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赵云在蜀国始终得不到重用真的是因为诸葛亮吗?

说赵云在蜀国始终不被重视,没有几个人相信。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刘备是很重视赵云的。

他们的理由之一是刘备封赵云为五虎上将,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同列。

不过,这一点是受《三国演义》误导。

刘备并没有封五虎上将,赵云也无法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四人同列。

赵云自始至终,刘备都没有给他一个正牌将军的封号,人家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这四人是名副其实的正牌将军。

理由之二是刘备出征益州,留赵云看家护院。

理由之三是刘备托孤时,不回成都,而是留在赵云驻守的白帝城。

当然还可以列举一些刘备重视赵云的理由。

如果孤立地看,这些理由都可以看作是刘备重视赵云的理由。

如果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四人相比,赵云的待遇明显不如以上四人,甚至还不如魏延。

赵云与关羽、张飞无法比较,这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关张二人资历比赵云老,功勋比赵云大,也许赵云与马超相比,也有些差距,但是赵云与黄忠比,应该不分伯仲,甚至黄忠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赵云。

讲资历,黄忠比不上赵云。

讲忠诚,黄忠也无法与赵云相比。

赵云是在刘备一蹶不振,寄寓袁绍帐下的时候,跟着刘备的。

黄忠是在刘备占领荆州,进攻长沙的时候投降刘备的。

讲功劳,黄忠的主要功劳是汉中之战斩首夏侯渊。

赵云在汉中之战中也是功劳显赫,被刘备赞扬为“子龙浑身都是胆”。

赵云的地位甚至不如魏延。

魏延是刘备钦定的汉中太守,赵云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封疆大吏的待遇。

刘备驾崩,刘禅继位。

赵云曾经两次救过刘禅的性命,但是刘禅也没有对赵云有什么特别恩宠。

赵云的谥号,还是追认的。

赵云对刘备的忠诚,刘备是坚信不疑的。

当阳之战,刘备一败涂地,有人看到赵云往北边去了,对刘备说:“赵云投降曹操去了!”

刘备说:“我与赵云是患难之交,赵云是不会背叛我的。”

刘禅也说过:“我幼小的时候,遭受困境,是赵云救了我!”

刘备父子对赵云如此信任、感激,为什么赵云没有得到这对父子的重用呢?

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无法讲明理由的,唯一的解释是受诸葛亮影响。

这样说有理由吗?

这样说至少可以举出三点理由:

其一,诸葛亮有拉帮结派的举动。

对于这一点,到了益州更为明显。

诸葛亮身边聚集的一批人,都是诸葛亮有意拉拢的。

诸葛亮最重视的蒋琬,是刘备曾经要以渎职罪处以死刑的罪犯,由于诸葛亮的游说,刘备才没有处死蒋琬。

马谡是刘备临终特别叮嘱不能重用的人,刘备死后,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这样重要的战略关口。

姜维是诸葛亮收的俘虏。

董允是诸葛亮亲信董和的儿子。

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是很孤立的。

关羽、张飞无疑是刘备的死党,诸葛亮不可能笼络这两人。

除了关张二人,刘备身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赵云。

所以诸葛亮对赵云热别青睐,以此企图将赵云从刘备身边瓦解,成为自己的亲信。

其二,诸葛亮对赵云处处关照,以此亲近赵云。

汉中之战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四人受到刘备重视,被刘备封为正牌将军。

当时诸葛亮对黄忠被封为后将军有想法。

诸葛亮的理由是黄忠封为后将军关羽会不服气。

此时的诸葛亮是以关羽为借口,实际上是想去掉黄忠的正牌将军,让赵云顶上去,被刘备否定了。

其三,诸葛亮出征,每每都是带着赵云。

刘备进攻益州,遇到麻烦,让诸葛亮前去增援。

诸葛亮将关羽留在荆州,自己带着赵云等去益州增援。

综上所述,由于诸葛亮处处表现出对赵云的偏爱,让刘备父子不得不提防诸葛亮拉帮结派的企图。好在赵云光明磊落,尽管受到诸葛亮的影响,刘备父子仅仅是为了提防诸葛亮而不愿重用赵云,对赵云并没有造成多大伤害!

最佳贡献者
2

【易中天称赵云是杂号将军,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秦朝之前,大将军一职非定制,多曰上将军,楚怀王救赵命宋义为“卿子冠军”上将军。汉初定制,军职大将军一职始于韩信,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实属破例。《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受封拜为“大将”,这是秦汉之际首次出现,这里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到底是指拜“大将军”,还是拜“上将军”,抑或是拜“一员大将”,真的不太好分辨,权切认为拜韩信为“大将”,就是指“大将军”吧!

汉朝(西汉)初期定制,军中职务以大将军为首,相当于元帅。其次为前、后、左、右、车骑将军为贵。西汉初期,将军名号以单字将军为贵,二字将军次之,比如车骑将军在右将军之后。大将军不是常设职务,在“两汉”四百多年间,被封大将军的总共只有12个人。自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之后,有霍光、王凤、王商、窦宪、邓挚、耿宝、梁商、梁冀、窦武、何进、袁绍。《汉书?????百官》:“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汉武帝时期,将军名号开始增多,尤其是二字将军。霍去病17岁从军出战匈奴,最初为剽姚校尉,后升职为轻车将军,汉武帝专一为霍去病打造了“骠骑将军”,成为二字将军中的奇葩,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出塞。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以大将军出定襄,斩杀匈奴万九千人;霍去病以骠骑大将军出代郡,斩杀匈奴七万多人,汉武帝加封卫青、霍去病大司马,骠骑将军由是显赫,地位仅在大将军之下。

秦末有“骑将军”军职,汉朝出现“车骑将军”军职,是追随汉高祖刘邦的灌婴,是为汉高祖刘邦的车骑兵司令,位在前将军之下。《史记?灌婴传》:“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於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汉文帝即位时,任命宋昌为卫将军、任命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位置在大将军之下,成为常设的将军名号。汉武帝时为霍去病打造骠骑将军,位置仅次于大将军,在车骑将军之上。从此之后,二字将军骠骑、车骑在前将军之上。

秦末汉初,以大将军为首,一字将军为贵。汉文帝设置宋昌“卫将军”削弱大将军,提拔舅舅“车骑将军”压制卫将军,汉武帝为霍去病专一打造“骠骑将军”,位压车骑将军、卫将军,由是出现“重号”将军排位在前将军之前。汉朝中期以后,朝廷军职以大将军为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为贵,然后是前、后、左、右将军排序。《后汉书?百官志》:“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东汉末年,将军的排序是这样的:

位次三公的将军四名: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位列九卿的将军四名: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

偏将军,偏将军以下为杂号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蜀中”之后,分封功臣、武将之首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为翊军将军,魏延升镇远将军,仅次于赵云。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中,以此为依据,说赵云为杂号将军,实在是不敢苟同。刘邦称汉中王时,封赵云为翊军将军,是有原因和深谋远虑的。刘备还没有称帝,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是必须要空缺的,但是,尊贵的“一字”将军已经满员了,只好封赵云为“重号将军”,四征将军低了一个档次,刘备仿效汉武帝为霍去病特设“骠骑将军”,为赵云量身打造了“翊军将军”。

翊军将军就是“护军将军”的意思,赵云的战绩确实也适合,翊军将军就是先主刘备为赵云特设的。过了几年,刘备病重白帝城托孤,丞相诸葛亮监国,尚书李严为副手。后主刘禅登基建元,旋即任命赵云为“中护军”,加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主刘禅是赵云一手带大的,史书记载赵云至少两次救后主,谁都不用想赵云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有多铁。但是,后主刘禅并没有理解先主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真实用意。翊军将军就是护卫主人、护卫宫廷、护卫国家的意思。这也就是三国志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写一传的道理。

刘备根据军功分封五虎上将,肯定是有他的一定的道理的。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是刘备起家最早的追随者;赵云是仅次于关、张,和刘备最亲近的人。关羽镇守荆州,独当一面,以身份和地位而论,为五虎上将之首,略显小了些。关羽在被封五虎上将之首之后的表现是什么呢?不服,要和黄忠比武。为什么?因为,关羽心中向往的是大将军,并不是五虎上将之首的前将军。刘备当时称汉中王还没有称帝,不适合分封大将军,天下没有统一,也是怕尾大不掉,将来难于制约。所以诸葛亮代刘备写信给关羽,对关二爷大加夸赞,关羽把刘备的信传示左右,满足了关二爷的自尊心,这个事情总算摆平了。

马超威震西凉,和曹操战于潼关失败后,委身于张鲁,后投靠蜀中刘备,刘备进军汉中,就是马超的投名状;刘备定汉中,黄忠斩杀汉中留守夏侯渊,黄忠立首功,起到关键作用;张飞和赵云早期追随刘备,有功劳也有苦劳。刘备进攻蜀中,进围洛城失利,付军师庞统落凤坡遇难。张飞、赵云随诸葛亮组成二路军,进攻巴蜀之地,张飞、赵云等人在平定蜀中之战,功勋是卓著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赵云获得的翊军将军的军衔,让很多人产生了遐想,甚至是望文生义。易中天先生,以此为证据,称赵云为杂号将军,实在是有点不求甚解。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汉晋春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赵云的功绩非常清楚,赵云在长坂坡保护主母及幼主,功劳颇大,晋升牙门将军。赵云随诸葛亮组成二路军,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诸葛亮派赵云从外水上江阳,和诸葛亮会师于成都。赵云还有很多战功,就不一一罗列。刘备取得益州之后,赵云被封翊军将军,在平定益州后,大家都在议论如何论功行赏之事,都在议论如何瓜分房屋田地等等。赵云对刘备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不可家为。现在,国贼“曹操”就是汉之匈奴,天下未定,不敢享受舒适的生活。必须等到天下安定了,各自返回桑梓,归耕本土,那时候才能够各得所宜。益州人民,刚刚经过兵戈,田宅皆可归还。现在,让百姓安居乐业,然后才可以调用民力,受到百姓的爱戴。”

刘备之后,诸葛亮有没有压制赵云呢?当然没有。诸葛亮一出祁山,马谡违背军令失街亭导致北伐失利,赵云、邓芝兵弱战不利退军,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诸葛亮自己也不是自我降职了吗?赵云身后被追封顺平侯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这段话,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是刘备的五虎上将。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







3

诸葛亮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

诸葛亮出现的巨大价值,在于为刘备制定了一生最关键的政治发展纲要和军事作战战略。诸葛亮好比影响力极其巨大的催化剂,让刘备手下许多将领得以发挥其更大的能力。尤其是在三国时代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一战----赤壁之战中,刘备集团在诸葛亮指导策划下,政治、外交和战略战术都取得了全面胜利。

然而在赤壁及至以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诸葛亮运用最多的却不是关羽、张飞,而是赵云。前往拜风台带赵云,是看中他武艺超群带来的威慑力;选派陪同刘备去东吴相亲,是因为赵云谨慎小心,能依计行事;就连最后从孙夫人那里夺回阿斗,诸葛亮还是用了赵云,因为他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

诸葛亮多用赵云,一方面是赵云不计较得失,乐于服从安排,又才华横溢。另一方面,尽管刘备多听从诸葛亮建议,但毕竟众人是效忠刘备。尤其在刘备的核心团队中,张飞虽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诸葛亮,但关羽却自视甚高,并不容易轻易调遣。在刘备为数不多的大将中,诸葛亮能够自如调动的大将,其实只有赵云。

但即便是诸葛亮,同样未在刘备面前极力提携赵云。当庞统嫌官小而抱怨,诸葛亮马上向刘备反映,刘备立刻将其升官。但赵云一则从无埋怨,诸葛亮也从不主动进言提携。这位名将直到70岁时仍得自告奋勇,请求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冲杀在作战第一线。在孟达被杀、街亭已失的颓败局面中,赵云再次被任命断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不损失一兵一卒。可叹他一生追随刘备,却从未有机会独当一方。在三国中人才最为匮乏的蜀国,这是赵云的悲剧,何尝不是刘备的失误。但诸葛亮却为何不置一词?

从荆州之失看诸葛亮的用人环境

荆州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夺取西川,此后进军中原的最重要战略要地,按理说必须由一员集文韬武略,忠诚谨慎,并充满政治外交智慧和大局观念于一身的大将镇守。在人才相对匮乏的刘备集团,其实仅有关羽、赵云两个选择。关羽虽然武艺超群,但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缺乏政治智慧。当马超归顺刘备后,已经在荆州镇守的关羽听说刘备夸赞马超,竟然致信刘备,要和从未谋面的马超“单挑”。这不但是可笑的匹夫之勇,更将国家大事视同儿戏。显然,关羽其实是向刘备索要地位上的认可,这也是他立足刘备集团的根本。

诸葛亮深知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主动致信关羽,赞其“绝伦超群”,暂时安抚了这颗自负的心。但关羽复信羞辱盟友孙权友善求婚的举动,无可挽回地表明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和外交上的愚蠢,终于导致杀身之祸。在诸葛亮眼里,失去关羽事小,失去荆州事大。然而无法任用赵云,终于让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发展战略受到无可挽回的连锁打击。

诸葛亮在自己提出的《隆中对》上,已指出刘备集团发展的核心基石在荆州。但在刘备邀其入川,让其“自量才委用”时,却错把荆州守将的任命交付给了关羽。对于这个托付,已经显示出诸葛亮虽然谋略过人,但在识人和用人方面比刘备逊色许多。刘备只是让关平托书,诸葛亮的过多思考,认为刘备是暗示让关羽留守。诸葛亮如此考量,多数与他的地位有关系。

诸葛亮在托付关羽后,一听云长“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的口气,已经意识到关羽在治理荆州的认识上有问题。然而此时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只得明示关羽以正确的战略。然而任何战略都要量才而用。诸葛亮明知关羽性如烈火,为人刚愎,并不适于在荆州这个三国对峙的风口浪尖,但终于还是没有改变主意。荆州之失,诸葛亮其实要负主要的用人责任。

深刻的战略洞察力、高超的外交能力,未能弥补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欠缺。从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上,刘备时代虽然已经面临人才缺失,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最为匮乏是其主要原因。但这人才匮乏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荆州之失,白帝城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队伍,才是蜀国颓败的根本原因。

与自我约束极强的诸葛亮相比,刘备和曹操的用人观似乎都有些不择手段。曹操早年招募众多人才,又吸纳众多降将,没有诸葛亮那么多品德的追问。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求贤若渴的曹操在两次发布《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德令》,进一步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都有德行。

如果说刘备和曹操善用权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那么诸葛亮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刘备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诸葛亮并没有放在心上。其实马谡才华横溢,在七擒孟获战争中定下关键谋略,并非不可大用。但他只是优秀的参谋人才,并不适合去前线独当一面。

街亭之失,其实是把荆州托付关羽的重演,问题还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错便错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不给人以机会?当年刘备夷陵之败,黄权被隔在江北无法退回,不得已投降曹操。刘备尚体恤黄权的难处,知其不得已才投降曹操。诸葛亮却全无刘备的气度,蜀国本来已人才匮乏,诸葛亮先杀刘封,又杀马谡,看似维护了军纪,但他却没有看到自己痛哭的同时,10万大军也在为马谡落泪!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同样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开拓性的统帅人物,也不可能信任和重用类似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待魏延的态度。

仅仅因魏延是降将,诸葛亮便斥责其品行,“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按这个标准,向刘备献地图的张松当是最大的不仁不义。若诸葛亮是刘备,哪有接纳地图,夺取西川的可能?又哪能容黄忠、马超等一干降将?刘备晚年重用富于冒险精神的大将魏延,一生参与平定四川,夺取汉中,七擒孟获,北伐中原。但这一切功绩和忠诚都未改变诸葛亮对他的成见,甚至在退兵时错误任用杨仪这样的小人,激发内讧,杀死魏延,导演出蜀国后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剧。

如果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颇有局限,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则是彻底的失败。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命殒五丈原,27年时间,诸葛亮竟然没有能培养出一个自己的接班人。终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一说。

诸葛亮在人才培养上最大的问题,便是不肯放权。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些具有才干的将领们的压抑感可想而知。相比刘备重用黄忠,曹操重用张,刘备就算再留给诸葛亮几个魏延又如何?历史上和演义中被过度美化的诸葛亮,或许更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品行的守成幕僚人物。

4


我不很认同这种观点。无论在刘备时期,还是在刘禅时期,赵云都很被重用。而且刘备一直把他当作心腹来看。终刘备一生,赵云所担任的官职,大部分都出自刘备的首创。比如!牙门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这是一个很值得耐人寻味的东西。其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有刘备、赵云本人才清楚。

曾担任过牙门将军的,还有蜀将魏延。有趣的是,魏延也是刘备的亲兵、心腹,而且军事才能出众。所以魏延有资格领牙门将军。而除此之外,赵云的这一系列官职,几乎成了他自己的专属职位,后继再无人担任。

说明什么?说明赵云除了能力出众以外,他是刘备的绝对的心腹。他所在的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

赵云也没让刘备失望,他确实做了心腹该做的事,在主公作出错误决定的时候,他总是能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

比如入益州之后,赵云舍己为公,劝刘备不要急于分封功臣,应该将田地庄园分给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壮大蜀汉的实力。比如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赵云敢于直谏,明知刘备会不高兴,他仍然劝阻刘备伐吴,并阐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所以!刘备视赵云为心腹,赵云也确实做了心腹该做的事。二人的主仆之情非比常人,刘备没有不重用赵云,诸葛亮也没有从中挑拨。


或许因为在攻打东吴的问题上,刘备、赵云产生了分歧,刘备没有让赵云参加夷陵之战,很多人认为是刘备故意在疏远赵云,产生了赵云不被重用的错觉。

可是,刘备虽然没有让赵云参加夷陵之战,却仍然给赵云委派了重任,就是让他总督荆益门户,驻防在荆益边境的第一军事重镇江洲【巴郡】。相当于将后方的防护工作全部依托在了赵云的身上。如此重任,一般人肯定是来不了的。

果然,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赵云立马率江洲的军马赶到永安,使蜀国没有进一步被东吴陆逊所蚕食。



所以!刘备在夷陵之战不带赵云,不能说他在疏远赵云。


或许是因为赵云的官职没有关张马黄高,给人一种赵云不被重用的错觉。事实上,在刘备西下益州之前,赵云的官职是刘备麾下将领中迁升速度最快的一个。

邺城加入刘备集团后,赵云只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作战。长坂坡第一次立功,立马被提升为了“牙门将军”。从一个部曲,一跃成为将军。拿下荆南四郡后,提升为偏将军,并进封为“桂阳太守”。

在一年的时间内,赵云从一个部曲,相继提升为牙门将军,偏将军,桂阳太守。这个升迁速度是无人可比的。

刘备西下益州,赵云又以留营司马的身份留守公安,总督公安内外的所有事物。公安是刘备的治所,当时诸葛亮、关羽、张飞都驻守在南郡。刘备唯独把赵云安排在这么一个位置,足见其对赵云信任。


下益州之后,赵云的仕途出现了一个短期的停滞,在被封为翊军将军之后,一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再也没有加官进爵。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原因很简单。

刘备初入益州。益州的内部环境比较混乱,有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本土三大派系。刘备为了安抚除荆州派系以外的其他两大派系,不得不牺牲一些荆州将领,在门面上给足其他两大派系的利益。特别是对东州派,刘备更是想方设法的要去拉拢这一派系。

所以法正、李严、许靖、黄权等人,不得不委以重职。

而后来加入的马超、赖恭两人。马超为一方诸侯,身份地位尊贵。赖恭是交州刺史,身份地位同样尊贵。所以这二人不能忽视。

至于荆州派系内。关张为一线元老大将,糜竺是第一大股东,诸葛亮是首席谋臣。这些人都不可忽视。

唯独可以牺牲的,只有赵云、黄忠、魏延。所以在刘备提领益州牧以后,并没有给到这三人太多的赏赐。这三人,都是益州之战中立过大功的,结果三人都只被封为了杂号将军。

按理说,赵云、黄忠、魏延几人,在吞并益州的阶段,立下的战功是不容忽视的。赵云跟随诸葛亮西下益州,收复了沿途的所有郡县。

到江洲之后,诸葛亮更是让赵云单独分一支兵马,与主力部队在成都汇合。也就是说,从江洲到成都,赵云走的那条路线,所过之处,毫无例外的都拿下来了。

根据功劳来算,赵云的官职应该被提升的。可是,刘备并没有这么做,还是只给他保持了之前的杂号将军,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改为了翊军将军。

反而是李严、马超、赖恭等对刘备入驻益州没立过什么大功的人,爬到了赵云、黄忠、魏延的前边。

这不过是刘备综合各大派系的一个手段。

黄忠在汉中之战的时候,斩杀了曹魏的明星将领夏侯渊,立下了汉中首功。职位逐渐得到迁升。

魏延有独当一面的帅才潜质,而且征战汉中功劳颇多,刘备决定大用,任他为汉中太守。职位也逐渐提升上去了。

唯独赵云,在益州之战结束后,他的光芒渐渐被黄忠、魏延所掩盖,显得并不亮眼。汉中之战中,赵云的战功,明显不值一提。而汉中对战结束后,关羽又主持北伐,赵云长期陪侍在刘备的左右,没有作战立功的机会。

所以他的官职一直没有得到迁升。一直到刘备逝世,都还保持着“翊军将军”的职位。

5

君主对臣子。有几亇关键问题明确如何称重视,如何称轻視。比如:蜀国的孔明,赵云,魏延,刘备他倒底重视否,总的刘备为人的本性,对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時期一句话:‘’有事有成,无事无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待一亇人在需要時当作宝贝,对不需要時打搁在边缘。对上面几个人都在这样的情况。说句实话,先说赵云,长坂坡为了救阿斗,在万人之中,三进三出寻找,后终于找到,交给主人刘备,而刘备虚伪地把阿斗往地上一扔,嘴里说儒子机呼坏我一员大将,这种行为算什么?赵云出生入死,好容易救出了阿斗,如果真的扔死了,这算什么?说明为人虚伪,明眼人可看岀是在奉赵云的场,东吳美人计孙尚香召亲赵云陪了你半年,可到后来赵云在蜀汉中始终中心耿耿,也封了不少空衔头这有什么用,得到的还是冷眼看待。

。孔明经徐庶介绍,经三请出山,古称初出茅芦三把火,给刘备找了亇立足之地江夏,主张联吴攻曹,得了荆州,在捉放曹问题上就没有主见循私狂法,你虽不杀关羽该给亇脸面孔明,从此孔亮与关羽将相不和,从此刘备对孔明阁在一边,西征北伐。他经常同赵云一起攻城夺地,他两是同病相怜,到东征孔明,赵云苦功刘备不听,东征继不带孔明,亦带赵云,才有彝异陵之败,白帝城临死后悔莫及。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对待魏延。杀主献长沙,收降了黄忠,魏延,对待黄忠还是可以,魏延献城算是一功封他将军魏延本人认为弃暗投明,找到了一位明主,但刘备对魏延常记戒心,对孔明说,此人后脑袋有反骨,此人早晚必反,不得重用,魏延。当了一世奴隶。

刘备相比曹操,王者都有一亇戒心。曹噪曾说:只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要比刘备开明得多。刘备阴险虚伪,如果把魏延杀了,到还有亇理由,卖主求荣,就把阴在严加防范,进行利用永不重用,或许给亇空心头衔。

。大凡君至对待臣下,怎么叫重用,重用在在封赏,封赏也仅是表面現像,刘备重封赏,比如像五虎,这起什么作用,五人中将了关张,他一亇看得起,可能与黄忠没有成见,带他去东征死在战场,黄忠八十岁多啦,还想利用他,有心任忍。

6

诸葛亮是安排赵云去助刘备一臂之力的。

7

赵云在《三国志》里面的介绍比较少,虽然和关,张,马,黄同列一个传里,但是确实对他的行军打仗记录非常少。所以现在很多人对赵云的评价都是很两极分化的,爱看小说的都一直认为赵云文武双全,是常胜将军,五虎将中的一员,而且一直都是被刘备和诸葛亮重用。

而对于喜欢研读历史的就觉得赵云完全被神话,主要是记载少的原因,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所以就会觉得赵云一直没有被重用。但是在裴松之注里面对赵云的评价是很高的。

所以我觉得赵云本身为什么没有被重用这个问题应该从赵云一生是否被重用这个问题上来找答案


8

谁说得不到重用,赵子龙是刘董事长贴身保镖,虽然屈才但是安保上靠谱,工资也是按照部门经理工资待遇开的!

9

赵云忠义勇猛还听指挥不抬杠,只要是刘备和其他领导的话,他都听并且安静的去执行。可就是光武没略,不能大用。所以不怨人家不重用,而是自己没重能。

10

正史《三国志》根本没有五虎将之说,其实赵云的地位相对来说很低,甚至大大不如后来投奔刘备的魏延,只充当杂号将军,与其他四人更不可同日而语。自从汝南之聚后,他的工作只是负责保卫刘备及其家眷的工作,到去世的时候也没有谥号,最后还是后主十几年后追赠的。陈到(字叔至)是他的副手,与其名相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