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中所附的照片有点问题,那张照片实际上是清末威海刘公岛东泓炮台所装备的德国克虏伯要塞炮,并不是中国国造火炮。问题里所举出的清末造300毫米重炮,所指的应该是清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90年至1893年期间仿造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式800磅子后膛要塞炮,口径是304.67毫米,射程7500米。

清末800磅子后膛要塞炮

如果猛一看,这种口径的要塞炮的确十分威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江南造大口径要塞炮的背后,存在着几大问题。首先,受钢铁原料供应有限的制约,以及自身工艺和施工能力的制约,江南造的304.67毫米大炮,实际上每年只能造成1门,产量十分低下。其次,包括江南304.67毫米大炮在内,清末中国国造火炮,大多采取的是的熟铁、碳素钢,实际上到了19世纪90年代已经落后。在当时,德国克虏伯等炮厂已经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合金钢料制造火炮,诸如镍钢(清代翻译为尼格尔钢)、铬钢等,合金钢的韧性、强度、硬度等都大幅超过碳素钢,而中国国内却缺乏这种新式钢材的冶炼工艺,以及所必须的炼钢炉等硬件设备。最后,包括江南304.67毫米大炮在内,清末中国国造火炮,大多采取的是直接仿制国外火炮的方式,自身并没有多少原创性的设计、研制能力。

到了民国时代,由于炮兵战法本身的变化,固定安装在炮台、阵地的大口径要塞炮风光逐渐不在,可以进行机动运输的中小口径野炮、山炮、攻城炮、重型榴弹炮等成为炮兵装备的主流,所以看似民国时代炮兵的火炮口径不如清代大,实则无论是射程、弹头威力,都不是清末那些唬人的大口径火炮可以比拟的。除此之外,清末国造火炮所存在的问题,民国时代也依然存在,因为国产合金钢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中国国造火炮的发展十分艰难。因为缺乏工业基础,自造火炮的产量十分有限,形式上也大多采取了仿造国外型号。

尽管如此,民国并非没有制造过中大口径的火炮,其中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奉系军阀在东北奉天兵工厂所生产出的大口径火炮。

(日本四五式240毫米口径攻城炮,奉造240毫米即仿自该炮)

在1925年,奉天兵工厂采取从国外购买钢料和火炮组件的形式,仿造日本式火炮,生产出了著名的“奉造十四年式”150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1930年又生产出“奉造十九年式”150毫米和240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

总体而言,仅从生产火炮这个层面看,清末和民国时代中国火炮的发展层次实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最佳贡献者
2

没有研究过,不过我认为大体上是这么的: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工业革命步伐飞快,各种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看看战列舰就知道了,1840年还是风帆木舰,1900已经是无畏舰了),清末的300毫米大炮的技术水平和内涵与民国的150炮完全不一样,不及时更新设备、技术、人才就造不出来。例如,前者肯定是架退炮,可能还是前装滑膛,小管径比,后者是管退,后装线膛,大管径比。不说别的,光后者的液压机构和身管钻孔就不是前者能比的,别说高膛压对炮钢材料的要求了。

以上是推测,愿与大家交流。

另,清末哪个厂能造300重炮,江南么?

3

因为许多人眼中十里洋场、风花雪月、大师辈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民国就是个外强中干的花架子啊。

整整黄金十年的发展时间,国民党政府不想着振兴国家、发展工业、普及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就想着不停地捞钱贪腐,盘剥百姓。一直到抗战前夕,民国的工业还在吃清末和北洋的老本,部队还在用张之洞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基本上,一艘军舰、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就连从苏联和德国进口的山炮,自己都组装不全。高校所谓的大师就知道文章风雅勾引女学生,理科工科的人才极其短缺,几乎没有靠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说起来大师辈出,其实全国识字率不到1%,遍地都是文盲,底层人民都不算人。就这样一个基础,他哪来的能力,哪来的动力去发展军工?

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中的黄金八年,民族钢产业的产量只增加了2万吨。与后来我们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印度相比,我们的人均生铁仅为是印度的0.8,人均钢材是印度的1/27。作为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7年,就生产了1433万吨钢。

民国的工业相比清末和北洋政府,都是严重的倒退!其实,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时期年钢产量就达到5万吨,但于1925年停止炼钢。国民党接管后,经过十多年的统治,竟然没有使该厂恢复炼钢。到1938年10月21日武汉失守前夕,只将汉阳钢铁厂30吨马丁炉2座,35吨及50吨高架起重机2部及铸锭用模等附属品拆走,运入四川。令人发指的是,汉冶萍自己不产钢,但却将挖出的铁沙,以及炼出的生铁大部运往日本八藩钢铁厂,又铸成杀人武器,用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

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只知道从外国买钢铁,因为经手人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成为率先致富的重要手段,四大家族买办们当然皆大欢喜,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结果导致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工业倒退的情况。例如北洋军阀时期能造炮钢、枪管钢,经过民国“黄金十年”的“大发展”后,反而全不能造了。

蒋介石政府不但自己不想造,还坑得其他人没法为工业化做出贡献,他们苛捐杂税,层层剥削,不去和国外资本抗争,反而做买办和代理人,压榨打压自己的民族企业,让侯德榜、荣毅仁等清末就做出重大成果的民族企业家举步维艰。

抗战前夕,美国人借巨款给宋美龄,让她去购买飞机,她居然把钱存到银行去吃利息,结果抗战爆发,国军都是老旧不堪的旧飞机。美国总统气的大骂蒋介石一家:“他们都是一群可耻的小偷!”

说到底,1927年之后民国政府,根本就不是个代表国家和全民利益的政府,他们是江浙财阀和地主乡绅的守财奴,是英美日在家利益的代言人,他们骨子里就没有想过要让中国富强。

(下图是他们统治下国军将士的身体状况,不要惊讶)

4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3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清末新政是指19011911年,八国联军打入中国,慈禧太后跑到西安,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慈禧太后在西安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谕,决定实行新政来挽救其统治的危。

袁世凯,张之洞成了推动洋务运动新政最重要的人物。在袁世凯的大力提倡下,近代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实业的迅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

清朝末期虽然国力衰微,但是,国家仍然是一个整体。政令一致,拥有发展工业的和平环境。洋务运动新政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硬派人物大力提倡下,近代工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实业的迅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在军事领域带来的进步是惊人的。兵工厂不仅能够制造世界一流的305毫米要塞重炮,而且还能早各种口径的速射炮和压制性步兵炮都能生产。

1916,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8年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大一统。

中国处于割据状态。各个军阀都在争地盘,在谁地盘上的军工厂就是谁的。中央政府只控制少数几个兵工厂,每个军阀控制着一个到几个兵工厂。近代兵器工业无序发展,兵工厂的数量和兵器生产能力大大超过晚清鼎盛时期。封建割据地区的兵工厂不但数量多,而且有些厂的规模、产量、技术水平大大超过中央政府的兵工厂。

军阀混战促进兵器工业迅速发展,也造成对兵器工业的破坏,并阻碍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比如,张作霖控制的东三省兵工厂、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的兵器产量比国民政府控制的最大兵工厂的产量多。

在军阀混战中,清末5个主要兵工厂中的四川兵工厂、北洋机器制造局被完全破坏,广东制造军械厂被破坏一部分,湖北兵工钢药厂受到损伤。其他一些兵工厂也遭到不同的损害。为了眼前的需要,各兵工厂各自生产自己能制造的兵器,导致同样性能的兵器杂出,生产技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军阀控制的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东三省兵工厂,在“九一八”事变中被日军占领(成了日本的基地)。中央政府控制的生产能力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在日本的压力下撤销。抗日战争开始前,全国的兵器产量虽比晚清时期有所增加,但内斗互相抵消,国家实力增加不多。

接着1937年,进入全面抗战时间,大部分土地伦陷,生产次序破坏,靠我们生产,肯定没法抗敌只有买和靠物资换,我们的工业和军工生产也就没法进入正常的次序了。

5

这就是一个统一国家和一个军阀遍布,四处分裂国家的区别。清末虽然政治腐败外敌入侵,但毕竟清政府还是唯一合法政府,基本能掌控全局,内部虽然争权夺利,但不会大打出手,枪炮相临,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虽然效率低下,但还是能集中全国一部分力量用于军事建设,北洋陆军海军,还有各省新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厂汉阳铁厂乃至于铁路电报……一系列例子,虽然最终这些也葬送了清朝。但民国各大军阀轮番混战,一心想要扩大地盘,整天面对内外攻伐,今天你上台,明天他上台,根本没有心思去发展相对应的军事工业,即使有至于这一想法的,也迫于一省或数省财力,无法大规模投入。可以说民国的混乱环境很难使工业生存。况且那些帝国主义也不会轻易允许你建设,相对于各个军阀,清朝对付列强的周转能力还强,毕竟对付一个军阀可以用其他军阀压制他,或收买他的手下,反抗他。而对付一个统一的国家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至于贪污腐败两者都很严重,具体我也不知道。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话,在清末看到人们为国家而奋起拼搏,整个社会虽然呈现一种病态,但犹如百废待兴,人们依旧还能看到未来,但民国一到,整天打仗,天昏地暗,人们为活命而东躲西藏,根本看不到希望在哪。其实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情况,每到朝代更替,在前朝灭亡而一个新的朝代没有完全诞生的时期,都是比较黑暗的时期,人口锐减,战争不断。但等到下一个朝代诞生就会好转。所以民国是一个必定会有的年代。

6

因为民国出大师啊,这种技术人员纯属奇淫巧技,那里比得过国学大师之乎者也呢


7

清朝末年的300mm重炮和民国时期的150mm是绝对不一样的,清朝时期的钢铁技术有限,火炮的倍径都不高,就是炮管的长度都不长,再加上当时的炸药技术不先进,大炮的膛压很低,对火炮的膛线、后膛要求都不高,它并不是没有制退器而是不需要制退器。说白了就是制造技术简单,而民国时期的150mm光是制作炮管的特殊钢铁都是只有‘莱因公司’、“克虏伯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才具备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战列舰上的主炮早期型号都是进口,中国的化学工业就更加做不到了,

德国化学工业助力冶金工业的发展,火炮身管越来越长,虎王火炮的倍径达到了惊人的71倍径(6.3米长),虽然口径依然是88mm但是穿透力和破坏力大幅提高,这种火炮的制造材料更加昂贵,特殊钢材需要特殊加工,所以产量不高。很多虎王都换装了老式的88毫米炮。当时的中国更是拿不下这种技术的。陆军装备的火炮相比一战时期的火炮炮身体积也大幅度减小,

8

袁世凯死后,军阀林立相互征战,民生凋敝,造成很大内耗,根本无法发展经济,而后国民党只是形式上统一中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来统揽全局,全国的教育工商交通得不到系统的发展,阎锡山为了自成一体,山西的铁路轨距都不同外省,这样一个中国如何能发展

9

主要 是从 射程 以及火炮的杀伤力。。

二战中 普遍的 105 155火炮射程都在10多公里 。。

如今155毫米 52倍口径的是公认的效费比最好的选择。 155主流火炮 的射程 主要都在30公里往上。。。这也是 当今世界只有几个主流国家能制造火炮的原因

10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康熙帝拒绝了戴梓设计的28大连珠铳!而且此发明失传了!假如清朝军队采用这种连珠铳,我想即使到了晚清时,其威力也绝非西方火枪能抵抗的!清朝搞了史上最强的文字狱!不仅扼杀了人民的思想进步,还毁灭了很多文化古籍。大清的毁灭其实源于它的狭隘胸怀!而民国的悲哀在于人心相背,无法形成团结统一的局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