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色彩非常浓,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甚至于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书中。被罗贯中故意忽视的名将很多,其中便包括险些杀死马超的凉州猛将阎行。



阎行,后更名为阎艳,字彦明,东汉末年凉州金城郡人,生年、出身情况均不详。据正史记载,阎行年轻时便以骁勇刚毅、武艺超强而闻名,并且很早便追随同郡豪族韩遂起兵作乱,一向被后者倚为心腹。韩遂起兵之初,跟另一位凉州叛军首领马腾关系交好,两人因此结为异姓兄弟,相互间互为奥援。


然而,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随着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围绕着地盘、财富和人口之争,韩遂与马腾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随着摩擦次数的不断增加,双方之间最终兵戎相见。韩遂与马腾混战连年、互有胜负,而阎行几乎“秒杀”马超的一幕,正是在此期间上演。



马超,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人,马腾的长子,东汉初年名将马援的后代。作为凉州数一数二的帅哥,马超因为相貌英俊、衣着华丽,故有“锦马超”的美称。马超不仅长得帅,而且擅长骑射、骁勇绝伦,自幼便有“健勇”之称,堪称军中头号猛将。建安元年(196年),马超在跟随其父马腾与韩遂作战时,终于遇到了人生中最强悍的对手-阎行。


且说,两军交锋伊始,马超便率先闯入韩遂的军中冲杀,接连挑翻十余名敌兵,简直如入无人之境。阎行见状,遂拍马赶到马超身前,向他提出挑战。马超与阎行在马上过招二三十个会合,始终打得难解难分,令两边将士不禁看呆。阎行不想跟马超就此耗下去,于是采取偷袭的手段,然而手中的长矛却被马超折断。阎行见状,索性“就地取材”,顺势用断矛直戳马超的脖颈,险些将他杀死。



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见《三国志·卷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注引《魏略》(注:韩遂,字文约,这里的韩约乃是其姓字的简称)。


经过此番恶斗后,马腾父子深知韩遂手下有能人,开始加倍小心,而韩遂对阎行由此更加器重。数年后,曹操借助朝廷的名义,派钟繇、韦端调节韩、马之间的恩怨,两人由此再定盟约,但实际上嫌隙依旧存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携两子马休、马铁入朝为官,其部众交由马超统领,而马超在执掌军务后,则跟韩遂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马腾入朝后,韩遂担心曹操会对他不利,遂派阎行到洛阳拜谒曹操,重申效忠之意。曹操有心招降阎行,所以在见面后不久,便任命他遥领犍为郡太守(时为益州牧刘璋的地盘),并授意他劝说韩遂入朝。阎行此时亦有改换门庭的打算,因此回到凉州后便极力劝说主公入朝,但遭到韩遂的拒绝,只因担心会招致曹操的讨伐,最终才很不情愿地把儿子派往洛阳做人质,并让阎行的父母同行。


马腾入朝后不久,赤壁之战爆发,大败亏输的曹操自此暂停对江东的征伐,而把攻略的目标转向割据汉中的张鲁,进而占领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渊西征张鲁,因行军路线要经过马超、韩遂的辖区,由此引发二人的猜疑,不久便联合起兵反曹,结果被曹操使用反间计击败。



马超、韩遂反叛后,曹操为示惩戒,下令处决马腾父子及韩遂的儿子,唯独保全阎行父母的安全,并以此为“筹码”,写信要求阎行尽快杀死韩遂并反正。韩遂看穿曹操的图谋后,便强行把幼女嫁给阎行为妻,意在迫使他继续效忠自己。曹操得到消息后,不免对阎行能否反正产生怀疑。


但阎行并没有被一桩政治婚姻所束缚,为了营救父母的性命,他最终还是决定投降朝廷。3年后(214年),放松警惕的韩遂命令阎行防守西平,而阎行却趁机率部众归顺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并跟随他一起进攻韩遂驻守的金城,可惜没能攻克。战后,阎行率残部及家人突围,到曹操的驻地去投诚。曹操对阎行的举动大加赞赏,于是封他为列侯,并留在军中效力。



阎行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当年,夏侯渊回军汉中,阎行奉命抵御韩遂,但很快便被对方援引羌胡数万人击败。不久,韩遂病死于军中(一说被杀),部将田乐、阳逵等人斩下他的头颅后归顺曹操,凉州之乱由此被平定。然而,随着凉州之乱的结束,阎行的事迹此后湮没不闻,宛若“人间蒸发”一般。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最佳贡献者
2

“隐身”是因为《三国演义》里压根就没写阎行这个人。此人曾效力韩遂,后投靠曹操,消失在215年。

秒杀马超?

说秒杀马超是因为魏国史学家鱼豢曾写了一本书叫《魏略》,里面记录了一个画面。

“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阎行曾经用矛杀马超,矛折断了,用断矛打马超的脖子,差点杀掉了马超。

那阎行又是谁呢?

阎行是凉州金城郡人,后来改名叫阎艳,字彦明。年少时就有盛名,最初时是一名“小将”,跟着韩遂混。



马腾和韩遂作为西凉的一方军阀,两人曾因为共同的利益结拜为异姓兄弟。但在196年,马腾韩遂两人的部下发生摩擦、相互攻伐,两人也没有调解、大打出手,就恶化成了仇敌。

先是马腾打败了韩遂,韩遂又纠集人马还击,杀掉了马腾的妻儿。这过程中,阎行和马超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交锋,马超作为马腾的儿子也享有盛名,应该是勇武比较出众。但在与阎行的交手中,差点被阎行用断矛斩杀。



马超是176年人,当时正20岁;阎行却生年不详,不少人认为“小将”意味着阎行年龄不大,跟随韩遂后,与马超交手估计20多岁。

其实这里的“小将”并非单指年龄小,小王认为这也有地位低的含义。在《三国志》中,诸葛恪在北伐魏国中,曾命一军从海上逆行至淮河,而统领水军的将领则被称为“小将”,这就是偏师。阎行刚刚出道,不可能委以重任,所以用“小将”称呼。

如果阎行与马超年纪相仿,都属于刚上战场,战阵经验不足,那阎行的确可以称之为“猛将”,因为和马超一样,还可以磨砺、有上升空间。在马超的记载中,马超的勇武可以与张飞来争先,且具有韩信、英布这样的勇略,那阎行后期的也不会差太多,应该可以达到类似张飞的级别。



《演义》里,马超的“有信、布之勇”被演变成具有吕布之勇,使其勇武提升了一个档次,一些排名中也就有了“一吕二马”的说法,直接超过了关羽张飞,但实际上,其上限最多张飞。

如果阎行加入早,在韩遂的叛乱阶段,那经过十年左右的战阵磨砺,打败初出茅庐的马超,那阎行的勇武程度就会下降一些,可惜后来没有更多的战场记载,也无法进行更为细致的比较。

投靠曹操

209年,韩遂派阎行为使节去拜见曹操,曹操对此人很看重,应该是勇武和谋略都得到了曹操的认可,被封为犍为太守,不过这犍为还在刘璋的地盘内,刘备当时还窝在荆州。

阎行也有了心动的意思,把父母都送到了邺城,并规劝韩遂也把儿子送过去当做人质;马腾和儿子马铁、马休还有其他家属,也一并搬迁到了邺城。



211年,马超为了大业,联合韩遂等人起兵攻曹,阎行事前曾劝谏韩遂不要答应,可韩遂不听,因此潼关之战爆发,还发生了马腾一家被杀、夷三族,韩遂子孙被处死的事,由于阎行的劝谏,曹操知道后放过了他的父母,这谍报系统很厉害啊。

韩遂也知道了阎行父母平安无事、自己子孙被杀的反差,心中对阎行不免有些怀疑。为了绑住这个人才,韩遂强迫阎行迎娶自己的女儿,阎行也就变成了韩遂的女婿。曹操这边又开始怀疑阎行,阎行的父母因此命悬一线。



214年,韩遂让阎行去管理西平郡,在金城郡的西边。阎行却纠集自己的部队,转头攻打韩遂,久攻不下,只能带着剩余的家人投靠了曹操,被曹操封为列侯。可怜了韩遂的女儿,不知历史上是什么结果。

其实,要说器重是有的。与阎行同被曹操笼络的人,还有韩遂的心腹成公英,也是一个《演义》里压根没出现的人物,投靠曹操后被封列侯,具体名称是西乡侯,食邑四百户,阎行应该也是同一档次。

而曹操手下的诸多将领中,李通曾被封列侯,也是一郡太守,食邑在209年病逝后,被曹操追增到四百户。像五子良将加入时间早,经过多次战役,积累战功多次升迁。所以说,曹操对阎行的器重,估计不会高过五子良将一级,毕竟进入团队的时间过短。

抵挡韩遂

阎行投靠曹操后,再次出现在记载中时是215年,韩遂聚集羌、胡数万兵,趁着夏侯渊回军的机会,攻打阎行,然后阎行就消失在历史中。



阎行投靠曹操时,恰逢夏侯渊在关右一带征伐,加上又是西线的最高长官,曹操应该是将阎行归到夏侯渊帐下听命。而当时刚刚平定了河西诸羌部,夏侯渊已经回军,让阎行带兵留守,结果韩遂纠集数万人马来攻打阎行。

“及夏侯渊还,使阎行留后。乃合羌、胡数万将攻行,行欲走,会遂死,英降太祖”。

结果就是阎行想要撤,韩遂死亡,成公英投降了曹操。由此可见,当时阎行的兵马绝对是抵挡不住势大的韩遂,而面对阎行的背叛,韩遂很想报仇,阎行极大概率没有逃脱,死在了这次战争中。



等到韩遂死后,他的心腹成公英带兵投降、受到了封赏,如果阎行在抵抗中存活下来,也不至于一点封赏也没,曾受到曹操器重的人也不至于再无记载。

所以,阎行的下落不明,不过是死于在韩遂的反攻之中,如果没有死在战场上,想必韩遂会亲手手刃这个叛徒。

3

罗贯中笔下,曹营很多名将的能力被贬低

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与孙权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甚至于连名字都没出现在书中,如此厚此薄彼,实在是令人可笑。被罗贯中故意忽略的“隐身”名将很多,其中包括某位几乎秒杀马超的超级猛将,此人便是韩遂的部将阎行。



据史书记载,阎行是汉末金城人,后改名为阎艳,年轻时便追随同郡长辈韩遂起兵,以武勇强悍闻名于军中,被韩遂倚为心腹。韩遂本与凉州大军阀马腾相善,曾结为异性兄弟,后因部曲间的冲突交恶,双方混战连年,互有胜负。阎行几乎“秒杀”马超的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马超不仅长得帅,而且武勇强悍,少时便有“健勇”之称,经常跟随其父马腾征战各地。建安元年(196年),马腾、韩遂兵戎相见,马超凭借武勇在对方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直到遇到对手阎行。

马超在于阎行交战时,差点被对方秒杀



马超与阎行在马上互相搏杀,打得难解难分,阎行见久战不胜便采取偷袭,结果手中的长矛却被马超折断。阎行稍微一愣神,马上便“就地取材”,用断矛直戳马超的脖颈,差一点将他杀死。

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见《三国志·卷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注引《魏略》。韩约即韩遂,是其姓字韩文约的简称。

数年后,曹操派钟繇、韦端调节马腾与韩遂的恩怨,两人才重归于好,共同在效忠汉室的名义下,有限度地跟曹操合作。建安十四年(209年),赤壁兵败后曹操目标西移,准备对割据两种多年的马、韩二人下手。



韩遂与马超长期割据凉州,对抗曹操

由于之前马腾已入京任职,韩遂便派阎行入洛拜谒曹操,重申效忠之意。曹操见到阎行后,对他很是厚待,并任命他遥领犍为太守(犍为郡隶属益州,当时还是刘璋的地盘)。

阎行返回到凉州后,转达曹操要求韩遂入朝的建议,并建议他遣子入质,但被韩遂拒绝。过了些时日,韩遂因担心曹操讨伐,才派自己的儿子入朝,并让阎行的父母同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渊西征张鲁,因行军路线要经过马超(马腾入京后,马超代统其众)、韩遂的辖区,由此引发二人的猜疑,不久便联合起兵反曹,结果被曹操使用反间计击败。

阎行投降曹操后,很受器重



韩遂兵败后逃回金城郡,阎行此时依然追随。曹操在得知阎行曾苦劝韩遂归顺朝廷的消息后,便将韩遂在洛阳的子孙全部处死,并写信给阎行,告知他的父母安好,但朝廷不可能永远为他们养老,意在催促阎行杀死韩遂投效。

韩遂在得知阎行父母安在的消息后,为了让阎行继续效忠自己,便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引起曹操对阎行的疑忌。

阎行无法对曹操自明本心,只能暗中等待反正的机会。若干年后,放松警惕的韩遂命令阎行驻屯西平郡。

此时,夏侯渊奉命进攻金城,阎行自知良机已到,便率部众合击金城,可惜没有攻克。阎行自知在凉州已无立足之地,便带领残余部众及家人突围,到曹操驻军之处拜谒。曹操对于阎行的反正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封他为列侯,并留在军中效力。



阎行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当年,夏侯渊回军汉中,阎行奉命抵御韩遂,但很快便被对方援引羌胡数万人击败。不久,韩遂病死于军中(一说被杀),部将田乐、阳逵等人斩下他的头颅后归顺曹操,凉州之乱至此被平定。

随着凉州局势的稳定,作为功臣的阎行却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此后事迹无闻,宛若人间蒸发一般,实在是匪夷所思。

4

据说阎行是韩遂的女婿,当时和马超对垒马超才不到20岁,过于年轻,当时马超折断阎行的大枪也是力气非常大,没料阎行用折断的枪杆插他,吃了大亏,恐怕过几年马超成熟了,阎行不是对手,要不然以后的日子里马超大放异彩,而阎行则销声匿迹。

5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隐孙”的色彩非常浓。所谓“尊刘”,就是凡属刘备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美化、拔高,比如刘备的仁德宽厚,五虎上将的英勇无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所谓“抑曹”,就是凡属曹操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丑化、贬低,比如曹操的奸诈残暴,谋士们的失策连连,大将们的有勇无谋;所谓“隐孙”,就是凡属孙权阵营的人和事尽量含糊、掩盖,比如孙权的雄才大略,周瑜的度量宏大,鲁肃的高瞻远瞩等等。

罗贯中笔下,曹营很多名将的能力被贬低

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与孙权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甚至于连名字都没出现在书中,如此厚此薄彼,实在是令人可笑。被罗贯中故意忽略的“隐身”名将很多,其中包括某位几乎秒杀马超的超级猛将,此人便是韩遂的部将阎行。

据史书记载,阎行是汉末金城人,后改名为阎艳,年轻时便追随同郡长辈韩遂起兵,以武勇强悍闻名于军中,被韩遂倚为心腹。韩遂本与凉州大军阀马腾相善,曾结为异性兄弟,后因部曲间的冲突交恶,双方混战连年,互有胜负。阎行几乎“秒杀”马超的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马超不仅长得帅,而且武勇强悍,少时便有“健勇”之称,经常跟随其父马腾征战各地。建安元年(196年),马腾、韩遂兵戎相见,马超凭借武勇在对方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直到遇到对手阎行。


马超在于阎行交战时,差点被对方秒杀

马超与阎行在马上互相搏杀,打得难解难分,阎行见久战不胜便采取偷袭,结果手中的长矛却被马超折断。阎行稍微一愣神,马上便“就地取材”,用断矛直戳马超的脖颈,差一点将他杀死。

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见《三国志·卷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注引《魏略》。韩约即韩遂,是其姓字韩文约的简称。

数年后,曹操派钟繇、韦端调节马腾与韩遂的恩怨,两人才重归于好,共同在效忠汉室的名义下,有限度地跟曹操合作。建安十四年(209年),赤壁兵败后曹操目标西移,准备对割据两种多年的马、韩二人下手。

韩遂与马超长期割据凉州,对抗曹操

由于之前马腾已入京任职,韩遂便派阎行入洛拜谒曹操,重申效忠之意。曹操见到阎行后,对他很是厚待,并任命他遥领犍为太守(犍为郡隶属益州,当时还是刘璋的地盘)。

阎行返回到凉州后,转达曹操要求韩遂入朝的建议,并建议他遣子入质,但被韩遂拒绝。过了些时日,韩遂因担心曹操讨伐,才派自己的儿子入朝,并让阎行的父母同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渊西征张鲁,因行军路线要经过马超(马腾入京后,马超代统其众)、韩遂的辖区,由此引发二人的猜疑,不久便联合起兵反曹,结果被曹操使用反间计击败。

阎行投降曹操后,很受器重

韩遂兵败后逃回金城郡,阎行此时依然追随。曹操在得知阎行曾苦劝韩遂归顺朝廷的消息后,便将韩遂在洛阳的子孙全部处死,并写信给阎行,告知他的父母安好,但朝廷不可能永远为他们养老,意在催促阎行杀死韩遂投效。韩遂在得知阎行父母安在的消息后,为了让阎行继续效忠自己,便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引起曹操对阎行的疑忌。

阎行无法对曹操自明本心,只能暗中等待反正的机会。若干年后,放松警惕的韩遂命令阎行驻屯西平郡。此时,夏侯渊奉命进攻金城,阎行自知良机已到,便率部众合击金城,可惜没有攻克。阎行自知在凉州已无立足之地,便带领残余部众及家人突围,到曹操驻军之处拜谒。曹操对于阎行的反正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封他为列侯,并留在军中效力。


夏侯渊剧照

阎行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当年,夏侯渊回军汉中,阎行奉命抵御韩遂,但很快便被对方援引羌胡数万人击败。不久,韩遂病死于军中(一说被杀),部将田乐、阳逵等人斩下他的头颅后归顺曹操,凉州之乱至此被平定。

随着凉州局势的稳定,作为功臣的阎行却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此后事迹无闻,宛若人间蒸发一般,实在是匪夷所思。

6

三国里没有赫赫威名,又差点秒杀马超的只有一人,他就是犍为太守阎行,其实阎行并不能算隐身,他还是有些名声都,只是没有什么赫赫之功。
阎行年轻时跟随韩遂,韩遂与马腾发生冲突,阎行曾经试图用矛刺马超,矛折断后,阎行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几乎杀了马超,这就是人们说的几杀马超。后来,建韩遂派他为使节去见曹操,受到曹操厚待,表为犍为太守。

曹操成功离间马超、韩遂后,马超、韩遂大败,阎行和韩遂逃回了金城郡。之后,阎行与韩遂反目,转而攻击韩遂,却无法得胜,最后带着家人投奔了曹操。

7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面对天下纷争混乱局面,曹仁跟随曹操一起参加袁绍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仁武艺高强曹操非常信任他 曹仁出生于今安徽亳州字子孝官职大将军 大司马

曹仁一生战功卓著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操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陶谦派遣部下救急诸县被曹仁击破

兴平二年195年 曹操征吕布 更生擒吕布收下将领刘何

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平黄巾军迎汉献帝定都许县 曹仁拜为太守

建安三年196年征伐张秀

建安四年199年击败袁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绍官渡大战

曹仁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祖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修行检。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黄初四年,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惨败于吴将朱桓,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谥号为忠,配享曹操庙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