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看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说的很对,荆州和益州都很重要,益州适合作为物资补给的大后方根据地,荆州适合作为冲击中原的咽喉要道。要占据益州作为根据地并统一中原,首先要据有荆州,然后才能铺展开去。

但是你要知道诸葛亮说这话的时间,是公元208年冬春时节,此时刘备驻军新野依附刘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真正的地盘,《隆中对》是他为刘备规划的一个战略远景。

庞统的话出自《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说这话的时间是公元211年,时间已过去了几年,荆州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多次战火。此时看来,荆州却是一个动荡不安稳又凋敝的地方,面临东吴和曹魏的威胁,时刻都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攻取益州,安心发展战备,荆州让人操心,干脆不要了省心。

庞统说的对呀,刘备现在实力不容小觑,何不夺取益州做长远打算?

其实二人说的都对,只是时间不同形势不一样了,荆州的重要性也不同了。

最佳贡献者
2

庞统其实没有太大的功绩,他投入刘备帐下后,还来不及施展自身才华,就不幸地死于流箭了。

但只要说到三国,就跳不过庞统,他的名气很大。因为东汉末年的名士庞德公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称他为“凤雏”,称诸葛亮为“卧龙”,还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如果庞德公只是一乡间老儿,谁理他胡说八道,但庞德公本身就是个名人,以识人著称,司马徽的“水镜”之名也是他取得。既然他这么推崇庞统,就说明庞统是有真本事的。

因而很多人感到遗憾,如果庞统活着,刘备的统一之路是否能成功?还有人好奇,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回到问题上来,前半部分没有答案,但后半部分,似乎可以在荆州的局势走向上看出些端倪。对于荆州的价值,庞统和诸葛亮的看法不尽相同。

据史料记载,庞统认为,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地理位置也不好,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两边对荆州形成压制,难以有大的发展,所以建议刘备放弃荆州。

诸葛亮则在“隆中对”中明确建议刘备占领荆州,说荆州北靠汉水、沔水,连通南海,物资丰富,东边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进可攻退可守,是个好地方。

那么他们两人谁说的正确呢?或者说,谁高谁低?

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庞统和诸葛亮两人对荆州的分析,不能简单草率地评定出高下,的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庞统对刘备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是建安十六年,原本占据荆州的刘表在208年死了,次子刘琮继任,长子刘琦也有自己的人马,荆州内部集团发生分裂。曹操趁机攻打,刘琮自觉不敌,不得已降曹,曹操很开心,下一个目标就是刘备和孙权。

孙刘无奈,联合刘备共抗曹操,打赢了赤壁之战。荆州遭遇战火,再不复往日的繁华,人才大量流失,孙权、曹操也都虎视眈眈,打下来也难以守住。后来孙刘几次反目,就是为了荆州。

所以庞统说的并没错。最主要的是,庞统这么说,其实不是真觉得荆州是累赘,而是想让刘备谋取益州。

当时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张松、法正等人说动了刘璋,让他请刘备入益州,共拒汉中的张鲁。张松、法正虽然吃着刘璋的饭,心却早偏向了刘备,暗中劝说刘备反客为主,谋取益州。

刘备觉得这样做不太厚道,内心深处也不想放弃荆州,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便把荆州说得一文不值,把益州夸上了天,说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若以此作为根据地,可成就大业。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庞统的看法没错,刘备若停留在荆州必然和孙权发生冲突,曹操又在一旁,危险度太高,若是不小心失了荆州,刘备连退路都没有,只能回到从前那种依附他人的境地。

既然庞统的看法是正确的,诸葛亮的看法难道就是错误的吗?

也不是。

“隆中对”发生的时间大约是207年,那时刘表还没死,在军阀混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也不与曹操对抗,荆州在他的治理之下欣欣向荣,一片生机,是乱世中难得的乐土,汇聚了众多人才。

诸葛亮会看好荆州,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且那会儿曹操忙于北征,无暇南顾,对荆州的威胁并不大。虽有个孙权,但诸葛亮不认为他是个障碍,因而觉得占据荆州,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了,“隆中对” 只是一种战略远景,实施的时候肯定也是具体事情具体办。换言之,诸葛亮说的是大的方针战略,是总体规划,庞统说的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

他们谁都没说错,都是基于当前现实,给刘备提出最合适的建议。所以也就无所谓高低,只能说两人都是大才。

而在益州这个问题上,庞统和诸葛亮就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庞统一力让刘备取益州,诸葛亮也认为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对刘备很重要,还举了个例子,说汉高祖刘邦就是因为得到了益州,才能成就帝业。

“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本就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接着图谋天下。无论荆州还是益州,诸葛亮一个都不想放弃。

假设庞统活得久一点,活到刘备彻底掌控益州,他的下一个建议必然也是回过头来巩固荆州。因为这是非常明显的事,益州太偏,没有作为前哨阵地的荆州,刘备阵营出兵中原就很不便利,进退失据,只能退守一隅。

3

关于荆州话题,两位军师庞统和诸葛亮说这话时,虽站在不同角度上说的,各有道理,说不上高低优劣之分,但从荆州后来影响蜀国的命运来说,庞统倒是有先见之明,明显棋高一筹。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之一:他们加入刘备集团时间:

1. 诸葛亮见刘备是在公元207年,时年27岁,还未出仕,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在《隆中对》中说到:荆州是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从公元207到公元223刘备病逝,诸葛亮跟了刘备16年。

2.庞统见刘备是在公元210 年,时年32岁,己是一名地方官员,说:荆州荒残,难以据此形成定鼎足之势。

庞统(公元179年一214年 ),周瑜为南郡太守时,为南郡功曹,公元210年周瑜死,鲁肃接替。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成为刘备下属。这番话就是刚归顺刘备时说的。从公元210年到公元214年,庞统跟了刘备4年,在进攻雒城战斗中落凤坡中流矢而死,年仅36岁。

之二,他们说此话时荆州状况。

1、诸葛亮当时在在襄阳隆中,还是一介布衣,虽胸怀天下,满腹谋略,但毕竞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公元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在当地豪族的拥戴下,掌控了荆州七郡。当时天下形势大乱,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北方发生了激战。由于刘表没参加讨伐董卓之战,而得到了董卓控制的朝廷的认可。而这时的荆州相对安全,很多民众和民士前来避难,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从公元196年开始,北部与张济的穰城之战,张济死后其侄张绣与刘表联合,驻宛城北拒曹操。

公元197-198年,在北部与张绣联合出兵抗曹,后兵败。

公元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被战败。刘表平定叛乱,收回三郡。

公元199-203年,交州牧张津对刘表连连用兵,后兵败。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张绣降曹,刘备游移于曹操与袁绍之间,保持中立之势。

公元201年,刘备自袁绍处投奔刘表,刘表厚相接待,却不重用,派刘备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藩。

公元207年,曹操远征柳城,刘备劝其突袭许都,扩大地盘,刘表不纳其言,错失良机。

在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跟随刘备时,刘表据守的荆州虽有战斗,但都发生北方及其它交界处,战火没有在荆州腹地发生。加上刘表儒雅多疑,爱民养士,好于坐谈,保持中立,立意自守。使得荆州成为天下乱世中的一方安稳之处,富庶之地。

诸葛亮是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隐居隆中。根据他在荆州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全国形势的分析,写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指出荆州是统一天下的关键。

2.公元208年,刘表病死。当其病危时,曾想把荆州让给刘备,而刘备不想介入其两个儿子的立位之争,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却,坚辞不受。所以也才有刘备从东吴手中借荆州一事。

公元207年,曹操进攻刘表,公元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刘备逃跑,曹操追击,发生了当阳长坂坡之战,刘备大败。另一方面,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之战,也是在荆州地界上战斗。

赤壁之战后,刘备从东吴手中借得荆州南郡以及江南四郡,江夏被东吴占领,北部的南阳为曹操所有。

经过两次大战后的荆州,残破不堪,加上三方肢解,己是疲敝之地。荆州己不是诸葛亮《隆中对》分析的状况。

而庞统亲历见证了荆州这一时期的变化,所以说荆州是鸡肋是累赘。

其三,诸葛亮和庞统都不谋而同的建议夺取刘璋统治的益州,刘备也听从了两位军师的意见。进占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只不过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假如庞统不死,协助关羽一文一武统治荆州,也许不会有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擒杀之事,也就不会有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夷陵之战,战败后白帝城托孤病亡一事。当然,历史己发生,是不会改写的。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诸葛亮巜隆中对》分析所说是正确的。庞统归刘所说也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点不一样,事物在发展变化中。

但到了庞统到刘备阵营时,诸葛亮也是赞同庞统意见的,只不过荆州己在手,顺势而为攻取益州成为立国之本。

假如庞统不死,即使不协助关羽守荆州,也许会预见到荆州的隐患,会给刘备出主意消除这一隐患。

反观之诸葛亮,坐阵成都时忽略和轻视了荆州问题,导致了荆州悲剧的发生。作为一国之丞相,实为不应该。从这点来说,不如庞统。

4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两人在当时是齐名的。

白猿先来具体分析一下双方的战略。

(一)庞统的战略

在九州春秋里,庞统说荆州遭受战乱,人口大大减少,万事百废待兴,且处于争斗之地,不利于发展。但是,益州富足,有人口百万,物产丰富。所以庞统劝说刘备放弃荆州,去取益州,刘备先是婉拒后答应了。

庞统投刘的时候,刘备一方正是弱小,且孙权是有指染荆州之心的。

庞统战略的好处:

①集中了兵力,减轻了防御压力。

②加固了孙刘联盟。

弊端:

①失去了一块地盘。

②若是北伐,单从益州出兵后勤供应困难。

《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二)诸葛亮的战略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待到后方稳固,准备充足后,益州军团出秦川,荆州军团攻宛洛。

《隆中对》提出的时间较早,他没想到刘备只取到荆州南四郡,加上借江东的南郡(此时的南郡只是江陵),一共不过五个郡。荆州北部属曹操,江夏郡属孙权。

荆州军团向北还需攻打襄阳,樊城才能进军中原,这是诸葛亮战略的一个缺陷。

诸葛亮战略的好处:

①从荆、益同时出兵北伐,后勤运输压力大大的减轻了。

②两地同时出兵能分散曹军的军事力量。

弊端:

①得罪了孙吴。

②防御的压力大大提升了。

《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无论是诸葛亮的战略还是庞统的战略,都是要取益州,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白猿以为,战略的高低是由结果决定的,两方战略都说的通。庞统的战略只实行了一部分(取益州),诸葛亮的战略落实的也不充分(荆州北部在曹操手上)。这样看来,二位还是旗鼓相当。

5

个人以为庞统、诸葛亮关于荆州的这两句战略论语都不能以此评判高低

而这两个战略判断本就在不同的时期和事件背景下,时移事易,所以说这两句话也是各有道理,存在条件不同,自然是无法进行高低比较的。

诸葛亮的战略判断更完善

在诸葛亮隆中对时,特意指出荆州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地位”用武之国”。这里说的用武之国很关键,其实就是说,这里牵制着魏吴两方割据势力。如果将来一统天下,此处一定是特别关键的。一定是各种一统天下的军事行动之首先发起的地方。

显然,这点判断是正确的。也正是荆襄之地,让魏、吴先后与蜀国在此发起几次著名大战。但别忘了,其实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是提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仅就这句话而言,诸葛亮所谓成就帝王之业,必须要拿下的必定是益州之地,可以说这点与庞统的取益州的目的如出一辙

在诸葛亮的战略里,是以荆州、汉中两个方面夹攻当时实力最强的曹魏,这点本就也没错。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可见,在诸葛亮的计划里,荆州、益州都是关键,但若成帝业必须要有益州之地才可。

庞统的战略更在于执行不拖泥带水


以诸葛亮的判断来说,益州是必须要拿下的,那么庞统的意见显然是延续了诸葛亮的计划。可刘备不听啊,嘴里还嘟囔着。“我跟曹操的区别来说,就是水火之比。最重要的是我特别重视忠义,仁慈,守信义."。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总之,刘备在此时表现出的”扭扭捏捏,瞻前顾后” 显然已经不是隆中对时对于诸葛亮隆中对提出要取益州之地时大赞的他了。可见,刘备还是工于心计,在表面工作上表现的真是堪称出出处以忠义治德的君子刘。

怎么办?

唯有说明,荆州这个地方一已经支撑不起未来的统一需要的人力以及资源供给了,才能让刘备做出取益州的决定。因此,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加注中,才多了他引自《九州春秋》的这段庞统说出的荆州不堪的话。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但庞统的这个策略说辞,并不是说抛弃荆州,而是说这里并不足以支持未来统一大业。这点来说,与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并不矛盾。

结语


从诸葛亮与庞统的性格而言,诸葛正如“卧龙”之卧形成的沉稳保守,庞统则是”凤雏”之雏露显出的有时候的唐突冲动。所以,庞统以冒进而亡,也才会因为急着要取益州,而说出荆州就是个穷乡僻壤这样的激人之语。

至于诸葛却是以太过求稳不敢出奇兵,才有屡次伐魏铩羽而归,当然以他地位之重,出益州的事情对他来说也是暗喜的,庞统此语正合心意。

所以在出益州的这件事上,二人其实所见略同,并无高低之分。

6

两个人观点不一样,庞统更适合带兵攻伐,诸葛亮更适合内政外交。不存在高低,只是想法不同。

从带兵的角度来看,暂避荆州四战之地,集中力量从汉中攻击曹魏是庞统看来统一天下的最优解。可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和庞统的奇谋一拍即合,这就非常可惜了。即使没有荆州,庞统来打诸葛丞相六出祁山的仗,可能会打的更好一点,毕竟庞统专业对口。

说回到诸葛亮,他说荆州是统一关键其实是当年三分天下奇谋的延续,他想做的联合东吴,两家联合瓜分曹魏。

他的思维角度更多是利用外交角度,从内政外交和战略上打击曹魏。

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投入蜀汉举国之力,都是可以成功的。只是历史并没有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换句话说,诸葛亮坐镇成都,庞统带着魏延攻城拔地是最好的结果,没办法,诸葛丞相偏偏要一人分饰两角。

7

说起三国智囊团,庞统和诸葛亮绝对是其中的重量级人物,别的先不说,就论名望的话,别人也是望其项背的。

卧龙凤雏之名天下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这样的评价不可谓是不高。

至于题主所说的二位对荆州的定位的问题,我觉得不能这样说,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分俩方面。

1.诸葛亮认为荆州是刘备必须要拿下的地盘,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诸葛亮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刘表还是荆州牧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荆州确实是繁华的很,人才聚集,人口众多。而且荆州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曹操,孙权都对此地是虎视眈眈,看的直流口水。

2.庞统认为荆州是累赘,首先来说,这绝对不是庞统的真心话,就庞统的才能来说是不可能不知道荆州的地理位置是有多么的重要的。那么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下当时是什么情况了。

当时的情况是,益州是刘备集团的主要目标,张松法正等人和刘备眉来眼去的已经好久了,但刘备却是一直拿不定注意,这里我们且不说刘备是在假装不忍心拿下益州还是他是真的不忍心去拿下益州。

庞统就是在刘备犹豫不决的时候说出荆州是累赘的话,好让刘备更早的拿下益州,从这方面来说,庞统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样的。

我们分析过后会发现,造成庞统和诸葛亮对荆州定位不同的原因不是二者对当时的情况情况的误判断,反而是他俩对当时情况相当清楚的一种表现。

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做出对自己最有机的选择,这是大智慧。非我等可以比拟的。

庞统的早逝让我们没有机会去更多的了解他,就像是一颗慧心,还来不及让刘备许愿就已经落下了。

我们在多加考虑下,我认为庞统在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一定会劝说刘备继续好好经营荆州的。

那么来说,庞统和诸葛亮其实对于荆州的定位是一样的,没有矛盾的。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可以关注点赞哦。

8

对于荆州,诸葛亮这么评价:'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荆州北面可以制衡曹魏,东面能够压制东吴。根据《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中的记载,庞统曾向刘备进言:'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荆州经历赤壁之战后荒凉无比,人才凋零。东面是孙权北面是曹操。想守住荆州得

挡的了曹操孙权,难以实现鼎立之势。

庞统的策略应该是注重益州,作为大本营,图谋天下。但刘备实行的是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个人感觉刘备如此选择,应该是和年龄有关。毕竟三分天下,只要守的住一方土地便能够实现,如果能扩大土地更好。天下三分虽然没有做到匡扶汉室,但我自己就能让汉室得到继承登上皇位。庞统的构想太过庞大,且刘备垂垂老已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和孙曹争霸。当有更简单的选择时刘备紧紧的抓住了它。

后荆州被吕蒙夺走,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刘备立马组织大军攻打东吴希冀夺回荆州,让诸葛亮的谋划继续实现。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次年病逝。

荆州是诸葛亮天下三分天下的关键,对于庞统,图谋天下自然看不起荆州这弹丸之地。

9

题主所言“庞统说荆州是累赘”,应该是指九州春秋里面庞统对刘备说的以下一段话: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可见庞统主要目的不是要贬低荆州甚至把荆州拱手相让,而是说荆州不能作为根据地和大后方,劝刘备要尽快拿下益州,那样才能成就大事。准确来讲,庞统只是认为荆州不适合作为根据地,但并没有否认荆州的战略地位,因此也不能因此作为庞统和诸葛亮两人战略水平谁高谁低的评判标准。



荆州对蜀汉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而事实证明荆州对于蜀汉来说也至关重要。首先,蜀汉占据荆州若要灭吴,可顺江而下,水陆并进,具有很大的战略优势。后来的晋灭吴之战,西晋也是以荆州为跳板,从薄弱而又重要的长江上中游横切纵割,一举粉碎吴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从而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的。


当然,荆州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如果要讨伐蜀汉的头号强敌曹魏,从荆州出兵比从益州出兵,运粮成本要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荆州已经失掉的情况下,讨伐曹魏只能从益州出发,经过雍凉讨伐魏国,途中都是山路,运输粮草成本极高。因此,诸葛亮多次北伐后勤补给都出现问题,只能粮尽兵退,导致收地复失,无功而返。可若荆州还在蜀汉手里,则还有另外一条平坦的路可以选择,就是经过从上庸攻打许昌,这条路的后勤供给远比陇右道方便。事实上,由于荆州不在蜀汉手里,曹魏后期都把主要兵力放在东线,而西线只需采取守势,以逸待劳,等蜀汉粮草用尽自然就不战而胜了。由此可见荆州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回到问题本身,不能以对荆州的看法为依据评价庞统和诸葛亮两人的战略眼光高低,因为庞统并没有否认荆州的战略意义。事实证明荆州对蜀汉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早有洞见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一等一的战略家。

10

各有千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