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喀麦隆是个怎样的国家?

喀麦隆是个怎样的国家?

2020-11-03 21:31阅读(61)

喀麦隆是个怎样的国家?:喀麦隆,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甘肃省相当。喀麦隆的领土,最奇特的是头上一个长长的鹿角,把尼日利亚与乍得生生顶开:-喀麦隆,怎

1

喀麦隆,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甘肃省相当。

喀麦隆的领土,最奇特的是头上一个长长的鹿角,把尼日利亚与乍得生生顶开,让这两国成为陆地不相连的国家。喀麦隆的地形,概括起来是一座山脉,一条河流,一座火山。阿达马瓦山,以火成岩为主,是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分水岭,平均海拔约1千米,最高海拔2650米。阿达马瓦山土地肥沃,青山叠翠,群峰染绿,高大而浓密的雨林铺天盖地。

阿达马瓦山水流向北侧谷地,形成1400公里长的贝努埃河,是尼日尔河的支流。阿达马瓦山水流向南侧谷地,形成900多公里长的萨纳加河,是喀麦隆的母亲河。喀麦隆这个国家,人口主要就集中在萨纳加河流域,这条河平均流量1985立方米/秒,也是区域大河。喀麦隆大海边,有一座名为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喀麦隆最高点,也是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1982年。从大海看喀麦隆火山,云雾缭绕中的大山兀然而立,山峰深藏云端。由于有火山灰的成分,喀麦隆火山旁的沙滩是黑色的,矿物质丰富,现在已经打造成旅游度假景点。

图-喀麦隆火山从地图上看,喀麦隆越过阿达马瓦山,控制这个长角。阿达马瓦山海拔可不低,其最西部的喀麦隆火山达到4070米。喀麦隆南北长约1232公里,头上这个鹿角约为600公里,角尖直抵乍得湖。喀麦隆如此千难万苦,也要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乍得湖,是为了取得那里的水资源吗?这要从殖民时代说起,当时尼日利亚是英国殖民地,乍得是法国殖民地,德国则占了喀麦隆。喀麦隆是个热带国家,又在海边,森林覆盖率50%上下,是个非洲难得不缺水,甚至淡水充足的国家。德国人在英法之间开辟这只鹿角到乍得湖,并不是为了水资源。

图-乍得湖越来越小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面积之和还大。乍得湖流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在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年代,湖泊往往可成为交通中心。从乍得湖乘船可直接抵达的国家,除了乍得湖旁的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乍得四国,还包括支流上的数个国家。在一战时期,德国与英法是对手,那么夹在尼日利亚与乍得之间的这支角就非常难受。德国人早有预谋,他们首先发起进攻,沿着乍得湖最大的支流沙里河,控制了不少领土,先让这只角变得更加粗壮,以抵御英法的东西夹击。

图-一战前非洲殖民地,喀麦隆头上的角没有现在尖细在一战后期,法国攻取了这个角上东北部一块领土,但大部分被德国占领的土地都未收回。一战后德国海外殖民地遭到瓜分,在分割德属喀麦隆的时候,先把德国侵占的领土归还给法国,然后英法再一起瓜分。法国人占据了德属喀麦隆的主体部分,但是西部被英国分走一块南北狭长的地带,正好并入英属尼日利亚。法国在喀麦隆占了便宜,英国人心知肚明,便在瓜分不远处德属多哥的时候,多分了不少土地。列强之间领土交易和瓜分,那也是寸土必争的。

图-喀麦隆火山1961年,无论是英属还是法属喀麦隆,都独立了。然而这两块地,能够统一成一个国家吗?在英法“分而治之”的大原则下,不能让某一国独大,当时尼日利亚面积比两个喀麦隆都大。所以英国将英属喀麦隆分成南北两块,北部留在尼日利亚,南部给了法属喀麦隆。当然民主国家表面功夫还是做足的,英属喀麦隆这两块地方,都分别举行了全民公投,以示人民的选择。一番操作下来,喀麦隆南部东西宽度增加了,北部则更加尖细。尼日利亚面积虽然还是比较大,但已经不到喀麦隆的两倍。

图-喀麦隆火山现在的喀麦隆,比德属喀麦隆头上那只角,东边削掉一块给乍得,西边削掉一块给尼日利亚,就形成了鹿角的态势。

2

谈谈喀麦隆的政治吧,2016年10月,喀麦隆发生骚乱。这个骚乱的背景很有趣,就是英语区人口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喀麦隆是由英语区和法语区两部分组成。法语区是主体,英语区被作为附属。导火索是喀麦隆政府向英语区大量派遣不会讲英语的教师,以及只会讲法语的法院督查。

喀麦隆的两部分是个什么情况呢?主体部分,也就是东部和南部的地区,讲法语,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小部分地区,讲英语,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60年1月,法属喀麦隆率先独立。1961年,英国的殖民地尼日利亚独立了。本来,尼日利亚和南喀麦隆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并不是同一个国家。现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都独立了,南喀麦隆也需要决定自己的未来。英国人认为,南喀麦隆从经济上是无法自主的,最好并入邻国。

(英语区的骚乱)

随后,联合国主持了南喀麦隆的全民公决,让老百姓自己选择,一是加入尼日利亚,二是加入喀麦隆。

因为南喀麦隆曾经和尼日利亚人生活在一起,并且深受尼日利亚主体民族的欺凌,所以他们决定加入喀麦隆,成立“喀麦隆联邦”。这个决定之后是正式的合并谈判。本来英国应该给予南喀麦隆在法律、国际规则、国家建设等方面指导,但事实上英国基本撒手不管。所以,南喀麦隆加入喀麦隆的谈判是被被动进行的。最终的合并协议在1961年7月的丰班会议(Foumban Conference)上签订了。

根据合并协议,南喀麦隆和喀麦隆(喀麦隆法语区)成立联邦国家。但是这种合并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法语区一直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而英语区处于边缘。喀麦隆总统一直是法语人口担任,高级职位也基本上没有英语区的位置。喀麦隆中央政府还在抹杀英语区的特色,削弱其地位。语言的背后是一套生活方式、教育制度、文化习俗,实际上也代表了一种身份。这种差别是难以轻易抹杀的。

但是喀麦隆中央政府一直在试图同化这一地区。1972年,喀麦隆废除了联邦制,改成联合共和国(united republic)。1984年,联合共和国中的“联合”二字也被去除,成为纯粹的单一制共和国。

这一系列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英语区的人感觉受到歧视,加上喀麦隆的主要投资都流向法语区。所以,他们就寻求自治。而政府是绝对不愿意给他们自治地位的。所以英语区的人开始上街游行、和平示威,特别是教师联合会、律师协会等都开始出动。而喀麦隆政府的做法则是强硬的派警察镇压,切断互联网、舆论控制。这显然无法解决问题。估计英语区的问题会在2018年总统大选前达到高潮,暂时是难以解决的。

3

了解喀麦隆的人都会说这是个有趣的国家,人有趣,历史也有趣。

喀麦隆又被称为龙虾之国

喀麦隆这个名字是葡萄牙奴隶贩子起的,因为当年这些葡萄牙海盗在一条浑浊的河里发现了一种味道鲜美的龙虾,而喀麦隆就是葡萄牙语龙虾的意思。葡萄牙人走了以后,荷兰人来了,荷兰人去了,接着英国人就来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喀麦隆却是属于德国人的。葡萄牙人的海盗基因是抢了就跑,荷兰人也不咋地,英国人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忽视了喀麦隆部族酋长的保护要求,最后德国人抢先一步,早于5天同当地部族酋长签订了保护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以后,英、法联军强抢了德国的地盘,把喀麦隆一分为二,法国分得的土地多于英国人很多,法国占领的地盘沿着赤道一直到乍得湖,英国分得了狭长的一块土地使得和尼日尔接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喀麦隆的土地又一次被西方列强瓜分,并成为联合国托管地,因为二战后联合国是美国人的势力实体。

喀麦隆虽小但足球很牛逼

喀麦隆只有2300万人口,但却有200多个部族,南部大部分人说班图语,北方大部分人说苏丹语,官方语言既不是班图语也不是苏丹语而是英语和法语,是个真正的种族混杂区。主体民族是俾格米人的后裔,俾格米人是真正的“非洲人”,个头矮小,鼻孔上翻,嘴唇巨大,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非洲人的典型形象。实际上非洲很多地方的人 并不长这样,以喀麦隆为代表的西非及中部非洲人才有这种典型的非洲长相。

喀麦隆人的非洲面孔

喀麦隆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在1950年代,法国统治区内75%的人都患有梅毒。一个人类学家在做田野调查时因为拔牙被传染了梅毒,你说冤不冤。

4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北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毗邻乍得,东接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南与加蓬、赤道几内亚交界,西南濒临大西洋几内亚湾,国土形状类似三角形,呈南宽北窄之势,面积约4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8万,首都是雅温得。喀麦隆是个多民族国家,约有200多个民族,8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或拜物教,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喀麦隆行政区划图


喀麦隆本是俾格米人的聚居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一直处在原始落后的社会阶段。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到达喀麦隆,此后数百年间在沿海陆续建立起一些据点,并从事象牙、棕榈油和糖料贸易。1868年,德国开始入侵喀麦隆,经过十余年的蚕食鲸吞后,终于在1884年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丧失全部海外殖民地,而喀麦隆则被英、法两国瓜分。


二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喀麦隆民众也加入其中,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不懈斗争后,终于赢得胜利。1960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宣布独立,并建立共和国,而英属喀麦隆北部地区则决定并入尼日利亚,只有南部地区自愿加入喀麦隆,这也是今天喀麦隆使用两种官方语言的背景原因。喀麦隆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经济发展却长期滞后,至今仍没能走出贫困的泥沼。


喀麦隆火山区风光


平心而论,喀麦隆境内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截至目前,喀麦隆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5亿桶,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铁矿约54亿吨,铝矾土约11.6亿吨,金红石约300万吨,锡石25万吨,石灰石和大理石600万吨。此外,喀麦隆的钴、镍、铜、锡、锰、钼、铀、黄金、钻石、蓝宝石、稀土矿等资源的储量也比较丰富


除矿产资源外,喀麦隆的森林、水力资源也极其丰富,全国森林面积达2200万公顷,盛产黑檀木、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水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与此同时,喀麦隆素有“中非粮仓”之称,不仅盛产粮食和可可、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而且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除此之外,喀麦隆还富含渔业资源,全国约有10万人从事捕捞和渔业加工业,年产量约在10万吨左右


可可种植园工人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喀麦隆能够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上述资源,如果执政者能够按照常识治国,就算不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摆脱贫困、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大有可能。然而,由于喀麦隆政局长期动荡,民族、派系矛盾严重,加之吏治腐败、政府效率低下、国有化政策严重失误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始终无法摆脱赤贫如洗的窘境,堪称中非最“不争气”的资源大国


时至今日,喀麦隆依旧是个贫困落后的农牧业国家,虽然近年来工矿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离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还相距甚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喀麦隆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1527美元(约合10698元人民币),人均日收入仅有29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喀麦隆妇女


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喀麦隆民生维艰,给社会保障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目前,喀麦隆贫困率高达23.8%,文盲率高达23%,平均每1.5万人才拥有1名医生,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6.6‰,成年艾滋病感染率为3.6%,国民营养不良率达6.3%,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喀麦隆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50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喀麦隆政府的“不二之选”。仅以 2016年为例,喀麦隆共获得8.54亿美元的外援,其中欧盟援助占总数的57%,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国际开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家或国际机构。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喀麦隆度过“难关”,但并无法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


雅温得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喀麦隆在致力于国内和解、稳定局势的同时,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私有化进程、整顿官场贪污腐败现象、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使得经济发展略有起色。然而,由于喀麦隆问题太多、积重难返,要想彻底摆脱贫穷、走向小康,恐怕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书目:《列国志:喀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