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如何把皇位传给胤禛的
说起《雍正王朝》里康熙把大位传给胤禛的过程,那可是说来话长,容在下慢慢说来。
其实康熙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是从很早就开始了,最为明显的是黄河大水,胤禛奉命赴灾区筹款赈灾,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努力终于安抚了灾民,整修了河堤,成功完成了赈灾使命回到京城面见康熙时父子俩的那番对话,这那番对话中康熙首先夸赞了胤禛有勇有谋,于危难之际为朝廷解难,为君父分忧的壮举,但随后也明确指出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悬殊,土地兼并严重,朝廷税收流失,使得国贫民弱,反而养肥了一批不劳而获的奸商巨贾,贪官劣绅,向贪官巨贾们筹点钱去赈济灾民只能算是小手段,只能偶一为之,而能做到政通人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富国强兵,那才是治国的根本。很显然,康熙对胤禛说的这番话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其肺腑之言,这已经不是君父对臣子应该说的话,而完全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同一个他喜爱的儿子在说话,换言之,康熙是在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熏陶,来培养的,而胤禛随后述说了自己此去灾区沿途的所见所闻,印证了康熙对于时局的判断,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难得的是父子俩的政见完全一致,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是满意的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很显然胤禛与皇阿玛康熙的这番谈话显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与众不同。
随后而来的是追缴国库欠款一事,这件事康熙原本是希望八阿哥胤禩能出手的,因为胤禩一直兼管户部,国库的大量欠款也主要是在他主管期间形成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欠款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追讨这些欠款,为此康熙特意在胤禛赈灾还没有回京时就派下差事,并且允诺能办好此事者晋封郡王,康熙是满心希望胤禩能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为君分忧,哪成想胤禩这个八贤王嫌此差事得罪人还不好办,先打了退堂鼓了,当庭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追讨欠款的差事,同时推举四哥胤禛办理这个差事,为表其意之诚,连自己一直兼任的主管户部的差事也给辞掉了,可叹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子嗣众多,到老了除胤禛一人外竟然没有人能替他分忧,他有这许多儿子竟和没有儿子没什么区别,康熙在对胤禩失望之余最后也只好把这谁都不愿接的差事交给胤禛去办,胤禛在接到这个差事后也认为困难很大,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务,大不了自己得罪完了所有的人,干脆就做个孤臣就是了,康熙对胤禛的表态大加赞赏,鼓励胤禛做好追讨欠款事宜,为朝廷去做一名孤臣,并且否决了胤禛要求十三阿哥胤祥一同办差的请求,直接告诉胤禛自己就是想要胤禛做一名真正的孤臣,俗话说君子不党,康熙对胤禛的要求显然比做一名君子更高,干脆希望胤禛在朝中没有盟友,成为孤家寡人,这不是希望胤禛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是什么?
至于追讨国库欠款一事的善后收尾更值得推敲,从表面上看,康熙在处理追缴国库欠款的善后事宜上明显的有失公允,太子胤礽成了整个事件最大的赢家,他并没有出过什么力,仅仅是动了动嘴,就把整个追讨欠款工作叫了暂停,使得康熙得以借此体面地缓和了朝廷同众欠款官员间的矛盾,为君父分了忧,众欠款官员也无不感激于他,同时顺便还打击了最近风头正盛,有点碍自己眼的四阿哥胤禛,足以一解自己心头对胤禛的不满,真是惠而不费,幸何如之。而在胤禛那边,自己辛辛苦苦的为朝廷办差,差事办得很不顺利,举步维艰,欠款没有要回来多少,人倒是叫自己得罪了个遍,众欠款官员为被逼还钱而向康熙哭诉的,对胤禛不讲情面心怀不满而冷嘲热讽的,私底下恨自己的不知会有几许,而自己为朝廷尽心尽力最后不仅没有得到煲奖,反而落了个处分,真是出力不讨好,特别是自己着意提拔的帮办田文镜,为朝廷出了大力,吃了大苦,满朝官员却没有不恨他的,还被十贝勒胤俄当街一顿胖揍,狼狈不堪,最后还被贬做县令,踢出京去,令胤禛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同胤祥一起对田文镜多加安抚,着意开导,真的是窝囊之极窝火之极。那么,整个处理过程真的像表面上那样不公吗,或者说胤禛在追缴欠款一事中真的是吃了大亏吗?首先应当说清理国库欠款的难度是大大超出了康熙预料的,在康熙的设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加上朝廷特地委派了一位得力的皇子来督办此事,追讨欠款难是难,但要回总欠款的十之七八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哪想到清理欠款竟然遭到几乎是满朝官员的抗拒,有的甚至以死抗争,自己的儿子也跑到前门大街上去卖家产还钱,真的是丢人现眼,大失朝廷的体面,追讨欠款一事如今弄成这个样子,要钱要不回来,如果就此打住则不仅朝廷的威严将严重受损,朝廷的法度岂不成了儿戏?此时康熙实际上已是骑虎难下,无法收场,这种情况绝对是康熙始料未及的,不过既然差事办砸了,就必须有人为此负责,这板子如果不打在胤禛的身上,就得打在众欠款官员的身上,而这些官员不仅人数众多,其中不乏跟随康熙出生入死,征战天下的心腹老臣,也有许多充当朝廷栋梁之才的能员干吏,甚至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要处分所有这些官员,变卖他们的家产还钱不但不可能,也是康熙所不忍心为之的,所以要处分也只能处分胤禛,至于欠款也不得不慢慢的要了,再者,胤禛在前面黄河大水筹款赈灾一事中表现过于出色,朝廷的封赏褒奖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嫉恨,所谓树大招风,太子胤礽就先后几次在康熙面前说胤禛的坏话,大阿哥胤褆也想方设法的陷害胤禛,至于八爷党,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不知构想出了多少构陷胤禛的脚本,此次追讨欠款一事,康熙本不欲胤禛沾手此事,好让胤禛的风头稍微降低一些,这对他是有好处的,怎奈天不从人愿,这次又是胤禛冲在了前面,现在既然胤禛的差事出了纰漏,那么借此机会稍稍打压一下他的风头对胤禛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对他起到保护作用,在田文镜一事上也是这个道理,田文镜为追讨欠款一事同胤禛一样,得罪的人太多,胤禛是皇子,别人拿他不敢怎么样,田文镜就不同了,所以田文镜现在在京城是很难过的,把他远远的外放到别处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当然,追讨欠款的善后工作像现在这样处理对胤禛而言是很难接受的,此前康熙一直鼓励胤禛做孤臣,要为父分忧为国解难,现在却要因此而处分胤禛,这在康熙面上也不好看,而让胤礽出马处分此事,由他来唱白脸,然后自己再出面收拾残局,这样无疑会好很多,于是追讨国库欠款一案最终尘埃落定,太子胤礽出面及时制止了追讨欠款一事,宽限了国库欠款的归还时间,同时斥责了胤禛处事操切,不顾大局的行为,随后康熙出马善后此事,胤禛被罚奉一年,帮办田文镜被贬为县令,远赴外地任职,限期离京,整个追讨欠款的大戏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那么胤禛在追讨欠款一案中真的是吃了大亏吗?其实胤禛在这一事件里受了委屈是真,吃了大亏则未必,他在朝廷需要时挺身而出,为朝廷办差尽心尽力,最后为平息整个事件又代人受过,这些康熙都心中有数,从此对胤禛都是另眼相看,可以说,胤禛此时已是无限接近康熙接班人的位置,只是太子胤礽虽失圣心,但还没有明显的过错,仍暂居其位罢了。
追讨国库欠款一案过去不久,大清国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刑场换死囚一案,太子胤礽为还清国库欠款,不仅卖官鬻爵,还竟然收受贿赂,通过自己主管的刑部把刑场上的死囚犯调了包,爆出了大清国建国七十多年闻所未闻的丑闻,康熙闻奏怒不可遏,决心选派一名皇子主审此案,彻查此事,一扫司法领域的腐败丑恶,由于此事必然牵扯到主管刑部的太子,所以胤禛在其幕僚乌先生的指点下托病避开了这个差事,而那边八阿哥胤禩不疑有他,主动争取获得了主审此案的机会,随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用诱供的方法从主要当事人肖国兴处获得指认太子的口供,随即连夜进宫,面呈康熙,应该说胤禩此事做的功利性太强,目的太过明显,眼看朝堂上即将掀起一场废黜太子的腥风血雨,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当机立断,烧毁了胤禩带来的口供,避免了一场储位危机,至此,刑场换死囚一案告一段落,其结果是胤禛成功躲过了一处足以淹没其身的陷阱,太子胤礽行将被废,八阿哥胤禩由于审理此案有功,特加封廉亲王,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已被排除在康熙的继承人名单之外了。
经过了刑场换死囚一案的困扰,康熙决定同众皇子一同赴热河围猎,在热河行宫,蒙古王公前来觐见康熙并献上了一柄象征尊贵吉祥的如意,康熙遂以此如意为赏物,宣布只有在围猎过程中力拔头筹的皇子才能拥有此物。一番比拼下来最终十三阿哥胤祥所猎杀猎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虽所获不多,但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有人认为十三阿哥所获最多,理应得到赏物,而蒙古王公认为八阿哥胤禩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这反映出他的爱心善念,也体现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谛,由胤禩得到这柄如意最为妥当。这时胤禛之子弘历站出来指出王公的话是不对的,按照弘历的说法,打猎是他们满人赖以谋生的手段,获取猎物天经地义,另外满人本就以骑射得天下,如今康熙率领大家来此围猎正是向先辈致敬,是不忘本之意,更是与杀生扯不上关系,他皇爷爷一生射杀过那么多的猎物,难道能因此说他皇爷爷没有仁爱之心吗,更何况他皇爷爷一生建功立业,英武神勇,更猎杀过数不清的猎物,他皇爷爷实在是大清的第一巴图鲁。弘历的一番话使得康熙大为感动,也令康熙心中对弘历充满了好感,康熙决定,将那柄极富象征意义的如意赐予弘历,并要求胤禛将弘历送入宫中,由康熙亲自调教。应该说至此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选已经有了眉目了,因为弘历是胤禛的儿子,如果胤禛将来做不了皇帝,只能做个亲王的话,那么弘历就成了旁支,而身为人君的康熙是绝不会对一个旁支的孙辈如此厚爱的 ,因为那样会危及皇位的稳定。
初春时节,咋暖还寒,胤禛入宫觐见康熙,刚走到外厢就听到屋内康熙苍老而慈爱的声音还有弘历那脆生生的童音,偷眼望去,却见弘历骑在康熙的脖子上,祖孙俩正在合力完成一幅书法,胤禛不敢也不想打扰他们祖孙的二人世界,偷偷退了回来转身向门外走去,门口竖着一面巨大的镜子,胤禛走到镜前,满脸笑意,仔细端量着镜中的自己,又抬起手来把自己头上的顶戴正了正,不知此时胤禛眼中镜里的自己,头上戴的到底是亲王的顶戴还是皇帝的龙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