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原因非常复杂。
首先,汪精卫为何走上卖国道路。
孙中山去世较仓促,没有确定接班人,但孙中山带有地域偏见,多次表示广东人比其他地方人更聪明,所以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上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孙中山弥留之际,为他记录遗言的是汪精卫,胡汉民历史上曾与孙发生过矛盾,所以在当时国民党内,一般认为人缘好、少年成名的汪精卫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
蒋介石本没有机会,但他手中有军权,此外占据上海后,获得了宁波帮的财务支持,所以公然自立中央,一时国民政府出现了宁汉分裂,汪精卫主持的征服在武汉,蒋介石主持的政府在南京。
因武汉政府在军事上弱于南京政府,加上内部大佬叛变,汪精卫不得不承认蒋的领导权。但蒋擅权,汪精卫的影响力资源对他构成了挑战,所以宁汉合流后,汪精卫备受排挤,后来不得不赴欧。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借道越南回国,此时他与日本人已有私下接触,并表达了一定媾和之意,蒋介石虽屡次劝汪共同抗战,但最终决心采取非常手段,派刺客在越南暗杀汪,可惜杀死了汪的秘书,这一极端举措使汪精卫再无退路,下决心投靠日本。
其次,日本为什么要接纳汪精卫。
日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战果,以为中国会很快屈服,但蒋介石为人非常有韧劲,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3次为日本递媾和书,条件一次比一次苛刻,当时于右任、居正等元老都倾向于求和,蒋介石心力交瘁,甚至病倒,但他坚决不肯退让。
由于战争发展顺利,日本当时首相近卫文麿为讨好陆军,宣布“不以蒋介石为谈判对象”,这就自绝退路。此时尚具谈判对象的,只剩下汪精卫。
随着战争发展,日本发现中国面积太广,日军数量太少,根本无法维持基本治安,税收之类更没法指望,所以不得不依赖傀儡政权。汪精卫如肯投靠,等于是帮日本政府解了套。毕竟日本当时还遭遇了经费困难,原陆军部说几个月就能征服中国,能迅速实现资金回流,结果都成泡影,所以急需一个能收税的机构,以战养战。
其三,汪精卫何以自欺。
汪精卫也是很爱惜名誉之人,为何甘当卖国贼呢?因为日方初期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承认他所领导的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可以拥有军队,一旦条件允许,日军撤军,并定出具体时间表,此外官员任命可以不受日方干预,从这些条件看,基本承认了中国独立,条件只是交税和暂时驻军,所以汪精卫认为自己并没有卖国。
在汪精卫伪政府成立的第一年,汪精卫还是很有干劲的,在税收上比日军直接占领时期增加了很多,此外成立了2个军,可没过多久,日方强制缴了其中一个军的械,并且规定这些军队不许拥有重武器,等于名义上是军队,其实是警察。
日军初期确实将占领的领土让出一部分,让汪精卫的军队接管,所以汪精卫在“剿匪”上比日军一度下手还狠,可后来日本又收回了一些地区,加上汪精卫军队待遇太差,导致战斗力直线下降。
汪精卫从第二年起,便基本处于磨洋工的状态,等着日本退让,特别是日本承诺第二年开始从中国撤兵,但事实上没有撤兵,只有换防,这让汪精卫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了傀儡,但此时他已无力改变局面了。
其四,汪精卫算不算汉奸?
网上对此有很多争议,个人观点是:汪精卫毫无疑问是汉奸。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从汪精卫的主观意图来判断,现在很多文章无非是说汪的私德不错,在主观上还是爱国的,即使在日本的羽翼下,他也说过一些爱国的话,但问题是,人的主观意图很难推断,还是应从具体行为上去判断。
汪精卫伪政府屠杀了大批爱国人士,帮日本人榨取税收,且分化了抗战力量,不论主观意图如何,这些行为都构成了犯罪的事实,说他是汉奸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行为理应被后代所唾弃。
当然,可以具体去分析他堕落为汉奸的成因,通过更多角度的挖掘,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认识。人很难完全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常常会受各种力量所左右,少年时没有约束,容易按自己的想法做,年龄越长,涉及的利害关系越多,想做判断自然就要考虑各种因素,很难完全任性而为。
如果民族国家意识能更强一些,将其视为一个底线,结果也许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