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首先,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他44岁之时出仕,从县令做起,兢兢业业,被多任顶头上司树立为
首先,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他44岁之时出仕,从县令做起,兢兢业业,被多任顶头上司树立为官吏标杆,康熙年间,最高的官做到江南江西总督。
这个人政绩不错,做事谨慎,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
那么,“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于成龙被认同、确认为循吏,清官,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可是,这不等于于成龙就能够为所欲为,甚至去诛杀所谓的大将军赫里了。
在清朝,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的从属关系,文官与武官之间就不能够统属,互相之间无权干涉对方的权利实施。
另外,清代被授予大将军职衔的人并不是很多,在清朝初期,大将军都是靠前指挥,指挥野战,拓土开疆,平复乱局的角色,怎么可能会被一个区区的文官所诛杀?
在康熙一朝嗣后,任大将军之职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比如,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这样的人,哪个总督、巡抚敢碰一下?
题主所提问的由头应出自影视作品当中的情节,这不属于真实历史。于成龙以两江总督之身,居然能杀了江宁将军,这简直是愚不可及的杜撰。总督听着官声显赫,但是品级不过是正二品,驻防地的将军品级则为从一品。
另外,没有皇帝的专旨,谁敢去碰驻防将军一下?另有一层,驻防将军的出身必须是出自清八旗,代表清廷,震慑所在地军民人等,自然带有监督当地督抚的作用,总督、巡抚与驻防将军的任务各不相干,如果有了争议,要经过朝廷判断解决。也就是说,于成龙没有权利去处死一个朝廷钦命的驻防将军的。
假如说,题主一定把于成龙设定为一身是胆,为民请命的角色,那么,即便如此,于成龙也杀不了这个所谓的赫里,因为,第一,于成龙做为文职官员,他无法抓到拥有5000军兵的驻防将军,如果想去硬碰硬,在大清正规军的面前,于成龙的几十个护卫也就是一盘小菜,他根本就近不了所谓赫里的身。
综上所述,据《清史稿》所载,于成龙为循吏,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标新立异,刚愎自用,乃至于独出心裁的人,也正因为他做事踏实,才一步一步的进到大吏之位,所以,题主所问,乃是影视夸张,荒村野史,不值方家一哂。
于成龙杀赫里,那是标准的造反了,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赫里是江宁将军,全称镇守江宁等处地方将军,为清代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官至正一品,乾隆年改成从一品。
于成龙呢?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至从一品。
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
他们看起来官职级别差不多,但是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军队、一个文官系统,互不兼管的,于成龙管不了他,更杀不了他,
赫里是驻防八旗的八旗将军,这是什么概念呢?清朝的八旗派遣到地方的驻防军队,区别于绿营军,他们才是清朝的正规军,皇帝的嫡系军队,地方官管不了他们,说句不好听的,他们驻防八旗将军是满清的股东,不是打工仔,
于成龙呢?两江总督,标准的文官,兼管地方军事,但是,他管的军事只有绿营军,管不了八旗,他的军队只有督标的几千人,其他绿营军只能通过提督管理,他自己可管不了。
于成龙杀赫里,相当于袁崇焕杀毛文龙,都是标准的造反了,皇帝听了绝对是毛骨悚然,你杀他是想干嘛?。
另外,编剧完全是外行,一点基础知识都没有,
于成龙是两江总督啊,这样封疆大吏,管这种事麽?包拯开封府尹,没事天天审案子?狄仁杰是宰相,没事审案子?那还要提点刑狱司、按察使、大理寺干嘛呢?抢饭碗呢?
即使是审案子的官吏,杀人的流程也是审理案件、上呈朝廷、刑部审核、上呈皇帝批复,然后下传,在然后杀头吧?
你审理完了,马上当场就砍头,你还有王法没有?
这是杀普通人都有这么多的程序要走,杀比他级别还好的武将,怕是要大理寺加刑部加都察院三司会审,然后皇帝批复,在然后菜市口杀头吧?
如果两江总督可以杀驻防八旗将军,那等于说,两江总督不仅有你的人事权,你的命也在他手里,八旗将军肯定会对他忠心耿耿,那两江总督还不成了军阀?
这也是为什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感到毛骨悚然,【帝骤闻,意殊骇】
在电视剧《于成龙》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出剧情,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将大将军赫里拘禁,并最终诛杀。电视剧中虽有虚构成分,但在真实历史上,于成龙、赫里,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前者为文臣,后者为武将,按理说该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有些时候,朝廷中还会出现武强文弱之事。
再说品阶,康熙曾亲提“高行清粹”匾额,以此褒奖于成龙,赞扬他为国为民做的贡献,可见他当真是个清官、好官,而赫里呢,是满洲贵族,也是康熙的外甥,地位高不可及,在真实历史中,电视剧中的场景会发生吗?我们先来说说于成龙的为人。
1617年,万历皇帝对朝政之事愈加倦怠,明朝国力也陡转直下,慢慢衰落,朝政腐败之事日益常见,官官相护,百姓民不聊生。面对黑暗的官场,于成龙心中似有波涛激荡,迫切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一现状。
可谁又能知道,明朝腐败已达根系。1639年,于成龙前往省城太原参加当年科举考试,在考场上,考官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收受贿赂,帮助他人作弊。看到这一幕,于成龙满心愤怒,他大笔一挥,在考卷上肆意抒发对当下黑暗时局的看法,表达自己胸怀抱负之心。
可当时毕竟不是往日的明朝,于成龙无奈名落孙山,虽有官员可惜他的才华,让他以备取生的身份参加会试,但于成龙早已心灰意冷,最终借故回乡。
此后清军入关,他再次参加科举,落榜后进入国子监学习。1661年,已经是44岁“高龄”的于成龙得到前往罗城县做县令的机会,当地土地贫瘠,百姓常年吃不饱饭,城内土匪肆虐,经常掠夺百姓钱财。
所以上任第一件事,于成龙决定大力清剿土匪,在此过程中,于成龙将自己的生命置身事外,还曾只身前往苗寨,劝说对方剿灭恶匪,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罗城县恢复往日平静。
既然土匪已除,接下来便是恢复发展了。“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与民同治”,这是他在办公处写下的一副对联,在生活中,他推崇吃苦耐劳的农民,时常奖励他们,自己的儿子从千里之外赶来探望,他却用萝卜青菜来招待,两袖清风,更让百姓爱戴。
在他的带领下,罗城县发展迅速,1667年,经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一职,两年后再次升迁,担任湖广黄州府同知,由于政绩突出,1673年再度升迁,被调往武昌主持武昌府政务,同年,“三藩之乱”爆发,湖北各地暴乱严重,由于此前于成龙在当地有过任职经历,于是被派遣当地主导局面。
当时吴三桂为了制造暴乱,特封官职“札书”策反官员,可不料事态变故,出现了“伪冒札书”,收到的官员则被大肆滥捕,一时间人人自危。麻城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趁此机会发动暴乱。
于成龙搞清来龙去脉后,先是张贴安民告示,将事态缓和,随后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贼窝,劝说刘均孚,最终在十天之内平息动乱。
1678年,于成龙升迁至福建按察使,过了两年被升为直隶巡抚,受到康熙帝的召见,康熙帝称他为“清官第一”,还亲自制作诗歌赠送给他,以示宠信,随后,于成龙被调任两江总督。
“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这是于成龙的生活常态。1684年,时年68岁的于成龙逝世,在去世之前还依旧在审理案件。
百姓们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远近闻之,皆啜泣,如丧其亲”,出殡那天,无数百姓士兵伏地痛哭,连江中流水的声音都被盖了过去。康熙帝还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谥号“清瑞”,以此纪念他一生廉洁刻苦。
可即便如此,相对于赫里的尊贵身份,于成龙也无法处置他。赫里可是满洲贵族,当时康熙皇帝的外甥,只有康熙敢处治他,于成龙即便再过优秀,官职再高,也终究是近臣,无法与皇亲国戚比肩,就连当时专管刑法的刑部尚书,在赫里面前都要礼让三分。
所以即便于成龙真要杀赫里,基本上也就把自己的仕途一并陪葬,并且,很大可能会连累家族,满门抄斩只是康熙一句话。另外,在现实中,士兵根本无权进入赫里的住所,他住的可是满城,周围都有八旗重兵把守,想要突破这层防御谈何容易。所以综合原因,这件事在电视剧中还能虚构,但在真实历史上则绝不可能发生。
清朝康熙年间其实有两个于成龙,一个是两江总督于成龙,另一个是河道总督于成龙,前一个是汉人,后一个则是汉军镶红旗人。当然,既然题主说的是诛杀赫里一事,那肯定是问两江总督于成龙,因为杀赫里一事出自电视剧《于成龙》,而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事情。
这里先提前告知下,赫里非历史人物,而是电视剧《于成龙》虚构的人物,因此于成龙诛杀赫里一事乃是戏说,而非历史。
那在历史中,两江总督于成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两江总督是经过清朝两代帝王认可的廉吏典范,康熙曾为其亲自题写“高行清粹”匾额以示褒奖,并赞其“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而乾隆也曾御书“清风是式”四字匾额,以示对于已经逝世的于成龙的推崇。由此可知,一个能被两代帝王认可的于成龙,他为绝对是一个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好官。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以广西罗城县令的身份出仕后,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的足迹跨越广西、四川、湖广(后来的湖北和湖南)、福建、江南(后来的江苏和安徽)、江西等数省,仕途也从七品知县做到了一品总督,在这期间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畏权贵、勇于担当、刚直不阿,以三举卓异的优异政绩,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如福建巡抚吴光祚就称其为“闽省廉能第一”。
于成龙的政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非是那些只知廉洁却不知办事的顽固“清官”,他是既廉洁又奉公。在罗城为县官三年之间,曾经混乱不堪的罗城即得到大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于成龙从而也得到时任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嘉奖,凭借着这等政绩,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由此他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因于成龙的勤政爱民,于成龙是深受百姓的爱戴。据史书记载,于成龙去世时“金陵人为之巷哭。相率香灯祭与寝。日几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远近闻之,皆辍市,如丧其亲”,南京城中是人人哭泣,每日都有成千上百人前往府衙临丧。而出殡当日,更是“士民数万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 江干江水声如不闻”,沿途都站满人,连绵二十余公里,皆跪地痛哭。从中可知,百姓爱戴于成龙一事所言非虚,正如史书所言:“(于成龙)公之得吏民之心,江宁人谓数百年来无能如此者”。
当然,于成龙虽不畏权贵,且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但杀害赫里却是万万做不到的,也是实在不能做的。
首先,剧中于成龙虽贵为两江总督,且还兼任着兵部尚书,但却是没有权去捉拿作为江南八旗兵最高统帅的赫里的,别说是去捉拿,就连节制的资格都没有。同时,剧中赫里可是康熙的外甥,是满洲贵族,身份是贵不可言,在当时即使赫里犯了法,连刑部尚书都没有资格审判他,更别说于成龙,当时只有康熙才有权处置他。
因此,如果放到现实中,除非于成龙甘愿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杀他,否则他绝没有资格去处置赫里,而且别忘记当时的赫里可是住在满城中,满城除了满人能进,汉人是无权进入的,而且是由八旗兵重兵把守着的,因此以现实的环境,即使是于成龙敢杀,他也进不了满城,想想看于成龙连抓都抓不住赫里,谈何去杀呢?
其实说白了,于成龙杀赫里一事除了是发生在电视剧中,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那么既然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发生的事情,又何须谈论于成龙敢不敢杀赫里呢?只要编剧乐意,于成龙杀亲王,甚至是杀皇帝,那都是可以的事情。
因为《雍正王朝》与《康熙王朝》里面只出现了张廷玉,陈廷敬,李光地,李卫,田文镜等汉臣,而没有出现于成龙这个人,所以于成龙的名气没有那么大。
不过,于成龙有一个名号特别著名,那就是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
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都有哪些经历呢?
于龙成是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吕梁市,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17年。他在崇祯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第一次参加乡试,但是因为太原科举舞弊,于成龙直接在试卷直接抨击了些事,所以没中举,成为副榜的贡生,但是可参加会试。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于成龙继续参加乡试,但是落榜。于成生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无力再参加科举。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此时他四十四岁,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令,因为广西入清不过两年,之前的罗城县令下场都不怎么好。
于成龙用了三年的时间,罗城大治,于成龙很受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器重。
康熙六年,时任两广总督的金光祖对于成龙的评价,广西唯一的卓异,于成龙调任四川的合州知州。
康熙八年,因为表现优异,于成龙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当了四年之后,升为武昌知府,又担任了四年,湖广巡抚张朝珍对其的评价,但是卓异。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担任湖广江防道员。
康熙十七年,于成龙担任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不久之后,担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于任上,终年六十八岁。雍正时,入贤良祠。
于成龙在当两江总督的时候,当然是没有资格当一品将军赫里的。
赫里的原型是噶礼,他被康熙勒令自尽。噶礼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噶礼生性贪婪,虐待百姓。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为什么如此成功呢?
1681年某天上午,康熙皇帝在紫禁城亲切接见了直隶巡抚于成龙,拉着他的手说:你是“今时清官第一”!算起来,于成龙可能是受康熙皇帝表扬最多、评价最高的干部。由于他的推崇,三百多年来,于成龙可谓家喻户晓。于成龙最终能进入官场,得益于政府的一项特殊政策。
1681年(康熙二十年)某天上午,康熙皇帝在紫禁城亲切接见了直隶巡抚于成龙,拉着他的手说:你是“今时清官第一”!
算起来,于成龙可能是受康熙皇帝表扬最多、评价最高的干部。由于他的推崇,三百多年来,于成龙可谓家喻户晓。如今电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令于成龙的形象更加丰满,一些同志在感叹之余,又觉得他完美得高不可攀。
事实并非如此。
平常人于成龙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与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些硬件条件可能还不如我们。
落榜复读生,智商平平。于成龙是明代御史中丞于坦后人,但家道早已中落。虽然志向高远,偏偏考试不行,二十多年过不了科举关。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23岁的青年于成龙在太原参加乡试,结果与举人擦肩而过,只中了个副榜贡生,就是落榜生中基础比较好的,可以免费到国子监复读。不久明亡清兴,一耽搁又是几年。清朝恢复科举之后,于成龙又考了几次,仍然考不上。终其一生,他的最高学历还是落榜复读生。后来当了大官,在一些重要场合,礼仪规定必须写明职务级别和学历。这项规定对他来说无异于羞辱,等于举着牌子告诉所有人:我不但学历低,还是“伪”学历。局势稳定后,官场中人普遍高学历,低学历低人一等,当事人当然自卑。
入职晚,工作岗位奇差。于成龙最终能进入官场,得益于政府的一项特殊政策。清初百废待兴,干部奇缺,科举取士根本赶不上需要,朝廷决定直接从社会上挖人才。于成龙喜从天降,居然被选中。但这块馅饼并不好吃,他的工作岗位是广西罗城县令。罗城刚刚归化不久,自古瘴疠荒蛮,而且距内地好几千公里。长期战乱导致县城只剩下6户人家,无民生可言,无基础设施,民风冥顽凶悍,犯罪分子明火执仗,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朝廷此前派去过两个县令,一个被人杀了,一直无法破案,另一位干了没几天,为了保命,扔下大印跑路了。这一年于成龙已经45岁,干还是不干?
犯过错误,受到断崖式处理。于成龙不是神,至少有两次犯错误的记录,而且处分都很重。一次是在武昌知府任上,他负责为部队架桥。这个山西人对水乡不熟悉,工程质量不过关,军队还没使用,桥就被洪水冲垮了,结果受到了开除留用的严重处分。
另一次发生在两江总督任上。这个职位是于成龙事业的巅峰,但因为年纪大、疾病缠身,疏忽了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管束。他的助理田万侯打着领导旗号为非作歹,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康熙帝没有因为器重于成龙就手下留情,严肃追究了他的领导责任,于成龙被连降五级,实实在在的断崖式处理。
曾经动摇过,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于成龙不是输入固定程序自动运行的机器人,面对压力也会恐惧软弱。初到罗城,两间四处透风的破茅草房便是办公室加宿舍,几块土疙瘩垒成办公桌,夜里害怕坏人进来,不敢睡觉,饿肚子更是平常。花钱招聘过两拨工勤人员,有的被凶徒打死,有的吓成了神经病,余下的不是病死,就是不辞而别,县太爷连正常生活都难。
于成龙后悔了:这鬼地方简直是人间地狱,我脑子有病啊,我自找的!快扛不住的时候,他接连给上级打报告,强烈要求调动工作。假如大家都不安心在艰苦地区工作,不等于国家版图缩小了吗?所以上级没有理会他的申请。
虽然说了落后话,但活儿确实干得漂亮,于是朝廷重用他为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龙如释重负地告诉好朋友:罗城的城隍庙真灵啊,我去求过平安,现在真的活着离开啦!
也有小毛病、小爱好。于成龙可能是清代绰号最多的高干,比如于青菜、于糠粥、于半鸭、于青天等等。实际上也有不那么正面的绰号,比如酒徒。他的确喜欢喝点小酒,但凡条件许可,每天必喝。尽管没有耽误事的记载,但作为地方一把手,被围观拍砖是逃不掉的。
就是这样一个寻常人,康熙帝器重他,官场尊敬他,历史学家认可他,百姓怀念他。如此超越时空、各方评价高度一致的封建官僚,在历史上极其少见,简直就是奇迹。
于成龙为什么如此成功呢?
主观上,与人民紧紧相拥。于成龙书读得很多,加上祖先的影响。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为生民立命”的价值取向,是他人生的基本信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明末的腐败和明末清初的战乱,让他对人民的苦难抱有深深同情,坚定了他的使命感。正因为如此,当有人劝他别去罗城找死,暗示他副榜贡生前途有限,不值得拼命,他一抒胸臆,解释了别人的疑问:科举制发明之前就没人做大事吗?我去罗城不求富贵温饱,只求“天理良心”,老百姓活得好一点。
他卖掉房产凑齐路费,毅然赴任。“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宁愿吃糠咽菜,也不拿他们一个子儿。深入虎穴卧底,与土匪称兄道弟,然后从重从快活埋了匪首。所到之处,无不迅速恢复秩序,人民安居乐业。——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康熙帝称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至今人们还把他同“清官”等同,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于成龙不但清廉自爱,而且大有作为、善于作为,施政目标始终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维护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因此,于成龙的“得票率”自然高于曾国藩、左宗棠。
客观上,于成龙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大时代。1661年(顺治十八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康熙皇帝登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开启。同样也在这一年,老书生于成龙当上了罗城县令,幸运地赶上了大时代的特快列车。
“察吏安民”四个字正是康熙皇帝的执政理念,直指时弊,顺应民心,符合时代要求,契合于成龙这类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康熙帝围绕安民从严治吏,多次说“朕事事以百姓为念”。对这样的君主,于成龙没有理由不忠诚。而他的忠诚不是说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而是体现在保土安民的实际行动上,甚至愿意付出生命。
他的忠诚还表现在胸怀坦荡,不揣摩上意,只要对社稷苍生有益的事就大胆去做。在两江总督任上,于成龙请求皇帝破格提拔与自己同名同姓的爱将、同样廉洁有为的小于成龙。康熙帝力排众议加以支持,最终小于成龙也成为名臣,贡献多多。假如没有志向的一致和心灵的默契,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发生。
于成龙去世后,康熙帝还向人打听他的事迹,并且感慨说:“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其实,经过一个甲子的努力,康熙的清官能吏队伍蔚为壮观,除了两个于成龙,还有张伯行、范承勋、格尔古德、赵申乔、彭鹏等等,名单很长很长。没有这样一个名单,就没有康乾盛世;没有康熙这样志向高远的卓越政治家,就没有这份名单,两者互为因果。
1、清朝名臣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2、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3、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是一个为国家为老百姓鞠躬尽瘁一心一意办事的好官,赫舍里应该杀,不能因为是皇亲国戚就勉于刑法,有这样的好官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我刚刚看过最近新出的一部剧《于成龙》,看了这部剧让我了解了清朝官员的生活,知道于成龙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也是大清朝第一廉吏。至于我对清朝的了解也不多,但我知道清朝是满清贵族打下来的,主要的是满清八旗,清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逐鹿中原,主要靠八旗兵的战斗力,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帮助清军入关,皇太极的儿子顺治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初年掌握大权的是多尔衮,后来多尔衮死后,顺治才真正掌权,清朝初年大臣有鳌拜,索尼等人,其中鳌拜跟随皇太极打过天下,立过很大的功劳,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反清复明的人很多,清朝入关之后就发布科举,这样就让那些人放心了,因为清朝继续实行科举制度选官,采用了中原汉族的文化来统治国家,所以反清复明的斗争就开始停止了,但还有一部分人在反清复明,清朝采用的是汉族文化和满族共存,清朝也任用满汉两个民族的大臣,于成龙就是在清朝顺治十八年当上的知县,也是他碰到了一个好的时期,正巧碰上了康熙皇帝即位,康熙一生重要的举措就是,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和亲征葛尔丹。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清帝即位后,尤其是在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四朝,重用汉人来统治国家,满清八旗虽然在清王朝建国的时候立过很大的功劳,但在后期,八旗就帮不了什么忙了,所以在清王朝后期,清帝还得采用汉人来对付内外强敌,清初,圈地运动的确很大,很多地方的土地都被贵族圈为自己的土地了,这个现象一直到康熙年间才得到了一些解决,清初大臣鳌拜一直活到了康熙时期,鳌拜傲慢,居功自傲,所以经常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最后被康熙除掉了,康熙年轻时就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于成龙就是碰上了康熙这个明君所以在他的仕途中,从小官一直做到二品大官,一路升迁没有被贬过,也是这个原因,于成龙洁身自好,为百姓谋福,很得百姓的尊敬,于成龙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清廉官吏,清官只有做到品级高点,才能彻底为百姓谋福,于成龙所治理过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帮助朝廷平定了一些地方的小叛乱,立过功劳。 于成龙采用的办法很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只有用重典才能治理好国家,这样,毕竟清初顺治年间还很不太平,清朝迎来盛世的时候是康熙中晚年的时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清王朝也是因为自大,自称天朝上国闭关锁国导致了清后期的衰落,严重的使中华文明遭到了破坏,清朝自乾隆以后,就开始了衰落。 清王朝也是因为采用了汉族文化才统治了二百多年,毕竟汉族文化是先进的,相比蒙元,清朝存在的时间已经是很长的了,蒙元就是因为国家动荡内乱,贬低汉人,最终导致了元王朝短暂的生命,也最终导致了蒙元的覆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统治中原地区必须得用中原汉族文化才能巩固一个新兴的王朝,多么强大的王朝,地盘是多么的辽阔,可是不采用汉族治理国家的经验,就会导致彻底的覆灭,为什么孙中山先生那么的伟大,是因为孙中山先生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更结束了在中华大地上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一个封建王朝是容易的,但毁灭一个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的,自夏朝商朝开始,奴隶制就压迫着人民,到秦统一全国,封建帝制进一步封闭人们的思想,直到2000年后才彻底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华民族再一次强大起来。 此文章是我在搜狐第一次写的文章,欢迎大家的阅读,谢谢大家。
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应该看现在满屏的历史戏,容易犯恶心。两江总督于成龙杀赫里这种情节出现在电视剧《于成龙》里,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现实中于成龙根本没有资格处置赫里。
于成龙本身职务两江总督为正二品,但老于有兵部尚书衔,所以为从一品,而赫里身为江宁将军,品级为正一品,级别比于成龙要高。
从系统来看,清朝兵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虽然互不统属,但八旗高于绿营,因为八旗是满人组成,绿营相当于伪军,是汉人组成,两江总督能管境内的绿营兵,但绝对没权利管八旗兵,更何况八旗兵长官赫里还是康熙外甥,属于皇亲国戚,
旗人在清朝是属于特权阶层,司法自成系统,审理满人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中央特设的司法机关有:主要审理满族贵族宗室、觉罗诉讼案件的宗人府,专门审理内务府管辖的上三旗或宫廷太监案件的内务府慎刑司,审理八旗地亩等民事案件的户部现审处。地方特设的司法机构有:负责京师所在地的普通旗人诉讼案件的步军统领衙门,负责京外省区的一般满人案件的将军、正副都统,专门审断盛京地区旗人的盛京(今沈阳)刑部。另外,旗营驻防地的旗人之间诉讼,由驻防八旗中的理事同知审理。以上满族、旗人诉讼案件由专门机关处理,一般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满汉之间的诉讼,由理事同知与州县官员会同审理,普通司法机关虽有受理权,但无判决权,只能将满人口供及审拟意见转送各专门司法机关处理。
像赫里这种级别的旗人,于成龙根本无权过问,只能由宗人府和刑部一同审理。而且当时满汉有别,因为满人高贵,所以南京有专门内城作为满城的。江宁将军府是在满城中,汉人是禁止入内的。像电视剧《于成龙》里于成龙派几个衙役就把赫里给绑来杀了,简直无知到让人抓狂,这和汪精卫派几个伪警察就把冈村宁次从日军司令部抓来枪毙了一样无厘头。
于成龙是明朝秀才,满清入关后重开科举,但当时有骨气的读书人都不却考,所以当时录取相当容易,顺治十八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终于当上了满清公务员,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当时满清入关不久,维稳是头等大事,于成龙政绩在于廉洁的名声和维稳本领一流,任合州知州3年后,被调任湖北黄冈知州。
于成龙对朝廷忠心耿耿,日夜修桥收复流匪,而且一心一意想做官为朝廷服务,引起了湖广巡抚张朝珍的注意,他再次向康熙上书,于成龙同志操守、为政、才能、清廉程度都无可挑剔,应该评为“卓异”,于成龙再次升官,任武昌知府。这时,满清入关已经二十年,距离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也有十几年了。
但于成龙的名声也更大了,他没有改变,依旧是吃着青菜,嚼着粗糠,甚至连仅有的一头骡子,也在饥荒年份,被他让人拉去卖掉,赈济灾民了。只要于成龙在哪里任职,哪里就稳定于磐石。
在福建,为了对付叛匪郑成功,严格实施禁海令。康熙十八年,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
康熙是个圣明的君王,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士为知己者死,主子这么英明神武,恩重如山,从那一刻开始, 在于成龙的心目当中,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家人,整个大清国就是他自己,他不属于汉人,他属于大清国。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