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小时打蓝球被人碰撞受伤后。就开始喜欢上乒乓球这项运动了。因为我觉得它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避免了激烈对抗而受伤的后顾之忧。对于日本如何对待中国的乒乓球。我觉得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爱”“恨”。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慢慢道来......
乒乓球这项运动,在我看来,虽然这项运动不是亚洲人首创的,但是真像是为亚洲人量身定制的一项运动。在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敢说得绝对是全民普及,全民皆”球“,也八九不离十的正确。经过各国乒乓球爱好者们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把乒乓球这原本是民间的游戏 ,给升华到了一项运动的高度上。
日本人在乒乓球升华的过程中,曾经也担当过一个主要的推动角色。日本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乒乓球运动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现在中国在这项运动中地位:如神一般地存在!
无论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是乒乓球板材材料的变更。日本人都远远地走在了中国的前头。简单来说:弧圈球、直板握法、海绵胶皮。是日本带给世界乒坛三项里程碑似的贡献。
先说直板握法:直到现在,直板依然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一个流派打法。自从开创了直拍横打打法后,直板焕发了晚到的青春,依然在乒坛的舞台上洒汗奋斗着。
但是在以前,乒乓球的拍握法只有一种:横握拍法。因为这项运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持拍如同握刀叉一样自然。二十世纪初明治维新,乒乓球运动也流入到了日本。拿刀叉的方法显然不适应亚洲人,于是日本人就发明了直拍握法。持拍如同拿筷子一样的自然。又把圆形拍改成方形拍。简称:”日直“。后来直拍握法传到中国。中国将直形拍又改回了圆形拍。简称“中直”。
再说海绵胶皮:乒乓球拍从发明起,一直到五十年代,各国一直都是用“秃秃”的光板形象来打球。日本人嫌打球的声音刺耳、又不好听。就用海绵剪成了“拍”的形状,粘到乒乓球底板上,想通过海绵来隔音、减缓来球的力量与速度。没有想到,粘上海绵胶皮的乒乓球拍,来球的力量与速度是大大减缓了。没想到的是,回球的力量和速度大大地增加了,而且球上也通过挥拍的角度不同,增加了旋转。给对手增添了更大的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胶皮的材质与制作也在不断的研新与创造出来。慢慢形成了现在的乒乓球运动的激烈与多采。
最后说说弧圈球:在最早斯的乒乓球时代 ,人们打球只有两种打法:高来高去的“老婆球”、或者“削球”。一场比赛,双方你来我往打个几百回合不相上下,是家常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有一个大学生中西义治。他非常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但是他有一个永远也打不过的对手:涩谷五郎。涩谷五郎是一个削球爱好者。在当时,假如你是一个削球手,碰上一个“老婆球”手,就好比动车碰到架子车,无论是碰撞也好,还是速度也好。无一不占绝对优势。
中西义治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日夜苦思击败涩谷的办法。从“耍赖皮”到“握双拍”都让他想到了。有一日,他突发灵想。削球是造成乒乓球向下的旋转,一接就沉网。那么我反其道而行,把球造成向上的旋转,会不会就抵消了他向下的力量。球自然而然地过网了呢?
说干就干。中西义治背着涩谷五郎苦苦练着上旋球。终于,他发现只要把球拍前倾到一定角度,引拍时向前上方猛烈加力击球,就会击打出弧线高、上旋强的球。人们将这种球,叫做了“弧圈球”。
中西义治没有想到,他的这项打法足以影响整个乒坛。乒坛以削球为主,慢慢转入到了以上旋球为主宰的格局中。又根据击球的部位不同,出现了多种弧圈技术。从击球慢慢发展到各种与之适应的球拍、胶皮也推陈出新。乒乓世界开始繁荣、热闹起来了。
说完日本人对乒乓球的贡献之后。咱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乒乓球既“爱”且“恨”的原因。
先谈“爱”。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上取得的种种殊荣,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大的视局是“运动无洲界”、小的视局是“运动无国界”。更小的视局是“运动无、省、市......界”之分。同为亚洲人,将乒乓球这项运动发扬光大、做“洲名片”、“国名片”、“x名片”才是运动员们最终的理想与愿望。
再谈“恨”。
虽然日本在乒坛中,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我们看来,日本乒乓球队经常在国际比赛中,总是在二、三名的台阶上晃晃荡荡。似乎永远在中国乒乓球队下面屈居小弟。不过近年有几个“日本”队员崛起,象“张本智和”、“平野美宇”等等。(似乎国籍上、技术上都有争议和诽议)。他们一旦胜了中国乒乓球队员后,总是用一种超乎寻常的举动来表示他(她)们的兴奋。从表面上看,他(她)们是发泄取胜途中的坚难与不易造成的压力。从背后来看。他们是在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他们啊!
以上就是个人的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
穿越时间的迷雾,踏寻历史的脚步,仰望天空的星转斗移,感慨历史的沧海桑田。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