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是日本,德国是德国,欧洲的德国被打崩了,不代表亚洲的日本必须跟着投降。
当时的日本是个独立的强国,它一开始就没有捡到德国多少便宜,又不是德国的仆从,还是个易守难攻的岛国,为什么不能坚持呢?
虽然当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明眼人都看得到反法西斯的盟军阵营越战越强,世界形势完全是一边倒,整个欧洲的法西斯势力被连根拔起,日本只是独木难支。
日本自有自己的小99,首先咽下去的战争果实吐出来很难,尤其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和东亚的那些地盘。日本很明白它一投降,作为盟军的中国必然大翻盘,英国、法国、美国甚至荷兰都会捞回自己战前的利益,并在日本身上狠狠的割一刀。这是国运之战,不见棺材怎么能落泪呢?
其次盟军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随着战局的日趋明朗,各国间的龌龊也开始集中爆发。比如中南半岛与法国的龌龊;美国觊觎这块土地,却怂恿中国以前宗主国的身份与法国斗,但那个中国自信心不大,也确实不想掺和便装聋作哑。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也是巨大的,二者差不多已经到了一言不合马上开抡的地步,抢钱抢技术抢地皮,德国都给抢成了两半。
这种敌人内部的龌龊让日本人很抱有希望,在他们看来无非战争继续扩大罢了,反正当时的世界大战已经打得天下大乱,美苏互相开片并不是不可能。再说战后的世界很明显是要洗牌的,那么多前列强们留下的真空地带,都是一片一片的大肥肉,它们争夺这些都来不及,何必要苦苦为难日本?
日本人的这种幻想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它们始终不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并且坚持要以“一亿人玉碎”为代价战到最后。背后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想“有条件终战”,日本人把吃进来的吐出来,然后大家回到1938年前,各找各妈各回各家。
这样的话,日本人至少保留了在中国的利益,它们当时实质上已经将满洲给割裂了出去,只要能继续控制东三省、半岛和琉球,那么你拿你们的东南亚和太平洋,我继续走的我大陆政策,互不影响。
甚至日本人在挑动美苏关系的同时,还寄希望于能在“事变”后加入其中一方,博取翻盘的机会,如此这般,日本并未走到绝路嘛!
要知道,直到苏联对日宣战,苏日合作的北库页岛萨哈林油田(日本称其为北桦太)仍然在位日本提供战争油料,日苏方面虽然因为“诺门罕战役”大打了一仗,但实则没有真的撕破脸皮,苏日双方都在利用对方开发远东和分润油田产量并稳住对方不给自己的后方捣乱,所以实际情况与我们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剑拔弩张不同,苏日虽然一直都互相龌龊,苏联还派过大规模的军援和“志愿航空队”帮助抗战,官面上却与日本是笑脸相迎的。
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让苏日之间更是亲密了一层:1.保障和平友好关系,尊重对方领土完整。 2.缔约国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战争对象时,双方保持中立。这个条约还同时给出了日本对“蒙古国”的所谓地位支持。此后苏联停止了对华援助。
二战末期的日本很看重苏联这棵大树,它很寄希望于苏联对远东的控制欲,并产生与美国的冲突(实际上确实产生了,但矛盾爆发推到了50年那场战争。),但结果不如人意,美国在苏联出兵当天把核武器抢先甩到了日本人头上。
杜鲁门憋了很久的一石二鸟之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震慑了苏联,一方面彻底压垮了日本。
苏联开始犹豫自己的吃相是不是得收敛点,美国则拉出个“大家一起占领日本”的标题诚邀各路嘉宾。但连常凯申都知道美帝只是“说说而已”,已经一屁股坐到日本本土,并顺势啃下了38度线的白头鹰怎么可能让人染指远东?
这些战前战后的东西联系起来,我们其实能很好的看到日本的末日败亡之路。其实1945年他们的高层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但在国内疯狂的军国主义面前妄谈“终战”可能谁都付不起代价。直到原子弹爆炸,这才打碎了一切高层的幻想,也给了议论和平的“台阶”。
但日本人的拖延和活动并非有错,后来50年代的历史究竟怎么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只是一切都显得急促了些,而本该急促的却让核弹给炸怂了。
只怪日本人真的没猜到这世界上有原子弹这种不讲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