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型万吨大驱作为人民海军首款第四代导弹驱逐舰,其综合技战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集成了大量的黑科技,一般认为仅次于美国的科幻舰DDG-1000隐形导弹驱逐舰,是中国造船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代表成果,实现了导弹驱逐舰由最早的小步快跑追赶世界到今天局部超越世界发展水平,在人民海军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同时也有诸多美中不足之处,缺点谈不上。
第一个美中不足:没有使用全电推进系统,需要客观看待
055万吨大驱对于人民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来说,其成功突破了长期制约人民海军舰艇大型化发展的动力瓶颈问题;055满载排水量达到12500吨,相较此前六七千吨级的052C/D导弹驱逐舰,吨位提升了将近一倍,吨位的提升带来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动力系统;舰艇尺寸的增加带来的是同步航行阻力的增加,要想获得30节以上的航速,其所需要的动力输出功率是成倍的增加;从目前来看,055万吨大驱新型全燃动力系统功率充沛,能够轻松跑到30节以上的高航速。
动力系统虽然没有使用美英在DDG-1000和45型驱逐舰上使用的最新的全电推进动力系统,在技术上差了一代,但这一点对于人民海军来说具有跨越性的历史性意义。从055开始在之后,我们发展大吨位作战舰艇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解决了困扰海军多年的“心脏病”问题。至于解决大吨位舰艇动力系统之后,全电推进技术在成熟后后续也会使用,这一点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勉强算得上是第一个美中不足吧。
第二个美中不足:没有海基反导能力,只是需求次序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搞出宙斯盾作战系统之后,世界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开始真正进入到区域防空和抗饱和攻击时代,也为后来拓展出海基反导作战系统奠定了技术支撑。进入本世纪,美国和日本先后依托宙斯盾作战系统,发展出了海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比较著名的就是专门改装升级的阿利伯克级和日本金刚级、爱宕级。
细剖海基中段反导系统,其核心技术在于升级后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3/6系列专用拦截弹。055型是当前已经服役的大型水面舰艇中唯一一款使用双波段雷达的导弹驱逐舰,在经过052C/D的发展,国产海之星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综合各项技术指标已经不弱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这位我国后期发展海基反导拦截系统打下基础;目前就是缺专用的拦截弹,使用海红旗-9B拦截弹道导弹略显的有些心有余力不足。
另外,有些军迷要求太高了,高到违背自然发展规律。055作为人民海军首款万吨大驱,其当前最紧迫的作战需求是围绕人民海军战略转型展开的,也就是优先保障人民海军远洋作战编队成功迈向深蓝,在国际大洋深处刷新中国的存在感,从而保障日益依赖的海上生命线。这次是人民海军当前转型的核心任务,并不是所谓的攀比式的追求高大上的海基反导,有了海基反导,海军走不出近海,其作战效能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海基中段反导拦截只有抵近部署,方能真正实现助推段拦截,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目了然。
第三个美中不足:高能武器上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喜欢攀比的一些军迷来说,最大的刺激莫过于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实际测试以激光近防系统为代表的新概念武器系统,并计划在阿利伯克-Ⅲ上首度正式使用激光近防系统。有关于这个问题,心平气和的来看,新概念高能武器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无论是激光拦截器还是电磁炮,中美两国都只是在相应领域取得了局部技术突破,距离实用化还有一段未知的路要走,尽管新概念武器系统性能指标很诱惑。
一般技术上取得突破到实际应用,再到技术成熟应用,这是一个不可规避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绕过这一般步骤。以激光拦截器为例,美国研发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耗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和成百上千亿美元的研究投入,到了今天试验的也不过是150千瓦功率的拦截器,也就是说充其量也就是作为近防系统使用,而且尚处于试验阶段,取得了一部分实验成果而已。
由此可见,在该领域目前国际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还在解决实用化道路上的技术问题,也只能看作是未来水面舰艇舰载武器发展的一个方向。具体的路还要广大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去奋斗。所以说,在这个领域我们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不存在时间或者技术上的代差。
此外,055万吨大驱目前最遗憾的是没有实现一坑四弹装填。一坑四弹装填能力对于提升舰艇的火力持续性,尤其是对空火力持续性有很大的很大的助益。在对空作战中,一坑四弹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单舰对空拦截目标数量,这对于抗饱和攻击作战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由于弹体小型化问题,迄今也没能看到有合适的导弹出现,极大的延缓了这一进程。
至于其他领域,什么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垂发单元不是128单元等等,这些东西对于055来说没有过于实质性的约束,氮化镓相控阵雷达这是一个技术问题,目前海之星在技术上已经比国外领先,换装新体制雷达都是后话,这要和技术发展相适应;垂发单元多有多的好处,大有大的好处,055上该有的都有了,至于剩下的16单元的数量差,只是一个纸面上的数据对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