有进学,始终是一个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权,但无法做官,不能满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欲望,也不能发挥他的才能。

当时辽东属于文化荒漠地区,范文程在哪里尚且不能进学,考中举人之类,在全国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就是因为范文程明白走科举考试,很难在大明出头,而满清急需要汉人谋士,这才决定背叛祖国。

所以,清军攻占抚顺以后,范文程主动去投靠满清,成为满清麾下的大汉奸。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大喜,对手下人说:“这可是名臣的后人啊,你们可得对他好好尊重啊!”

为什么努尔哈赤这么说?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书的重孙子,范仲淹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当年满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没几个识字的。

在捧着本《三国演义》都能当军官教材的军队里,范文程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算是一流学者。

这说明,范文程非常擅长投机,他投的很准,很快成为皇太极心腹。

诚然,范文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对于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堪称开国重臣。

但此人身为汉人,投靠异族甘做鹰犬,反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实属人品低劣的民族败类。

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其实同汪精卫没啥区别,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军围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再比如,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满清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军事举动,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献策先,不知道多少汉人因此被杀。范文程的官帽红缨上,染满了自己的同胞的鲜血。

其实范文程投靠满清之前,满清在东北已经胡作非为,大肆虐杀辽东汉人,侥幸没死的也被他们当做奴隶。就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也主动去投靠,说明此人对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个无耻小人。


自然,范文程过的也不是很好。满清是异族朝廷,实权派众多,互相倾轧,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斗争中,几次差点完蛋。

更倒霉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奇耻大辱。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

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

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死去多年,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献过满清政权把他列为贰臣。

乾隆这小子倒是直来直去。他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们当做是一条狗。

4

感谢邀请。

其实范文程及其后人在清朝混的很不错。

由于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毫无保留的忠诚;因此爱新觉罗家对范文程家的回报也很丰厚,范文程死后留有范承斌,范承谟,范承勋,范承荫,范承烈,范承祚等六子,其中次子范承谟官职福建总督,在三藩之乱时被耿精忠杀死,清朝后追赠他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三子范承勋先后担任了云贵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高官,长子范承斌虽然没有担任过什么特别高级的职务,但是也被受封子爵。五子范承烈功绩不显,但是从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在康熙朝也担任过兵部侍郎。

也就是说,范文程死后,他的六个儿子里最起码有三个儿子担任过从二品以上的高官,这在清朝堪称异数,这种情况在汉族官员里只此一例。到了范家第三代,依然是享受着皇室的特殊优待。

范文程的孙子范时崇在康熙朝官至浙闽总督、兵部尚书;范时捷亦任陕西巡抚、汉军都统,虽然范时捷后来牵连进了年羹尧事件,但是由于当时范家已经没有人在朝廷内担任三品以上官员,因此号称铁面无私的雍正皇帝说:范氏子孙竟无现居大员之人,范时捷尚非弃才可比,又认命他担任了古北口提督事物。

范文程的另一位孙子范时绎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工作不努力,懈怠,贪污,本来是要被重判,甚至是判处死刑的,但是雍正皇帝考虑到范时绎是范文程的孙子,竟然把范时绎无罪释放,还让他担任了副都统。后来在乾隆朝,还升了范时绎的官职,认命他担任了江西巡抚、汉军都统。

乾隆朝中期,这个时候范家有点凋敝,没有什么人才,最能干的范时纪也只担任了员外郎的小官,结果被乾隆发现,竟然下旨称范家是八旗大族,但是现在他们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担任高级职务,因此破格提拔为汉军副都统。

嘉庆时,范宜恒亦官至户部尚书。范建丰官吏部侍郎。范建中任杭州将军。乾嘉年间,汉军破格用满缺者极属少见,汉军世家范文程的子孙却能享受此殊荣,如范时纪曾任满洲户部侍郎,范宜清曾任盛京工部侍郎,范建丰亦曾补满缺。可以这么说,范文程以及家族所享受的这种优待,在清朝三百年间 范氏家族的地位丝毫不逊于那些满洲贵族们。

至于为何范文程会忠于大清?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对于范文程来说,皇太极解放了他的奴籍,并视他为第一谋士,并常言范章京知道否?范章京怎么看?而且顺治、康熙都曾厚遇范文程,例如赐药、画像,康熙都曾亲自为范文程端药,并赐元辅高风牌匾。

再者,汉官集团是牵制满洲军事贵族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清朝入关符合汉官集团的利益。因为说到底,不管满洲人如何能打,最后治理天下还得用儒家思想,还得用汉官。所以由不得范文程等汉官集团死心塌地的效忠爱新觉罗家。

全文完

5

范文程是名门之后,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他的太爷范锐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曾经跟大奸臣严嵩各种斗法,最终不敌而离职。

范文程的爷爷范沈担任大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范文程的父亲范楠,的确有些范楠,因为他没有官职可以当,只能回家继承遗产,做个富二代了。

到了范文程这一代,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因为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不光大明关内饥荒遍地,这关外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此范文程家里就算有点积蓄,其实也只能勉强度日,要想过得滋润,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范文程兄弟俩为了活命,那必须要找个差事做,光在家读书可不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

你当时是什么情况?公元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后金打下了抚顺。范文程很自然地就成了后金的子民。甭管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现在你就是后金的人了,谁让大明保不住自己的地盘呢?

所以你说人家是汉奸吧,人家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可要说他不是汉奸吧,他身为范仲淹的后人,居然帮着清军对付大明朝。


范文程一直吃的都是满洲人的饭。

这一点真不能怪范文程,人家压根就没机会南下去效忠明朝。自己在家好端端做个老百姓,读读书挺好的啊。

没想到这地盘说变主人就变主人了,自己从明朝百姓一眨眼就变成了后金的百姓了。说到底,你也就是个小老百姓,这王朝的变迁是你能左右的?

所以范文程只能跟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走,地盘成了后金的地盘,人也就成了后金的人。这期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何止百万,因此范文程跟着后金混日子,这无可厚非,谁还不想活下来呢?

但是范文程是个读书人,他是有满腹经纶的。既然没有机会去明朝考科举了,那么他索性就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那儿效力了。

这相当于是找了一份工作,国企的工作谁都想干,但是外企的工作难道就不能干吗?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工资待遇似乎更好一些。

为此范文程就这么成了努尔哈赤的谋士,由此可见,范文程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你朱明王朝的皇粮,他出仕做官以后,一直吃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饭,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力了。要不,你又要说他是个卖主求荣的人了。


范文程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智商几乎是一路开挂的。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啥也干不了,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个时候他也很年轻,资历尚浅,社会阅历也不足。努尔哈赤给他一碗饭吃,就算对得起他这么多年所学了。

范文程本人倒是很努力,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就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皇太极登基以后,范文程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当时范文程已经是一个壮硕的青年,不光可以给皇太极出谋划策,而且因为身材魁梧,常常冲锋陷阵,所以在军队里是有一定威望的,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 1、成为皇太极的主要智囊。

范文程主要还是个拿笔杆子的人,别看他没考个什么进士,但是智谋上一点也不比进士差,因为他有实战经验。

早年范文程在皇太极手下,就曾经亲自前去劝降过大凌河附近的兵马。后来他又建议皇太极对山海关用兵。

孔有德、耿仲明前来投降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前去接洽招降的事宜。因为范文程是个汉人,跟他们打起交道来更加方便,范文程把这件事而已做得很漂亮,皇太极和孔有德等人都比较满意。

因此范文程是越来越红,在皇太极身边成为了最重要的谋士,但凡有大事需要做决定,皇太极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 2、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

袁崇焕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在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手里,讨到半点便宜。

皇太极上台以后,依旧沿用父亲的老路子,还是无法攻破袁崇焕在辽东的防线。一时间清军的事业达到了瓶颈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范文程想了个好办法对付袁崇焕,袁崇焕打仗的确很牛,可是人言可畏,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于是范文程打算用反间计。

范文程建议皇太极不断造谣,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商量好了,一起打江山,随后平分天下。恰逢袁崇焕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又卖米给关外的人,所以崇祯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给解决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局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新派去的洪承畴没多久就投降了,一系列总兵也跟着投降了,整个辽东都落入了皇太极之手。


  • 3、力主清军入主中原。

1644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而范文程当机立断,立刻上书多尔衮,让他带兵入关攻打明朝。

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李自成立足未稳,而大明朝已经亡国,范文程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他是汉奸,难道范文程这个时候要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李自成吗?当然不可能。退一万步讲,李自成是党项人,也不是汉人。

当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其实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对关内的新闻一无所知,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是否已经稳定人心,这些都不清楚。

为此多尔衮不太愿意南下,这个时候范文程力劝多尔衮,一定要南下击败李自成,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后来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果然南下,带着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城,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为清廷争取了明朝旧臣的拥戴。

清军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李自成进来以后,把明朝这帮旧臣给打怕了。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把人家关大牢里剥削了8000万两白银,打死的明朝官员不计其数。

为此这次清军入关以后,明朝旧臣们也担心他们故技重施。在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主动上书多尔衮,让他为了稳定人心,将崇祯皇帝风光大葬,并且好生安置那些明朝旧臣。

这一举动取得了绝大多数明朝官吏们的拥戴,不光北京城内,就连南方的很多明朝官吏,对大清朝也开始抱有幻想,这是清朝能够一统江山的重要原因。


总结:范文程的媳妇儿被多铎给抢了。

说了这么多他的好话,得说说这个人窝囊的地方。范文程的旗主是多铎,在清朝旗主是可以肆意夺取手下人的妻妾的。

因此多铎就把范文程的媳妇儿给抢了。这件事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范文程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学习了儒家思想,这么做比杀了他还要令人伤心。

为此皇太极严惩了多铎,可是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了。范文程就这么成了一个大乌龟,他还厚着脸皮继续为清廷效力,换任何有血性的人,早就跟多铎拼了。

因为他忍辱负重,所以范文程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结局是很好的,康熙五年,70岁的范文程去世,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清廷厚待。

参考资料:《清史稿》

6

由于卫所制度崩坏,边境卫所的特殊生态是内地所不理解的。范文程家族也存在很复杂难辨的背景,存在因仇恨反明的可能性。


范文程家族的复杂背景

范文程家族的背景非常复杂难辨。正史如《明史·范锪传》和《清史稿·范文程传》,仅提到范鏓祖上迁徙至沈阳,时间大概在明初。明清家谱多有疑点和虚美之词,故不能完全采信,但网传范文程家族有一块明代墓志:《明兵部尚书沈溪范公墓志铭》,题为万历二年刻,陕西省凤翔府扶风县知县陈子需撰。该碑文提到这支沈阳范氏的始祖名为范岳,曾为云梦县丞和北平隆庆仓大使,后因失火延焚卷籍而被发配到沈阳卫,充编小旗。建文初年被赦回乡,但其子范孝文留在了沈阳。


也就说,范氏最初是作为罪人充军的,在“沈阳卫后所”。沈阳卫在历史上屡经变迁,只有沈阳中卫隶属于辽东都司,一直都比较稳定;其“后所”,应该是在抚顺千户所之内,至于其始祖所在的小旗,当相当偏僻,因为每个小旗只有10人。虽然范鏓得以回乡,其后代却是军籍,一直在这个所里从军,一直到了第二代的范俊,于明永乐五年获功升实授总旗操俻。总旗下辖5个小旗,总共管着50人。这时候日子开始好过一点。虽然总旗操俻并不是“世官”,但是其子范福仍然得以“承役”,按照《明史·选举志》,最低级的世袭武官是“所镇抚”。故所谓的“承役”当是卫所里基层小军官的一种潜规则福利。范福的儿子范镇承役之后,于正德15年因斩获贼首升百户,嘉靖元年四月于抚顺斩获贼首升副千户。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世官九等”之列,其后代可以合法世袭。这时候就算是熬出来了。

《明史·兵志》: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皆有袭职,有替职。其幼也,有优给。其不得世也,有减革,有通革。

但范家最大的人才范鏓却不是出在长房,而是范孝文次子范杰一门。范鏓中了进士,并与贤臣为伍,多有政声,名望很大。范鏓更幸运的是娶了盖州卫指挥使张勋之女。盖州卫就在沈阳中卫旁边。根据族谱及其他传说,此后范氏有两人分别担任沈阳卫指挥同知、沈阳卫指挥使。这里就出现了疑问——范鏓的儿子范沈竟然担任了沈阳卫指挥同知,而范沈的儿子范栅袭职时,得到的竟然是更高一级的沈阳卫指挥使。这种事情在明朝后期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即便是真的,也说明卫所制度的崩坏确实触目惊心。


这块网传的碑文说范鏓是兵部尚书,恐怕也有问题,按照《明史·范鏓传》,嘉靖帝命范鏓代为兵部尚书(嘉靖28年/公元1549),但是范鏓固辞不受,嘉靖将其削籍,后来范鏓便老死了。一直到了19年后的隆庆二年,才“复其官”,但复的是什么官呢?只能是兵部左侍郎。因为之前他被嘉靖帝削籍了。范鏓的儿子范沈、孙子范栅何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官职?可能是因为他本人是徐阶一党的班底,稍后又被张居正通过李成梁提携,到了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十年)可能就失去职务了。因为范文程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他投靠努尔哈赤是在万历四十六年,如果其伯父范栅仍然在担任沈阳卫指挥使的话,他是不方便投靠的。那就有这种可能性:其伯父任职沈阳卫指挥使最多就到了万历十年以后不久,以后就被撤办了。范氏各种族谱显示,范栅的孙辈后来也已经是汉八旗了。

《明史·范鏓传》:范鏓,字平甫,其先江西乐平人,迁沈阳。鏓登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迁员外郎。嘉靖三年,伏阙争“大礼”,下狱廷杖…………寻召为兵部右侍郎,转左。……帝才鏓甚。会兵部尚书赵廷瑞罢,即命鏓入代。鏓以老辞,且言随事通变,乏将顺之宜。帝怒,责鏓不恭,削其籍。时严嵩当国,而鏓本由徐阶荐,天下推为长者,惜其去,不以罪。然鏓罢,帝召翁万达,甫至以忧去,丁汝夔代之。明年,俺答逼都城,汝夔遂诛死。而鏓归久之乃卒。隆庆元年复官。
《清史稿·范文程传》:范文程,字憲鬥,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謫瀋陽,遂為瀋陽人,居撫順所。曾祖鏓,正德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史有傳。


卫所制度败坏后的生态

明朝卫所制度败坏后,在战争地区立刻就形成了军阀世袭统治。就辽东来说,始作俑者就是李成梁。他本是铁岭卫指挥佥事,该官职属于世袭武官。辽东地区本来没有特别大的军事压力,一些争战只能说是九边都很常见的低烈度、小规模的冲突。但是嘉靖中期开始,察哈尔蒙古东迁西辽河地区,就引发了特别大的变化。明史称之为“土蛮”,又有人称之为左翼蒙古东迁。由于土蛮的介入,辽东的博弈格局就因此改变,变成了世袭卫军、女真诸部、汉人移民、土蛮诸部、旧蒙古诸部之间的大混战状态。当地世袭卫军出身的李成梁,于是“大修戎备,甄拔将校,收召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等于是以明朝的旗号广收各类健儿、自建部曲,组成了半官方、半私人性质的军团。

《明史·李成梁传》: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朱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在范文程出身的万历二十五年之前,这种格局就基本形成了,以后无论谁去经略辽东,都要面对如此格局。这种格局对明朝极其不利,因为明朝官方所招募的军队在如此大熔炉里根本不堪一击,只有军阀长年调教的军队才堪一战。但问题是,哪个统帅在李成梁之后还敢公开自建部曲?而你没有坚强的部曲后盾,又如何驾驭各种大小军阀?如何对付各种狡猾剽急的势力?明朝最缺乏的是领导力,因此辽东局势日坏。在如此局势中,汉人移民的处境也非常糟糕,因为他们历来没有很好的组织性,在各种如狼似虎的势力之间,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就是命运,后人很难指责范文程家族。


正如上文所揭,范文程家族大概在张居正被清算后也倒了大霉,最晚在李成梁罢职之后,必定就陷入了低落状态。很大可能,当时是张居正授意李成梁,给了范鏓的儿孙以卫军指挥同知和指挥使的职务,虽然这种职务在当时已经是空壳了。但它能给一个家族在如此乱世中一个身份标记,毕竟世袭卫军群体也是各方都要争取的。这就会给一个人带来重要的转机。1618年(万历四十六),范文程以21岁之身謁见后金努尔哈赤。很多观点认为这是不存在的情节,《清史稿》是为了刻意褒扬范氏家族而窜入的。认为当时更可能发生的是:失势已久的范家很可能成了降虏,仅仅因为范鏓有一定的名望,且范文程本人生得魁梧高大,而免于为奴。但看范家在当地的名声,謁见努尔哈赤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对后金而言,争取到了沈阳卫范家,就等于争取到了汉人移民和世袭汉人卫军。皇太极三年,范文程就能够带兵打仗,这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待遇。

《明史·范文程传》: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並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甯,文程皆在行間。


范文程肯定是积极地靠拢和支持了女真人,并且殚精竭虑为其谋划。所以世人都认为他大节有亏。考察其背后的动机,有一点肯定是成立的,那就是他对明朝没有好感:


一,因为这个家族最大的名人范鏓的仕宦经历并不理想,传承了一种抗直的家风。他会认为明朝并不是一个正直人能够施展抱负的地方;


二、因为卫所制度的黑暗。这个家族最早是最底层的军户,当受尽了卫所军官的压迫。后来虽然侥幸混出来,却也看透了卫所制度的种种阴暗面。范文程博通经史,对这种弊端当有清晰的认识,对明朝的命运自然会有一种判断。


三、他家族很可能在万历十年以后倒霉了,这种落差在他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7

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入清后,历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皇帝,为清朝开国文臣之首,是第一个受到重用的汉族官僚。




范文程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他:“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采并为沈阳县学生员。”生员,也叫诸生,民间俗称秀才,秀才在科举考试中处于最底层,要想登科举第,还要经过府试、乡试、殿试的层层考试。可见,范文程作为读书人,其身份地位都是不入流的,范文程有远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抱负不仅难以施展,连求取功名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出身名门之后,却执意投清

范文程是辽东沈阳人,当时的辽东因为后金的崛起一直战事不断。在这种时局动荡的情况下,范氏兄弟的求取功名之路显得无比的艰难。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辽东重镇抚顺,范文程与其兄范文采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了后金。而且是第一次见面即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视,根据《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

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这段话出现了范文程的两位先人,一位是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正德年间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直臣。另外一个人,就是范文程的十七世祖,大名鼎鼎的北宋名相范仲淹,所以努尔哈赤才会对诸贝勒说:“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这两个牛逼的范氏先人应该是范文程主动告诉努尔哈赤的,这么强大的祖上背景,自然是让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努尔哈赤志在进取中原取代明朝,所以急需笼络汉族文士为己所用,范文程的到来,加上他那天下谁人不知的先祖,确实让努尔哈赤开始重视起这个才21岁的年轻人。

范文程有真才实学,并非徒有虚名

范文程历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皇帝,是清朝的开国元勋,肱骨重臣,被誉为是清初文臣之首。范文程的政治才能,丝毫不亚于他的先祖北宋名相范仲淹。



努尔哈赤对范文程有“知遇之恩”,皇太极则直接对他“宠信有加”。崇德元年(1636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皇太极每议军国大事必听取他的意见,宣谕各国的敕书,都出自他的手。一个满人皇帝对一个来归顺的汉人读书人如此器重信任,范文程自然是感恩图报,殚心竭力,操劳国事不敢懈怠。太宗时期,范文程极受倚重,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太宗去世后,八岁的福临即位,为清世祖,睿亲王多尔衮总摄朝政。范文程率先上书摄政王,奏请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是文官之首,他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吴三桂来降等大事上,范文程都积极献言进策,为清军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立下了殊功。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进据北京。范文程又不辞劳苦,面对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人心波动的紧张局势,依然是昼夜操劳,往来奔波,佐理朝政。清朝入关后,由于异族的身份,民族矛盾非常激烈,范文程从汉人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禁抓根本原因,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在他的努力下,局势得到稳定,清朝的统治也趋于稳固,民族矛盾也没以前那么激烈了。

功成身退,寿终正寝

范文程在多尔衮任监国摄政王(后更升级为皇父摄政王)期间,朝中政局风云诡异,由于多尔衮大权在握,对顺治帝的皇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朝廷要员纷纷站队多尔衮,范文程又贵为文官之首,如何取舍一时颇觉艰难。他蒙受太宗皇帝殊恩,殚精竭虑为国分忧,但时局莫测,多尔衮大权独揽咄咄逼人,顺治帝的皇位岌岌可危,再加上几年前豫亲王多铎曾夺范文程之妻,被罚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如今亲哥多尔衮大权在握,多铎旧事难忘免不了会对他报复迫害。范文程既不想负幼主,又不想从摄政王,左右为难之际,唯有急流勇退,托疾家居。但至此便被多尔衮排除在了议政之外。



直到多尔衮去世,范文程才重新得到重用,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知天命之年,但依然忠心不改,继续尽心竭力佐治国政,顺治九年(1652年),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为《太宗实录》总裁官。次年八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之年的范文程,以病奏请致仕回家。

范文程一直活到了康熙五年(1666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这个从二十一岁就追随努尔哈赤,一生效命清朝四代皇帝的汉族官僚,死后也得到了较为崇高的礼遇,康熙帝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范文程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8

作为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而说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谥号中最为高贵的一种)。

出生在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主给努尔哈赤投怀送抱,表达忠心。清朝建立前后,范文程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被看做是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辅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后康熙帝亲笔书写祭文,并赐予谥号“文肃”。

人们不禁要问,范文程为何要忠于大清?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情。

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尚书,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少年时代读书勤奋,很是刻苦,加上天资聪颖,沉着坚毅,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力,和他的兄长文寀一同成为沈阳县学生员。

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城即汗位,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并改元为“天命”。天命三年,后金的部队攻打到了范文程所在的抚顺。

范文程一不做、二不休,和兄弟范文寀便前往拜见努尔哈赤。

拜见前,范文程的曾祖范鏓暗中相助。得知是范鏓的曾孙前来拜见,努尔哈赤叮咛左右,这是名臣的后人,一定要以礼待之。果然,在和范文程交谈之后,努尔哈赤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

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之后,范文程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一步步走向关键岗位。

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诸地,连战连捷,范文程始终跟随左右。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半年后病逝,他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被推举为新任可汗,也就是清太宗。

作为先帝的宠臣,范文程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协助处理日常军务。天聪三年(1629),范文程跟随皇太极的大军二度南下讨明。他们从蓟门关进入,攻克遵化。随后,皇太极让他独立率军打仗。范文程很快拿下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座城池,表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能。

不久,明军进行反击,包围了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在皇太极出兵攻打永平的时候,范文程奉命驻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

以文出道的范文程不但能打仗,而且打的都是胜仗。这让皇太极心里很是舒坦。

天聪六年(1632),范文程与其他几个意见相同的大臣一起上疏,建议皇太极放弃攻打宣府、大同等地,改为直取山海关。后来,清军入关占领中原,证明了建议的正确性。范文程的战略眼光也就此展露。在破旅顺、收平岛、讨朝鲜、抚定蒙古等重大战略中,范文程良策不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智慧。

崇德八年(1643),太宗皇太极去世,群臣又商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汗,是为清世祖(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刚继位时,贝子硕讬等人持反对意见,暗中谋划立多尔衮为可汗。但多尔衮将他们告发,硕讬等人被处死。范文程原本跟随硕讬,属于镶红旗,但硕讬已死,他便被划入镶黄旗。

后来,清军以破竹之势攻入北京,李自成仓皇而逃。如何稳定人心,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范文程写出了安民告示:义军入关是为了替大家复仇而不是抢杀百姓。他们杀的都是恶贼。请大家放心,“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一听这话,老百姓的心里踏实了,纷纷归顺清军。同时,范文程积极参与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为新诞生的大清政权尽力尽心、夙夜在公。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位列大学士之首,地位十分显赫。顺治十年(1653),范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龄的范文程病逝。康熙皇帝亲自撰写了纪念文章,并“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 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识时务者为俊杰。纵观范文程的人生,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气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锐意进取的后金效力,并对大清管理体制的优化出智出力,成为开国重臣。

“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康熙皇帝的这句评价不但掷地有声,而且消弭了后世对他的那些恶评。

9

明亡清兴之际,有一位不容忽视的谋士,他是范仲淹后人,自幼饱读诗书,却投靠了后金,先后辅佐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清军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又活跃于顺治、康熙两朝,堪称四朝元老。这就是饱受争议的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生于1597年。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人,其曾祖为正德年间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论家学渊源来看,范文程也绝对算是名门之后了。按史书记载,范文程天子聪颖,且勤学苦读,时常掌灯读书至深夜。这使得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奇才”。

在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时,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而范文程也就此归顺了后金。初降后金的范文程,被划入镶红旗,辅佐贝勒硕托。及至皇太极掌权时,开始设置文馆,招揽儒生到此入职。此时,范文程也逐渐受到了重用。

到天聪三年(1629年)时,范文程跟随皇太极征讨明朝。当时,皇太极攻下战略要地遵化,再次行军前,命范文程留守。足见范文程被重视的程度。在皇太极在大安口受阻时,范文程更是紧急筹措调集火炮,前往增援,帮助清军脱离了险境。

在范文程为清朝效命期间,有两件事最为关键,一是设计除掉了袁崇焕,二是献计多尔衮收降吴三桂,挥师入关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就前者而言,范文程用离间计诱使崇祯将袁崇焕凌迟,自毁长城,为清军扫除了一大障碍;就后者而言,范文程促使多尔衮果断出击,趁乱挥师入关,得以定鼎北京。

那么,身为汉人的范文程,为何会选择投降后金、忠于清朝呢?

在归附清朝(后金)的汉人中,范文程算是比较早的。当时,努尔哈赤虽然羽翼逐渐丰满,比起强大的明朝还是显得太过弱小。可是,范文程却偏偏投靠了努尔哈赤,并终其一生都忠于清朝。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范文程并非主动投靠努尔哈赤,而是被俘后才选择投降的。前文提到,后金天命三年时,努尔哈赤攻打抚顺,而此战中范文程被俘,随即投降。可以说,如果不是被俘,范文程最终会如何选择,还应该是个未知数。

在范文程被俘后,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挣扎。不过,由于此前他眼见明朝日渐腐朽,可谓江河日下。所以,范文程也算是在对明朝失去信心后,才转而辅佐努尔哈赤的。

在明清战争期间,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尤为重视汉人,一直极力拉拢那些读书人为自己出谋划策。从这一点来讲,范文程所受到的待遇,也真比在明朝优越太多。俗话讲,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范文程是一介书生,在受到礼遇和优待后,自然也就死心塌地了。

自投靠后金开始,直至清军入关,范文程可谓是屡立奇功。正因如此,史学界一直将范文程视为明清鼎革时期最为关键的谋士之一。

与许多被屠戮的功臣相比,范文程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到顺治朝时,范文程已经日渐老迈。可是,清朝并无告老还乡之先例,所以朝廷一再留范文程在朝为官。直道范文程实在难以上朝,顺治才恩准其卸任,但还是赐以太傅兼太子太师的荣誉,同时每天都命人赐药问诊,照顾范文程。

在清初的几位皇帝中,顺治帝与范文程的感情可谓最为深厚。范文程日渐老迈,难以入宫面圣,顺治便命画师为范文程绘制画像,以便可以不时观看,以解相思之苦。而到顺治驾崩后,范文程则伏地恸哭,以至于难以起身。

范文程不仅自己忠于清朝,还一再训诫儿子们为清朝尽忠:

“我老矣,恨未能以一死报列圣。汝当勉力官方,矢竭忠诚,以成我未竟之志。”——《内秘书大学士范文程肃公墓志铭》

到康熙五年(1666年)时,范文程病逝,享年七十。康熙帝得知范文程死讯后,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又派遣官员代为前去致祭,赐范文程谥号为“文肃”。及至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又恩准范文程入祀贤良祠。至此,范文程算是获得了无上荣耀。


主要参考资料:《清史稿》

10

每当看到范文程这仨字,我都想骂一声:狗汉奸!我呸! 骂完了接着写。

范文程这家伙,祖上倒是有点来历。他的老祖宗是范仲淹,就是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北宋名臣。

老范作为一名抗击西夏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一直被后人歌颂。 也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突变,范仲淹的子孙传了十七代,凭空冒出范文程这么个玩意儿。

万历二十五年,范文程出生在辽宁沈阳,从小就比较聪明,也喜欢读书,十八岁的时候,和哥哥范文案一起考中了秀才。

要按一般的剧情发展,妥妥的就是一个未来的有为青年。可惜,考中秀才后,科举之路也就到头了。以后再怎么考,也没考中举人,更别说中进士了

范文程:


老范家在明朝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属于官宦世家。他的太爷爷就当过兵部尚书。而且由于是名臣之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对他们家也都能高看一眼。 年轻的范文程科举失意,没办法爬进官场,估计心灵受到严重打击,心理就扭曲了。

万历二十七年,满清(当时还叫金,一般称为后金)攻打抚顺。范文程认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哥俩就主动投靠了努尔哈赤。

注意,主动这个词要圈起来,要考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当时明朝政治腐败,朝纲败坏,范文程认为群众活得苦哇,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投靠大清。

这种把他描述成忧国救民的抹白简直是胡说八道。 拜托!要知道当时这家伙才二十一岁哎,说他有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的觉悟,你信吗? 咱们看看他自己说的吧!

“下臣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氏,原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无凭无藉。今因陛下崛起满洲,故不避斧钺,效毛遂自荐来见陛下,陛下如爱惜人才,下臣当尽毕生之力,上辅明主。”(《清宫秘史》第十回)

就范文程的那点货,在明朝是排不上号的。可在后金,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要知道后金根本没多少人识字的,急需各类人才。这个范文程也挺会忽悠,见了面一通话,让努尔哈赤开心得不得了,和手下人说:你们看,名人的后代就是不一样,以后你们要好好跟他学,多尊重人家!

客观的说,在治国方面范文程还是很有点能力的,特别是皇太极继位后,对他更加倚重,他也在治国和军事参谋方面为满清做了不少事。

在满清和大明的历次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杀戮同胞,以同胞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没少干危害国家民族的事。

哦对了,他现在的国家不是大明了。 你再蹦哒得欢,人家正经的主子还是把你当条狗。

虽然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但是在内部斗争中,他得罪了多尔衮和豪格等人。在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就差点陷入阿达礼、硕讬的谋反案丢了脑袋;更气人的是,他老婆被多铎抢走了

而据《中国通史》记载,尽管身遭故主被戮、爱妻险被欺凌之双重危难,这家伙仍然以大局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这一紧急关头,献计献策,立下了殊勋

范文程和妻子:

这是啥?这就是汉奸,这就是贱! 这条狗如此忠心,如此好用,当然得给点骨头。所以,这家伙当上了内院大学士,几个儿子也都封妻荫子。 事实证明,对于汉奸,主子内心还是鄙视的。就算给它点肉吃,也不过是利用他而已。

范文程死后多年,乾隆时期给他立传的时候,乾隆钦点,把他列入了《贰臣传》。 范文程有一个梦,他想和自己的北宋那位祖宗范仲淹一样,在死后得到“文正”这个谥号,这个梦想他最终也没有实现。

因为他不配!我呸!

参考《清史稿》,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