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义时间:1949年5月16日上午10时,具体计划:以军舰一艘自沉于吴淞堵塞航道,以机械化炮兵团攻占和封锁机场,以精锐步兵一团攻打“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抓捕汤恩伯,再与浦东的我三野部队会师合围复兴岛,一举活捉在此督师的老蒋和小蒋,这个起义计划是不是非常完美?


(汤恩伯)


汤恩伯晚年被同僚所不耻,是因为出卖了恩师陈仪,后者在其担任上海防卫最高指挥官期间,力劝汤司令幡然醒悟阵前起义,顺便扣押老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属于干脆没有成形的起义方案,而在上海战役期间,真实发生了一次未遂的起义,如今回头去看,殊为可惜。


起义发起人是蒋军联勤总部视察员、军需补给检查团团长、太湖警备司令、陆军中将张权,河北武强县人,陈诚的保定八期同学。张权将军保定军校毕业后,曾经选送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归国后致力于机械化炮兵的建设,抗战期间已任军委会军训部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中将总队长,指导各炮团在抗战中向日军猛烈开火,在军界资历深厚 ,门生故旧遍布。


(张权将军)


抗战期间,张权将军在重庆有缘结识周公,多次面聆教诲,思想日趋进步。抗战胜利后被老同学陈诚所排挤,一直担任闲职,但仍然利用有权视察后勤补给的便利,多次送出重要情报。尤其是渡江战役前夕,张权将汤恩伯长江防线的兵力分布、要塞要点火力配置等情报,一一秘密送往江北,同时配合策反了江阴要塞守军,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战役前夕,张权奉命潜入市区策反蒋军将领,并携结拜兄弟、陆大将官班同学李锡佑同往,李锡佑虽然已被免职,但他是李延年兵团所属第132师的老师长,所以这个132师成为了张权和李锡佑的重点策反目标。张权同时做工作的还有青年军第209师、第182师和两个独立炮兵团,并取得了相当进展。


(汤恩伯)


这几个师、团的军事主官眼见蒋家王朝大势已去,确实都有了阵前起义之心,时逢老蒋正临复兴岛督战,于是众人制定了奇袭北四川路汤恩伯总司令部、封锁海空交通、配合解放大军进城、活捉老蒋本人的起义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起义部队将达到数万人兵力并且拥有两个重炮团,完全可以迅速控制浦西市区的局面,因为蒋军大部都在外围防线。


张权同时联系了自己好友,一位李姓海军舰长,安排沉船以堵死老蒋海上逃路的方案,并将起义计划通过地下党上报总前委,得到了首长的批准和支持:张权被任命为起义军总司令,地下党员王亚文为政委,起义时间与三野攻击部队相配合,定在5月16日,上海起义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不料老蒋在此期间亲自召见了淞沪地区的各部军事主官,恩威并施命令顽抗到底,军事会议上还由汤恩伯当场宣布了《战令十条》(所谓的十杀令),同时要求将团以上军官家属送走“保护”起来。这番举措让部分答应起义的将领有所动摇,包括青年军209师师长方懋锴、第182师师长王挽危等人,张权将军不得不逐一再做工作。


然而问题却没有出在上述人身上,反而是李锡佑负责掌握的132师出了问题,由于张权忙于起义准备事项分身无术,便将一封李锡佑的亲笔信,遣自己的侄女婿送往驻复旦大学的第132师师部。李锡佑这封信是写给自己的老部下、“好兄弟”张贤的,时任师部中校情报科长,信中嘱其秘密联络各级军官准备起事,由于李锡佑对张贤有恩,所以对其深信不疑,信中将起义主要计划和盘托出。


(毛森)

这已经是1949年5月14日,距离起义时间仅剩两天了,结果就是这个张贤,白天笑脸相迎信使,晚上就向上峰告了密。得到消息的汤恩伯大惊失色,立即命令总司令部二处处长、上海警察局长、军统大特务毛森侦办此案。本来,张权隐蔽在起义指挥部吉祥路121号的秘密住处,特务们轻易是抓不到他的。


可惜的是张权对已经被出卖的情况浑然不知,5月15日仍然出来活动,上午再去争取吴淞要塞炮兵指挥官,下午4时想回家看看夫人是否已经转移,结果在家门口被埋伏的特务逮捕。毛森亲自主持了审问,但是酷刑之下张权也没有吐露起义名单,然而失去了总指挥的起义行动和捉蒋计划,却因为张权和李锡佑的被捕而失败,因为各部失去统一指挥接不到任何命令了。




(解放军攻入市区)


张权将军被捕距离原定的起义时间仅剩18个小时,殊为可惜,特务们在他身上一无所获,遂于5月21日将他和李锡佑等人枪杀于上海街头,为掩人耳目公布的罪名是“扰乱金融秩序”,之前一天,老蒋所乘的军舰仓惶逃离上海。5月27日我军解放上海,张权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而出卖起义计划的那个张贤,虽然东躲西藏,仍被我公安机关缉拿归案,1957年公审后予以枪决,以慰张权等烈士的英灵。


这次起义如果成功,几乎可以改变历史进程,可惜由于行事不密和所托非人,最终功败垂成,可谓最遗憾的一次起义失败。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失败的起义数不胜数,无论是大规模的群众起义,还是小规模的军队起义,起义失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下场悲惨。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太原战役中阎锡山的第30军,在准备起义、奔向光明时被奸人告密,导致起义失败,其领导人和我军派去联络的干部被杀害。

1948年10月,我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率所部发动解放太原战役。徐向前一面指挥部队攻取外围阵地,一面指挥对敌军实施“攻心战”。他请之前起义和被俘的蒋军将领给太原城的守军军官写信,奉劝他们认清形势,放弃抵抗,弃暗投明。

阎锡山部第30军军长黄樵松也接到了一封信,信是徐向前请之前起义的高树勋写给他的。

黄樵松是早年参加西北军的爱国将领,他经历过“西安事变”,对我党的爱国主张有一定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黄樵松曾在台儿庄、娘子关等前线与日寇奋战,蒋介石消极抗日、排斥异己的政策使他内心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

黄樵松从西安调到太原后,虽然阎锡山非常倚重他这只能打仗的部队,极力拉拢他,但他还是与阎锡山保持着一定距离,作为“客”军,他深知困守孤城,凶多吉少。

高树勋在信中,希望黄樵松能以太原3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重,寻求一条光明的出路,对自己对部队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和我军的联络人员充分接触后,经过反复权衡,黄樵松决定顺应潮流,率部起义。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起义计划被他的亲信师长戴炳南出卖给了阎锡山。

戴柄南已跟随黄樵松16年,从营长、团长一直被提拔到师长,深得黄樵松的信赖和倚重,但获悉起义计划后,忘恩负义的戴炳南却向阎锡山告了密。

结果在起义前夕,黄樵松和我军派去联络的参谋处长晋夫、侦察参谋翟许友一起被阎锡山逮捕,押送至南京。不久,晋夫和黄樵松在雨花台被杀害,翟许友被判无期徒刑。晋夫在临刑前高呼口号,英勇不屈。黄樵松在狱墙上留下一首诗:“戎马扔书生,何处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求死”!

背恩忘义的戴炳南被阎锡山提升为30军军长,他的无耻也让他“晋升”为我军宣布的太原战役五名主要战犯之一。太原解放后,戴炳南自知罪孽深重,玩起诈死的把戏,但最后还是在藏身的壁柜下面被活捉,不久后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徐向前元帅对晋夫和黄樵松这两位为解放太原献身的烈士,一直缅怀在心。1984年,83岁高龄的徐向前路过南京时,亲往烈士陵园,在晋夫和黄樵松遗像前敬默,向身边的人讲述两位先烈的事迹,徐向前还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他们的功绩。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3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

历史上的起义,除了刘邦和朱元璋,就没有成功的,其他的没有最失败只有更失败,对于失败的定义就在你怎么看了。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尤其是陈胜,最后死在自己车夫手里,算不算失败?可是他同时推动了天下对秦朝的颠覆的开始,最后由刘邦统一,所以他虽然失败了,可是他想推翻秦朝这个事成功啦,从个人角度讲他失败了,从事情角度讲他成功啦。你说这事气人不气人,第一个起义的是我,死的最惨的也是我,最后坐江山的不是我。

再比如黄巾起义,就因为泄密,提前造反,结果被所有世家大族欺压,三兄弟全部被消灭,一点好处没有,倒是给以后的乱世三国开了好头,让一些野心家开启了勃勃野心。

要说最失败的,我认为是黄巢起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这是黄巢进京科考落榜后写的诗,是不是很霸气侧漏啊。

没错,黄巢最后还真做到了,他先是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部队,很受王仙芝器重。好景不长王仙芝要投降,黄巢在打伤王仙芝之后独自领兵开始于大唐对抗。

先后征战江南,北伐长安,占领长安后又被赶出来,最后死在泰山,也有说法是,在泰山出家了,最后不见了。

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咱不管他是死了,还是跑了,我说他最失败的是什么呢?他攻入长安,出榜安民“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姓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并且向百姓发放钱财粮食。并称帝,建国大齐。

原来朝廷四品以下留用,以上罢免。可是毕竟当时的起义军什么人都有,虽不扰百姓,可是对达官贵族是烧杀抢掠,已经到了黄巢说话都不好使的地步,“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全城百姓都开始人人自危。

没多久唐军反击长安,黄巢大败,愤恨城中百姓帮助官兵,于是下令大屠杀,俗称“洗城”。黄巢率领残兵败将向东出发,最后被困死于泰山。

这就是黄巢起义,虽然后来还有其从子黄皓继续起义,可也没多久就被灭了。

黄巢起义最失败的原因,学会了游击战的避重就轻,却没有稳固的后方基础,纯属于流寇性质,并且做事前后不一,屠杀长安城百姓,从此失去民心,终究要失败。而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近代的解放军,同样是游击战为主,却积极建立革命根据地,不仅有稳固的后方支持,也同样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从红军开始的不被了解和接受,到淮海战役里被农民小推车推出来的伟大胜利,就能看出来。

所以,历史就是面镜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壮大自己,这就是历史的作用。

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喜欢的加个关注呗。

4

欧洲农民大多数的起义,都很失败。

虽然我们极少听说欧洲农民起义,但不代表他们日子过得就很好。举个例子,17世纪的法国,1662年,6000多名布洛涅地区的农民拿起武器造反,反抗沉重的税赋;1664年,贝阿恩地区也有6000多名农民造反,他们抵制要强行征收的盐税(这里本来免征盐税);1670年,朗格多克地区5000名农民反抗国王征税……

你看,人家也有起义,只不过都很快被镇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世纪西欧最大特色,就是土地被大大小小的贵族所“瓜分”。农民分属于不同的领地内,伺候着不同的主子。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老板脾气不一样。

中世纪贵族管理领地内的农民,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农民要向领主交税,同时也受到领主的庇护。年老者、残疾人、病人、孤儿等等,领主都有义务去照顾。要是遇到个善良的主子,这些农民也就不想反抗了。

所以,一时半会儿无法召集大规模的起义,几千人的规模战斗力太弱,根本成不了气候。


也有少数比较成气候的,比如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结果依然是惨败。

(理查二世剧照)

这次起义很有意思,大概就是说当时英国被法国一顿痛揍,连吃败仗,各种憋屈。国王理查二世想翻盘,于是大肆征税,应对战争。结果,把英格兰农民惹毛了。

实话实说,当时的欧洲农民,最烦的就是国王。为啥呢?他们一般要向三个大老板交税:领主、教会、国王。

给领主钱,是因为租种人家的地,而且老了领主还管饭,没啥说的;给教会钱(什一税),信仰问题,如果真遇到灾年了,修道院也会“施粥”,没问题;至于国王,没见着他一丁点好处,就知道派税官来收钱!

所以,1381年英国农民受不了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25个郡(当时英国有40个郡)的农民——浩浩荡荡的杀向了伦敦。

理查二世当时也不得人心,农民起义军走到哪都很受欢迎,几乎没遇到啥阻拦,就进入了伦敦。理查二世被包围在了伦敦塔中,只能被迫接受和谈。

最初的谈判其实很顺利,起义领袖提出了一些不太过分的要求,比如赦免起义者,降低土地租金,废除农奴制等——理查二世一看,也不是啥过分的要求,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大多数起义者表示很满意,都回家种地了。

(起义领袖瓦特·泰勒被刺杀)

但是,少数人留了下来,得寸进尺:他们要求废除领主贵族的特权,把教会的土地没收分给农民……

这还了得?还没谈完,起义军领袖就被刺杀了。紧接着,国王和贵族开始血腥报复,几乎已经成功起义,就这么失败了。

所以,欧洲农民起义几乎都很失败,他们要么力量太弱小,要么没有组织领导能力——基本上都慢慢发展为“匪帮”,住在森林里,沿路打劫勉强糊口。

5

也许是嘉庆15年李文成、林清直捣皇宫起义。

李文成在河南聚集党徒千人,林清在直隶,山东聚集党徒,二人假以天象,多有相信。林清贿赂宫廷内监为徒弟,又让他在宫中收太监为徒。约定与山东、河南同时起事。9月,林清徒众200人,伪装成农民,身藏武器,由宣武门进入内城,混在街上。傍晚时分,头缠白毛巾为号,分由太监刘金领到东华门,太监高广福领到西华门,太监阎进喜为内应,前往大内。误入文颖馆,侍卫急忙关闭隆宗门,一下子迷失方向。当时嘉庆的二皇子,后来的道光急忙命令太监防备,又拿鸟铳射击爬墙的,射不中,一看,小太监给他的鸟铳弹丸是空弹,急忙拆掉衣服银扣为弹丸,才射中。义军不敢再爬墙,放起火来。各大臣以及神武门侍卫赶来,炮火攻击,义军大败。忽然又雷雨大作,几名义军被雷电击中死于护城河,其余的逃跑。

林清在北京以外几里黄村等待消息。忽然有个小太监跑来告知已经成功。林清跟着前往,被抓捕。原来太监使诈,知道林清所在,骗了过去。林清被打断腿关押在大牢。附近3千多徒众得知领袖被捕消息,发起暴动,杀了知县,救出林清,于是山东、河南地方一起起义。林清虽然重伤,坚持指挥扼守北京要地,号召四方。李文成带人响应。

清朝急忙从陕西调将军杨遇春围剿,路遇义军千人,斩杀200人,义军走道口,杨遇春立在道口,义军看见长须将军,都慌忙奔跑,又被杀万人。于是包围滑县,大炮攻城。城墙厚而高,不下。杨遇春于是只围三面,李文成等从一面逃跑。官军追击杀2000多然,把李文成烧死。又城中百姓2万多也被杀死。

这小起义有点异想天开,直捣皇宫,也差点成功,但是没有预料到清军作战力很强,彻底被剿灭。只以宗教迷信为号召,百姓多从之。也是当地官员不给活路,只有起义,自己做皇帝?

6

历史上曾爆发了许许多多爱大规模的起义,“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并不是每次起义代表的都是成功,也有一些起义,他们差点推翻一个王朝,差一步便可改朝换代,但是却因为私欲毁掉了自己的基业,称他们是失败的起义也不为过!

明末李自成起义

明朝末年,时遇小冰河气候,再加上瘟疫横行、灾荒遍地。这期间还出了一个权监魏忠贤,由此引发了明王朝的党争,后世对此痛心不已。

虽说在崇祯皇帝继位后,扫除阉党、励精图治,但无奈大明气数已尽,可惜了崇祯的呕心沥血。李自成、张献忠乃至关外的女真无不对大明朝虎视眈眈。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了紫禁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灭。而李自成开始变得骄奢淫逸,仅仅四十二天,李自成便被吴三桂与八旗兵赶出了紫禁城,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效忠明朝的程九伯与地方民兵杀死。

唐末黄巢起义

黄巢本来出身于盐商家庭,可以说他不应该是起义的人,不过因为几次科举考试屡试不第,黄巢对仕途丧失了希望。

加之此时关东发生了大旱,黄巢趁机起义,既然这个朝廷不给自己机会,那么就推翻他。并多次击败了官府的围剿,经过几年的奋斗发展,起义军达到了百万之众,并于公元881年攻进了长安,但黄巢没有对唐军乘胜追击,给了唐军喘息之机,并于公元884年6月15日,在狼虎谷兵败自杀。

清末洪秀全起义

洪秀全本是个屡试不第的书生,刚好这个时候遇上了另外一个屡试不第的冯云山,和几个落魄矿工。于是,洪秀全带着他们将中原大地上掀得翻天覆地,自金田起义后,军迅速发展到五十多万之众。

并迅速攻取南京,建立政权,与清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状态,甚至打到了天津附近,一度把咸丰皇帝吓得屁滚尿流。如果不是因为京城戒备森严,恐怕清朝已经覆灭了。此外太平天国原本可以灭亡清朝,但最终因为自己内部动乱,最终也使得太平军人心涣散,结果在曾国藩、李鸿章攻击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而洪秀全也在天京陷落之前病死,并最终被曾国藩将挫骨扬灰。

7

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18I4一1864)是广东花县人,世代务农,有两个哥和一个姐姐,都目不识丁,洪秀全的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供他念书,可他考了四次没考上秀才。四次落第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让他心里很不平衡。1836年有人送给他一本《劝世良言》,这是一本基督中国化的小册子,思想开始震动,放弃科举考试。I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老百姓民不聊生,广西出现卖人肉现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I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洪秀全宣布:“国号太平天国,要除灭清朝阎罗妖,让天下永太平。”

咸丰皇帝派广西提督向荣率部围剿,但起义军得百姓的支持,攻下重镇永安州,向荣在给京城奏章中写到“屡战屡败”,后幸亏慕僚

改成“屡败屡战”才免了处分。

在永安州,洪秀全自立天王,封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丶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1853年起义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成了太平天国首都。太平军举行了北伐和西征,清政府的军队被太平军打的很惨,曾国藩在l852年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孝,咸丰帝要求在籍官员督办团练,曾国藩的“湘军”在这种背景下建成了。湘军受到太平军很大打击。

可惜就在太平军大好形势下,却发生了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势力大削,曾国藩乘势攻击,到I864年,湘军攻下南京,南京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很多拜上帝会教徒都没逃,从容的象浇花一样,洪秀全服毒自杀,太平天国余部坚持斗争了两年。

太平天国一共存在了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严密,人数最多的一次。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是世界史上死亡最多的一次,也是中外共同镇压农民起义的一次,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历史上有短暂的辉煌,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上最失败的起义。

8

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起义。

李成福是河南人,号称自己是唐朝皇族后裔,以重现大唐为己任。

1990年,李成福宣布“万顺天国”正式成立,自己是“皇帝”,并莫名其妙地根据“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的民谚,拉大旗作虎皮,准备找一个闰八月举行起义。

他查了下老黄历,最近的闰八月出现在1995年。可惜,李成福没能挺到1995年,就被3名派出所民警给剿灭了。

你没看错哦,就是3名民警。

后来,李成福的儿子李欲明子承父业,但没过多久又被剿灭了。

李家重现大唐的愿望,就此破灭了。

这应该是最失败的起义了吧!

9

历史上最失败的起义我认为是“宋江起义”

经典小说《水浒传》里记载了梁山108位好汉的故事,其中宋江这个人物刻画的相当精彩。他既讲江湖义气,又恪守儒家的君臣之道,一边组织兄弟们对抗朝廷,一边又期盼着朝廷能够前来招安。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性格也是如此,他是山东郓城人,性格豪爽,在当地非常小有名望,但是真实的宋江起义却和《水浒传》描写的有所不同。

小说中的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而被发配,后来又不小心在浔阳楼题了反诗,惹来杀身之祸,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逼上了梁山。

现实中的宋江起义是因赋税而起,当时朝廷要将梁山泊收为国有,也就是那片水域的所有资源都属于朝廷,百姓要去那里打渔、采藕,都需要向朝廷缴纳税金。

这一项政策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来当时的苛捐杂税就非常多,很多地方也因为繁重的赋役而爆发起义,比如方腊起义也是发生在那一时期

梁山泊的税收政策直接导致当地百姓揭竿而起,领头的人就是宋江。《宋史·侯蒙传》记载了当时宋江起义的情景: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我们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宋江带领的起义军并没有108位将领,甚至也没有成千上万的兵卒,全部起义人员也就只有36人,却可以对抗宋军数万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关于宋江起义军的真实人数到底有多少,史料上过多的记载,除了《侯蒙传》记载的36人“横行齐魏”,还有宋朝李若水写的《捕盗偶成》一诗中也有记载: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宋江从起义到最后招安都是只有36人。更神奇的是,宋江以36人起义,最后有36人被招安拜爵,整个起义过程他们没有一人战死!难道宋江起义的时候没有打过仗吗?

我们再看《宋史·徽宗纪》的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宋江自起义以来,连续侵犯多地,先是在河南的淮阳、京东、江北等,后又进入江苏地界。征战这么多地方,最后招安还能保持36人,是宋江等人太强,还是宋军太弱?

就算宋江起义军很强,但我还是认为这是最失败的起义

  • 首先,宋江起义没有目标。他们因为对赋税不满而跟朝廷作对,但是起义以后,宋江的目标是什么呢?如果此时希望朝廷撤销对梁山泊的税收政策,我相信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那点税收比起镇压他们的费用比起来要小很多。但是宋江能够横扫多地,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和朝廷去谈判这个问题。
  • 其次,宋江起义或许只是想混个官做做。正如前面所说,宋江起义没有诉求,没有目标,他也不像方腊那样建立自己的元号,只是打打杀杀,直到被张叔夜打败后接受招安。
  • 最后,宋江起义有始无终。据《宣和遗事》记载,宋江集团的36人都被招安封了官,“各受武功大夫诰勒”,这些人做官以后就忘了自己的初衷,为什么要起义?梁山泊的赋税怎么样了?梁山泊的百姓该怎么办?这些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结语

宋朝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武官的地位日益低下,这样的方式在巩固朝廷政权的同时也减弱了国防力量,导致整个宋朝起义不断。

不过有趣的是,宋朝虽然发生了很多的起义事件,但成功率却非常低,这都要归功于文官们的招安策略。

10

明朝壬寅宫变,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起义,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宫女起义。

皇权的诱惑让历代英雄豪杰趋之若鹜,都想尝尝一人在上、万人敬仰的滋味。可是正因为皇权实在太过诱人,让皇帝这一职业充满危险,杀机四伏。

纵观历史,各朝历代都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因觊觎帝位而谋朝篡位。之前还真没有过宫女也敢干出谋逆造反大逆不道之事。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六名宫女和两名妃嫔(存疑)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事件,史称“壬寅宫变”。这群无权无势身份卑微柔弱女子,居然谋划且实施了这一次惊心动魄的起义。至于为何?先从嘉靖皇帝讲起。

嘉靖帝的皇位其实也是“充话费送的”。因为上任皇帝明武宗殉职后膝下无子,这块馅饼随机掉落砸到了嘉靖帝头上,人们往往对太容易得来的东西不会珍惜,嘉靖皇帝也不例外,对皇帝这一职业未给予充分尊重,有些吊儿郎当,不过嘉靖帝是一个很有恒心有毅力的同志,说不上朝就不上朝,而且做到整整28年不上朝,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他也是做到了“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嘉靖皇帝连皇权都诱惑不了他,那还有他在意的对他充满诱惑的事没?有!长生不老!找到不死药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于是嘉靖帝开始忙碌了,每天围绕着一群神神叨叨的牛鼻子和烟雾缭绕的大炉子,就指望着能炼出长生不老??,永享帝命。虽然有前面的始皇帝、汉武帝炼丹寻药的经历当老师,但是嘉靖皇帝不信邪,天天威逼利诱一群老道士给他想长生的办法。

其中一个老道士出于“保命要紧”的理念,想了一个馊主意:长生不老需要采阴补阳,至于如何采补,就是让皇帝喝处女的经血,吃用经血练就的药丸。嘉靖帝觉得这个主意好,便在全国各地采选宫女,要求必须是十三岁左右的处子。老道士觉得这样搞事还不够,又憋了个大招,告诉皇帝为了处女经血的药性精纯,这些女子必须每天只饮露水,吃草药,久而久之这些女子的身体越发虚弱,渐渐有不少支撑不住少女就死掉了。道士们仍不嫌事儿大,要在药丸中加入处女的骨髓效果更佳,在那个年代哪有骨髓移植的技术条件,于是杀宫女取骨髓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了。

嘉靖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死几个小宫女倒也没有放在心上。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宫女的本职工作就是伺候好各位爷,时间一到出宫平淡过一生。现在倒好,居然玩起了“俄罗斯轮盘赌”是今天杀一个取髓,明天杀一个熬油,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17位宫女“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决定“揭竿而起”,趁夜色钻进皇帝的寝宫,调开守夜的太监,悄悄靠近皇帝的龙塌,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其他宫女抓住皇帝的胳膊、双手、大腿,捂住嘴巴,压住胸口,一副不把你弄死誓不罢休的模样,可是其中有一个宫女害怕了,慌忙跑去皇后寝宫告密。皇后带着侍卫将其他16名宫女拿下,这场宫变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个事件的经过被刑部主事张合保刑部审讯口供详细记录下来。最后这16个“忤逆之徒”是怎么处罚的呢?

这17宫女,除告密者性命得以留存外,其余16人全部予以诛杀。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原文如下:“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明世宗诏:“不分首从,悉磔之于市,仍锉尸枭示,并收斩其族属十人,给付功臣家为奴二十人,财产籍入,诸以异姓收系者审辨出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