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后问斩,秋天过了,尸体易保存一段时间,给家人安葬死者留下的一个缓冲期,也是古代官府留给死者最后的一点善意和人道主义。

最佳贡献者
2

每次看古装剧就看到县太爷判死刑犯的场景,把写有斩的令牌扔到地上,秋后问斩,死刑犯就晕过去的场景,挺有威严的!

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所以才有了秋后问斩的意义。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代法律缓刑的前身,秋后问斩就是为了让犯人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反思自己的错误,让他多活一段时间再问斩,也是一种对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吧。

还有就是比较迷信的说法,秋后问斩其实就是秋分以后问斩,能够冲淡问斩犯人后的厉气,不让犯人变成恶鬼祸害人间,这种说法其实不成立的。

所以说犯人秋后问斩,并不是为了让犯人给家里秋收以后再问斩的意思,而且一种当时的文化习俗,跟季节,风水变化,迷信等都有关系。

现代法律的缓刑一般都是一年以上或是两年以上才能执行,没有听说过缓刑几个月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犯人犯了罪被关押起来还能有回去帮父母收秋的事情,所以综合来看这个说法不成立的。

3

想多了,跟收粮食没有关系。

五行理论是古代哲学的主要内容,广泛用于中医、命理、堪舆、占卜等方面。

五行理论中,金,主肃杀,在五季中对应秋季。

帝王御政,要顺应天道,所以才选择在秋季处决犯人。

4

大家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古代衙门完成对犯人的审判,往往最终判决结果是秋后问斩,签字画押。

为什么是秋后问斩,我觉得在古代有很多原因,但是绝对不是让犯人回家帮老人收粮食,因为让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回去收粮食,会付出很多安保手段来保证犯人不逃跑,这样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远远大于其现实意义,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而且这里的秋不是指立秋,而是指秋分,这个时节早已完成了秋收工作。

那为什么秋后问斩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秋后问斩就是死缓的前身。古代审判犯人对于死刑有两种判决结果,对于那种谋逆造反、刺杀皇帝、十恶不赦之人往往判处斩立决,就是立刻拖出去了。还有一种就是被判秋后问斩,相当于现在的死缓,给犯人一定的时间看其表现,或许案情还有转机,或许皇帝大赦天下等,秋后问斩相当于给犯人一个缓冲时间,避免冤假错案。

2、《皇帝内经》中素问篇关于一年四季是这样论述的,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秋天是万物肃杀的季节,皇帝贵为天子,所做的事情都是顺应天命。从阴阳五行的思想来看这个时候完成行刑符合天地运转规律。

3、为了普法教育,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人们最空闲的时候,不仅朝廷不会在这个时节出征打仗,老百姓在这个季节也完成了粮食收获和播种,选择在这个时候执行死刑,就是为了让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观看,以儆效尤,警示后人。古代的普法教育主要通过这个公开的行刑来达到口口相传的普法教育。

4、气温降低,不利于病菌的传播。因为人群大量聚集观看,如果是春夏可能会产生一些病菌和瘟疫,而冬天太冷人们又不方便出来,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为了安全。

秋后问斩是古代人民长期积累的一种生活经验,这个时候既能保证罪犯得到向上申报审理时间,又是顺应时节,还能方便大家参与普法教育。

5

秋在古代.帝王崇《易》中为金,金主杀,秋也是收获收割时期,秋杀帝王认为顺应天道天理,收完粮食行刑只是巧合而已。

6

看过一篇文章,古人对死生大事非常看重,原因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三个原因是给翻案留一点时间,也许有新证据重判不杀呢,第二是季节,秋季万物开始萧瑟,树木开始凋零,寓意着结束,对应死亡。第三是秋收后农闲,老百姓有时间关注这件事情,给冬季的茶余饭后制造话题,能起到最大教育意义。在古时,斩首是相当于现在的娱乐活动,老百姓都是欢呼雀跃拥护的。

7

好像古人迷信,和老天爷有关系。
皇帝要定期祭天的,就是烧香磕头呗[呲牙]
把这段时间国家出生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都要统统报给老天爷的。
所以秋后问斩应该和这个有关系。
细节记不得了[酷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