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伟大?

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出现!

况且明成祖朱棣绝对是狠人中的狠人,连明君都算不上。

何为“文明”呢?这是一个很哲学化的问题,我们不牵扯,举例说明。

废止“人殉”就是文明,但是朱元璋偏偏把这个残暴的制度“从骨灰里给捞出来”,朱棣自然是有样学样,简直是文明的倒退。

秦国废止人殉

古人有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殉葬属于丧礼,别说王公贵族了就是一些乡野豪强都很重视。

厚葬之风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

别看《鬼吹灯》把他们写的多么多么好,说白了他们这些人就是盗墓贼,一辈子刨人家祖坟。

一些大户人家,辛苦一辈子发家致富挣了不少钱,但是朝中无人,财富不安全。这些钱一时间又花不出去,放在家里又怕贼惦记,又担心子孙后代不争气,往往都会找个地方埋了或者死后直接带走,跟自己一起埋了。建国之后还时不时的有的人找祖坟,他们不是为了祭祖,而是为了里面的银子啊。

陪葬财物,这别人管不了。但是用活人陪葬就令人发指了。

人殉在奴隶制社会是很常见的,奴隶可以算作是奴隶主的私财,也就是财产的一种,毫无人权可言。奴隶主让奴隶死,奴隶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没有人会同情一个奴隶。

▲图片就不放了,累累白骨很吓人的

人殉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河南安阳候家庄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发掘发现,在墓卜有殉人垫底,在梓顶上有被杀殉的仪仗队,墓室四周上卜、墓道内白骨累累。专家分析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后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后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将其余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绑着牵入墓道,然后逐个把头砍下……也有的实行“杀殉”,先将殉者在坑外砍下脑袋后再陪葬。

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一文统计,已发掘的商代墓中,共殉近四千余人。

《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话:三十九年,缪公(也就是秦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秦献公废止人殉制度,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严格执行。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把后宫未生育的嫔妃通通杀了给始皇帝陪葬。

之后的朝代虽然明令禁止“活人殉葬”,但是还有零星事件发生。

汉宣帝时,赵缪王刘元因逼迫奴婢16人殉葬,遭到了撤消封国的处罚;

唐武宗病危,他平日宠信的王才人对武宗说:“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

宋高宗宠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驾崩后,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让她们自便,实际就是胁迫她们自杀,殉高宗之葬。

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人殉现象虽不乏记载,但终究属于零星发生,那种制度性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杀殉毕竟已不复见。

就是这样野蛮残忍的制度,在明代又死灰复燃了。

朱元璋父子用活人殉葬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梜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

自此之后,明代皇帝用活人殉葬之风一发不可收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葬入孝陵。《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

朱棣觉得这项制度并没有什么不妥,于是坚定的执行下去。

朱棣死后长陵有从殉妃嫔30余人。

殉葬的妃嫔、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缢死,然后再装敛人棺从葬。殉死时,其状甚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记载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死后逼殉宫女的悲惨情景:“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宫女们被吊死之前,嗣皇帝朱高炽还假惺惺地接见她们,以示褒扬。《李朝世宗实录》中还特别记载了有个朝鲜选献的韩氏宫人,临终时对守候在身边的乳母金黑连呼“娘,吾去!娘,吾去!”话声未落,便被太监踢开木床,一命呜呼。十年后金黑等朝鲜婢女回到朝鲜,朝鲜史官记下她们的亲眼所见,即是《实录》中的这段记载。

这是文明的进步吗?

就这还礼仪之邦?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至于楼主所说的《永乐大典》。

这本书很牛逼,编篡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弄一个“百科全书”,而是聚天下圣贤之书而毁之!

焚书的事情是不能再干了,明代皇帝活学活用,增删篡改!

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叙述方法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朱棣醉心于这样事,无非是看看有没有人说自己坏话。

至于说五征蒙古,这就是一个笑话了。

那不过是五次大型的巡游而已!

三次无功而返,不知道朱棣是个什么心态。

明英宗也有模学样,结果被俘。

朱祁镇临死的时候感叹自己一生,对儿子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之。”

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废物皇帝做了不可思议的壮举!

最佳贡献者
2

永乐皇帝朱棣,在明朝诸多皇帝之中,的确算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但这种比较,显然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因为有明一代,少有靠谱儿的皇帝。若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这一宏观视角来看朱棣,他不过是古今中外无数帝王中中等偏下的普通一员而已,根本算不上伟大。

朱棣一生之中,拿的出手的功绩,看似非常丰富:五征蒙古,气势恢宏;令郑和六下西洋,国威盛大;出兵安南,开疆拓土;修永乐大典以彰显文化盛世。然而,这些所谓的“丰功伟绩”,一旦细究,则暴露了其中的水分。

五征蒙古,声势浩大。每次北征,朱棣都亲自领兵,动辄调动民夫力役二三十万,召集全天下之精锐,前往作战。作为皇帝,朱棣每次动作如此之大,必然是抱着将蒙古之患彻底铲除的目的。根据《明史》之记载,朱棣的北征,除了第一次打击本雅失里和阿鲁台,以及第二次出兵震慑马哈木之外,其余三次,均无甚收获,皆是大张旗鼓出征,连蒙古军队的影子都没见着便回师,《明史》中美其名曰:蒙古望风而逃,不敢接战。有根据金幼孜的《北征录》记载,朱棣在第一次北征过程中,几乎是抱着出游的心态去的,一路饮酒作乐,狩猎饮宴,玩得不亦乐乎。金幼孜乃是明朝第一代内阁之成员,朱棣北征过程中,此人一直侍奉左右,因此其记载可谓是一手资料。

当然,朱棣的战略目的并没有达成,鞑靼虽然元气大伤但依旧长为边患;瓦剌则因未受损失而不断做大,最终,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后,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朝自此迅速衰落。

北征之外,所谓下西洋,亦可称得上是面子工程。下西洋,大多是沿着亚欧大陆之海岸线进行,且路线皆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所走过,于航路方面,未有丝毫之开拓。就其目的而言,不过是为了重现元朝时期“万邦来朝”的盛况以彰显朱棣之伟大;同时,也是为了所谓的扬国威于海外,构建更大范围的朝贡贸易体系。的确,在下西洋之后的一段时间,东非,西亚,东南亚诸多小国的确前来纳贡,但其所献之土特产,价值远小于明朝回赐之礼物,所谓“厚往薄来”便是如此。这样一来,明朝的财力迅速消耗,最终难以为继。随着下西洋行动的结束,明朝再也没有出现过所谓“万邦来朝”的景象。

征蒙古,下西洋,两件令朱棣引以为傲的政绩,不仅实际效果有限,更为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第三次征蒙古过程中,户部尚书已经劝诫朱棣,切莫再起战事,因为国库已然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远征,朱棣未采纳,户部尚书被下狱。五次北征结束后,明朝国内经济衰退,由于大量的民夫被征调,导致农业生产被搁置,民夫的损失,则造成劳动力不足,继而税收难以为继;军队疲敝,明朝无力再战,朱棣撤回长城以北的卫所,开始依托长城,转入对蒙古的战略防御,令明初对蒙古的优势荡然无存。正因如此,朱瞻基即位后,开始了全面的战略收缩,以恢复经济,这无疑同时也给了蒙古以恢复之时间,简介造成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下西洋,除了厚往薄来之外,朱棣趁此机会彻底杜绝了民间贸易往来,朝贡贸易成为了唯一的贸易方式,处于明朝政府的严密掌控之下,每年的贸易量以及各国准入船只,都被严格限制。此举无疑造成了文明交流的中断,使得明朝进一步转为内敛,保守之王朝。另,七下西洋,除了给朱棣的皇室带来奇珍异宝之外,对于整个帝国而言,基本没有其他益处。大航海活动,其性质更像是皇室进行的一场寻宝活动,而非官方的对外交流,因为大航海是朱棣直接通过宦官进行,而并没有经过文官之手。这也是为何在宣德年间,文官集团大肆销毁郑和下西洋的文件,船只之原因。

可以说,明朝保守的趋势,正是从朱棣开始逐渐严重;也正是在朱棣执政后期,明朝开始走上衰落之路,明朝的早衰,朱棣难辞其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北京安定医院里的精神病患者也讲自己地球村村长,这不是笑话难道是神话吗?还人类文明史最伟大君主,哪里来的自信与勇气讲这种话,永乐一生最值的夸耀就是下西洋,五征蒙古,看着风光无限,实际呢,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看起250,下西洋浩浩荡荡,各国进贡大明,厚往薄来,人家来干嘛拿土特产来换真金白银走,来大明一路包吃包住,吃好喝好玩好,临走还打包带走,消息一出阿猫阿狗都当国家来大明发家治富,这一切只为证明我永乐治下大明威震天下,万国来朝,结果有钱给别人,自己百姓吃草根树皮,卖儿卖女,才有唐赛厼起义

五征蒙古永乐赫赫武功,实际武装游行而已,几十万人去草原逛一圈回来,得到什么,结果呢,五征蒙古然后呢,沒有然后,劳民伤财起了什么作用,什么都沒起,有用,修长城设九边干什么,有用,他的曾孙被谁捉去草原喝风,

永乐这么伟大,他的事业子孙干嘛不继续,仁宣为什么停下西洋,弃开平,弃安南,进行堪合贸易不再追求大明万国来朝,武功赫赫,因为他们知道治国要养百姓重民生,装逼打肿脸充胖子,充不来长治久安,装不来国计民生






4

哈哈哈 请问谁这么说的? 还“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明粉是不是都疯了[捂脸][捂脸][捂脸]

5

毛主席对朱棣的评价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要知道对于东征西讨,打下绝世疆土的成吉思汗,他人家的评价也仅仅是“只会弯弓射大雕”。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有点过誉之词。

朱棣的主要政绩

修书:《永乐大典》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迁都:永乐九年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

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

军事上: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6

朱棣杀建文功臣如宰鸡鸭,役汉民如使牲畜,何来伟大?

7

不要这样想。灭人十族,岂能称伟大?(方孝孺)。逼奸齐泰,黄子澄家眷,能称光明?

强行篡位,能称合法?景清有言:叔夺侄位,犹父奸子妻。百年之后,逃不了一个篡字。虽有武功,惜少文治。编zuan永乐大典,藏之秘阁,坏散无余。

这样的皇帝就是最伟大的皇帝么?是不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又想做奴隶?可怜你的膝盖,没长骨头么?!

8

伟不伟大不知道,但自先秦以来,一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追着南方农耕民族打,动不动就被灭国。近两千多年里,只有汉,唐,明少数几个时期占到上风,而明成祖朱棣是唯一一个可以带领大军在草原上自由旅行的皇帝。

9

明成祖朱棣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但千古一帝只能是秦始皇

10

朱棣不能称\"伟大\",只能称\"狠主”!郑和下西洋算是一创举,《永乐大典》算是一文举,武当山建道观立真武大帝是恐惧、忏悔、超渡、掩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