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柴荣自幼有姑父郭威养大,收为义子。“器貌英奇,善骑射”。郭威建立后周时,柴荣被安排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后任开封尹,加封晋王。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在位只有五年的柴荣病世,时年三十九岁。他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当时只有七岁。不久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柴荣年轻有壮志,想干一番事业。他曾问谏议大夫王朴,“朕当得几年”?精通术学的王朴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柴容听后高兴的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自己宏伟的目标,就在他在位的几年级,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开始了统一大业。

他曾用四十二天的时间,夺回燕云十六州中的三个州三个关隘,十七个县。

如果柴荣不死,以柴荣的雄心壮志,一定会逐渐实现自己的愿望,统一天下,使百姓享受太平。赵匡胤是柴荣一首培养出来的高级将领,柴荣如果不死,他就不会“黄袍加身”,那就不会有他所建立的宋朝了,他自然也当不了皇帝。

柴荣如果不死,后周应该会发展壮大,王朝会得以延续。


最佳贡献者
2

导读:大家之说以对柴荣抱有这么大的期望,是对赵匡胤篡夺皇权建立大宋后深深的怨念。历史上篡位的君王太多了,为何到赵匡胤这里就非议众多呢?那就是宋朝以文驭武的政策的施行,不但对辽、西夏、金都送岁币而且还因靖康之变两位帝王被耻辱掳走导致北宋的灭亡。这是自西晋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被外来政权攻破国都,而续存的南宋只能偏安一隅。所以大家怀念英年早逝的后周雄主柴荣,总想展望如果柴荣能长寿是否可以完成一统并延续国祚数百年呢?个人觉得这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即使柴荣长寿历史也可能走出两种形态。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是一个流水线生产皇帝的时代。政权频繁更迭,政变、仇杀、对皇权的觊觎,都导致掌握大权的武将起兵争夺天下。其中后周君主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文韬武略都是上上之选。他治理内政、发展经济、对外扩张,是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他曾立下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以说从天时地利人和都已与了后周一统天下的历史时机。但是天不佑人,柴荣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便宜了赵匡胤,其实这是宋太祖站在柴荣的肩膀上登上了历史的巅峰。如同几百年前的隋文帝杨坚踏着雄才大略后周武帝宇文扈的肩膀一样。在后周兵临一统的时刻,杨坚摘了果子。历史上强盛一时的隋唐时代如同旭日东升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是在前朝雄厚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说隋文帝杨坚开创的隋朝还能让我们满意的话,那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宋则让无数人诟病。也许这也是人们怀念柴荣的原因。


柴荣亮眼的表现绝对有一统天下帝王之相

后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无论是眼光格局还是谋略手段都不缺乏。柴荣自小生活在民间,虽然小时候家里也算殷实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投奔姑父郭威。他一边替姑父打理家族商业,一边习文练武很快就成长起来。因姑姑柴氏没孩子,所以姑父郭威收柴荣为义子。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家人还出了两位帝王。

后汉建立后不久,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去世。郭威作为辅政大臣被继位刘承祐猜忌。刘承祐为了“夺回”所谓流失的大权对几个辅政大臣痛下杀手,郭威虽然因在外出征幸免但是家人都不幸罹难。因此郭威带兵杀回京城称帝,建立后周。因为后继无人,所以在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所以在柴荣时期一改后汉以来的弊政,内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开始复苏发展。对外北挫北汉、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从这些割据政权中夺得大量的领土,一时间各国震动。如下图所示:

以后周的强大,和世宗柴荣的悍勇即使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的被拿回三个州。如果柴荣能够长寿,循序渐进类似大宋一样统一南方肯定没有问题。依照柴荣的坚决,先北后南的方针肯定是要收复幽云把北部边界推到长城一线。在西北部也绝对不会让党项有单独建国的机会,所以后周最有可能变成一个骨头比大宋硬;版图比大宋广最类似隋朝的国度。(主要说的是版图范围和隋朝像,具体原因下文详述)


如果说后周的大一统王朝和大宋有什么区别,个人认同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观点。他的话是这么说的一支部队的气质和组建他的首任长官气质往往是一样的,正因为李云龙在所以独立团才变的和李云龙一样勇猛顽强、有情有义。

同样一个王朝也类似:如果开国帝王通过自己的言行给这个王朝注入了灵魂和相关的体制,那么这个王朝就一定会在国祚绵延的时刻按照这样的灵魂散发着盛世的味道。从这一点说后周注定和花钱买平安的大宋截然不同。如同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无论国力怎么样大臣如何但是帝王始终遵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尽力周旋。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无奈之下也没有选择投降,刚烈的选择了自杀殉国。


强悍如世宗柴荣的后周,如果柴荣长寿的话历史的走向也有可能有两个


第一、后周在柴荣时期统一全国,建立符合历史周期的大一统王朝。大周再次作为统一的政权延续300年的国祚。

只要柴荣没有膨胀,他必然可以看出契丹政权处于上升期。所以他不会和契丹死磕,他的目的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把边疆推进到长城一线。这样北部边界可以依靠长城驻守。当然北汉小政权是必须干掉的,这是最现实的结果。契丹也相对可以接受。

对于西北部,此时的党项定难军还轮不到李继迁做主(李元昊的太爷爷)。依照后周柴荣的手腕,绝对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慢慢蚕食同化这部分势力。其实不要把党项想象的那么可怕,那是大宋无能的结果。在党项成长起来,后周在国势最强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手段同化蚕食绝对可行。因为定难军和后周境内其他手握兵权的节度使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这些节度使不一起造反那只能和历史上的李重进一样的结局。

至于南方的南唐、后蜀、南汉、吴越等政权都不是问题。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李重进等都可以独当一面,只要干掉了几个强国其余的都会不战而降(比如历史上的吴越国)。那么依照这种形式后周的版图大概如下:


至于说是否可以保证统一后柴荣的后人是否能够坐稳江山,这个其实不用太担心。虽然历史上也不乏熊包帝二代(秦二世胡亥等),但是不要忘了如果柴荣长寿的话绝对可以再三十年的帝王生涯中扶持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只要有两三代帝王能够休养生息,那么就会人心思周彻底稳定了江山。


第二种、世宗柴荣死心眼,死磕契丹,那么强盛的后周很有可能昙花一现

后周面临的问题和五代的前几个是一样的:藩镇节度使问题和契丹问题。藩镇问题时内部长期存在的,比如李重进、赵匡胤等人。如果天下稳定,柴荣足够压制他们这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柴荣死心眼打算对契丹连续用兵,就像隋炀帝征伐高句骊一样就麻烦了(当然,这种情况很小。因为柴荣是个爱惜民力的君主)。

长时间的对契丹用兵必然导致国力空虚,加上手握重兵的藩镇如果蠢蠢欲动的话后周就会昙花一现。历史的车轮就会因惯性回到老路上来,赵匡胤建立大宋。但是小编以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柴荣不是隋炀帝不是滥用军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人。但是凡事都有可能,我们也不是千年前柴进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我们需要把这种可能分享给读者。



小结:

后周世宗柴荣在恰当的历史十字路口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历史也给了他这个机会。但是就如同现代的一句俗语:你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结果柴荣在北征契丹的时候病重身亡,良好的开局便宜了赵匡胤。奠定了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的局面。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3

首先,如果柴荣不英年早逝,那么后周是完全可以一统天下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后周世宗柴荣所打下的雄厚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是一条生产皇帝的流水线,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原地区王朝频繁更迭,而南方地区则方国并存,存在过大大小小几十个皇帝。而五代十国的众多皇帝中,后周世宗柴荣可以说是最出色的一位。

柴荣即位之初,即心怀统一天下,止乱治世的大志,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治国方针。

而事实上,柴荣也真的是这么践行的。自即位时起,柴荣就励精图治,政治上整顿官吏,轻徭赋税;军事上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在他的治理下,后周朝政清明,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开始快速复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柴荣也在不断南征北战,践行统一天下的历史重任。柴荣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六年时间,却通过不断的征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挫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经过柴荣这几年的努力,南方最强的南唐已经被他打得半死,被迫去除帝称号,改称“江南国主”;而北方最强的契丹也被他打得不敢南下。所以,当时后周一统天下的态势,实际上已经越发显现了。

其次,如果由柴荣来一统天下,那么后周能否延续两百年呢?又会与宋朝有何差别呢?

能否延续两百,这点还真的回答不了,也无法猜想。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柴荣之后几代都是盛世明君。但假如真的由柴荣来完成对天下的统一,小编认为,后周的武功很可能比宋朝强盛。

两宋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在军事上的成就却乏善可陈。而造成两宋军事孱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赵匡胤所推行的“重文轻武”之策。在这种国策的影响下,北宋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滑落,而且到后期更是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造成北宋后期积贫积弱。

而与赵匡胤相比,柴荣的治军和治国理念,显然是有区别的。柴荣整顿后周军队的主张是在精不在多。正如他所言:“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

所以,柴荣得以打造出一支精锐无比、战力强悍的禁军部队。而这支部队,也是正是后来北宋得以统一天下,并在前期抵御辽军的主要力量。而假如上天再给柴荣二十年呢,他会打造出一支怎样的禁军部队?而这支部队在他的率领下,又能否是否燕云故土,征服契丹呢?大家不妨想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4

那基本上会出现大周帝国,这个可能性非常的大。

柴荣是病发于攻打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如果柴荣不生病,那这次北伐必然会继续,并且柴荣确实是打算直接向幽州进军的。而这时候辽国是由著名的“睡王”辽穆宗当政,这一时期辽国内部政变频繁,持续看十几年,暂时无力派出援兵。所以柴荣北伐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先后平定内部李重进、李筠等忠于后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实力,而如果是柴荣继续当政,那必然能更快的平定各地割据,要知道,南唐之所以很容易被北宋灭掉,就是因为后周已经把南唐打废了。

柴荣不死,燕云十六州必然已经收回,再加上平定各地割据势力,后周必然会成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甚至会与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一样,会继续扩张,并且也绝对不会出现西夏这个小政权。

特别是西域,因为原来历史上西夏的存在,所以中原政权无法统治西域,造成了西域的伊斯兰化,如果柴荣还在,必然会想西域扩张,而以西域的分裂则肯定无法阻挡,到那时以中原王朝的实力必然可以改变西域的伊斯兰化进程。

可以说柴荣不死,后周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可惜这就是一个假设。

5

柴荣不死,后周肯定是五代最强盛的王朝,这一点毋容置疑,但也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没法达到宋朝那的高度,更不可能延续两百多年,也不可能成为近代史学大家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后周能统一南方,但不能持久

以柴荣的能力,再给他十年时间,由他统一南方,指日可待。

柴荣在位虽然只有5年,但这5年的表现,非常亮眼。柴荣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做了许多努力,善于纳谏、厉兵秣马、休养生息。

柴荣曾立下的三十年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实现这个宏愿,柴荣不停的用兵、征伐,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杀伐不止。几年的时间里:杀败北汉,从此势弱;西败后蜀,夺取陕西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四州三关。

柴荣的后周政权,本质上五代的军阀政治,没什么区别,都是大将造反建立的王朝。整个五代,大将造反是家常便饭,想不乱都不可能。如果柴荣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他的后周最终统一了南方,也很难持久。

等柴荣一死,马上会有新的大将通过兵变或政变的方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一个新的军阀政权,和五代差不多。

只有赵匡胤能终结五代乱世

柴荣能强盛后周,但不能终结五代乱世,只有赵匡胤有这个能力,赵匡胤在谋臣赵普的建议下,用了三招,解决了五代时期武将频繁造反兵变的问题,成功终结了五代乱世。

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赵普的“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三招,得到了赵匡胤的首肯,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事件,北宋开国将领纷纷交出兵权,过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再后来,赵匡胤更一步打压武将,使得武将的地位日趋下降,同时采用文官制约武将的方式,使得武将造反可能性几乎为零。

虽然赵匡胤这么做,产生了很严重的反效果,有点用力过猛的味道。但就终结五代乱世这个层面来讲,赵匡胤的策略是成功的,使得两宋延续了两百多年,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从来没有武将造反的事件。

柴荣没有能力统一南北方

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以柴荣的能力,统一南方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他要统一北方,难度非常大,他没法建立一个类似唐或者明、清那样的大一统王朝。

当时北方政权是辽,辽国掌握了非常关键的幽云十六州,如果不把幽云十六州攥在自己手里,不管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难以统一北方。

柴荣在位的最后一年,曾北伐辽国,意欲夺取幽云十六州,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并未和辽国主力决战,一旦辽国主力出动,柴荣是很难抵挡的,因为后周严重缺乏骑兵,而辽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柴荣没有能力解决辽国,无法建立一个统一南北方的大一统王朝。

6

答:大家好我是空山鸟语

先说下其实

赵家皇帝其实挺倒霉的。真的。

人家只是厚道了点,或者说是对手下宽松了点,没让手下人给后周二帝抹黑,摸着良心给了人家不错的评价,甚至由着史官给周帝脸上贴金,结果就是居然被评价不如人家,后人惋惜着二帝怎么死那么早怎么就轮上你们姓赵的了?

天理何在啊……

郭威柴荣之后的那个皇帝叫赵匡胤!他不叫李煜,不叫耶律璟,也不叫赵佶好嘛。这有什么可可惜的!周太祖早亡,于郭家可惜,但因为世宗豪杰,于后周算不上可惜。同样的,世宗早亡,于后周可惜,但因为后来有宋太祖,于中原百姓,也算不上多可惜。

何况赵家后人也算争气,太宗虽有好大喜功的评价,但整治内政绝对一把好手,比五代大部分君主都高出不止一个段位。真宗虽然是胆小怕事,但人家到底也还是上了前线,咬着牙把檀渊之盟签下来了。仁宗千古儒家君王典范,虽然哪哪都不出彩,但也基本哪哪都不掉链子,生的恰逢其时,绝了。

要是后周政权可以平稳过渡给柴宗训,柴家后人能有这个能耐吗?

不好说。但是起码要出太宗那般人物,难。

至于说对契丹,怂不怂的不是你喊着要打,头几阵都打赢了就叫不怂的(实际上世宗伐辽,还好几阵都打输了。并且北汉这个钉子自始至终都没拔掉)。人家太宗一样高喊着伐辽,头几阵一样赢,什么势如破竹望风归附这种词人家也能用,最后被骂得狗血淋头呢……

而且就说契丹,郭威、柴荣、赵匡胤,哪个真对付契丹有一手?郭威对北汉置之不理,柴赵玩命啃也没把北汉啃下来,还说什么燕云、契丹?荡平北汉兵指幽云的是据说好大喜功、军事白痴的赵光义!我们讲点理行不?就算说赵光义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那也不能前人功绩就靠想象证明一定就比小赵要高吧?

何况最高票答案说得好,太宗北伐失败,不过是元气大伤国立受创,但说到底败则败矣。世宗当年北伐,国内骄兵悍将未曾整顿,南唐后蜀亦都是背后大患,大败,就摆明了要亡国了啊。

当然我个人还是十分惋惜世宗早亡。一是因为契丹,世宗和宋太祖的时运不错,那段时间契丹正忙着政变内乱,未必无隙可乘,耶律休哥和后来韩德让等人也还没出现呢;这个北伐的时机一错过后面契丹国运越来越好,赵家也只能徒叹奈何了。二是世宗早亡没来得及处理好国内的人事关系,后周第一猛将李重进注定不能和赵匡胤相容,算是可惜了人才。内斗消耗也是不小。不过宋初名将迭出,也不差他一人二人。

说到底也没什么注定影响局势、特别可惜的。

至于宋太祖嘛,真心觉得说他捡便宜太不公平。

历史又哪里能这么假设?柴荣不死固然他赵匡胤是上不了位,可这世上若无赵匡胤,谁又能保证柴荣的功业就能那么顺风顺水?谈不上谁捡谁便宜,时也命也。

另外要真说到假设,郭柴一人多活五年天知道会出什么事!随便做个假设,郭威当年无子,柴荣没军功又一直没有正式的太子名份,这个名义上的储君能不能领兵?领兵,会不会出事干脆死在战场上?不领兵,那么五年绝对会导致李重进野心膨胀未必能臣服柴荣,闹不好柴荣一继位就要现在国内干一仗……郭威早亡,长远看,也未必不是成全了柴荣。

再说假设,郭威多活五年,那柴荣继位的时候王朴就已经死了!柴荣于王朴是真正当其时,逢其主。反过来若没有王朴的辅助,柴荣这皇帝会当成什么样,谁知道呢?(王朴才是死得真可惜。他死后无人能比其才不说,还导致他儿子没爹管教迅速上位,冤孽……)

同样的,柴荣看不上赵普,他多活五年,赵普绝没机会上位。而没有赵普,谁又知道中原之后的制度会怎么样呢?

少一个名臣/名将足以改变历史命数吗?

如果不能,那又凭什么以为改一个皇帝的寿数,就能改变历史呢?

都是些后人牢骚罢了。

补充一点,老调重弹,再说一遍,所谓“柴荣不死如何如何”这个议题一开始就是梁启超先生提出并煽动起来的,后人读资料时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受了这个影响。

梁先生当年卯着劲要变法,他要找前人模范,要效仿王文公,就拼了命地说赵家的祖宗家法这里不对、那里不好,通通都是错的。

订下祖宗家法的太祖陛下自然是错中之错。

会心一击就是说太祖根本就不该上位,后周多好多好,世宗若不死中原一定比他赵家的中原要强。顺便再说太祖做出来那点成绩都是世宗给他打的基础balabala,他就捡了个便宜——这话你说太宗还凑合,说太祖真不是逗我?

也亏得北宋史官对周帝手下留情没什么黑料给了梁先生足够的理论基础。

世宗不死?世宗真不死估计这议题就得变成“后汉刘知远若是不死中原历史会如何”了。

……反正祖宗家法都是错的嘛。这是个人观点谢谢大家!





7

柴荣不死,你去做阎王。当然,你属于贪赃枉法,柴荣送礼了,你要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凡事都有定数,柴荣为什么死?当然因为他严刑峻法,轻视百姓,狐性多疑,严苛属下。柴荣虽是明主,只能是五代十国中的雄主,对于大的历史潮流,他不合格。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评价赵匡胤黄袍加身,历史选择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是中华民族的福气!
五代十国乱世,包括后周都是没有伦理道德的黄袍加身。后周建立是郭威飞扬跋扈,难以驾驭,君臣之间发生矛盾。郭威不但杀了皇帝汉隐帝,也杀了郭威自己立的刘赟皇帝,是很血腥的,刘赟是无辜的。
柴荣当然在五代十国中属于霸主,但也仅限于五代十国,他是进不了大朝代。
赵匡胤不但是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就连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对宋太祖赵匡胤点赞道:“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五代十国力大为王,没有伦理道德,皇帝频繁被杀,父子兄弟互相为皇位而残杀,充满血腥,是历史上最黑暗时期。
安史之乱起至五代十国二百年乱世,百姓颠沛流离,国家及百姓呼唤英雄拯救国家,安抚百姓。赵匡胤应时而生。
赵匡胤最大的功绩是重建文明理性的新秩序,使中华民族重回礼仪之邦。
至于唯一为人诟病的黄袍加身,实在身不由己。如果不黄袍加身,主少国疑,赵匡胤自己也难免被后周托孤的多位大臣猜忌而难以善终。
赵匡胤胸怀宽广,以仁义治国,能力超群远超柴荣。柴荣确实是五代十国的英主,但只局限于五代十国乱世,他的定数确定他成不了千古一帝。
柴荣缺陷有史可鉴:
一、严刑峻法,轻视天下。
朱国祯: “有轻天下人而好杀者,周世宗是也。”
赵恒:“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
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
周世宗的轻视天下人,好杀加多疑,能将自危,君臣难以坦诚相见,同心戮力。
二、狐性多疑,无法君臣一心。
柴荣托孤给符彦卿为首,三个宰相王溥、范质、魏仁浦为顾命大臣,韩通负责调兵,赵匡胤、李重进用兵,互相牵制。
柴荣因为后周自身是黄袍加身,充满血腥,对手下怀疑移民很重。柴荣怀疑第一人符彦卿,将符彦卿小女儿设为皇后,在外地任职,消除隐患。
柴荣怀疑张荣德,怀疑李重进,将二人免职,调离京城。柴荣怀疑赵匡胤,怀疑韩通,一度准备除掉赵匡胤。
如果柴荣不死,柴荣对主要大将怀疑很深,皇帝不敢放心用将,武将不敢放手打仗,互相猜疑,君臣已经没有合力,等待柴荣的只能是混吃等死,等待被其他皇帝灭后周。
柴荣死后,后周这种狐性多疑的小格局蔓延,作为主要文臣武将都面临猜忌,都面临被猜忌冤杀的可能。主少国疑,船老大太多,无法形成有效统一意见,主要将领很危险,包括张荣德、李重进,韩通等都有被冤杀的危险,韩通的儿子已策划杀掉赵匡胤,如不发动政变,赵匡胤等很危险。如果赵匡胤被除掉,后周必然动乱,后周必有其他将领黄袍加身,张荣德、李重进必然黄袍加身,谁会听一个七岁小孩的胡乱指挥,到时后周皇室必然身死国灭,华夏民族基本统一将遥遥无期,百姓永无宁日。
赵匡胤发动政变,解决了自身风险;善待小皇帝,解决了后周皇族的风险,如果其他人发动政变,后周皇室会被灭族。解决后周张荣德等文臣武将的风险,如果其他人政变,他们难逃一死。解决了后周国都百姓的风险,按五代十国惯例,赵匡胤不黄袍加身,必然其他人黄袍加身,其他人黄袍加身必然像郭威一样,让军队纵兵抢掠国都一周,百姓生不如死。
当然赵匡胤善待百姓,深知百姓自安史之乱起数百年深受潘镇割据,数百年经年累月战乱之苦,让百姓免受刀兵之苦,赵匡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

周世宗柴荣的是个极有魅力的雄主!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大一统的国家极有可能,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就是秦皇汉武的水准,赵匡胤是比不了上他的,可惜英年早逝又是处于五代十国这个混乱时代,知名度不是很高。

不过,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9

后周发展最可能会陷入内耗中。柴荣一死后周文武全部倒戈,连为柴家说句话的人都没有。可以想象柴荣当政的后周,表面平静的背后存在着多少危机?

10

柴荣不死,如果不改革军事制度这些,一样会被另外的人取代。等到柴荣传位给正常长大的柴宗训,后周的国运可能长些,不过五代十国时期,基本上都是武夫当国,不从制度上改变,一样会被下一个武夫,依然长不了;不过赵匡义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