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体来说,现在的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是要好于斯大林的。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会有这种偏差。在权力谋取方面,赫鲁晓夫继承自斯大林,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他,直到最后他掌握前苏联大权,他都将斯大林的意见奉为“导师真理”,然而斯大林死后,这位曾经的乖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掘了斯大林的坟墓,将其迁出列宁墓。之后在经过1956年那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内部讲话”传播于世界各地,赫鲁晓夫成了第一个公然将全民偶像斯大林拉下神坛的人。

从赫鲁晓夫将斯大林拉下神坛这个行为来看,虽然造成了前苏联前后领导人政策执行不连贯,且后任攻击前任的恶劣影响,但是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巴掌将其拍醒,从此,苏联人开始意识到,领袖也是会犯错的。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后来苏联解体的一部分思想基础。有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显然赫鲁晓夫是不需要这个解放的。继任的赫鲁晓夫,一边大义凛然的批评着斯大林的斑斑劣迹,一只手又效仿者斯大林,接过下属“上贡”的诚意金。从这个层面来看,赫鲁晓夫不可能是一位真心改革的政治家,他想要做的只是踩着斯大林的肩膀做第二个斯大林。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前苏联成了俄罗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他们都成了过去时,在俄罗斯民众心里,似乎再也没有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记忆。世间最令人痛心的并非是憎恨,而是淡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历史人物,人们不去谈论他,评价他,那就是最好的忘记。前苏联带给了俄罗斯人骄傲,也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想要毁灭一个人,并不需要手中的剑,而只需要将其忘记。

想要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中国人说盖棺定论,但是对于一个政治人物,盖棺不一定有定论。赫鲁晓夫踩着斯大林的肩膀走到权力巅峰,接着他一手提拔的副手勃列日涅夫效仿其手段,在赫鲁晓夫度假之时,发动政变,前苏联权力瞬间更迭。一夜之间,赫鲁晓夫消失在了人民的视野中,勃列日涅夫政府严格控制“赫鲁晓夫”这个名字的使用,以至于到了今天,在俄罗斯官方,依然没有一个对赫鲁晓夫的公正评价。普京曾连发三问,评价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地区划入乌克兰一事,听起来云里雾里,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可以说,俄罗斯官方对于前苏联敏感领导人的话题禁令,是赫鲁晓夫至今没有一个公正评价的主要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莫斯科河岸边一道建有塔楼的围墙后,在新圣女修道院公墓的某处角落,伫立着一块奇特的墓碑,这块墓碑由七块黑白两色大理石拼接成方形,中间烘托着一位眼神深邃的老者头像。

它的主人是谁?又究竟为何修筑成这样的形制?

今天便与大家探讨一下这位前苏联的著名领袖——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墓碑1953年2月,铁腕领袖斯大林突发中风离世,而他培养的核心集团(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人)很快就开始了对苏联党中央和政府机关权力的角逐。同年九月,赫鲁晓夫成功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联盟和陷构等多种手段,逐渐将其竞争对手驱逐出权力核心,苏联的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正式来临。

身为政敌眼中的“土豆政客”,一向被轻视的赫鲁晓夫竟然一跃成为了苏联的领导核心,这实在算得上是一件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怪事。

赫鲁晓夫是一个有着极大雄心报复的人,他试图通过对前任领导人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从根本上的批判,从而来改善苏联经济体系日益僵化的局面,打破时下国家经济发展的困局,以期最终实现使自身的影响力超过斯大林的目的——尽管他言论上坚决主张反对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先后在农业改革方面很是下了一番苦功,但却未必来得有用。访美以后,他看到了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不顾劝阻违背农业科学生产方式,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最终却因为收益惨淡,受到集体农庄的消极抵制沦为笑柄。

他还主张大面积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强行向集体农庄售卖农业机械设备。可以说,这些措施在施行初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频繁地暴露出来:新开垦的大量荒地由于维护不当遭受严重的风沙侵蚀而重新荒废;硬性改革措施打乱了集体农庄的生产决策进程,形成了农业机械的闲置和浪费。

所以最终,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慢,苏联的经济增长仍然没能改变结构失衡的面貌。

赫鲁晓夫在任期间,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逐渐解冻,一些具有改革思想和批评苏联社会现实的作品也开始得到发表。

从国际方面来看,赫鲁晓夫曾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强硬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了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与中国方面,赫鲁晓夫执政的前期和中期是中苏关系最为良好的阶段。

赫氏在中国的一五计划时期给予了中国很多物资和技术上的帮助,甚至外派国内的科技人才前往中国进行指导。但在随后的“联合舰队”事件、公社运动和大越进事件等过程中,中苏关系在各方面都开始出现恶化,最终导致气愤的赫鲁晓夫终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撤离在华专家,中苏的大规模论战也逐渐频繁。

当时我国领导人曾在对赫鲁晓夫评价中指出:“赫鲁晓夫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或者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人。”即是间接地表示说他是一个极顽固的人。

赫鲁晓夫在任期间,对整个党和国家进行了大面积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去斯大林”思想。虽然身为斯大林的追随者和接班人,赫鲁晓夫并没有接受过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思想太多了解,但他对共产主义有着自己独到而坚定的见解。

因此,赫鲁晓夫在忍受了斯大林多年极端、粗暴的行政风格后,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偏执的不均衡的政策将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长期而深远持久的负面影响。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赫鲁晓夫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最终也还是没能对苏联政治经济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是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家重新散发出活力,为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提供了准备条件。

可笑的是,他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几乎取消了赫鲁晓夫在任期间的一切改革方案。所以,曾经的冤家对头、知名艺术家涅伊兹维斯特内为赫鲁晓夫设计了这样一块黑白结合的墓碑,形象地表现出了他极其复杂且矛盾的性格和毁誉参半的一生。

这位脾气不怎么好的政治领袖在生前的最后一段时期对自己的事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忏悔,他狂放一生却最终以落魄姿态出局,甚至连墓地没能被安排在历来安葬国家领导人的克里姆林宫墙下。

许多人时刻记恨着他,也有很多人怀念他。

3

俄罗斯人对具有民本特质的赫鲁晓夫充满深深的敬意,一提起赫鲁晓夫,俄罗斯人就很健谈,因为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小段子。赫鲁晓夫颇具平民风格,不注重形象工程,政风温和,这是俄民众对他的评价。

在大部分人眼中,赫鲁晓夫是个讲话极为随意,作风极为粗鲁,且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矮胖领导人。事实上,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赫鲁晓夫是个思维敏捷,干劲十足,且富有蓬勃野心的很强势的领导人。

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赫鲁晓夫虽然曾经也犯过一些错误,但他与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他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太好而已。”

斯大林时代注重面子工程,建造了许多“高干楼”和“高知楼”。而注重民生的赫鲁晓夫却频繁建造廉价的五层小楼,虽然曾被嘲讽为“赫鲁晓夫楼”,但在当时确实是解决了千万苏联人的住房需求。

赫鲁晓夫执政时,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的特供制度,一些干部的特殊津贴也被取消。当时的这些特权制度,确实快速充实了功臣们的腰包。但也引起了其他阶层民众的不满,让奋战在一线工人阶级苦不堪言。

赫鲁晓夫在取消特供制度的同时,全力改善民生,事实上民众的生活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些举措虽然拉近了赫鲁晓夫与民众间的距离,但却得罪了很多的高干阶层。这也为他下台埋下了祸根。

这也是俄罗斯民众欣赏赫鲁晓夫的地方,他执政期间苏联的工业值增长的很快,苏联人们的生活改善明显。当时许多苏联人都为住房发愁,赫鲁晓夫一改斯大林时期照顾高干的风格,在全国大建五层小楼。

这些“赫鲁晓夫楼”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这种楼廉价、拥挤且缺乏个性,但它却承载了千万人对房子的美好想象。“赫鲁晓夫楼”一度化解了严重的住房危机。如今却已成为人们的回忆。

莫斯科还有不少这样的建筑,现在都面临着拆迁改造,它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一位名叫苏莫洛娃莫斯科民众伤感的说道:“这座城市正在赶走它的子民。”看着拆迁后的残垣断壁,苏莫洛娃陷入回忆。

苏莫洛娃居住的公寓楼正是一座“赫鲁晓夫楼”,类似的建筑在俄罗斯颇为常见。这些楼都是用混凝土预制板搭建的,没有任何装饰。苏莫洛娃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此,随后她们的楼将因旧城改造而拆迁。

(赫鲁晓夫楼)

六十八岁的加尼科娃开玩笑说道:“我爱这座楼,我知道这种感受可能有些病态。但在丈夫去世后,我把一切投入到这间公寓,现在却要离开,我该怎么办?”

1954年,为了应付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现象,赫鲁晓夫承诺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在他“不反对美丽,反对浪费”的指示下,楼体不设垃圾通道,并严格控卧室以外的面积。

这种复制性很强且工期很短的楼房,很快在苏联各地拔地而起。赫鲁晓夫在强调“多快好省”的同时,也注重苏联人民的“审美情趣”。他下令在楼房之间装点绿植和一些池塘,使这些新社区绿意盎然。

这些“赫鲁晓夫楼”承载苏联几代人的梦想,现在依然有很多的俄罗斯人在此居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对过去的政治很少关注,这些楼房就是赫鲁晓夫当年改善民生的有力证据,他们对此很是感恩。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还是苏联时期第一位访问美国的领导人。他积极效仿西方国家的很多制度,遗憾的是还没付诸实施就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赫鲁晓夫的务实性格,让他获得了很多苏联与俄民众的喜欢。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民众的生活工作要比斯大林时期轻松得多。人们完全从压抑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不再时刻提防周围的人。曾经抨击过赫鲁晓夫的外长莫洛托夫,晚年也承认,他执政的日子确实比较轻松。

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且具有说服力,他坚信自己能用真诚换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好感。访美期间,赫鲁晓夫很欣赏百老汇大街,想回国后仿造。遗憾的是还没竣工,他就因健康原因被迫退休。

综上,很多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还是怀有敬意的,撇开政治不说,在改善民生和注重实效上,赫鲁晓夫还是受到不少民众欣赏的。他的平民风格和“赫鲁晓夫楼”,是现今俄罗斯人所赞赏的,还有他的小段子。

4

(原创)我眼中的赫鲁晓夫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赫鲁晓夫这个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特别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其实赫鲁晓夫作为大国领袖,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在所有苏联领导人当中,他的名望仅次于斯大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赫鲁晓夫。

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于1953年担任苏联国家领导人,他刚上台的首要工作就是全盘否认斯大林,其实不仅是赫鲁晓夫,苏联的各个领导人都是这样,现任否认前任,这也是苏联政坛独有的“潜规则”。从性格上说,他激进暴躁,不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做事武断,好大喜功,经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但同时赫鲁晓夫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正是和美国的冷战时期,他吸取斯大林晚期的教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让苏联的国力上升,特别是在军事上超过了美国,让苏联和美国并列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

纵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基本上都是在和美国较劲,他热衷于阅兵,喜欢通过阅兵,展示一下自己先进的武器,凉一凉自己的军事实力,这种秀肌肉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美国,这也正是赫鲁晓夫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有一回在阅兵式上,苏联展示出了最新型的核导弹,由三级火箭推进,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消息很快传到了美国,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组织军事专家,对这种核导弹进行战略评估,评估结果是这种核导弹的有效射程至少在400公里以上,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引起了美国军舰界的一片恐慌,后来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揭开了谜底,原来当时的苏联也制造不出三级火箭的核导弹,阅兵式上所展出的只是一个模型,是用来吓唬美国人的。

赫鲁晓夫虽然在军事上和美国较劲,但是在促进两国关系上,赫鲁晓夫也是很努力的,有一年赫鲁晓夫访美,当时苏联刚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客机图95,这种客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但是由于刚刚研制出来,正处于试验阶段,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图95作为自己的专机,要坐着它去访问美国,当时苏联官方并不同意,认为这种飞机刚刚研制出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但赫鲁晓夫不听劝阻,极力要求坐图95去访问美国,已显示苏联的强大,当他的飞机在美国降落的时候,前来接机的美国人确实被惊呆了,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客机,但当赫鲁晓夫要下飞机时却尴尬了,由于这种飞机太高,机场的旋梯够不到飞机的舱门,赫鲁晓夫只能在飞机里等了很长时间,美国人才把旋梯加高,让赫鲁晓夫下来。

在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期间,本来头一天晚上已经就某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准备第二天发表联合公报,当天晚上赫鲁晓夫把谈话的内容向他的幕僚汇报以后,他的幕僚觉得赫鲁晓夫是被艾森豪威尔算计了,让苏联吃亏,这令赫鲁晓夫沮丧不已,第二天当他再次见到艾森豪威尔时,竟然想出尔反尔,令艾森豪威尔非常生气,无奈之下,赫鲁晓夫只能兑现昨天的诺言,而赫鲁晓夫的这些言行,也让艾森豪威尔摸不着头脑,他竟然组织了一批心理学家,对赫鲁晓夫进行心理研究,想知道赫鲁晓夫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研究一下这个身材又矮又胖、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带着礼帽,两颗门牙之间留着很大的缝隙、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喜欢像希特勒那样挥着拳头的人、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纵观赫鲁晓夫,他在执政期间做了两件不着调的事,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皮鞋事件”,就是在196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当菲律宾指责苏联种种不是的时候,赫鲁晓夫竟然拎起了一只皮鞋,一边敲着桌子一边咆哮,要知道,在西方人看来,拿鞋敲桌子是最不礼貌的事情,但是赫鲁晓夫大脑一热就这么做了,从中也暴露了赫鲁晓夫的粗鲁,这在当时也成了国际上的一个笑柄。还有一件事就是“古巴导弹”事件,1962年,赫鲁晓夫把核导弹直接部署在了古巴,想以此来震慑一下美国,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个少壮派,根本不信邪,他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和苏联打一场核战争,眼看核战争一触即发,赫鲁晓夫只好把核导弹撤了回来,这次事件,也让赫鲁晓夫丢尽了面子。

赫鲁晓夫对我们中国,也做了一件让我们不能忘怀的事情,那就是1960年7月他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撤走了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给中国留下了许多半截子工程,这位昔日苏联老大哥的翻脸,导致中苏断交,甚至在他下台以后,中苏之间还爆发了一些小冲突,这件事的起因就是赫鲁晓夫提出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中苏联合舰队,因涉及主权问题,毛泽东没有答应,于是中苏关系 就开始出现裂痕。

总之,赫鲁晓夫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讲话时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成了他独有的标签。从他执政期间来看,他对苏联还是有贡献的,他让苏联逐步崛起,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压制住了美国,让苏联走向世界超级大国的行列,为苏联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但同时,赫鲁晓夫过于重视军事上的发展,军费开支过大,导致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重视了重工业,轻视了轻工业,他在和美国搞军备竞赛的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军备竞赛所拖垮祸根,为后来的苏联解体,留下了隐患。

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过宫廷政变,免去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逼迫赫鲁晓夫退休,赫鲁晓夫十年的执政生涯到此结束,苏联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鼎盛时期——勃列日涅夫时代。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属于半囚禁状态,他的主要工作是写回忆录,直到1971年去世。

最后需要提一点的是巧合,赫鲁晓夫是1971年9月11日去世的,和美国的911事件恰恰重合。

2019年10月10日










5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苏联最后一个,坚信共产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领导人。总的来说赫鲁晓夫一生是功过参半,可惜最后因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被迫的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在莫斯科西南方向的一处圣女院,有着一片安静的墓地。这块墓地当中有一个比较显眼的墓碑,由两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组成,极具强烈的对比感。墓碑就是为了纪念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建立,因为很多人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是功过参半,于是采用了黑白两色的设计。

有一段时间这里非常的“繁华”,每天都有人前来悼念这位领导人。也有一段时间这里非常的萧条,是由于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这里一度被划为禁区,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才被重新开放。墓碑上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只是简单的刻着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字样。

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态度到底是什么?评价他这个人,应该从他一生当中的几大政绩来看。赫鲁晓夫与斯大林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期的人,他作为斯大林一手提拔上来的干部。最后在他上台之后,开始疯狂的推倒斯大林曾经做的一切。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也有人说这是他为自己的儿子报仇,因为他的儿子正是因为斯大林而死。

在1956年的2月14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了苏共二十大会议。整个会议持续了将近十天时间,当会议临近结尾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准备收拾好东西回去。但是赫鲁晓夫却要加一场临时特别会议,并且这场会议谢绝一切外籍代表加入。就算是苏联领导人想要进去,都还必须持有特别的通行证才行。

会议按照与赫鲁晓夫相符的想法如期召开,但是赫鲁晓夫上来什么都没讲,先讲了一个条件:本次会议禁止所有人记录。随后赫鲁晓夫便开始发表一篇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主题报告。赫鲁晓夫此次的演讲,可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篇报告中直指斯大林时期的各种弊端,尤其是以他为中心形成的个人崇拜主义,并且为斯大林时期被大清洗下迫害的各级领导进行了平反。经过此次演讲,基本上是推翻了斯大林时期各种东西,当然也是有弊也有利。虽然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错,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利端。

在这一点上面,苏联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非常感激赫鲁晓夫,因为此举给他们洗脱了很多的过错。同时也在这点上,得罪了相当大一批人。因为斯大林刚刚去世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曾经还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现在就开始推翻他,实在是最不明智的办法。然而如果此时再不说出来,苏联可能就等不到1991年了。

赫鲁晓夫在个人的政绩上面,也是获得了许多的成效。就比如说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的特供制度,以及干部的特殊津贴。因为斯大林时期,为了照顾二战当中的功臣。斯大林制作了一系列的干部特权制度,给了这些功臣非常大的便利,也迅速的充实了他们的腰包。但是却吸干了民众的血,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

自从赫鲁晓夫取消了特供制度之后,民众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此举拉近了自己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但是却得罪了很大一部分的干部阶层。这也是赫鲁晓夫后来下台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动了这些人的蛋糕。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的工业增长率一直维持在9%到14%之间,极大的改善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我们现在情况很相似,当时的苏联人也在为住房问题发愁。虽然上层干部阶级,有着斯大林为他们修建的干部楼。但是赫鲁晓夫为了照顾普通民众,建造了无数价格低廉的五层小楼。当时称作是赫鲁晓夫楼,也就是我们的筒子楼。

同时他还和西方国家进行积极交往,他是苏联时期第一位前往美国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他还积极效仿西方国家的很多制度,但是在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就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赶下了政治舞台。虽然他在位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却获得了很多苏联民众的喜欢。用伊万诺夫的话来说,赫鲁晓夫是真正为民众考虑的领导人。

他还如此对赫鲁晓夫评价:他虽然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后面的几个领导人不同。他是真心的想实现共产主义,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推翻了斯大林时期的很多弊端政策,比如说取消了秘密警察制度,释放了几百万的政治罪犯,恢复了200多万人的名誉。
同时还有很多人表示,自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人们的生活要比斯大林时期轻松得多。因为当年斯大林所知道的大清洗,让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压抑当中,要时刻提防着周围的人。在他去世之后本来是应该埋葬在红场当中,但是因为她生前表示不愿意和斯大林为伍,最后被打败的一处小的修道院。

6

赫鲁晓夫本是前苏联人,他的好坏与咱中国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毛主席的伟大与英明在于拿赫鲁晓夫开刀,与前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彻底决裂,领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动对苏修反马列主义的深入批判,以赫鲁晓夫为靶子,把其批倒批真,以赫鲁晓夫为反而教材,在中国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彻底震住中国的赫鲁晓夫式的修正主义者在老人家逝世后也不敢翻天造次改玄易帜!毛主席太伟大了!

7

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典型代表。他背判了马列主义,毁了社会主义基业,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毁在了苏共自己人手里,葬送在了内部人的搞修正主义。

毛主席提出的反帝反修,看来是俯瞰全球,远见卓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

遥看社会主义的旗帜,还有多少国家能够飘扬?

这结果,是帝国主义在作祟?还是修正主义在弄鬼?

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就应该时刻警惕修正主义!

8

现在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赫鲁晓夫?记得去年网上报道了一个新闻,俄罗斯做了一个民意测验,对历任国家领导人的评价,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斯大林居然还排在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的前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当年斯大林逝世以后,被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的赫鲁晓夫竟然对自己曾经称为“亲身生父”的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并对斯大林进行恶毒攻击和诋毁。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一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私有化改革。这两个方面得到了当时苏联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上层的支持。因为私有化改革对上层来说是既得利益者。通过私有化改革,很快形成了一个官僚资本利益集团,通过私有化改革,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入的官僚阶层手中,因此,官僚集团是支持赫鲁晓夫的。作为老百姓来说,因为从列宁到斯大林推行的都是集体农庄制度,束缚了人们的自由空间,因此,赫鲁晓夫上台,老百姓认为赫鲁晓夫有魄力,一是敢于否定斯大林,二是解放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所以也是拥护赫鲁晓夫的。老百姓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私有化改革的结果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最终导致了苏联共产党的解体。这时人们才开始彻底醒悟。但已经太晚了。因此,就出现了去年民意测验斯大林所排地位最高的结果。

但历史不可逆转,即使现在人们怀念斯大林也罢,反感赫鲁晓夫也罢,都只能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的淡化。不过,苏联的教训也告诉了全世界,只有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正确的东西。

9

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一个虔诚的共产主义者(应该是最后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而现在的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但总体来说正面评价大于负面评价。作为第一个实行政治体制变革的人,作为第一个活着退休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只能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革新的领导者,但由于能力的欠缺和过度的自我崇拜,赫鲁晓夫被他自所打败,被他所提拔和信任的同僚们赶下台。(俄罗斯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语)。

应该说。当斯大林去世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矮胖的秃子可以成为最高领导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赫鲁晓夫把所有的存在和潜在的政治对手统统赶下台,成为政治上的胜利者,成为和斯大林一样大权独揽的领导者赫鲁晓夫当政时间是从1953—1964,在经济上,苏联平均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在政治上赫鲁晓夫居然抨击斯大林的独裁和个人崇拜,甚至把斯大林拖出水晶棺,差点对斯大林鞭尸。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对立,但过犹不及,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苏联国家在意识形态的混乱,以至于引发东欧的匈牙利事件,波兰政府更迭。这一系列的事情严重地挫伤的苏联国际形象,但最关键的是,赫鲁晓夫动了官僚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废除官员任期终生制,就此赫鲁晓夫被既得利益者集体赶下台。苏联唯一一次改革也此完结。

俄罗斯 《共青团真理报》曾经给20世纪领导人做了一个排序,主要评判标准如下:执政前后国家的总体情况、是否为国开疆拓土、人口数量、居民生活水平、 国家经济实力、军事成败、外交及内政独立性、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全球影响力、下台方式、在民众心目中的个人印象。每项又分正面、平庸、负面三个得分等级。克伦斯基排名垫底,赫鲁晓夫因与中国领导层交恶,所以在全球影响力一项中遭减分。(实际上,赫鲁晓夫是对中国最好的领导人)列宁、斯大林、普京在上述十项标准中的得分均为正面,以后依次为梅德韦杰夫、赫鲁晓夫、尼古拉二世。梅德韦杰夫并无减分。赫鲁晓夫还输在他“不够体面”的下台上。现在的俄罗斯的人既留恋和向往。但对苏联的独裁却深感厌恶。俄罗斯人对他们的历史问题,具有极其深邃的感情和复杂的感情。

我们这里谈论的是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的看法,而不是我们的对他的看法。至少。赫鲁晓夫时代过的比斯大林时代轻松”没有秘密警察。赫鲁晓夫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但他没有这样的能力,指引的方式错了,他也失败了。(俄罗斯生意人报)

赫鲁晓夫是所有前苏联领导人中最具平民色彩的领导人。他颇有平民风格,他的变革也许有些“粗糙”但很实用,他大量地平反了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得到了苏联人真心感谢,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无数被他平反的苏联不顾政府的反对给他献花默哀。在前苏联七任领导人名声应该不错。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没有搞“肃反”政治清算,也让苏联的政治环境轻松不少,而他自己也得意于此,被政变搞下台但却平安落地。赫鲁晓夫英语翻译的苏霍德列夫曾说“他让苏联走向世界”赫鲁晓夫是第一个达到美国访问的苏联领导人,而且满怀自信地在美国的电视里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震惊了整个美国,也第一次邀请美国总统来苏联访问,而当美国人说起美国的民主的时候,赫鲁晓夫则是嗤之以鼻,大声言道,我永远不会相信,一个年满35岁而美国人可以通过所谓的竞选可以成为总统,并且说:“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

赫鲁晓夫所做的改革。教条思想太严重,没有从体制上改变苏联,但又过早地触动官僚阶层的利益,普通民众也没有过多地享受到变革的红利,失败就是在所难免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10

我是绝笔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俄罗斯刚成立的时候,也就是苏联解体的那个阶段,几乎每个俄罗斯人都认为赫鲁晓夫是对的,因为他否定了斯大林,当然那时候的俄罗斯人渴望过上西方人的生活,同时在西方媒体的渲染下,斯大林统治的苏联是那么不堪,而赫鲁晓夫“拨乱反正”,他是俄罗斯人应该感恩的领导人。

但这种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后,其实也有了变化,因为现在的俄罗斯人,已经开始重新看待斯大林,毕竟提起苏联,斯大林是永远饶不过的一个人物。尤其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给了斯大林极高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的形象又高大了起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对赫鲁晓夫的质疑,毕竟赫鲁晓夫的能力,又是远远不及斯大林的,他唯一让俄罗斯人铭记在心的,就是在斯大林去世后,结束了曾经的高压政策,让苏联一度有了改革的机会,可是赫鲁晓夫的本事确实一般,最终也只是得了个玉米同志的称号而仓惶下台。

所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就当前俄罗斯的形式来说,其实已经在衰落,如果不是继承了当年苏联强大的军工体系,或许俄罗斯都在国际上没有多少话语权。

反观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那时候可是和美国在叫板的头号大国,带领一众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阵。因此在斯大林的衬托下,现在的赫鲁晓夫必然得不到俄罗斯人多高的评价。

但是话又说回来,赫鲁晓夫在任时压缩军事,恢复民生,甚至在政治上进行尝试,企图多权分立,因此作为一个尝试改革的人,现在俄罗斯怀念他的人也有,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