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会有人希望苏州变成上海的一个区?

为什么会有人希望苏州变成上海的一个区?

2020-11-03 18:03阅读(61)

为什么会有人希望苏州变成上海的一个区?这好像不太可能吧。:两会之中浮出了一个提议“南京成为直辖市,无锡成为江苏省省会,苏州则全部并入上海”。当然这只是

1

两会之中浮出了一个提议“南京成为直辖市,无锡成为江苏省省会,苏州则全部并入上海”。当然这只是个提议,现在并没有采纳并实施,但是针对这个提议,我个人还是有一些话要说的。

如果苏州并入上海,江苏这个10万平方米的地域还有多大,本来江苏代表提议苏州成为省会,可是上海代表不同意。上海想并苏州和宁波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凭我对苏州人的了解,苏州根本不屑于被上海并入。为什么?

你看看苏州的GDP,都是依靠苏南模式自己发展出来的。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苏州将再一次成为区划调整的牺牲者。苏州将很有可能不复存在,至少作为一个独立行政区划市将不复存在。

我想成为上海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苏州人来说是不愿意接受的,毕竟苏州的历史比起上海来是长多了,上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苏州的管辖地域。了解苏州和上海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两地的文化差异其实是很大的。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因为原来江苏是民国首都所在地,加之当时全国工作重心几乎都在北方地区,黑龙江大庆,山西大寨…完全没有江苏的发展之地,那时的江苏一穷二白!又不允许民营经济的滋生,江苏人哀声载道!诸多位于江苏的著名高校,也受到种种压制,那些年越来越差。到了改革开放,江苏作为沿海省份本以为能获得国家的重视,孰知那时确定的经济区又完全是中国的最南端,广东、福建还有海南!直到1992年国家决定开发浦东也没有考虑到江苏一点点。

不知外省人有没有听说过苏南模式。江苏最终依靠一生的不服输不放弃获得了重生,顽强的屹立在中国东方经济强省的不倒位置!靠的正是我们的苏南模式,家家户户自办工厂,走节约环保型路线,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相结合…江苏人是勤劳智慧的,确实又是全国最笨的!江苏经济上来的,成为全国第二了!教育依靠自身的努力重获发展了,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上了新的层次了,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了! 。

2

这个说法有些离谱了。

但苏州下辖的昆山划成上海一个区,倒是有不少人猜想。但也非常不现实。

原因在于,上海已经很大了,而且,如青浦和浦东以东还有大面积没有开发和等待改造的区域。自己还没有把锅里的饭做熟,还要把别人桌上的菜端走,这种事说出来丢人。

当然,即便昆山愿意给上海当干儿,也得它亲爹江苏省点头才行。但,昆山出去了,江苏就少了一个第一头衔,肯定不答应。

3

苏州人当然不愿意成为上海的一个区,但从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苏州越来越靠拢上海,和上海越来越相似。

下面从数据层面展开来说,不是从人文习俗上说。因此说的是经济行为,不是具体的个人行为,不喜勿喷。

1

大都市圈时代,苏州正在努力使自己融入上海,成为上海的一个组成部分。

4月10日,苏州增开了一趟到上海的早通勤高铁。每周一到周五早上6:53从苏州发车,32分钟以后,就抵达上海。

时间再往前推移,2月25日,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未来将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连接。

不仅如此,有部分苏州当地人有这样的观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历史古城,应该发展旅游业,还要做大房地产,再做大金融业。这才是苏州的未来。

而实际上,金融、旅游正是上海的优势产业,苏州人也想做这两个产业,这说明苏州人普遍有一种融入上海的心愿。

这种心愿的迫切程度,在各项经济数据中体现得甚为明显。我们在研究这些数据时,不由得想到一个场景:

苏州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给上海这位大哥。所以我们研究所好意地称苏州为一座“温柔之城”。

当然,这只是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表象层面。

要真正了解一个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我们来说,就要用到“城市价值冰山理论”。

它说的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居民收入、房价等等,只是城市的价值体现。

真正决定城市价值的,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也就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及人口。

那么,在产业和人口上,苏州是否也在努力向上海这个中心城市靠拢呢?

2

第一,产业。

十年来,上海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46.59%,降至29.78%。

作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蛋黄城市,上海将很多工业发展机会辐射到了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如苏州、无锡等地。(“楼神”注:都市圈中心城市称为蛋黄城市,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圈内外围城市,称蛋白城市)

从上面“楼神”图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一方面积极承接上海辐射过来的工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向上海靠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可以看到这几年,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34.56%,上升至2018年的50.8%。

其实,苏州早在201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过了50%这条分界线,达到51.2%;只是这几年三产比重始终在50%这个水平上反复挣扎。

作为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七的地级市,苏州已经是全国最牛的地级市了,还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为什么要纠结于三产比重呢?

这是因为,苏州作为上海圈的蛋白城市,不怎么甘心只做代工厂。似乎,它真正想要的,是成为上海的一部分。

你们可以看看苏州现在的细分产业结构。

2017年,在支柱产业上,苏州已经表现出和上海的一致性。

上海当前的支柱产业是工业(27%)、批发零售业(14%)以及金融业(17%),三个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9%。

而苏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44%)、批发零售业(13%)以及金融业(8%),三个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65%。

苏州做到今天的成绩,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十年前,苏州的工业比重是60.4%,批发零售业比重是9.5%,金融业更少,只有3.9%。

当然,苏州的转型升级,少不了上海的辐射和溢出的效应。

这里,我们可以用区位商来看出这种效应。

区位商,是一个区域经济学里的概念,是指某区域中某行业的占比,和全国该行业占比相除所得的商。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地区专注于该行业;区位商越大,专业化优势越明显。

看下面这张“楼神”图表:

在工业上,上海的区位商不到1,也就是低于全国水平;而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则达到了1.28,较全国更为专业,这也就说明上海将工业辐射到了周边城市。

这其中,苏州在工业上的区位商比其他蛋白城市更高,达到了1.32,也就说明苏州比其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更高。

同时,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上,上海的区位商都远高于1,并且将这种专业化溢出到周边的蛋白城市,使得这三个产业也成为了苏州的优势产业。

在金融业上,苏州的区位商刚达到1,也就是刚好能够自给。

这样比较分析下来,你们可以知道,苏州一直在努力成为上海的一部分,一方面倾力承接消化来自上海的辐射和溢出;另一方面,也依靠自身不断地调整和转型。

看来,在上海都市圈诸多蛋白城市中,苏州有望成为最紧密城市。

3

第二,人口。

事实上,产业结构决定就业人口结构。

从上面“楼神”图表中可以看到,尽管十年过去了,上海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7.32%,但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比还是保持在3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6个百分点左右。

苏州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5.71%,但就业人口还是保持在6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4.5个百分点。

这就说明,虽然过去十年苏沪两地的产业结构有大幅调整,但之前的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就不太明显。

另一方面,因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都是大量吸收劳动力的部门,这就决定了其从业人员是以体力工作者为主的,而不需要过多脑力工作者。

这里没有苏州的数据,仅以上海为例。

2017年,上海的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7.4%,工业就业人口为336万;批发零售业的比重为14.3%,就业人口为240万;金融业比重17.4%,就业人口35.5万。

可以看到,尽管金融业在GDP中的比重比批发零售业更高,但就业人口仅是批发零售业的15%。

对工业、批发零售业占比高达56.8%的苏州来说,其就业人口更是呈现出以体力工作者为主的局面。

但这样的就业结构,对于想要积极融入上海的苏州来说,是不理想的。因为上海脑力工作者在就业总人口中的占比远高于苏州。因此除了调整产业结构,苏州还加大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

以金融业为例。2016年,苏州金融业从业人口为7.5万;到2017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5万人,增长100%。

此外,为了融入上海,在上海控制人口规模的时候,苏州加大了流动人口的落户力度。

毕竟,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而中国自2010年开始,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就不再增长,因此苏州抢人,势在必行。

不过很多人都被表面上的数据迷惑了。看下面“楼神”图表:

可以看到,苏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和上海一样,从2011年开始不断下降。

上海毕竟是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还有所反复。苏州则是从2011年开始,常住人口增量就稳定在2-3万人上下。

但,我们不能忽略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量(户籍迁入人口-户籍迁出人口)。

可以看到,苏州这几年,特别是抢人大战开始之后的2016、2017年,户籍人口增量反超上海。

这说明,苏州为了成为上海的一部分,在城市人口结构上也努力向上海看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人口结构,还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因为上海人口规模太大,苏州这几年都在努力落户人口,为上海圈后续发展储备大量人口。

4

总之,不仅从你能看得到的表面,苏州在积极向上海靠拢,融入上海;在你看不到的层面,如人口和产业上,苏州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成为“上海”。

产业和人口,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基本价值。当两个城市,从产业到人口变得相近,也就真的近似为同一个城市了。

这样研究下来,苏州真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给上海这位大哥,我们研究所称它为“温柔之城”,确有道理。

在当前中国掀起的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中心的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中,作为上海都市圈的蛋白城市,苏州这么做,无疑是正确的。

来自公众号“楼神” | 人文经济学

4

苏州的报恩寺和北寺塔是姑苏城名景之一,由三国时东吴孙权为母所建。苏州城己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近现代发展迅速,成为国际名城。上海、苏州相邻,相益得彰,互为增彩!在经济大潮的湧动下,齐心合力、文化、人文、经济、古典园林及青山绿水,必定为上海、苏州加分,更上一层楼!让苏州、上海人都快乐地幸福地迈向小康社会!一个苏州小百姓的心愿!


5

苏州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苏州人一直在致力于恢复往日的荣光,不会短视的成为上海一个区的。



自贸区,国际机场和高铁全国枢纽,苏州今年的三板斧无一不是为了摆脱上海的影响,自成体系。

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感谢您的点赞和转发,也记得关注圈圈君,一起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6

苏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苏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苏州,风景优美,富甲天下。苏州,吴侬软语,美女如云。。苏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苏州,评弹苏绣,鱼米之乡。苏州,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代的时尚。苏州,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中国人文,历史,经济等领域最璀璨的明珠。把苏州并入上海,除非脑壳进水了。

7

不可能的,上海也吞不下!

8

把苏州并入上海,上海肯定愿意,战斗力倍增50%,南京肯定愿意,首位度再无对手,无锡愿意,终于可以与上海接壤,杭州愿意,从此天堂里只有西湖,甚至苏州市民也愿意,至少孩子高考战斗力提升50%。问题是,把一个千年古城,苏南和吴文化的标志给干掉了,请问哪个同志敢背这千古骂名。

9

某些人YY而已,别当真,我说苏州比上海大,小便你是不是不信,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苏州变成上海一个区,让其他区情何以堪。 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无论人口还是GDP,苏州抵得上上海最发达的几个区总和,到时苏州区长牛还是浦东新区区长牛?

这种无聊的问题浪费大家的流量和时间啊小便

10

完全错误的观念。上海人和真正的苏州人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不同(上海是三教九流”),无奇不有,苏州是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上海只是有百年的历史的城市,上海就像爆发户,苏州就像稳稳妥妥的过自己日子的“小家碧玉”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