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蝙蝠是出了名的多种人类病原菌及病毒携带者,蝙蝠在进化过程中似乎被设计成大自然微生物的完美载体,相当于自然界病毒的一个蓄水池蝙蝠携带至少60多种影响人类的病毒,狂犬病毒、拉沙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亨德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尼帕病毒等等,这些病毒都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是这些病毒对蝙蝠本身没有影响。

蝙蝠的寿命相对较长,尽管蝙蝠体型相对矮小,但它们可以活10年以上甚至达20年。蝙蝠是唯一的飞行哺乳动物类,飞行的能力使其有机会与许多不同的动物接触,这增加了它们接触到的病原体的机会。此外,蝙蝠也喜欢在栖息时互相依偎,这让病原体在彼此之间轻易传播。

尽管有许多危险的病原体在体内繁衍生息,蝙蝠却长期不会生病被病原体杀死,这主要是因为蝙蝠已经进化出了复杂的防御机制对病毒产生抵抗力,目前科学家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蝙蝠的飞行能力导致了防御机制的形成飞行需要大量的能量,也产生大量的能量浪费,为了防止多余的热量破坏DNA,蝙蝠进化出了对自身携带的许多病原体的免疫力。因为病毒完全依赖宿主来复制和生存,这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完成。然而当蝙蝠飞行时,体温可以达到40摄氏,这种高温可以杀死很多病毒,这使减少了蝙蝠体内的病毒丰度

其次,与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其他动物相比,蝙蝠对感染的炎症反应较低。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感染引起高度炎症,炎症可以对抗感染,炎症的增加会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加速衰老和与年龄有关疾病的发生。但是2019年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蝙蝠体内的病毒水平很高,其炎症反应蛋白NLRP蛋白仍然相当不活跃。结果导致蝙蝠的炎症和内部损伤都减少了,对病原体有更高的耐受性。

越来越多的蝙蝠新型病毒正在流行,这主要是人类对蝙蝠原始栖息地的入侵的后果。由于经常接触人类宿主,病毒突变跨越了物种屏障,从蝙蝠传播到人类身上,然而考虑根除蝙蝠是不可行的,也是愚蠢的,蝙蝠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的害虫捕食者和授粉者。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九歌,给你不一样的观点。因为本科是学新闻的关系,对各科有一定涉猎,不然没办法搞采访。

看了许多答主的答案缺少一定的数据支撑。下面蝙蝠所携带的病毒远超过你的想象。

蝙蝠是世界上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类哺乳动物,其分布于除两极以外的地方,同时也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

通过乳鼠接种动物实验,发现该病毒接种剂量为 500 TCID50【大概0.1毫升】 时对乳鼠具有 100%的致死率,说明该病毒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蝙蝠在为与人类接触之前,他所携带的病毒并不能够直接传播到人体。

同时蝙蝠,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控制昆虫数量,散播植物种子传播花粉等。

但更多的是蝙蝠身体上携有大量的病毒,蝙蝠是重要的病毒宿主,携带的病毒超过 130 种,其中半数是烈性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重大传染病,如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狂犬病毒、SARS 冠状病毒以及新的MERS 冠状病毒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蝙蝠体内检测到的病毒至少有 30种,其中包括 SARS、 样冠状病毒、狂犬病毒属中的伊库提病毒、汉坦病毒、乙肝病毒等人兽共患病毒。


在上述的病毒中,其中乙肝病毒造成全球约 20 亿人感染,每年约 60 万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而且目前,乙肝病毒上没有有效能治疗它的手段。

此外,SARS病毒 自从 2002 年爆发以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造成全球 5 大洲 30 个国家感染,全球共有超过 8000 人的病理,同时造成 774 人死亡,死亡率接近10%。

这使得 SARS 成为 21 世纪以来第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他有心理阴影。

参考资料:《蝙蝠病毒组学及新病毒的发现与鉴定 》、《中国部分地区蝙蝠所携带的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

@萧中九歌:一个学新闻的板砖历史持有者。关注我,这里有现象背后的故事。

3

哺乳类动物给人的印象是不会飞。

但知道这个冷知识:蝙蝠属于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后,应该改变这个印象了。

蝙蝠有哪些毒?

第一毒,有眼睛但几无视力却能“看见”,这个其实不是毒,而是蝙蝠的生物特性。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决定了它的基因在进化中对病毒有天生的免疫能力(机理复杂不赘述)。

第二毒,由于蝙蝠栖息在阴暗潮湿角角落落,这些地方极容易滋生病毒和细菌,蝙蝠自身具有天然的免疫抗菌能力,但同时也成了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而自身几乎不受感染。

相对于人类健康来说,这是对人类健康有危害的真正的毒。

2017年12月7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新发传染病中心主任称,蝙蝠是SARS病毒源。

新近发生的新冠病毒(2019-nCoV),有研究人员发现其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由此推测2019-nCoV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蝙蝠身上的毒不会直接传给人类。传给人必须要有中间宿主,这个中间宿主就是与蝙蝠经常生活在一起的某些野生动物。

这些感染了蝙蝠身上某类病毒的野生动物,在感染后还可能导致病毒发生变异。

带着病毒的野生动物与人接触,就会让人发生病毒感染。

蝙蝠有毒,但并不直接危害人类,而是通过与蝙蝠共生一起的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再传染给人类。

蝙蝠有毒是天然的属性,这也是广大科研人员在对蝙蝠的深入研究后获得的认知。

我们老祖宗由于认识能力有限,把蝙蝠当作“福星”吉祥物。

现代人类在上世纪研究蝙蝠,虽没能发现它带毒,但发现它有利用回波探测距离功能,根据这,发明了雷达。

4

和其他种类蝙蝠一样,埃及果蝠总是成群出现,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它们是埃博拉病毒和一些其他病毒的宿主。

主要问题是,蝙蝠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它们越来越多地被迫生活在接近人类住所的树上。

近日关于中东一种致命新病毒起源于蝙蝠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持久谜团的重新关注:蝙蝠到底哪里有问题?

一系列可怕的人类疾病——包括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毒和现在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病毒——都来自于蝙蝠。这种哺乳动物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使其变成了病原体的飞行储存库?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美国纽约生态健康联盟的兽医流行病学家Jonathan Epstein说。在近日发表于《新发传染病》杂志的论文中,他从沙特阿拉伯的蝙蝠中收集了样本。德国柏林莱布尼茨研究所的兽医病理学家Gudrun Wibbelt对这一课题很有兴趣,她开玩笑说:“现在的情况是,你在论文中加入一句‘蝙蝠是特殊的吗?’论文就会得以发表。”

一些科学家确实认为蝙蝠是特殊的;他们已经调用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冬眠和回声定位信息来解释翼手目类蝙蝠为何比其他种类更具威胁性。不过其他研究人员认为并不需要对蝙蝠数量和生活方式之外的因素进行解释。

最新的发现并未带来一个大惊喜。科学家已经怀疑,MERS冠状病毒来自于蝙蝠,因为他们在其他蝙蝠物种中发现了一些密切相关的病毒。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Ian Lipkin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的这篇新论文,报告了西氏墓蝠粪便的RNA片段与MERS病毒精确吻合。他们并未发现病毒,而该片段只含有182个核苷酸——不过这使得该物种成为MERS病毒库的头号嫌疑犯。

这只是不断增长的研究名单中的最新一例。在60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蝙蝠携带着狂犬病毒,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很多新疾病也能追根溯源到蝙蝠身上。亨德拉病毒于1994年首先出现在澳大利亚的马群和与其接触的人中,后来发现其起源于果蝠;随后它大规模暴发,又造成至少4人死亡。追踪该病毒的一个监控程序后来又发现了另一个致命病原体——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

1998年,新兴的尼帕病毒在马来西亚由蝙蝠转移到猪体内,并最终进入人体,引起100多人死亡。而在2002年和2003年引起775人死亡的SARS病毒被发现于中国的菊头蝠体内。多项调查也指出,蝙蝠是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以及一大堆其他病毒的自然宿主。

这些病毒分别来自不同的家族。SARS和MERS是冠状病毒;狂犬病毒、杜文海格病毒和蝙蝠狂犬病毒属于棒状病毒家族;而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是副粘病毒。然而,他们确实拥有一些共性:通常是RNA病毒,在细胞核外进行复制,而且似乎会在人类中造成高死亡率。其感染途径有所差异:咬伤可以传播狂犬病,不过更常见的是蝙蝠粪便将病毒传染给更接近人类的中间宿主。

Epstein称,频繁的病毒外溢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个数字游戏。蝙蝠有超过1300个种类——约占所有哺乳动物的1/5,因此它引起的疾病占新发疾病的很大部分,这“并不令人惊讶”。

然而,新的数字表明统计结果并不能带来完整的解释。今年早些时候,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Angela Luis发表了一项分析,他将蝙蝠和另一个数量巨大的哺乳动物物种——啮齿动物进行比较。通过筛选文献,Luis和她的同事确认啮齿动物体内有68种病毒也可以引起人类疾病,而在蝙蝠中只有61种病毒。不过蝙蝠的种类是啮齿动物的两倍,因此相对来说,蝙蝠似乎是新发传染病更密切的来源。

Epstein称,尽管和其他动物相比,蝙蝠引发了更多的人畜共患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有什么生理问题。除了南极洲外,蝙蝠存在于每一个大洲,其中一些物种会迁徙数百英里;在栖息于山洞中时,物种之间也会混合。因此,它们可能会比其他哺乳动物接触到更多病毒。一些种类的蝙蝠会以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数量聚集栖息,从而成为了病毒的圣地。

还有其他的因素:蝙蝠长寿——其中一些能活40年,当其持续感染病毒时,便有更高机会传播病毒。最早的蝙蝠可能要追溯到5000万年前,因此和它们共同进化的病毒可能会使用非常古老、保守的受体来进入细胞,这可能会使其更容易跳转至其他哺乳动物物种中。另一种猜想认为,冬眠会使动物更容易受到感染,不过Luis在她的分析中却有相反的发现:冬眠物种的病毒要稍微少一些。一些科学家甚至猜测,回声定位的产生——通过口或者鼻完成——创造了帮助传播病毒的飞沫。

带领澳大利亚动物卫生实验室“蝙蝠群”研究团队的Linfa Wang认为,蝙蝠的数量和行为不能解释全部问题。“我们认为蝙蝠中发生了非常不寻常的事情。”他认为答案藏在蝙蝠的免疫系统中。大多数病毒被健康的蝙蝠所孤立,研究人员推测,蝙蝠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在长期成为病毒宿主的情况下,很少出现或根本没有症状。

其他科学家并不这么认为。曾经解剖过上百只死蝙蝠的Wibbelt称,很多蝙蝠可能都死于致命的感染。她认为,人们对蝙蝠免疫系统所知甚少,争论的大部分内容都只是猜测。“我们知道了关于蝙蝠免疫的一些新东西,但这是在以令人沮丧的缓慢速度下进行的。”普林斯顿大学感染性疾病生态学家Andrew Dobson说道。一个难题是蝙蝠并不易于研究且很多物种濒危,而实验室养殖又很难开展。

不少生态学家认为,蝙蝠发生致命病毒外溢的最大因素是它们与人类邻近。例如,与MERS相联系的墓蝠经常栖息于古老、被遗弃的建筑物种。Epstein说,人们在铲除一些感染了其粪便的土壤或灰尘时吸入它,可能就会被感染。由于人们不断侵入蝙蝠的栖息地,这样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普遍。“主要的生态问题是,蝙蝠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它们越来越多地被迫生活在接近人类住所的果树和遮荫树上。”Dobson称。

5

人类冠状病毒有半数来自蝙蝠病毒,包括NL63、SARS-CoV和MERS-CoV,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也来自蝙蝠病毒。

蝙蝠能传播的烈性传染病还有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的马尔堡病毒;感染后如果不接种疫苗,死亡率100%的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死亡率39%,存活者超过50%留下严重的脑部损伤的尼帕病毒等。

蝙蝠身上寄生着60多种可以导致人类生病的病毒,动物界里能和蝙蝠相比的只有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动物身上寄生的导致人类生病的病毒总数稍稍高于蝙蝠,但按单一动物计算,蝙蝠所携带的可导致人类生病的病毒高于啮齿类动物,因此,在动物界,蝙蝠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和严重威胁。

蝙蝠之所以携带众多的病毒,是因为蝙蝠群居而且穴居,相互之间容易交叉感染环境,一旦某种病毒出现在某只蝙蝠身上,就会很快被很多只蝙蝠携带。

这些病毒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有剧毒,但对于蝙蝠则往往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蝙蝠的体温高,它们在飞行时体内温度达到摄氏40度,换做人类的话,这叫发高烧。我们人类之所以发高烧,是因为致病微生物已经适应了人体的正常温度,这种温度适宜它们繁殖。当体温升高后,致病微生物很难繁殖,人类通过发烧来杀死致病微生物。

蝙蝠飞行时的高温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在蝙蝠体内的绝大多数病毒都被杀死了,只有那些生命力很顽强的病毒能够活下来,能够存活但不能致病。这些病毒感染了人体后也就不惧怕人体的高烧,所以其感染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萨斯病毒等之所以可怕,一大原因是它们不怕发烧。

此外,为了飞行,蝙蝠必须产生很多能量,也因此产生很多废物,这样导致它们进化出对废物的防御功能,很难被异物伤害,那些凶恶的病毒可以在它们身上寄生,但不能伤害它们。

蝙蝠能够飞行,具备了快速传播传染病的能力,它们身上携带了很多动物病毒,一旦突破人兽界限,就会出现新的人类传染病,甚至有可能导致大瘟疫。它们还能携带那些已经突破人兽界限、可以导致人兽共患疾病的病毒,所以蝙蝠是人类的大敌

6

现在城里很少看到蝙蝠了,我们小时候倒是常见。那时候窗户不像现在封得严严实实,偶尔晚上有蝙蝠进到家里来,大人说它们爱吃盐,到家里来偷盐吃。有时候飞进来没来得及飞出去就会缩成一小团,胆大的孩子把它拉开好长的翅膀,长相特恐怖。一般很少会伤害它,把它扔出去它会飞走。我们本地土话叫它:盐老鼠。

那时候还不知道它有这么多病毒,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听说它吸动物血。我姥姥村里老人们讲曾经有头牛被蝙蝠吸血后死了,那家人舍不得丢掉死牛,就把牛肉自己吃一部分、一部分给亲朋,结果吃牛肉的人都死了。小时候我在姥姥家呆的多,从听了那个传说后就对蝙蝠特恐惧。还记得老人们讲那头牛是因为被蝙蝠咬了鼻子才死的,要是咬了别的部位不会死。现在想起来还是特恐怖。

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八千多万年之久,它是地球上唯一进化出翅膀的哺乳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它的食物链不断扩大,蔬菜、瓜果、昆虫,吸动物血甚至吃同类。食物混杂以后自身携带的毒素不断增多沉积,居科学家证实,蝙蝠身上携带博拉、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众多病毒,堪称自然界的毒王。而它自身却在漫长进化当中产生超强的免疫力,它体内的病毒对它自身并无感染力。

然而,蝙蝠却是益虫,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大有裨益。

蝙蝠昼伏夜行,一般生存在野外,跟人类交集并不多。只要人类不去招惹它,它伤害到人类的几率微乎其微。偏偏就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要去吃它,以身试毒,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害人害己的!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的生灵,对天地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不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甚至是自取灭亡!人类是时候反省了……

7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蝙蝠上了黑名单,成了万恶的小动物。

其实不然,蝙蝠并不坏,也不是什么有害的小动物,恰恰相反,打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蝙蝠是一种归类算得上好的小动物,因为它可以吃害虫,可以吃蚊子。在我们老家,蝙蝠和燕子一样,是坚决不能吃的东西,我们老家的老话讲,吃了这些东西会“伤天理”,就是因为它们是有益的,它们不祸害东西,而且还吃老鼠吃害虫等。

蝙蝠和其它的野生动物一样,它们自身就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并不是说蝙蝠这种动物本身就毒性大,而是有些病菌喜欢侵入它们,就像登革热喜欢依附于蚊子,鼠疫杆菌喜欢到老鼠身体一样。只要是野生动物,都是病菌喜欢藏匿的温床。非典选择了果子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选择了蝙蝠,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病毒选择其它小动物,这个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提倡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原因也是基于此,食用野生动物,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畴来讲,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它也潜伏着大量的风险,和人相比,野生动物更容易被病菌感染,更容易传播,因为它们不像我们,可以有医疗保障,可以有免疫检疫,防范新型病毒的能力强,野生动物永远是不会有检疫的,因此风险性就大。

8

蝙蝠在人们的眼里是吸血,蝙蝠分为多个种类,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说蝙蝠有毒,虽然蝙蝠没有发现毒液,但是他携带的病毒可比毒液强多了。

首先第一个就是狂犬病毒。在大部分人眼里,狂犬病毒只会携带在犬类身上,但是却并非如此,狂犬病毒可以携带在多种哺乳动物身上,比速狗,猫,狐狸,浣熊还有蝙蝠。一旦被蝙蝠咬到,传染狂犬病毒的几率要比犬类的大。

在国外的蝙蝠身上还会携带可怕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目前没有传入中国,而且在国外也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在国外的蝙蝠身上依然还携带着这种可怕的病毒。一般人们谈起蝙蝠,都觉得是像老鼠一样,灰色的或者棕红的,其实蝙蝠也有漂亮的种类呢

它们是哺乳动物:雌性产下幼仔,用乳汁哺育。它们是胎生,是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




9

大实话:蝙蝠本身到不毒,只是携带的病菌太多了。

最近冠状病毒的事情真的可以说是搞得大家心情都很低落,而目前来说,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就是蝙蝠了。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野生动物那么多,偏偏就蝙蝠身上有这病毒呢?这其实解释的话也是挺好解释的。

其实蝙蝠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在哺乳动物中,蝙蝠是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类群,不过,由于蝙蝠的生活习性问题,所以大家平时也都看不到他们。但是,所以对蝙蝠的了解也就比较少了。

那么,为什么蝙蝠会携带这么多病毒自己却没事呢?这个其实就是蝙蝠长期进化的结果了,因为蝙蝠一般是没有人养殖的,大多也都在野外生存,在自然选择的情况下,蝙蝠体内就会对这些病毒产生抗体,这些病毒自然就对它无可奈何。比如说,我们会看到老鼠就能够在肮脏的下水道里生存,但是,人就不能,这是一样的道理。

然后就是蝙蝠的活动范围非常大,因为蝙蝠是有翅膀的,这就决定了蝙蝠可以像鸟一样飞到很远的地方,而对于一般的爬行动物来说,顶多也就是在某地区的一片林子里面活动,但是,蝙蝠则可以跨越各种界限。所以就导致了蝙蝠会在其他地方携带上病毒进入另一个地区进行传播。

而从万物相生相克的原则上来说,一个东西在原产地会有天敌,但是,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没有天敌了,所以蝙蝠就很容易携带各种病毒在各种地区进行传播。不过,一般情况下,蝙蝠的生活范围都是在深山旷野的洞穴里,是远离人类生活区的。所以,只要没有人故意去将其带进人类的生活圈,也不会有什么事。

但是,就是有一些喜欢猎奇的人会去招惹这些玩意儿,因此也边有了我们最近看到的景象。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图新奇,吃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10

其实蝙蝠也很无辜,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哺乳动物之一,在美国发现的最早蝙蝠化石可以追溯到5000万年前。优胜略汰适者生存,蝙蝠面对一次次自然灾难,也练就特殊适应能力繁衍生存,如今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也许源于蝙蝠生活环境阴暗潮湿肮脏容易滋生病毒,而且它们还喜欢群居挤在一起生活,也使其容易吸附病毒。甚至蝙蝠身上病毒,一半以上都是足以致人丧命的烈性病毒。

比如死亡率高达90%以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毒。还有最近发现的冠状病毒以及SARS病毒虽死亡率不高,可其超强的传染性也足以使人望而却步。

当然蝙蝠身上还有狂犬病毒、尼帕病毒以及中东呼吸症等近130种危及人类生命的病毒,我就不再一一列举,简单说蝙蝠确实是“病毒之王”,可其却练就百毒不侵的功能,与病毒和平相处。

至于蝙蝠为何百毒不侵,其实皆源于它是唯一能飞翔的哺乳动物。

首先,蝙蝠飞行时,就比奔跑的哺乳动物消耗更多能量,由此就需要超强代谢率来维持飞行。而动物代谢率高,就要损伤动物本身组织细胞。于是蝙蝠为适应飞行要求,就在进化中逐渐形成超强修复DNA的本领,也就相应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并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蝙蝠这种自身免疫功能其实就是遇到病毒时,能在极短速度内释放一种叫做α干扰素的信号分子,告诉其他细胞在病毒入侵之前“做好战斗准备”。蝙蝠免疫系统在将病毒拒之门外之时,又分泌一种可以抑制炎性反应的因子,使其遇到病毒很少发生炎症反应。

其次,蝙蝠抵御病毒不止免疫系统一个高招,其飞行时高达40℃的体温也足以杀灭病毒某些活性。还有蝙蝠睡眠时间长都是抗病秘籍。

不过蝙蝠虽说时刻待命与调节得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病毒,但它们也给了病毒一个适合的寄宿环境,练就了双方共处能力。

由于蝙蝠亦是哺乳动物,与人类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因而人类容易感染蝙蝠身上病毒。

可如果人类感染了这些病毒,只会临时分泌干扰素启动自身免疫功能,而人类免疫系统还在冷启动中,病毒早已长驱直入使病情迅速恶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爆发尼帕病毒、2003年爆发SARS疫情、近几年非洲频发埃博拉出血热,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追溯感染源头皆是从蝙蝠而来。

那我们要消灭蝙蝠吗?可这一切并不现实,蝙蝠不仅数量繁多不易消灭,而且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特殊调解作用不容忽视,还有其吃虫能力,不知可以让我们节省多少农药呢。

更何况蝙蝠并未主动将病毒传染给人类,只是默默的吃着自己喜欢的昆虫与小型节肢动物。如果不是人类侵犯破坏了蝙蝠栖息地,又怎会染上致命烈性病毒呢?

我们还是对自然多一些敬畏,给彼此多一点距离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