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河到了中游就开始出现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了,这使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不断抬升,黄河也因此成为了一条“悬河”。黄河的泥沙含量很高,据说在中下游舀一碗黄河水,沉积的泥沙就有半碗!
题主所说的“黄河水变清”,应该指的是黄河的中上游。黄河上游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高山冰雪融水,在夏季的水量比较大,河流的含沙量也非常小,水质和长江中上游有的一比。
黄河水为什么会变浑浊?黄河上游的水又为什么会变清呢?
黄河水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带的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土质疏松,大量泥沙和黄土就很容易被黄河水带走。
其实说起来,黄土高原的土质和人类活动并没有太大关系,黄土高原堆积的尘土来自于西部的沙漠地区,常年盛行的西方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此外,黄土高原每年每平方的太阳辐射量高达5700~6500兆焦耳,如此高的热量也导致可黄土高原干旱的气候,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很低,营养元素也难以在土壤中积蓄。长此以往,黄土高原就形成了贫瘠低产的土壤。
在没遇到黄土高原之前,黄河水还是“清白”的。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黄河水质治理措施,黄河中上游的水质也因此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好转。
官方的调查数据显示,黄河中上游断面水质确实有了很大改善,其中I~III类水质月均占比从原来的不到3%增加到了20%以上,成果非常显著。与此同时,劣V类水质的月均占比也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20%,水源污染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接下来说一说黄河中、上游渔业资源的变化。
从2002年开始,研究人员曾先后9次对黄河干流的中、上游河段进行过渔业资源的调查,主要方式是实际捕捞和走访调查。这次调查发现的鱼类样本有38种,浮游植物有87种浮游动物42种。
与1982年的渔业资源调查对比来看,黄河上游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确实在明显下降,黄河中上游土著鱼类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鱼类小型化、低龄化的现象比较明显,而且还存在着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
由此可见,黄河上游的水的确在变清,但是鱼类也确实在减少。
那么问题来了,黄河中、上游的鱼类为什么会减少呢?
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其中河源至贵德一段是属于黄河上游,贵德至孟津一段为黄河的中游。黄河上游的鱼类基本上都是高原鱼类,以特种鱼居多,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资源量相当丰富;黄河的中游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搭上了快班车,在黄河一带的经济建设也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水体污染航运、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生生物的生境大幅丧失和破碎化,渔业资源也随之衰退,濒危物种的数量大幅增加。
在黄河中游和上游,人为捕捞并不是鱼类变少的主要因素,最根本的影响还是水域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建设(会阻碍鱼类的洄游繁殖路径)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就以物种入侵为例来说吧,黄河中上游新发现的鱼类可以分为两大来源,一个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另外一个是国内其他水域引进的品种。这些外来物种流入黄河的渠道主要是黄河两岸养殖新品种的引进以及盲目的放生行为,这对黄河的本土物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黄河的增殖放流。在放流的时候,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否则就容易给物种的入侵带来可乘之机。
▲▲在黄河流域放流的大规格鳊鱼。
以中游的陕西段为例,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该水域的本土鱼类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25种,但是外来入侵物种却增加了24种。在国外的入侵物种中,数量占主要优势的分别是俄罗斯鲟、锦鲤、镜鲤、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鮰、罗非鱼6种。不难发现,这6种鱼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鱼(或观赏鱼),很有可能都来自于黄河流域附近的人工养殖池塘。
▲▲罗非鱼
这里再多说一句,很多人都以为罗非鱼无法适应低温,在北方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从实验数据来看确实如此,因为水温一旦低于10℃,罗非鱼就会死亡。之前我还在跟网友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长江中有没有罗非鱼?我当时也不敢下定论,反复思考之下给出的答案是:长江中有罗非鱼。现在看来,连黄河流域都发现了罗非鱼,那长江出现罗非鱼也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言归正传,除了国外的物种,黄河中上游也有很多国内的入侵物种,像大家比较熟悉的草鱼、麦穗鱼、荷包鱼、大鳞副泥鳅、长吻鮠、乌苏拟鲿、大口鲶、圆尾斗鱼、池沼公鱼、青鳉、长春鳊等等。这些鱼种同样会和黄河里的原生鱼种产生竞争,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不容小觑。
▲▲乌苏拟鲿
▲▲黄河沿岸养殖的草鱼
总结
黄河流域上游变清,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的污染整治与专项治理措施。相比之下,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水质依然相当浑浊,“一碗水半碗沙”依然是对黄河水现状的真实写照,这也不是单纯靠人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黄河流域鱼类资源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水域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如三门峡水电站)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黄河本土鱼消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1982年调查中还发现了鳗鲡、铜鱼、北方铜鱼,但是这三种鱼已经“失踪”了很多年,其生存状态着实令人担忧。不管怎样,希望黄河的治理工作能够坚持下去,也希望黄河的生态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