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但是面对敌人入侵,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明清截然不同的表现
北京作为大明都成有过数次面临生死存亡,比如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进京。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领兵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了一场保卫大明都城的战争,后世称之为“北京保卫战”。
还有一次就是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在这两次危急时刻大明天子最终都选择了留下来。
再看清朝时期,两次面对外来侵略,大清统治者的做法。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至承德。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至西安,美其名曰“西狩”。
为什么咸丰和慈禧能够逃跑,而崇祯只能吊死
面对的敌人不同,逼迫咸丰慈禧两次出逃的敌人都是西方列强,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惩罚清朝,并不是以推翻其统治为目的,所以他们放任了咸丰和慈禧出逃。
而大明两次面临的强敌都是以推翻大明统治为目的,围城力度更强,目的性更明确,不会坐视皇帝逃走。
崇祯不是不想逃,而是错失了时机
李自成进逼北京之时,崇祯也曾召议众臣,商议迁都,其实大明迁都相对比较简单,南京有一整套的国家机器。
崇祯的想法是希望大臣提出迁都的意见,自己力辞,装装样子然后迁都,可是大臣们怕将来被算后账,无人敢提议。迁都一事始终悬而未决,拖到最后,想走都来不及了。
满清可以毫无牵挂的出逃的根本原因
作为外来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对华夏民族的存亡没有责任心。
从满清入关的第一天,战败退回关外都是他们的后路,因为关外是他们的发源地,他们可以“毫无牵挂”的放弃中原的统治。
综合以上原因,咸丰,慈禧可以出逃,大清也可以在风雨飘摇中得以延续,对于崇祯来说,吊死煤山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留下了“君王死社稷”的美名,保留了明朝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