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侧面进行回答。从一个我们平常并不重视的一面进行探究。

首先从你开始,你的上一代与你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有2个人,即你的父母。你的上两代与你有关系的是4个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以此类推,你的上三代与你有关系的人是8个人……,你的N代之前与你有关系的人是2的N-1次方个人。


假设20年一代人,那么500年前与你有关系的人有2的24次方个,即1677216个人。那个时代战乱年代,全中国才有多少人囗呢?如果这个结果还不足震撼你,那么1000年前与你有关系的人有多少呢?!

从这个侧面我想表述的是,我们是一体的,你我他她之间的联系根深蒂固,敬古人敬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不是不切实际的囗号。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这个问题问的好,也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每个人祖上都是达官贵人名门望族。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结果。为什么都是名人之后呐?原因无非有三:

一、因为贵族达官显贵占据了社会的主动权,并且占据了社会的优秀资源,因此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少,子嗣繁衍数量多且存活率高。迅速得到扩张,因此曾经仅仅为占据少数人的贵族达官显贵,慢慢的成了多数人。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二、纵然第一条观点成立,那么穷苦百姓那么多,只要活着有口饭吃,总要结婚生子,繁育后代,以保证香火传承生生不息。那么现在的社会上总应该有一批人祖上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出过达官显贵,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那么回到问题本身,这批人的祠堂里怎么也是皇族达官显贵?

其实这个问题也好回答,古代不同于现代,现代家庭观念,指的是由你的爷爷爸爸奶奶妈妈姐姐哥哥妹妹弟弟组成的家庭,而古代不同,你的叔叔,你的堂叔,你的从叔,你的族叔,都是你的家人,当然还有你的哥哥,你的堂哥,你的从哥,你的族哥,甚至只要是一个地区同一个姓氏,你们都是一家人,那么这么大的家族,即使你的祖上代代都是老百姓,可你的这些“一大家子”人里总有一个当官或者出名的吧,那么好了,你的祠堂里供奉的就是他,即使你不是他的直系子孙,那么有什么呐?只要有点血缘关系,反正能够起到激励子孙后代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向“祖先”看齐就好。

三、历史的偶然性并不止一个,还有人会问了,那如果真的有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真的是自己祖先没有做过名人,同一家族里的人也没有出过名人达官显贵怎么办?!

那自然也不要紧,历史的长河帮助了我们,有名人的傍名人没名人的造也要造个名人,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如果我们回到过去,穿越回战国末年,此时正值群雄纷争,逐鹿中原,我降生在了一个刘姓的家里,父母只是个普通人,可我也在乡里做着一个小混混,结交着些酒肉朋友,过着一个人吃饱的生活,慢慢的西边的秦国统一了六国,成了天下共主,然而久乱难统,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天下重新开始动乱,各地起兵的带头人纷纷冒充着六国王族后裔的身份招兵买马。扩大队伍。我也很着急呐,我不能只有一帮酒肉朋友就去打仗呐,我也想要招兵买马壮大声势呐,于是,一条大蛇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3

不少家谱上都写着自己的祖宗是哪个达官贵人,甚至王侯将相。很多人觉得这是吹牛,你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有这么厉害的祖宗,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其实不然,每个人祖上基本都是高官巨富,不是的才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富不过三,穷不过五”。这句话是很有智慧的总结。但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是,穷人穷过三代之后就富了起来。可世界哪有这么温情浪漫?

不说古代,哪怕三十年前,已经出现了少量化肥、农药、机械灌溉的华北平原。还经常出现青黄不接的时节,小孩饿肚子,只能在地里刨点植物根茎充饥的现象。

如果到了古代,那时没有农药,虫子多了,你没办法;没有化肥,产量自己想想吧;没有人工降雨,天不下雨庄稼长不出来,等死吧。就算有雨,为了浇地,还经常发生因抢水,两个宗族械斗流血的情况。因为自己少浇、晚浇一会,粮食就可能减少,再交上去苛捐杂税,自己全家的口粮都可能在警戒线一下,所以不得不拼命。

穿衣服,自己纺线自己缝,所以那时衣服、被子是珍贵的东西,打劫都让你脱下衣服。看病,没有抗生素,达官贵人死的都不少。草药也很贵,跳跳大神,喝两碗香灰水,好不好看你造化。

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旱灾了,容易死;蝗灾了,容易死;水灾了,容易死;得病了,容易死。别的地方发生了水旱,于是起兵造反,兵连祸结,打到你这,容易死。

并且,随着和平年代人口的增多,人均土地越来越减少,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劣。穷人家的孩子,想几代平平安安地活下去,真不是个容易的事。

何况,你家越来越穷,人还会把闺女嫁你家呢?

古代普通老百姓,一般传不了几代就绝后了。

而贵族达官贵人,妻妾多,拥有的资源也多,传下后人的几率就高太多。所以我们基本都是达官贵人的后代。

4

中国近世宗族(主要是宋以后)以祠堂、族谱、族产作为象征。祠堂是祭祀以及族人生活的公共空间,但自明嘉靖以后,一般宗族只能祭祀高、曾、祖、祢四代。族产是宗族共有之产,其收入主要用于祭祀、助学等。故题主所说当为族谱而非祠堂。族谱编纂除序言、凡例、传记、世系等外,有一大部分是追溯宗族的起源,一般先从姓氏追起,一直追到先秦时期,此后再与本族结合。对祖先的追溯尤其在宋明以后族谱为多。明清多以欧阳修和苏轼所修族谱为范例,但二谱均采用“小宗谱法”,即仅追溯到高祖,高祖以上因“亲尽”而不及追溯。明中期的时候,家谱编纂之风渐行,攀附古代名贤贵胄的风气也因此泛滥起来。

《胡氏宗谱》中对先世的追溯(家谱源自上海图书馆藏)

如《南海九江朱氏族谱》将本族远代祖先追溯至颛顼。记载颛顼后裔有一人名安,“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峡于邾为附庸”,“战国时为楚所灭,邾既失国,子孙去邑为朱氏”,“厥后枝条繁衍”,之后名人辈出,至魏晋时“族望冠东南,遂为天下右姓”。然后就溯及本族,曰:“晋祚播迁,衣冠南徙,遂有逾岭居始兴者……沿唐逮宋,门才不坠。元祐时,有司法参军缨;崇宁时,有广州司理宗俞;嘉定时,有新喻尉晞父;宝祐时,有恩州文学廷直,并繇廷试特奏通籍南雄州保昌,族属乃霦霦昭曜岭海间……度宗咸淳末保昌民因事移徙,有讳元龙者,与弟元凤元虎,浮海南下,散居九江上沙及清远潖江铁头岗新会水尾等处,而九江上沙乃元龙公之族也。”

这种追溯(一般成为附会)是说明宗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另外,明中期以前,族谱仍然以士大夫家族为主,族谱普及以后,庶民家族仿效士大夫编撰家谱的体例,常常直接就把宋代以前的远代祖先同近世祖先的系谱连接了起来。此外,对于新移民来说,当其移民新的地区之后,往往借助这种追溯来实现与当地其他同姓宗族的联宗,进而使本宗族能够顺利融入迁入地

5

个人浅见,我觉得很多族谱不可信,很多人在修族谱的时候,会附会一些名人给家族贴金。比如朱元璋认朱熹做老祖宗,李渊人老子李耳为老祖。

其他人在修谱的时候认一个很出名的,很有声望的古人当老祖是常事,也有的是为了借势,比如有同一个姓却不同祖先的两个族群,有一个是望族,祖上出了很多名人,大人物,另外一个族群就会附会他们也是那些名人,大人物的后裔。如果有族谱的回去看看,谁家祖上没有几个大官,谁家祖上不曾阔过,当然也有祖上确实出过大官,名人的。

在旧社会也有搬迁而来的外乡人为了生存会改姓当地家族大的姓,比如我奶奶家高姓在本地是大家族,在解放前有外来的改姓高的。

6

祠堂是每个家族生命的延续,文化革命拆毁了不少,我就常听母亲讲她们家祖宗的祠堂,有一块祖宗留下的好地,抓阄儿,谁抓到谁种。每到八月十五,年关,好日子的时候。这家的租子钱就买肉分给家族的人,一个姓的都有。血脉的亲缘谁也割不断,大家族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血亲关系,能够攀上皇族关系也不为过。炎黄子孙,不都是皇族的血脉吗?


7

普通老百姓大多数几代后就可能绝户没有子嗣,而大户人家因私产丰厚又懂经三妻四妾人丁兴旺传承久远,开枝散叶后就难以绝嗣,故无后是最大之不孝,死后无人烧纸,无子嗣可保。计划生育后,很多家庭无子,只按父系很容易绝户,所以按父母双系母传承很有必要。

8

说一下个人的看法:宗族祠堂,主要以南方居多!在古代的北方地处平原,战乱较多,一旦皇族贵人的撑权人失势,族人惨遭对敌对势力或叛军的追杀,若盘居不走,就会有灭族之灾,故有财力的族人会选择:分批次向南方各地山区大迁移!

南迁之后,为保存家族血脉传承,部分人融入当地民族,也有少数选择改名换姓的,但会在族谱上记录在案!安定之后,建立纪念祖先祠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迁移分散各地的族人,认祖归宗、寻根问底!

而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为避战乱殃及生命,也会作出同样南迁的选择!但在人力、财力上的不足,会让他们在迁移路上只是徒劳,光饿死的就不在少数,极少数存活下来的,也要每天一日餐奔波,故没有能力和条件建立宗祠!

你若到南方偏远的村庄旅游,当你问起村庄历史,如果有村民对你说:祖上乃皇族,某某皇族贵人的后裔,这并不奇怪!

宗族祠堂,不只是为了纪念祖先而建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团结宗亲、凝聚力量,互助共赢、造福子孙!

据说中国几大姓氏的祠堂,个别姓氏的宗族人口可能过亿,说其分散居住点遍布全球,亦不为过!

9

每个姓能传承下来,都有故事。最早的姓是伏羲氏风姓,距今约8000年。伏羲氏为皇,制婚嫁、同姓不婚,每个氏族都取了姓,所以姓来自于母系氏族。约5000年,五帝时出现了父系氏族,这时出现了古八姓: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尧帝姚姓、舜帝妫姓、禹帝姒姓、伯益嬴姓、帝挚任姓、商祖契子姓。还有祝融八姓:曹姓、彭姓、秃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芈姓。还有匈奴允姓、槐姓等。都出自父系氏族阶段,其他姓逐渐消亡。周朝社会大发展,同姓又出现分支叫氏,贵族有姓有氏,平民以下有姓无氏。秦汉以后,姓、氏各一,保留下来。从以上姓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个姓都有故事,是某个地域某集团的代码,所以,一般每个姓都起源于一个名人,当然也不排除后人不清楚祖先来源,冒名也是难免。

10

能有宗祠的就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传承那么久远,在古代,一个普通老百姓连识字都难,甚至好多姓都没有,尤其是给世家当家奴的,子孙后代都是奴籍,自己的姓根本就不知道了,即使知道宗族族老也不一定会把你写进去,三国时期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他的名字却是成名后才被献帝写入族谱的,足见一个普通人没有资格位列族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