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话,怎么会没有呢?“昭宣之治”历史又称“昭宣中兴”,它是在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第九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执政时期取得的改革结果。他们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恢复了西汉的稳定和发展阶段,让一度衰退的西汉王朝再此强盛起来。故史称“昭宣中兴”。历史依据可见班固《汉书.昭帝第七》、《汉书.宣帝第八》,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七。
西汉“昭宣中兴”是继“文景之治”之后第二个辉煌时期,由汉昭帝开始,因其英年早逝,具体发展集中在汉宣帝执政阶段。他们的具体做法我以前回答过,不想重复,下面试举几条仅供读者参考:
“昭宣中兴”从汉昭帝初期开始,历史认为“盐铁会议”是其具体标志。改变部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恢复“文景之治”的做法。整顿吏治,重视官吏的选任,大多时间,汉昭帝亲自召见,测问治安之策。政清者给予褒奖,昏庸者予以惩黜。公卿大臣多从是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起来的。废除酷法,废除了汉武帝时的许多不合时宜的酷法和做法,昭帝于始元四年(前83年),颁布特赦令,释放了不少无法厘清、审理和判刑的人员。开始与民休息,以民为本,以农为本、轻徭薄税,减少战争开支。同时,制定不少惠民政策。军事方面,调整北方防务,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平定西南叛乱,稳定边疆形势。可惜的是汉昭帝21岁就匆匆离世了。
汉宣帝时期,继续汉昭帝的政策,具体做法是:平理刑狱,宣帝亲政后,进一步废除了汉武帝时的许多酷法。设置廷尉平职位,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狱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武帝末年人人自危,大臣“安危不可知”的恐怖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惩治贪腐,刘询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痛恨官员贪腐,所以他一当政,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打击不法势力。经济方面,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昭帝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平抑物价的基础上,率先设立“常平仓”,保证粮价长期平稳。重点放在“抑制土地兼并”上,防止官僚、地主利用土地盘剥百姓。外交方面,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刘询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曾联合乌孙大败匈奴,后击破车师,平定西域。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呼韩邪单于更是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标志着匈奴正式承认是大汉属国。宣帝终于完成了汉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使边境逐步宁息。
《汉书》评价汉昭帝: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资治通鉴》评价汉昭帝: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容斋随笔》评价汉昭帝: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
《汉书》评价汉宣帝: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资治通鉴》评价: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西汉历史学家刘向评论孝宣皇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