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毛泽东主席一生写了很多诗词,现在能够见到公开发表的就有上百首。其中长征时期是毛主席诗词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那一时期。《忆秦娥·娄山关》就是长征时期的作品,那么毛主席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源泉是什么呢?作者空山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大家还原一下当年创作这首词的历史场景。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词作中很是出色的一首作品。词中通过慷慨悲烈的写景状物,抒发了革命者面对困难依然坚持不懈的凌云壮志,堪当词中精品。
这首词创作于长征途中,公开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这首词写作时间比较早,但是公开发表的时间比较晚。《忆秦娥?娄山关》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一月号上。毛泽东主席虽然喜欢写作诗词,并且在不同年代写了很多古体诗词,但是大多不愿意公开发表。直到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诗刊》创刊时,为了支持繁荣当时的文艺创作活动,《诗刊》首次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才正式发表了《旧体诗词十八首》。《忆秦娥?娄山关》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这些诗词的发表,毛泽东主席诗人之名风靡全国。由此,毛主席的诗词,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广为流传,甚至为外国政界人物所熟知引用。不久前,美国副总统拜登还因为引用了毛主席的名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而受到国内狂热分子的抨击。
《忆秦娥?娄山关》是在长征途中创作的。1935年1月红军在长征途中离开遵义,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但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集结防守,红军便改变路线,再渡赤水,东进桐梓,重返遵义。当时贵州军阀王家烈派出两个师的力量扼守娄山关,阻断红军重返遵义的道路。红军战士就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与敌激战,重创王家烈军队,拿下娄山关,占领遵义城。这首词就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发生转折、红军战士又恰好取得一场胜利的背景下,主席奋笔疾书,创作出来的豪迈诗篇。
从长征中遵义会议召开到新中国成立,是“而今迈步从头越”阶段。这个阶段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忆秦娥?娄山关》正好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进程初期,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充满激情的雄风壮志。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熟悉诗词的读者都知道“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词的题目,也表明了这首词所反映的事件就是娄山关激战。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西风正烈,大雁鸣霜,晓空当月。马蹄声碎,军号呜咽。上阕主席通过描写情景交融的战争场面,把红军战士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和坚毅勇敢的革命精神充分烘托出来。
娄山关位于娄山山腰最高峰,离遵义不远,是进出四川的要道,地势险要。向有“万峰插天,中间一线”的说法。 想当年,就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上,红军将士凭着一种豪迈的战斗激情,硬是撕开了一个口子。
群山起伏,如铁难越。重振旗鼓,向前跨越。茫茫青山如海,烈烈残阳如血,我们就是要向前跨越。下阕主席的这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为了千古佳话,后来被无数人所引用。这句豪言壮语,表现出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一代伟人、千古绝唱,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散发出革命者的豪迈胸怀
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豪放诗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写作诗词,经常与朋友诗词唱和。据说那时写的诗词就有几十首,可惜年代久远、战事频繁,散落难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年代,主席仍然热爱诗词,乐此不疲。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无形中反映了他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典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画卷。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来赞扬毛主席。
在《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中,就充分反映出毛主席的诗词都是经过严格的锤炼和润色,从而使诗词更加凝练生动,更能抒情达意。像这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全诗的诗眼,似乎让人感受到了革命进程终于出现转折的喜悦心情,让人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志豪情。
毛泽东主席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词很多,却多有散落。据美国施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一书说,主席在延安时,曾有人汇集其诗词七十首付印,题名《风沙诗词》,可惜当时印数很少,因战争频繁,未能流传下来。主席对待诗词的态度是认真的,主席曾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主席曾在1945年应人之邀,书写过一则“诗言志”的题词。正所谓“夫子自道”。主席的诗词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这句话用在主席身上,正是对毛泽东主席一生最中肯的评价。
结语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领一代风骚,成千古绝唱,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主席的一生,是诗词的一生,更是为人民福幸福的一生。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是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他在这首《诉衷情》中写道: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两位革命老人,一生挚友,虽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未来,仍在不停地思考着、探索着。主席最后的这首诗,字不多却感人,读来让人心碎,禁不住潸然泪下。
主席的诗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