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即两人是君臣关系,但非同一般。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在一年内解决了积压已久的大量案件,共牵涉一万七千余人,所有人都信服他的判决,所以“神探”之称,是从这里来的。由于狄仁杰办事能力强,遇事有决断,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他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可见,武则天对他非常器重。到了第二年,即长寿元年,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他被逮捕入狱。当时律法规定,审问后承认谋反可以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后来,狄仁杰让儿子带着诉冤的帛书求见武则天,后来武则天也很爱惜他的才能,在加上知道是来俊臣伪造的《谢死表》以陷害狄仁杰,所以免其死罪,贬为彭泽令。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契丹人犯河北,狄仁杰被武则天再次起用。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等于再度复相。武则天几乎没有直呼过狄仁杰的名字,而是唤其“国老”,以示尊崇。狄仁杰在任内,也不负武则天所望,兴利除弊,并选拔上一批后来的名臣,如张柬之、姚崇等。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武则天之所以会如此尊崇狄仁杰,一来是因为狄仁杰有真本事,能够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地为朝廷办好事。必须得提到一点的是,武则天是非常爱惜人才的。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随同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撰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武则天看了檄文后,感叹道:“这样的人才竟然没有被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
二来,狄仁杰始终以唐臣自称,但也多方替武则天担忧的善后之事着想。狄仁杰劝武则天最后禅位于中宗李显,而非侄子武承嗣。狄仁杰劝谏说:“陛下毕竟是李家的儿媳妇和皇后,以后千秋万世也要供奉的。如果传位武承嗣,后来武承嗣只会传位于子孙,作为武承嗣姑妈的陛下,您的位置将放在哪里呀?”这种话估计整个朝堂之上,也只有狄仁杰敢说。而对狄仁杰所说,武则天也会慎重考虑。估计这种君臣关系,古往今来,也只有这一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