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匈奴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或许有后裔存在,但是史料太少,有人说融入到匈牙利了,但证据不足。

鲜卑在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很多政权跟汉族交流很多,比如拓拔、宇文、慕容、尔朱、独孤这些个都是鲜卑姓氏,都建立过政权,在经过隋唐五代很多和汉族融合了。

契丹其实算鲜卑的一个支脉,两宋时期跟汉人融合更厉害。当年女真族金朝灭契丹辽朝,蒙古灭女真后,根本分不清契丹、女真、汉人的区别,因为契丹和女真的各方面在那时向汉人全面效仿。

所以,在元朝时,北方的契丹、女真、汉人都统统叫做汉人,而南方的汉人称为南人 。也就是说经过元朝以后契丹统统叫汉人了。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民族是相互融合的。几千年以游牧生活的北方少数民族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同的称呼,其实他们就是当今的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个部落以前,他们还真不叫“蒙古族”,建立强大的蒙古王朝后这些蒙古语系的北方少数民族定义统称为蒙古族。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但也有满蒙是一家的说法。在大学研究蒙古历史,首先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史。以为他们是血脉相连的。蒙古国总统提到蒙古国的建国时说历史上的匈奴王朝的建国,就是蒙古族的建国朝代。

3

谢谢邀请,东汉初年,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汉朝,北匈奴西迁,据说如今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都是匈奴的后代。南匈奴与汉融合。鲜卑主要有三股势力,分别为北鲜卑,东鲜卑,西鲜卑,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东鲜卑都有号召力,西鲜卑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一带,东鲜卑为宇文部实力最大,隨唐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宇文成都就是鲜卑人。契丹源于东胡后裔的宇文部,也就是东鲜卑,在五代十国时期统治了吐谷浑,唐朝时被封于青海王,契丹兴起,灭了黠戛期,建立了辽,也就是历史上的辽部落,辽大就很熟悉了,像杨家将演义,主要就是描写宋朝与辽兵的战争,辽被灭之后,就是金国。总之,这些民族早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4

匈奴、鲜卑和契丹,这几个民族都是在古代曾经侵扰过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人政权都造成过威胁。随着朝代的变迁,这几个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的后裔却依旧生活在你我的周围,说出来吓你一跳。


古代令中原王朝们都极为头痛的匈奴

公元前3世纪,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匈奴”这一个游牧民族渐渐发展起来,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匈奴难以在本土进行更好地发展,所以从西周开始,匈奴人就开始不断侵扰中原地区,谋求更好的生活物资与生存环境。

而匈奴人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就是跟汉朝开启了汉匈之战,汉武帝用了整整40年时间来冲击匈奴。虽然表面上汉匈战争是匈奴人获胜,但从战争对于双方的损耗上来看,匈奴是彻彻底底的输了。


因为长时间的战争,匈奴内部的经济衰退、青壮年劳动力在战场上大量损失,连战场都被汉武帝控制在草原之上,对匈奴人生产秩序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破坏。就这样,天灾与战争的冲击,让草原大规模荒漠化、牲畜由于不够人手管理大量减少,匈奴人失去了食物来源,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因为匈奴内部的权力争斗与生存危机,让匈奴分裂成南北两派,北匈奴被东汉击败,南匈奴归顺东汉被慢慢汉化了。

南匈奴的后裔在与汉族的交流通婚中逐渐汉化,北匈奴残余人员逃亡到欧洲,据说后裔是如今的匈牙利人。不过,虽然匈奴人在如今没有单独成族,但可以肯定的是,匈奴族早就跟各个民族融合起来的。


如果身边有朋友的颧骨比较高,眼睛很大,眉毛与身上的毛发都比较浓密,说明这些人很可能是匈奴族与中原各族通婚的后代。

曾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的鲜卑

早期的鲜卑族其实只是古代匈奴的一个附属民族,不过鲜卑人比较聪明,汉匈之战的时候,鲜卑人悄悄地向中原汉人学习,当匈奴被赶跑的时候,鲜卑族趁机占据了漠北。

当中原王朝陷入混乱时期,在十六国时期鲜卑人在公元385年建立了北魏王朝,还迁都到了洛阳这个千年古都。当落后制度的鲜卑入主中原后,发现与中原发展格格不入,所以开始仿效汉人,孝文帝改革由此开始。由于北魏的全面汉化,鲜卑人与汉人广泛的通婚,让鲜卑文化已经完全融入汉文化当中。


从上而下的汉化模式让北魏以后的鲜卑人无论是服饰、习俗甚至长相都已经趋同于汉人了,可以说鲜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消失是因为他们自主的汉化,到了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鲜卑人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被划分为汉人这个圈子里了。

所以说,鲜卑人的后裔已经在汉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退了鲜卑人的特征,毫无疑问在我们之中有蛮多人的祖先是鲜卑人,也就是说有着鲜卑人的血统。

据说鲜卑人后裔的小脚指甲是分为两瓣的,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脚,说不定你是古代鲜卑族的后代哟~


历史上令人宋朝极为难受的契丹

说完匈奴和鲜卑,最后来说一说契丹。契丹族可以说是在古代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跟其他两个民族一样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但契丹人却演变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中的达斡尔族。

提到契丹族,大家会想到啥?金庸笔下的乔峰还是历史上建立辽朝的耶律阿保机?

在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之后建立辽朝,开始往中原出兵。这里有个有趣的历史事件,就是石敬瑭为了让契丹帮忙攻打后唐,自称“儿皇帝”,还把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


等到萧太后改革之后,辽国势力达到了顶尖,还跟宋朝形成了对峙状态。宋辽战争开启之后,宋朝被迟迟打退,最后还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必须每年给辽国缴纳岁币。

不过辽国到了辽兴宗以后,整体实力开始走下坡路,在公元1125年被金国灭了,契丹族开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契丹政权的覆灭,契丹老百姓们分为了两部分融入到中原人的生活中,一部分在北方地带逐渐形成了如今达斡尔族,保留了较大范围的族群;而另一部分就在和其他民族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被同化了。

5

历史长河中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都在南下的征战中溶于中原大地,由逐草而牧到农耕定居,这种迁徙也是走向文明的脚步,那些民族并没有消亡,只是失去了民族符号,他们都共同走进了中华大家庭中。

6

答:谈一下【契丹族】这个民族早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契丹】古族名、古国名。源于东胡。北魏时游牧于今西喇木伦河(潢河)和老哈河(土河)一带,有8个部落。曾臣服于突厥,唐贞观二年(628),其首领【摩会】归附唐朝,唐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隶属东夷都护府。后梁开平元年(9O7),最强的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控制内蒙与渤海地区。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

7

我们一直说改朝换代,改朝换代: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这是中国传统上的朝代更替的认知。

但假设我们针对草原游牧以及东北的渔猎民族套用一下这个朝代更替的概念,那么那些草原枭雄的命运,其实就很好理解了。

中原王朝是秦汉相代,隋唐更迭,元代宋,明清相继;而草原呢?戎狄相继,荤粥猃狁,林胡楼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最后蒙古集大成,创下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巅峰,然后满蒙联姻,直到蒙古独立,冷兵器时代落幕,算是画下了一个句号。

这样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呢?

实际上,我们的史书由于是华夏史观,所以对于草原和森林来的游牧渔猎民族的记载是不足的,纵使后来多个民族(现代概念)入主中原,但大都记载的是其入主中原以后的历史,对其本源其实是记载不够的。

但我们如果跳出来用一种更加均一的史观来看这个历史的变迁,很多事情就都非常好理解了。

中原的更迭是一个个的新朝代,唐宋元明清;其实草原也一样,只不过他们用的都是强盛起来主导草原诸部的那个部族的名称而已。中原也有这样的朝廷对吧?南朝的陈朝,就是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姓,另外就是越南了,李朝、黎朝、吴朝等等,但总体是很少的。

其实我早说过,中华的历史其实就是两大族群互相冲突、互相演进的历史,中原的农耕民族是一方;另一方其实准确的说,是两大部分,即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和来自东北和外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但这两大部族通常都混为一谈,我们这里也就不加以特别的区分了,因为确实有共性。

农耕民族善于积累财富,而积累的财富会带来这些漠北的枭雄的觊觎;草原森林的不断骚扰进而试图入主中原,强大时自然就成了中原之主;而为了调和游牧渔猎民族和本土农耕民族的矛盾,通常都会进行改革,比较有名的自然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等,这些来自草原森林的英豪就此彻底融入了汉族,成了新的农耕民族的一部分,然后开始与来自草原森林新的霸主进行新一轮的争斗。

回到问题。这些雄霸一时的匈奴鲜卑契丹们,进入中原的,就成了汉族的一部分;而留在草原的,则大都在草原的一次次的“朝代”更迭中,成了新的部族的一部分,最终都留在了今天的蒙古。

说道这里了,说句题外话,“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汉族的光辉历史,但要记住,另一半其实也是我们的历史,如果没有几十年前的特殊情况,让蒙古独立,其实这两大族群就都融合在一体了。

“跃马吴山第一峰”,入主中原也是草原森林族群的荣耀。所以你能够把横扫漠北作为永远的荣耀,就不要过多的纠结于山河沦丧,入主中原是山河沦丧,那么横扫漠北的时候,对于他们,我们的一部分,是不是山河破碎?“亡我焉耆山,亡我祁连山”又做何解呢?因为这个河山,既是你们的,也是他们的,归根结底,就是我们一起的。

其实再强调一次,如果没有几十年前的蒙古独立,这两大族群本就都彻底融为一体了。但历史从来不是完美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