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池肉林”是后人给商周王虚构的罪名。

在汉代之前的所有史书中,从未出现过商纣王搞“酒池肉林”的记载。“酒池肉林”的罪名最早出现在《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迁说商纣王“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虽然《史记》被认为是比较可信的史书,但这里给商纣王加上的罪名,有一些是莫须有或者夸大的。据民国时期的大学者顾颉刚先生统计,在《尚书》中纣王的罪名仅6条,到了西汉时期就变成了55条了。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就为商纣王叫屈:“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

1990版《封神榜》剧照

不过西汉时期出现商纣王搞“酒池肉林”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中,虽然没有提到“酒池肉林”,但是提到了殷人嗜酒的问题。《尚书》有多篇记录了周人批评殷人嗜酒,周公还为此发出了禁酒令(《尚书·酒诰》)。在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呈现一个有趣现象:出现了以酒器为中心的青铜礼器组合,酒器种类繁多,殷人的嗜酒可见一斑。

东汉王充就曾经在《论衡·语增》中质疑过“酒池肉林”的真实性:社会上流传商纣王肚子上的肥肉垂下来有一尺长。如果真有酒池,商纣王这么喝酒会得病,不会胖成这样。酒池建在宫殿里还是庭院里呢?传说商纣王和三千人饮酒作乐,如果酒池在宫殿中,这么多人肯定就要靠着池子坐,那么没法子吃菜、喝酒;如果在庭院里,从宫殿跑到院子里喝酒又不方便。如果搞了个肉林让男女在其中裸体互相追逐,肉就不干净了、没法吃了,人身体也会弄脏;如果真的有酒池,男女应该是在酒池中洗净身体,不是在酒池中喝酒。总之,“酒池肉林”不合逻辑,没法子实施,是假的。

也有学者从民俗学角度对“酒池肉林”提出了其他解释:

“酒池”是上古时期人们群聚集饮酒、以水调节酒浓度习俗的反映。上古时期酒未经过蒸馏度数较低,随着酿酒工艺提高酒的度数大大提高。商周时期的饮酒器容量较大,推测当时已经在使用兑水调节酒度数的方法。纣王的“酒池”就是兑了酒的水池。纣王只是把人们群饮的小池扩大了而已。(田君:《夏商“酒池”新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殷墟出土青铜饮酒器,高35.4,口径19.7厘米。

“肉林”是上古时期裸体祭神习俗的反映。许多国家都曾经存在裸体祭神习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云南红河某地区还有裸祭习俗。(杨琳:《论古代社会的袒露礼俗——兼论对封王荒淫的认识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总之,存在“酒池肉林”,也不过是上古习俗的遗存,不是商纣王为了荒淫享乐搞出来的。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收藏的春秋青铜屋,内有裸体乐师奏乐歌舞。有学者认为这是裸体祭祀仪式,按照这种解释是这个铜屋就是最真实的“肉林”。

最佳贡献者
2

纣王肉林酒池的传说出现的很晚,最早也就是战国时期才在《韩非子·说林》中出现。对此顾颉刚所做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中做过统计:顾文却清楚的指出纣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而在周室衰微的战国时代则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可见纣王被抹黑的最严重时期实在战国到汉朝的四百年,而不是现在纣王的拥趸所说的那样,是被周人所污蔑。而早在顾颉刚之前,后汉学者王充就曾经按照常识对“肉林酒池” 的传说进行了批判。但实际上《史记》中关于纣王酒池肉林的记录:

“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也许和“醢九侯”、“脯鄂侯”一样,都是真实的记录,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对于殷人习俗的描述。


肉林酒池中的纣王与妲己。

纣王的“肉林酒池”其实是殷人的一种宗教礼仪——也就是宴会。因为殷人有嗜酒的传统,而酒和肉便成了商朝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必需品。商朝礼器中很大一部分是酒器,可以证明在哪个时代,宴饮是荣耀祖先、融洽社会关系的纽带。在商人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次宴会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所以商人的祭祀一定伴随着宴会,这时作为逝去的祖先会与生活着的人们一同享受着酒和肉。而肉林的具体形态就是“卯”和“奏”。 按照甲骨文记载,前者是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而后者是把肉块悬挂起来祭祀祖先。


国宝四羊方尊就是商晚期的大型酒具。


另一个嗜酒的王朝,元朝的顶级酒具——渎山大玉海。这个规模的酒具就不是酒池,而是酒海了。

商人的信仰不同于以后,他们不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因为已经死去的历代领袖们才是这个世界永远的主宰。所以神灵只保佑虔信他们的人,而神灵献祭越丰富的人就越虔诚。于是商人就不停地向神灵献祭。其规模之大确实无愧于“肉林酒池”之号,因为在一些甲骨文记载中,商王动辄一次宰杀数以百计的牺牲。

自恃有着信仰上的“优越性”,商人理所当然的成了一个“腹黑”的群体,并以此自鸣得意。只要向神明献祭,就可得到天佑,那道德、规矩就是扯淡,当然也未来也是一片星辰大海。史书上关于纣王种种变态的荒淫暴行都是将整个商人的丑恶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而已。

先贤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确实如此!


商人的牺牲中不仅仅是牛、羊、猪、狗或者巨龟、幼象,更多的是人。

3

好的,谢谢。都说商纣王暴虐无道,经常在酒池肉林里作乐。但是真的存在酒池肉林嘛?这里说一句公道话,其实酒池肉林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可能存在,但是不一定就是商纣王自己享乐而用。



纣王好酒,你说有酒池无可厚非,其实商朝人都好酒,喜欢喝酒吃饭,聚众豪饮,那个时候的风气就是如此。而且从后期出土的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皿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那时候商朝人喜欢喝酒,百姓尚且如此,何况纣王呢。

至于肉林,你可以想象一下,把不管是生肉还是腌肉,干肉放在林子里挂着,能保存几天?不会有蚊虫苍蝇?这是不真实的。如果人在里面,那真的是折磨,对他来说是酷刑也不为过的。

而且一般人提到酒池肉林,就会想到男女淫乱的情景,这个最初的说法是韩非子加的。这个确实也不是特别真实。其实,就算商纣王让男女在林中裸奔,不一定就是淫荡的举动。古代人为了繁育下一代,有欢乐谷的习俗,就是为了解决未婚男女的问题。周代这种活动也有的,所以商纣王那时候举行,并不一定就说他淫荡不堪。



所以酒池肉林真的不一定是存在的,只是后代为了黑化商纣王暴虐的统治来编写流传的污言而已。

4

酒池肉林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传统是黑前朝,前朝越烂,本朝就越神圣伟大,虽然帝辛没有电视剧的哪里惨五人道,但是确实是一个享乐的君王!历史被黑的最惨摸过于,纣王,跟隋炀帝,秦始皇,一个留下来万里长城,一个留下了京杭大运河,长城作为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的屏障,重要性不言而喻,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都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只一,看看那所谓盛世留下了什么????

5

貌似现在的真实看法是,纣王帝辛很多地方都是被后人故意黑的吧,其实帝辛是商最后一任有魄力和能力的帝王,但奈何那时候商已经气数尽了,谁也无力回天,毕竟历史是胜者书写,商灭亡后后者想怎么写都行

6

周武王伐商,为了体现出正当性,就写了一篇战斗檄文,用来告诉诸侯和士兵,他姬发为什么要打帝辛,这篇檄文叫做《牧誓》。原文很长,其实就说了三件事。

哪三件呢?

第一,是帝辛让女人干政,牝鸡司晨,朝纲大乱。

第二,帝辛不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天神。

第三,帝辛放着自己的兄弟不用,反而重用那些贱民和逃犯。

其他就没了。

姬发没有说“炮烙之刑”,没有说“剖腹验婴”,也没有说“酒池肉林”这些后来广为流传的纣王的劣迹。

姬发没理由放着现成的黑料不用,连重用逃犯的事都说了,却不提酒池肉林,荒淫无道?

纣王的罪过,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后世林林总总加起来,有70项之多。而且,这个“纣”是个谥号,是姬发给帝辛的,《谥法》说“纣”,是残暴独断、荒淫暴虐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一共800多个帝王,谥号“纣”,唯有帝辛一人。

纣王一直是一个很好用的暴君梗,历朝历代的帝师们都拿来劝君王,说要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然后把各种十恶不赦的罪行和野史,都扣在纣王身上。

如果周武王是天下第一仁君,那他拿下的一定是暴君,不然怎么以天意服人?所以,纣王越来越十恶不赦,作家们混着野史和想象力,开始添油加醋。直到900多年后,到了司马迁写史记找资料时,商纣王罪行已经是琳琳满目。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先秦时期的人,为了吃口肉,那真是拼了老命,牛羊猪虽然有,但是那是非常珍贵的食材,祭祀祖先或者高官大宴才能吃上,牛羊猪的组合在古代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太牢”。

古代将军出征,用太牢来祭祀祖先,就说明这是下最狠的决心,豁出去了,可见肉类难得。所以在先秦时代人的食谱里,蛤蟆、蚂蚁、腌鱼、野鹿甚至犀牛都是可以吃的,有口肉吃就不错,实在没法挑剔口感。

那些不明所以的底层民众一听,帝辛居然这么坏,把那些珍贵的肉都挂起来,把粮食酿造的酒都放到池子里,简直是暴殄天物,一听就要气炸了。

可是实际情形如何呢?

酒池且不论,“肉林”怎么解释?如果真是挂满了肉,那岂不是郑屠了?或者帝辛要办烧烤大会,随时切来烤着吃?

再有,古代没有冰箱,那些肉时间放上三五天,那味道就相当难闻了,还能够在肉林里玩耍?

就算随时换新鲜的肉挂上去,那些美女围绕着血淋淋鲜红的肉,嬉戏追逐,这种场景,是不是审美上有什么问题?

也有人说,这里的“肉”,其实是女人的意思,是说帝辛经常大办“天体派对”。帝辛经常徜徉在美色中间,荒淫无道。

这个解释是相对说的过去的,因为后来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过分,帝辛即便这样做了,也没有大不了。

可是,姬发不是刚刚说帝辛宠信妲己吗?那他又怎么会如此滥情呢?

逻辑不通啊。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他发现商纣王共有70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看看那时代的史学家,可真算无聊了。

比如,战国增加了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最后就成了明朝人写《封神演义》里帝辛的样子。

至于有多少可信性,就自己掂量吧。

7

这个历史记载倒是不明确,野史上倒是有



据传说纣王是在沙丘一地建造乐园,池里面的水都是酒水,将肉悬挂于上空,形成树林,每天都开宴会,但是你参加宴会的条件是有滴,那就是不许穿衣服,所以走进这个乐园,嘿嘿一大批美景呈现在你的眼中,男女在其中嘻嘻追逐,乐此不疲啊。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酒池肉林”。



纣王的荒淫残暴人人愤恨。他好酒贪色,沉醉于后宫佳丽中,当然后宫中最受宠就是妲己,纣王为了讨得妲己的欢心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天天酒池肉林的宴会铺张奢靡,为了满足巨大开支的需求,他又鱼肉百姓巧取豪夺,高额沉重的赋税压迫得名不聊生。更为残暴的是发明了炮烙之刑,砍人脑袋剁人手脚的也是常有发生,更传说他取妇人腹胎儿取乐,惨无人道。



不过这一切都是妲己给出的主意,




8

据史记记载,是存在的,不过后来诸多学着认为,司马迁是在故意黑纣王,因为把酒倒进池子,把肉挂在树上,男女裸体追逐,这有点不切合实际,所以根据我个人判断,酒池肉林不存在。

9

顶多能说明皇家酒肉储备多,说他在酒池里划船娱乐,这不瞎扯淡吗,能划船的池子一定小不了,而且还不能是露天池,不然一下雨就完了,还一定得是密封池,不然酒挥发了还喝个蛋,就算那时的酒浓度再低,在密闭的环境里人受得了吗,熏都熏死你。

10

关于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一般被认为是虚构的罪名,主要批判商纣王的荒淫无耻。

但雪心的看法不太一样,雪心认为“酒池肉林”确有其事,但并非是荒淫无耻,而是指穷兵黩武

原因我们稍后再说。

说法起源

先来看比较广为流传的“荒淫无耻”说。

这个说法比较早的时候,是出现在《韩非子》中。

法家喜欢的做派是比较接近清教徒的,拿现代话来说,叫作“禁欲系”,因此,韩非子重点批判的是纣王的“奢侈”,不够“禁欲”、“克制”。

批判如下: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韩非子·喻老》

以上这段重点是“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讲的是商纣王的奢侈,并没有出现“荒淫”。

到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中这个“肉圃”、“酒池”就变成了“酒池肉林”,此外,司马迁还加了一些料,具体如下:

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至此,纣王的形象从奢侈,到荒淫无耻,基本定格。

背后真相

那么,事实如何呢?

最近雪心在写商周背景的小说《大商神女》,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包括一些田野考古的说辞,得出一个不太一样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韩非子口中的“奢侈”。

韩非子除了批评商纣王酒池肉林外,还批评商纣王用象牙筷犀角杯

这两样东西,别说奢侈了,在今天这个环境下,根本就是违法行为,那么在商周时期是否奢侈呢?

答案为否

商周时期的中原,处于一个相对高温的环境,甚至有大量亚热带雨林,再看河南省的“豫”字,就是一个“大象缓缓走过”的从容悠闲的样子。

事实上,河南殷商旧址也发掘出了不少大象化石。

再有,古代在没有用青铜铁器做甲胄前,是用犀牛皮做甲胄的,也就是说,犀牛在当时是可以被大量捕杀的。

因此,在商纣王时代,用象牙筷和犀牛杯,根本不是“奢侈”,而是“就地取材”!

最后导致大象和犀牛在河南地区消失,除了人类的捕杀之外,还和环境变冷有重大关系。

其次,再来看酒池肉林。

一般认为,酒池肉林在鹿台附近。

因为《封神演义》,大家总觉得鹿台是商纣王为狐狸精妲己造的。

这个是把历史看得太简单了,事实上,鹿台可能是一个军事防御机制,也可能是商纣王规划中的新城或者陪都。

鹿台的位置不在朝歌,而是在太行山东麓,“其大三里,高千尺。”

这个描述,正表面了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军事要塞的地方,而在武王攻打朝歌时,纣王兵败后也曾逃入鹿台抵抗,那边囤了不少战力和食物。

如果纣王仅仅是为享乐,是没有必要在那么高的地方建造鹿台,在冷兵器时代,高墙高台和壕沟是相当有效的防御措施。

而酒池肉林,可能要从古代存放肉食的和酒的方式说起。

因为古代没有条件做大规模冷藏,所以,对肉食最好的做法就是风干,还记得之前网络上热门图片,一个阳台上挂满了腊肉。

在没有发达冷藏技术的条件下,风干做肉脯能最有效地把肉食利用起来,而且行军打仗中,携带肉干会更方便些。


而酒池,是一样的,因为古代没有很好的恒温条件,酿酒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土,那个酒池挖来,不是把酒倒在里面,而是把一坛坛酒放在像池子一样的大土坑中,上面可以覆盖东西。

若真把酒倒在池子里,时间长了,只会得到一池臭水和酸醋。

在商周那样一个人口和生产力的状况下,建造这样的军事防御机制,绝对是劳民伤财,民怨沸腾,最后鹿台被烧毁也在情理中。

以上,就是雪心个人看法,如果你对商朝感兴趣,请搜索头条小说频道《大商神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