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此事件使得此前颇有一番作为的尼克松成为“被贬黜的前总统”。水门事件发生后,总统及白宫幕僚的权力受到削弱,媒体及民众在对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感到失望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对政治人物的看法,带“门”(gate)字的英文词尾,甚至从此成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
在华盛顿特区波托马克河畔有一座豪华的大厦,设计师在大厦正门入口处建了一座逼真的人工瀑布,因此这里便有了“水门”的美誉。但真正让水门大厦名声大噪的却是发生在1972年6月17日晚的一次逮捕行动。
(水门大厦)
当晚,受雇于共和党尼克松竞选委员会的四名古巴人和一名前中央情报局成员麦德科,非法潜入设立在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竞选材料,当场被抓。调查开始的前几个月,麦德科等人一直否认有其他人参与此事,安装窃听器纯属他们的个人行为。尼克松本人也未受此事件影响,反而以压倒性优势再次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1973年3月23日,法庭宣读了麦德科写给法官的信件,来信声称美国政府为掩盖与此事的关系,曾要求他们认罪并保持沉默。这封信揭示出白宫与此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不得不展开新一轮的调查,大批政府高官因此落马;一名被解职的原竞选委员会官员作证称尼克松曾直接参与掩盖活动。
尼克松立刻声明自己事先并不知情,事后也没有任何阻碍调查的行为。调查委员会之后又掌握了尼克松自1971年起就在白宫安装窃听设备的证据。尼克松以总统有行政特权为由拒绝交出录音带,法官们认为即便是总统也应受法律的制约,不料恼羞成怒的尼克松竟下令免去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的职务。
尼克松的这一做法既任性又致命,无异于捅了蚂蜂窝。美国各电视网立即中断正常节目,向公众播报这一爆炸新闻。公众反映强烈,群情激奋,抗议声此起彼伏,舆论甚至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连宗教界和原先支持尼克松的出版物都转而指责他;在民意的推动下,众议院决定弹劾总统。尼克松则决心顽抗到底,他一面加紧销毁录音带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一面继续强调行政特权。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录音带,他交出的录音带中有十八分钟被人为地抹掉了,但其中一盘录音带清楚地记录着水门事件发生六天后,尼克松指示助手让CIA阻挠FBI的调查。铁证面前尼克松的谎言不攻自破。整个白宫震惊了,他们一直相信总统的清白,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保护总统,而总统却从一开始就掩盖真相,欺骗顾问、公众、国会和自己的家人两年之久,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被出卖了,共和党的一批议员建议他辞职,尼克松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比此严重得多的腐败案,比如格兰特、哈定担任总统期间,他们的幕僚利用权势敛财,数额巨大,但是两位总统在得知腐败事实后,就尽一切努力来制止这些行为。尼克松的做法不同,他是自己政府中不法行为的煽动者,这些行为似乎与金钱不沾边,而与权力、傲慢以及侮辱民主进程有关。尼克松曾宣誓维护宪法,不过他似乎认为因为自己是总统,且目标合理,法律就不适用于他。参议院水门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山姆·欧文说:“总统似乎把行政特权延伸到了大气层之外,他所说的行政特权不过是胡说八道。”
美国民主试验的目的,正是让同样的法律适用于每个人,包括总统。“君权神授”已经被美国独立革命淘汰,即便是总统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宪法起草者们对这类紧急情况早有预料,他们赋予国会弹劾和审判总统的权力。众议院对总统的弹劾条款第一条,便是指控尼克松违背了他就任总统时宣誓忠诚于宪法的誓言;第二条指控他违背宪法规定的公民权,非法窃听,非法利用CIA和FBI;第三条指控他拒绝交出调查用相关材料也是违宪行为;最严重的控告,即掩盖犯罪事实,有意妨碍司法。
尼克松最终选择辞职,否则他就得在众议院接受弹劾,之后还要在参议院受到审判,并很有可能被定罪判刑。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三个权力分支很难会同时腐败;这也是在美国,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总统高官,都得对法律负责的原因。
(尼克松辞职演说)
参考文献:
[美]乔伊·哈克姆:《自由的历程:美利坚图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