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选择题,以往汉族政权都做过。
西汉初期选A,认怂和亲,中期汉武帝选B,灭匈奴劳民伤财,后期选择C,长期抵抗,屯田加长城。
结果汉朝边患最少。
唐朝很相似,认过怂,和过亲,灭过异族,后来长期抵抗异族的节度使成了藩镇割据。
宋朝一开始死磕,发现打不过后长期认怂,然后怂了一辈子,努力賺钱还房贷,基本保住了老本。
明朝最差,选择B,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没料到几次大战失败后赔光了本钱,很快被内贼灭国,被外贼占窝。
如果明朝选择A,像宋朝那样保住基本面几十年上百年问题不大。
如果明朝选择C,做一个偏安关内(貌似山海关以内不算偏安)王朝,还挺安全的。
可是明朝偏偏选择B,这种作死,让明朝提前灭亡50年以上。
2,国民党的覆亡,又再次验证了死磕没有好下场。
1931年到1945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国民党的政策就两段。
第一阶段,你打我就逃,认怂不可能。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表示情绪稳定。
一二八事变,上海丧权辱国,蒋介石表示情绪稳定。
唯一发愁的是,国内的反对者这么多,日本人能不能来帮帮忙,叫你爸爸都行!
事实上,淞沪抗战中勇敢的十九路军后来在福建被蒋介石联合日军剿杀了。
第二阶段,你打我就挨打,认怂不可能。
1937年后,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点不容抹杀。
可是,蒋介石不开辟死后战场,让日本的攻击军队越来越多。
蒋介石不减租减息,反而加租加息,抓壮丁,抓来的壮丁一茬一茬死,老百姓一点活路也没有。
幸好,我党开辟了敌后战场,才坚持过了最困难的3年,1939到1941。
第三阶段,等着盟友灭你,自作孽不可活。
1941年,日本和美国开战,国民党有了美国这个盟友,心里踏实了。
可是像样的反攻基本没有。日军撤走时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上海这些战略要地都在手中,形势一片大好却撤军,实在可惜。”
日军惋惜失败的同时,极度鄙视国民党政府。果不其然,仅仅4年后,国民党政府就败退台湾了。
又两年,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新兴的强国在东方诞生!日本人再不敢小瞧我们。
3,清廷的选择,最正确,也最有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本来要求就不高,割地赔款通商而已。这些事,以往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做的也不少。
明朝对蒙古俺答汗的政策,和这个太相似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被攻破,皇帝吓尿了,南方还有那么多战事,想打也打不成。
后来几次都是相似,能答应的条件,不妨答应了,认了列强大哥,交完保护费,又能作威作福几年。
如果清朝一个条约也不签,用康有为的话来说“迁都再战”,最后一定是输的底裤都赔进去。原因有这样几点。
1,清廷统治及其黑暗和腐败,根本不足以动员四万万人民起来抗击列强。
2,即便四万万同胞都起来反抗,没有工业,没有武器,也只能当义和团那样的炮灰。
3,正面战场被击溃,大量民间人士开辟敌后战场,即使上帝出现,帮忙打败列强,也只能维持半壁江山,而且很快被新势力清理干净。
4,清朝这样的异族政权,一旦威权陨落,定会人人喊打。那样我们会提前进入军阀混战年代。
可笑的是,很多人认为让林则徐那样清官主持,就会外御其辱,内革其弊,真是天真的可爱。
清廷采取的策略是不停割地赔款,同时保住皇帝颜面,这种策略,能够最大限度给清廷续命,却大大加重和延长了中国人的苦难。所以,清廷的决策最正确也最有害!
相反,国民党采用蒋百里的战略“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与他讲和”,永不认怂,保住了我国的大好河山,如烈火涅槃般,诞生了伟大的新中国。
这是我一年来最好的一片文章,麻烦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