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系车,网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段子:“装X有三宝,索8K5迈锐宝”,虽说段子有些夸张搞笑的成分,但是也变相的承认了韩系车高大上的外观和较高的颜值。韩系车的颜值一直都是重要的加分项和卖点,毕竟在众多韩流文化的加持下,外表拉风的韩系车自带撩妹光环。有着高颜值标签的现代和起亚作为韩系车先锋代表,迅速迎来了各自的巅峰,荣登畅销榜榜单。
从韩系车进入我国并开始量产之后,凭借其亮眼的外观设计、相对丰富较高的配置和低端的价位等诸多优点迅速霸占人们的视线。其实这些优点都是模仿日系车而来,在日系车基础上更为适应我国市场需求,从而以更高的性价比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也助现代实现了年销百万的辉煌纪录。
然而近几年的韩系车却不受中国老百姓待见了,自萨德以后,韩系车更是进入了寒冬,销量从此一蹶不振。现代汽车的销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还多,而现在现代也官方宣布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稳固欧美市场,并大力发展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摆明了就是在中国混不下去了,被迫转移战场的节奏。
8月23日,北京现代供应商停止为其供货的文件在互联网上流传,随后,北京现代4家工厂因零部件供应中断全线停产;8月25日,东风悦达起亚股东悦达投资发布半年报,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半年营业收入为133.22亿元,同比下滑56.2%;净利润为亏损3.28亿元,同比下滑181%;8月29日,北京汽车发布半年报,其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份额为亏损1.32亿元,去年这一数字还是盈利19.79亿元。北汽指出,亏损的主因是北京现代利润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北京现代1月份-7月份累计销量只有41.5万辆,同比下降29.1%。而在市场一片大好的SUV市场,韩系SUV车型市场占有率也在下降,2016年603187辆的下梁,占比仅为6.67%。而自主品牌SUV在2016年累计销售522.27万辆,同比增长63.33%,占SUV总销量的58.6%。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主销车型如博越、荣威RX5都和途胜、ix25、ix35处在一个价格区间。
面对这样的困境,韩系车并非没有采取对策,终端降价、投放新车、加强营销……销量下滑有多严重,韩系车的“自救”意愿就有多强烈。据乘联会公布的信息,7月,韩系车销量“触底反弹”,似乎表明其“自救”有效。不过,以上种种策略更像是权宜之计,韩系车面临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韩系车的终端降价对消费者来说从来不陌生,这也是韩系车品牌力偏低的表现和成因之一;北京现代近些年提升品牌力和产品力的“D+S”战略,也因为终端售价不坚挺而几乎失败。
至于投放新品,成都车展上,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几款新车足以说明问题,新款ix25、新索纳塔、凯绅(改款K4),全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小改款车型,令韩系车“技术保守、产品力不足”的形象并无显著改善。营销方面,一言以蔽之,没有产品的营销是无水的船,只能搁浅。目前来看,未来几个月的销售旺季可能会对韩系车销量有所助力,但它的年终答卷恐怕还是不会太好看。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东风悦达起亚的投资方,去年年底,悦达投资斥巨资投资了另外一家汽车相关公司,开始分散风险。
相比之下,吉利、长城、奇瑞和传祺等品牌,依托中国市场,销量都实现了不同幅度增长,为海外战略奠定了基础。到2020年,吉利和长城哈弗品牌,都制定了200万辆销售目标。在与世界汽车巨头的竞争中,中国车企优胜劣汰,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博世、采埃孚、德尔福、电装、爱信等世界零部件巨头,已经认可了中国车企的地位,开始为其供货。
不论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推出领克,还是长城汽车在聚焦SUV战略成功后推出的WEY品牌,它们代表的中国汽车的产品和品牌力,有与韩国品牌汽车平等甚至超越的态势。与此相对,现代起亚的品牌力并没有很大进步,赖以生存的产品质量也开始走下坡路。在欧美发达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还不能与韩国品牌同日而语,但从海外媒体和业内人士对领克、WEY以及传祺的各种看法中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品牌有可能获得欧美汽车强国认可,复制中餐、中国文化和大熊猫的成功。
这样讲是因为在产品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后,中国品牌“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国家整体实力。而韩国政经环境目前并不乐观,财阀和大家族对经济影响较大,内需有限。韩系车也容易受到国内政局、以及罢工等来自内部的影响。
相反,中国经济环境企稳,对外合作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车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过去的一味偏重合资逐渐转向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在此过程中,多家实力较强的中国车企,势必对走下坡路的韩国车企造成较大冲击。
十几年前,韩国汽车像“韩流”一样风靡世界;而现在,遭遇寒流的韩国汽车,开始在全球遭到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挑战,而不是局限于中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