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掐尖教育是一种故意破坏教育生态的教育吗?

掐尖教育是一种故意破坏教育生态的教育吗?

2020-11-01 19:34阅读(62)

掐尖教育是一种故意破坏教育生态的教育吗?:不容否认,各地各级学校还是存在一些违规办学现象。比如,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等等。个别地区甚至还容许违规招生,

1

不容否认,各地各级学校还是存在一些违规办学现象。比如,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等等。个别地区甚至还容许违规招生,比如优录,提前优录等等。这些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掐尖教育吧。

掐尖教育一方面为人们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它破坏了公平教育。

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可以说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教育公平理想。

西方近代也普遍将教育公平立法从而体现社会公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

50年代末,中央政府取消各种干部子弟学校,向当地普通居民子弟开放,消灭了“教育特权”。

1977年恢复高考,取消了特定的政治审查,出身不好的青年得以享受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促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后来,该法在2006年得到修订,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政治保证。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公平教育。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报告里都明确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设重点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等。“十三五”期间扩大教育公平,毫无疑问依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依然是今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对掐尖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重点学校的存在;它(掐尖教育)也就有了一些堂而皇之的(存在)借口,比如:更好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啊什么的。等而效之,“重点班”什么的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奇。

从本质上看,掐尖教育满足了少数高质量教育需求,无益于整体教育质量提升,拉大了教育差距,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不管是有意还是“被迫”而为,掐尖教育实质上违背了教育政策法规,偏离了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破坏了大的教育生态环境。

由此可见,不能根除掐尖教育的种种现象,所谓的教育公平就会在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完全体现。对此,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不满意的。

2

教育主要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掐尖教育是不是存在破坏教育公平?任何教育都不应该破坏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原则。
现在出现的教育现象。主要是体现在教育权力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现象是由社会风气、家长、学校等诸多因素共同组成的一种社会现象。
收入的不公平。导致了受教育权力的不公平。表现优秀的老师多半会被比较有名的学校挖走。普通的有老师太多的无奈。生源参差不齐,导致他们对教育失去了应该有的自信。几经努力,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也导致老师对教好、教坏没有了信心。
学校的教育是否办得好?首先取决于校长是否优秀。名校在其成为名校之前太多数都会出现过一名甚至多名出色的校长。其次是教师团队的积极性。无私的团队才可能出来优秀的教育成果。
什么是教育生态?当年的少年班是不是也是对生态的破坏?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生态。


3

掐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为什么偏偏拿教育说事?掐尖即竞争。逃避竞争的个人和社会是没有良好前景的。同理,掐尖教育是教育必要也是必然的一部分,能高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打着公平旗号反对掐尖教育,是不能正视个体自身能力不足,违背教育规律,反而破坏了教育生态。

4

回答这个问题,不知怎么的,忽然想到了“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句话,在这样的前提下,故意破坏教育生态的教育,应当是故意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教育才破坏了教育生态,而“掐尖教育“,没有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利,所以还没有故意破坏教育生态。

在这样的语境下,将“英语教育“这个学习外国语的教育,长期定为中国孩子从小必学必考的主科,而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而学不好不顾,将大批孩子挡在高中大学之外,倒似乎有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嫌疑。同时,违背教育规律,取消留级与复读制度,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规定课程,同样把大批孩子挡在高中大学之外,也似乎有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嫌疑。

剥夺公民受教育权利,因为违法,所以是对教育生态最大的破坏。应当是立即予以纠正的。

“掐尖教育“,时下可以理解为精英教育或者贵族教育,虽然也有影响教育生态的嫌疑,但并不违法,只是教育理念的偏差,只是时下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在必须努力克服之列,因为它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服务于国计民生的要求。

“掐尖教育“还有强烈的通过教育嫌钱的欲望和功利目标,不仅劳民伤财,还占去了国家大量教育资源,限制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使教育事业不能在正常轨道上行稳致远,所以必须在教育政策上加以限制和教育资源上向国有普通教育上倾斜,使我们的教育生态尽快趋于正常。

5

掐尖教育有其存在的土壤。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接收最好的教育,掐尖教育迎合了这种需求。但是,掐尖破坏了教育公平的生态,在考评学校唯升学成绩的体系里,尖子生聚集的学校,比如衡某中学,占尽了各种政策优势,享有无数社会荣誉。但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师和教学多优秀,更多是学生基础比绝大多数学校好太多。这导致其它学校为了不被淘汰,被迫跟风掐尖,这就形成了剧场效应。所有学校都掐尖,掐不到尖的学校只有靠严苛的管理来压榨学生潜力。几乎所有学校老师都很累,所有学生都很累,所有家长都很累,但是能争取到的教育资源还是那么少。


6

有教无类说的是普及教育,而因材施教则是分类教育。所谓掐尖教育其实是分类教育的一种。

7

让优生和一群不读书,天天想着玩手机,谈恋爱,抽烟喝酒烫头打架的的学生同一个班,是对优生的最大不公平。均衡教育,就是乱来。

8

存在就是合理的。为什么会有掐尖教育?不能说是故意破坏教育生态,更合适的说法也许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直白点,在高考层面,清华北大算不算“掐尖”?每年高考一出成绩,各省的状元都被他们派驻当地的招生人员连番轰炸——随便选专业、保证读硕读博、高额奖学金……凭借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省的“尖儿”一把掐走!

在中考层面也是一样,排名前列的重点高中也早早描上了重点初中的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据笔者所知,在大连,格致、34、79、80等学苗优异的初中,前50名学生的家长,在中考填报志愿之前,基本都会接到24中、育明两所最好的高中的招生老师的电话。

在学校层面,为了出成绩,也会再经过一次筛选,把成绩更好的学生编组一个“重点班”。虽然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倡“阳光分班”,大力打击“重点班”,但很多学校还是以各种名目操作自己的“重点班”。

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成绩好的学生想上好学校、想进好班级,好学校、好班级也一定不想要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拍即合,两厢情愿,有什么不妥吗?

实际上,中高考的以分数为基本的录取模式,就决定了“掐尖模式”的必然存在——你已经把“尖”都选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要?

掐尖教育有其生长的必然环境

首先,学校和教师已经客观或主观地分出了三六九等,已经为执行“掐尖”创造了客观条件——好的学校和优秀的师资,会有更多吸引力和话语权。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均衡化,但更多地是把底线抬高,而不是把高的拉低来弥补低的,因此,在学校、师资无法实现均衡的情况下,再提“掐尖教育破坏教育生态”就是无理取闹了。


附上《光明日报》刚刚刊发的一篇社论,应该对明晰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提高公办中小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10-27 11:24:42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报告。报告统计显示,除中等职业学校外,民办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都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结合历年数据,可以清晰看到这一趋势已延续10余年之久。相较于公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增长较快,显示出更强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公办学校活力则相对不足。


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不到位,客观上造成公办学校活力不足。具体来说,一是经费拨付程序缺乏绩效考核,难以形成责任压力,难以激发公办学校活力。二是公办学校管理主体层级差异,造成学校间不均衡,形成负向攀比而缺少活力。三是政府与公办学校之间责权边界不清,抑制了学校活力。四是评价过度单一集中,主要是看升学率,导致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无法展示活力。


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人们向往的美好教育是优质的、公平的、多样化的教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将更加强烈,美好教育也将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支撑作用。对激活公办学校活力的关注和讨论,应置于这一宏观背景下。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行将开启新局的关键时间节点,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公办学校担起“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笔者认为,公办学校能否在解决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矛盾、供给与需求矛盾、效率与公平矛盾3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衡量公办学校是否有效激活的主要标准。公办学校与政府间现有关系决定了激发公办学校活力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应确立教育发展的整体平衡观,将公办学校作为实现教育平衡而又充分发展的教育供给主体之一,整体全面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好政府与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权利与责任、投入与绩效等各方面关系。


对于公办学校来说,也要应需而变,激发活力。首先,要明确定位。公办学校在世界各国的基本定位都是履行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从长远看,公立学校要坚守属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底”职能,将教育底部做平做大做厚,将现有的类似树根状分布的底部公立学校优化为所有公立学校中至少80%以上的底线是平的。这个“底”越厚实,就越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与社会稳定。


全国教育发展不充分、活力不足、面积最大的部分,依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这部分基本都是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激活并改造提升它们是实现教育平衡与充分发展所必须攻克的难关,需要对薄弱校在管理、评价、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办学水平等方面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促进这些学校自主提升。


其次,减少管理主体的层级,应把公办学校变得更加“扁平”作为长期目标,可通过减少层级为激发活力、实现平衡创造更适宜的体制条件。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多年,基层学校管理的层级多是导致不均衡的体制性原因,笔者认为有必要减少县级以下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改变现行“县局—乡镇中心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垂直式分包分管模式,撤销中心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无论学校大小,由县教育局在人事、财政经费、信息发布上直接与学校联系,将管理功能的重心下放到学校内部,让学校成为一个职能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价组织。


此外,可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具有平衡性的教育治理体系,同时推广增值评价。作为一种相对而言更加综合的评价,增值评价可将义务教育巩固率、义务教育均衡、开齐开足课程等纳入考核范围。对学生的成长而非几次考试的绝对分值进行评价,可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普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更好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从而提高公办学校对学生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储朝晖)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9

在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掐尖教育在中小学不合适,加重了学生和家长负担和不平等。筛选高考就够了!

10

个人观点:非也!好的学生应该受到好的教育,这个包括来自师资力量,教学硬件,整体环境等!

不要想着所有人的智商都一个样,不可能!我们都是过来人,在小学初中的时候班上总不乏有那么拿不上手的同学,也许他们在读书方面不是强项,但以后走上社会后说不定也是能混的风声水起!但他们在班级中总是捣乱,给正常教学带来不稳定因素。布置的作业也不做,还上课讲话,影响其他同学!你说这样的学生放在好的学校不是把其他同学带坏了!

有人这样说过,把学霸放在一个很普通的学校,那这个学霸也会很平平,环境不行!另外一个就是师资力量!名师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学习经历拿出来就够这些学生好好学习了!而普通学校的老师自己当年都没学明白,怎么教育学生!?所以师资力量非常重要!而好的学校在教学方面进度快,难点多!不浮于浅层次内容!再说,教学进度快普通学生也跟不上,不是吗!?

所以那些觉得不公平的家长也不要想太多,顺其自然,强行上那个班那个学校,只能使他更加厌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当然了,不喜欢我的言论家长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