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主要有8大支系,即缅族支系、克伦族支系、掸族支系、若开族支系、孟族支系、克钦族支系、钦族支系和克耶族支系。
缅族有9个分支,即缅(巴玛 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约(Yaw)、耶本(Yabein)、克都(Kadu)、格南(Ganan)、萨隆(Hsalon)和蓬(Phon)。
克伦族总计有11个分支,即克伦(Kayin)、白克伦(Kayinphyu)、勃雷底(Paleiti)、 孟克伦(Monkayin)、色郭克伦(Sakaw Kayin)、德雷勃瓦(Tahleipwa)、勃姑(Paku) 、勃外(Bwe)、木奈勃瓦(Mawneipwa)、谋勃瓦(Mpowa)和波克伦(Pokayin)。
掸族共有33个分支,即掸(Shan)、云(Yun)、桂(Kwi)、 频(Phyin)、达奥(Tha-o)、萨诺(Sanaw)、勃雷(Palei)、茵(In)、宋(Son)、 卡姆(Khamu)、果(Kaw)、果敢(Kokant)、坎地掸(Khanti Shan)、贡(Gon)、当尤 (Taugyo)、德努(Danu)、伯朗(Palaung)、苗(Myaungzi)、茵加(Yingya)、茵奈 (Yinnet)、小掸(Shankalay)、大掸(Shangyi)、拉祜(Lahu)、仂拉(Lwela)、茵 达(Intha)、艾对(Aittwe)、勃欧(Po-o)、傣仂(Tainlwe)、傣连(Tainlyam)、 傣龙(Thainlon)、傣雷(Tainlei)、迈达(Maintha)和木掸(Mawshan)。
若开族共有7个分支,即若开(Yakhain)、克曼(Kaman)、卡 密(Khamwi)、岱奈(Dainnet)、玛尔玛基(Malamargyi)、谬(Myo)和德(Thet)。
克钦族的支系有12个,即克钦(Kachin)、克尤(Kayo)、德朗(Dalaung)、景颇(Gye inphaw)、高意(Gawyi)、克库(Kakhu)、杜茵(Duyin)、玛育(Mayu)、耶湾(Yawan )、拉希(Lashi)、阿济(Azi)和傈僳(Lihsu)。
钦族共有53个支系,即钦(Chin)、梅台(Metai)、克岱(Kathe)、萨莱(Hsalai)、 克林都鲁些(Kalintaw-Lushe)、克米(Kami)、奥瓦克米(Aw-wakami)、润挪(Khawno )、康梭(Khaungso)、康塞钦(KhaunghsainChin)、卡瓦西姆(Khwahsim)、孔立(Khu n li)、甘贝(Ganbe)、贵代(Gweite)、阮(Nywan)、西散(Hsisan)、辛坦(Hsinhtan )、塞丹(Hsaintan)、扎当(Zataung)、佐通(Zohton)、佐佩(Zophei)、佐(Zo) 、赞涅(Zanhnyat)、德榜(Tapaung)、铁定(Tihtein)、德赞(Teizan)、达都(Tado )、多尔(Tawr)、定姆(Dim)、岱(Dain)、那加(Narga)、丹都(Tandu)、玛茵(M aryin)、勃南(Panan)、玛甘(Makan)、玛乎(Mahu)、米延(Miyan)、米埃(Mi-e) 、门(Mwin)、鲁鲜鲁些(Lushain-Lushe)、雷渗(Leimyo)、林代(Linte)、劳都(La unt-ht u)、莱(Lain)、莱佐(Lainzo)、巴金姆(Parkim)、华尔诺(Hwarlngo)、阿努(A-n u)、阿南(A-nau)、乌布(U-pu)、阿休钦(Asho Chin)、养突(Yaunghtu)等。
克耶族共有9个支系,即:克耶(Kaya)、泽仁(Zayein)、克延(Kayan)、给扣(Geikho)、给巴 (Geiba)、巴叶(Paye)、玛努玛诺(Manu-manaw)、茵达莱(Yintale)、茵多(Yindaw)。
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缅人。8世纪初南下,沿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太平江、瑞丽江河谷通道于9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9世纪中叶,白狼先缅人陆续集中到了缅甸中部叫栖一带,并在叫牺附近建立了11个村庄。
羌族就是炎帝神农氏部族,住在渭河两岸、大巴、秦岭,最后向西到青海甘肃四川,向东南到神农架。
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人体特征与缅族相近,是一支与占缅人有着渊源关系的缅族亲属民族。克钦族进入缅甸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开始与缅族、掸族接触,接受缅甸文化。
克伦族与缅甸族同源,都是从中国西北的羌族南迁的,属于蒙古人种,进入缅甸的时间比缅族还要早一些,大约于公元1世纪前后进入。
缅甸的缅族是汉藏民族,和汉族、藏族关系较近,是和其他汉藏系统民族一起自西从西域进入东亚。
缅甸远古历史5000年前,缅甸的依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将缅甸分成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但缅甸族(缅人)是不是缅甸的土著居民。 缅甸最初的土著是印度尼西亚的尼格黎多人(矮黑人)。公元前4世纪,楚国人庄蹻入滇,扩地数千里,沟通了中缅之间的交往,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开通。缅甸这时有了部落国家,即占族建立的大公国。占族是涵化矮黑人之后的南岛人的后裔。 公元前后,中国哀牢(濮、闽濮)人[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在缅甸的即今天的孟人(the Mons)。进入缅甸的孟族居住在锡当河(Sittang River)流域。 此后,青藏高原的藏缅人的一部分顺山势南迁缅甸。公元3世纪,缅甸族(Burmese)的一支骠族(the 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骠国,以卑谬为都城。
缅甸古代历史 11世纪初,定居叫栖一带的缅族,吸收了骠国、孟人、南诏、掸人的先进文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建立了蒲甘王国,定都蒲甘(Pagan)。1044年,蒲甘王朝国王阿奴律陀(Anurudha)统一缅甸全境,成为缅甸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1058年始创缅文字母。1287年,蒙古在西双版纳设立了宣慰司,忽必烈的两个大臣由此南攻缅甸,灭了浦甘王朝。于是,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定都仰光东北80公里的勃固(bago);掸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对峙状态。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发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1539年勃固王朝为东吁(东坞、东固、Toungoo)王朝所灭。1555年阿瓦王朝也为东吁王朝所灭。15世纪末,原先逃到锡当河流域东吁(仰光-曼德勒之间)一带躲避战乱的缅族,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力量。东吁缅族首领明吉瑜宣布脱离阿瓦王朝,自立为王。1531年,明吉瑜之子达彬瑞蒂正式建立东吁王朝。在达彬瑞和继任的第二位国王莽应龙在位期间,东吁王朝历多次南攻北伐,终于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