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末的时候,李定国几千人马吊打缅甸?你确定?

清朝为什么征服不了缅甸?

首先,自云贵高原往西和往南,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疆域很少突入到东南亚,首要原因就是地理和气候因素。

在东南亚,由于气候、山地地形等原因,交通不便,一直是支离破碎状的,至今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都还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别说缅甸,中原王朝实质性掌控云南也是在元明之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中原王朝无法轻松越过云贵高原。

而且明朝200多年,云南地区的土司和中央政府一直在玩“反叛-镇压-反叛”的游戏。直到清朝的改土归流,中央政府才真正的形成了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稳定统治。

想象一下,当你气喘吁吁爬上云贵高原,想通过往西进入缅甸,还没喘过气来,面前又是高耸的山脉,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横断山脉,别说人,再桀骜不驯的河流都给你在这整的服服帖帖,地图上看不出来,来,给你整张照片瞧瞧。

云南到缅甸,一路上入眼的全是大山和原始森林,别说古代军队,民国远征军从野人山回国也是损失过半。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北上的过程中沉降在缅甸北部,所以这片区域降水量一直很充沛,再加上东南亚炎热的气候,毒虫和微生物就先于人类成了这里最早的主人。直至今日,缅甸都是全球疟疾高发区,比常年喝恒河水的印度还高。

其次,清朝时期建立的贡榜王朝是缅甸历史上少有的扩张性王朝,先灭了西边的曼尼坡,又在乾隆年间攻打暹罗和老挝,甚至攻破暹罗国都阿瑜陀耶城,致使阿瑜陀耶王朝灭亡。

地形造就气候,气候又影响植被,你再强盛的王朝也拿它没辙,所以就会出现清军虽然在清缅战争中一度占有战术优势,但还是解决不了疾病和后勤问题,再加上对手是个远在中原核心区的小霸王。

而且,这次战争中,清朝的军事装备也不占多大优势,缅军所用的西洋武器比清军先进,清军损失数万,耗费了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不可能靠国力硬压倒对方。所以只能讲和。

但是说句公道话,清朝在战术层面没有获得胜利,但是在战略上获得了胜利,至少维护了东亚的朝贡体系,震慑了周边小国,将缅甸重新拉回了朝贡体系。

清军的进攻,也在一定战略上配合了暹罗的反击,造成了暹罗的崛起,从此东南亚出现缅甸和暹罗二强的局面,不再是缅甸一家独大。

最佳贡献者
2

大隋打不下高句丽,忽必烈也没征服日本,老毛子也没搞定AF汗,美帝也没政府越南啊??

3

只要是附属国就没必要用武力收服!

4

不但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历朝历代,没有真正实际控制过缅甸,就是查阅所有历史书籍、典籍,我也没有看到中国历史上有那个朝代控制了缅甸。包括疆域最为辽阔的元朝也没有实际控制过缅甸。

缅甸是东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这里布满了原始森林、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江河湖泊众多,毒蛇猛兽众多,瘴气、毒虫肆虐。

早在秦汉年间,也只是将两广湖南湖北等地纳入了版图。至于贵州以北以及云南大部分都是化外之地,由于当地民族众多,环境恶劣都为历朝历代所嫌弃,没有有效控制和整理开发。

到了元朝时期,才正式将云南贵州全部纳入版图。元朝再向南推进时,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抵抗,再加之环境恶劣水土不服,元朝两次政府缅甸的军事行动失败了。元朝最终放弃了东南亚这块地方。

到了清朝,清军虽然击败了缅甸当时的军队,但是自身伤亡也很大,最终也是放弃了对缅甸的控制。

东南亚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成了北方各类强大国家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都是建立了一种朝贡管理体系,而不是直接占领控制。

这种方式,不单是清朝时期的方式,也是元明清各朝代的方式方法。

(玉之溪)

5

清缅战争,是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1769年11月16日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乾隆时期,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凭借强大的国力,乾隆皇帝发动了多次战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桀骜不驯的准噶尔部都给扫平了。不过虽然大清国强盛一时,但在征伐缅甸的战争中,清政府败的一塌糊涂,打了四次都没打赢。那么强盛的大清国为何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缅甸?

清缅之战:

在中南半岛,清王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足够实力的挑战者,所以这个地方历朝历代的皇帝还是比较放心的。雍笈牙王朝在统一缅甸之后野心膨胀,继而对清帝国的西南边境发起了攻击。但是此时的清帝国却以为缅甸只是出现了匪乱,并没有当一回事。

严格来说这场战争没有决出胜负,清军第四次进攻已经推进了缅甸境内,但是没法深入了。缅甸当时准备充足,清朝麻痹大意,导致前三次失利特别是第三次明瑞有机会获胜但还是因为个人轻敌失利了;当时正处于贡榜王朝鼎盛,军队经验丰富,其实野战清军始终处于优势但是攻城失利;地形因素也很关键,清军人数始终处于劣势而且不适应热带气候疫病流行;

在象征性地剿匪大败之后,乾隆皇帝明白了,这压根不是什么土匪,而是一支军队。于是先后两次大军出征,但是出兵规模远远比不上平定准噶尔,每次出兵规模在2万人左右。由于远征军不熟悉地形,道路难走,气候又不适应,战事很不顺利。

当时清朝内部出了问题,乾隆本来打算发动第五次进攻但是大小金川战事再起让清朝主要精力都要解决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还有就是西南边疆地区的人员物资调动对当时来说比较困难,刚统一的国内因为连年的征战国内怨声载道,最终在内外交困之下缅甸提出议和,最终双方签订了《老官屯条约》,对于清帝国而言,缅甸只是内部的王权交替,并没有实质性威胁到自己的可能,所以与其说打不过,倒不如说是不想打。

6

当时的缅甸内乱,孟族不满缅族的横行霸道,便起兵造反推翻了缅甸王朝,之后又被缅族反推了回来,并且将周边的一些国家占领吞并,成为了东南亚的一方霸主。




人心不足蛇吞象,缅甸打哪里都赢,领土越来越大,自然对一直压在他头上的清朝很不满,便派兵前来挑衅,而云南的守卫官却和稀泥,觉得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就派了当地的一些部队去交战,意在防御,也不把缅甸入侵放在心上。

当时当地人主动出击杀死了几个缅甸人,还被以杀死良民的罪名处死了,这不仅没有解决边境的问题,反而让缅甸王觉得清朝已经不行了,就想明末一样。

缅甸之后又来入侵,当时的守卫官向清朝上报说,只是一小股的土匪,当时乾隆也没在意,就由当地的绿营兵去给予教训,所谓绿营兵其实没有什么战斗经验,而领军的杨应琚又是文人出身,和缅甸军交战一触即溃。



虽然仗没打赢,但是不影响自己人胡扯,“清军屡战屡败,杀敌万人”,乾隆也不是个傻子,自己一翻看地图,交战的地点都在清朝的境内,这都快打到内地了,你管这叫屡战屡胜?乾隆一怒之下就处死了杨应琚。

之后又派遣名将明瑞出兵缅甸,当时缅甸正在攻打暹罗,主力部队根本没来,明瑞初战就赢了,感觉缅甸不过如此,正要撤军。暹罗被缅甸拿下,缅甸立马派兵增援,明瑞所带的清军被重重包围,最后重伤自缢身亡。



乾隆已经气的要拍桌子了,打了三次,次次都输了,之后派遣清朝顶级将领,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军队也换成八旗兵,还调了水师参战,决心一口气灭掉缅甸。

清军由于当地水土不服,很多将士都生病了,清军与缅甸军交战的时候,清军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由于缅甸使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火器,各方面因素导致清军打的很吃力,不过总体上双方五五开。




最后双方的君主都不高兴非要继续打,但是交战的双方将领已经打烦了,就签订了和解协议,这事就这么算了,缅甸继续向清朝朝贡,清朝要向缅甸开放贸易出口。

由于缅王内心是不愿意称臣的所以一直没有朝贡,清朝也没有开通贸易出口,直到18年后缅甸才向清朝进贡,至此双方的争斗算告一段落。

7

缅甸是沿海国家,意味着更早接触欧洲列强,受到先进思想影响也更久远,再加上清朝闭关锁国,科技水平逐渐就比缅甸落后了,所以双方军事水平已经形成了代差。

(1)燧发枪

缅兵装备了燧发枪与英式火炮,从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购买,使得缅兵总体火力大大增强,燧发枪的射速与火力都远在清军之上,双方互相开火射击时,清兵往往伤亡较大。再加上缅兵会在战壕里树立营栅,能够抵挡部分清军火枪攻击,所以清兵战况非常不利。

(2)骑兵

根据缅甸记载,缅兵在平地决战被彩甲骑兵(八旗骑兵)所击败,于是缅兵很快更换战术,防御据点坚守不出,依靠强大的燧发枪与英式火炮轰炸八旗骑兵。八旗骑兵的铠甲只能抵挡威力差的火枪,面对燧发枪的超强火力,八旗骑兵铠甲是无法抵挡的,所以骑兵在战局中的影响不大,难以发挥重大作用。

(3)战壕

缅军在老官屯修建两座坚固的大营,火炮威力极猛,多次打退清兵的攻势,轰炸致使清军死伤极其惨重。并且缅兵会挖战壕来躲避炮火轰炸,能够有效减少伤亡。所以双方火炮互相轰炸时,往往清军死伤更大。清朝使用了所有的战术,都无法突破缅兵的两座大营,使得战争陷入战局僵持的局面。

(4)特种部队

缅甸受到欧洲列强的战术影响,开始派遣特种部队作战,深入敌人大后方截断清军的退路。在第二次战事中(1766年11月20日),缅兵派出了2000人的精锐之师,从万仞关与巨石关之间的小道攻入守备薄弱的腾越境内,仅仅十天时间,缅兵先后攻占盏达、铜壁关.....严重威胁清朝的铁壁关退路,这个时候清朝才发现被特种部队截断后勤,清兵开始手忙脚乱,狼狈逃回了陇川。清兵战线瞬间崩溃,一路溃逃而回云南。

总结:

缅兵的军事水平,远远在清军之上,清朝施行闭关锁国,断绝了与欧洲列强的沟通,所以无法对抗装备先进武器的缅甸。

8

简单来说,占领这里毫无意义,原因既是因为地理气候环境,又因为那里根本没多少地可以用还总是有叛乱,既没有办法养马也没办法种地,更重要的是,当时缅甸这块地方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9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华夏便有了一个集中统一的概念,在此之后,开疆拓土成为了无数帝皇的心中所愿,这种功劳也被称为了不世之功。中国古代,华夏儿女对于土地的认同以及强烈的需求不是现在人可以理解的。王朝兴盛时,开疆拓土是每个皇帝所向往的,王朝低迷时,保护好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是皇帝的任务。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缅甸与我国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臣服过也反叛过,战斗过也和平过,缅甸作为印度洋的出海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然而清朝在乾隆年间,也就是这个极盛时期,却并没有把缅甸纳入版图呢?

很多人认为是清朝不想要了,因为在公元1762年开始的清缅战争中,清朝曾对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的缅甸军队给予了极其强硬的反击,不仅取得大胜,打得缅甸溃不成军,还拿回了曾经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夺走的的孟养、木邦等土司之地,不可谓不强盛,而这在后来也被列为是乾隆皇帝他老人家的十全武功之一。

——而既然这么强盛,还不乘胜追击,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就是清朝自己不愿意,只要打败对手,达到大国向弱国炫耀武力的作用就可以了,对于缅甸的那块弹丸之地自然是不愿意放在心上。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没有人能对地盘说“no”,即便这是一块并不被人所看好的土地,更别说乾隆是一个功利心特别重的皇帝,而这又是印度洋的出海口。因此,他放弃缅甸只能说是另隐情,绝不能说是不想要。

那到底是有何隐情呢?这我们其实并不应该只局限在清朝身上找原因,而是要在对手缅甸上面找,毕竟问题永远都不会是单向的,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清朝的纵容,缅甸高速发展

提起缅甸,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作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附庸藩属国而存在,然而却从始至终也不曾完全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这其中或许有着统治者自身的考量,但是缅甸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明朝之时,缅甸与明朝曾经爆发过明缅之战,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最终以缅甸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作为结局,明朝被迫求和,以稳定南方边境的平稳。

而由于东南亚落后,加上人烟稀少,中央王朝的态度一直就是采取羁縻控制的方式,这在明朝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朝时期曾设立了六个宣慰使司,来控制云南周边的那些土司。

尽管清朝的时候政策有一些改变,但是为了安抚汉人之心,大体上依旧是清沿明制

10

因为古代要实现对一个地方进行直接管理,他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补给。就像汉唐时期对西域的经营,一旦后勤补给线断裂,整个统治就会瞬间土崩瓦解,云贵一带明万历年间才归化中原,更别提热带雨林密布的缅甸。这种地方征服容易长期统治较为困难,所以被中原王朝放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