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美国是1942年6月开始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当时在“二战”还未结束之时,集中了西方许多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与,耗资达20多亿美元,历时3年时间,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完成了原子弹的试验,苏联在1949年也研制出了原子弹,随后英国52年和法国60年也相继有了原子弹,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成功试爆了原子弹,是继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如果要追溯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源头,应该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了,当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1949年4月,中共中央派出代表团参加法国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作为物理学家的钱三强也是代表团的成员,当时他正负责培训原子核的科学干部和筹建实验室,他向有关方面提出,想借此去法国的机会,托他法国留学时的老师约里奥.居里教授帮助定购一些有关原子能研究的设备、仪器和有关的资料等,报请中央后,中央领导人表示支持,并拨出专款20万美元作为这次采购的经费,由此迈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实质性的第一步。
由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科技基础十分薄弱,原子核的研制的进度也十分缓慢,一直处于理论方面的研究阶段,中央尝试着争取苏联的援助,但作为“老大哥”的苏联不希望分享他们的核武器的秘密,对中国发展核武器采取不合作的态度。1953年3月5日,在核技术上对中国极为吝啬的斯大林去世了,赫鲁晓夫为了战胜政治对手,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就开始调整对华政策,1954年10月他访华时,中国再次提出,希望得到苏联核技术方面的帮助,1955年1月17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将对中国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予以援助,这样就拉开了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序幕。
在原子弹的研制上,苏联不仅提供设备、图纸和技术资料,还派了上千名专家到中国指导工作,从工厂的选址,设计,到设备的安装,调试,特别是在培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为此在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抽调了几千名毕业生接受了苏联专家的培训,中央也从全国各地和中央各部门抽调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行政干部充实到研发的第一线,到1958年9月,苏联援建中国生产原子弹的关键设施——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和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移交中国,标走着中国正在向原子能时代的跃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自1960年7月28日至9月1日,撤走了全部在华的专家,同时停止了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面对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中央领导人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研制任务,好在中国已有了援建的基础,又有了一支经过培训的研发队伍,再说,在中苏断交之前,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4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努力,突破了一道道尖端技术的难关,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