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造英雄,中华民族人才辈出,韩信是比较特出的一个,这个时代,必定会出现韩信这样的人才,不可否认的。刘邦也必定得天下,不容至疑。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从秦末数百支反秦义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第二大仅次于项羽的势力吗?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击败了秦国名将王离的长城军团,和秦国大将赵贲的中央近卫军团等多支实力强劲的秦军,一路西进畅通无阻吗?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第一个打进关中,拿下咸阳,接收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成为第一个成功灭亡秦朝中央政府的反秦义军,这个时候有韩信吗?没有。
历史的发展永远是一股趋势,而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刘邦能够夺取天下,除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外,与刘邦本人身上独特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有没有韩信,刘邦都能统一天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韩信的存在,加速了刘邦统一天下的时间和进度,但必须明确的是,刘邦的天下是自已打下来的,而不是依靠韩信打下来的。
刘邦在遇到韩信之前,从起兵反秦到被封为汉中王,刘邦从一介亭长到逃犯,再从逃犯到造反军,最后从造反军到汉中王,刘邦只用了三年,就从一个小小的沛县亭成长为横跨巴、蜀及汉中三地,拥兵十万的天下第二大势力的诸侯,刘邦完全靠的是自已的能力,没有韩信一毛钱关系。
自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推荐给刘邦后,刘邦就开始了对韩信的“重用”,但是重用韩信是分阶段的,刘邦对韩信的任用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考察期;二是独立带兵作战期;三是猜忌期。
一、考察期
萧何说韩信是国士无双的人才,刘邦不敢说不信,也不敢说全信,如果仅是文职高官,倒也罢了,韩信可是拜了大将军,要带领军队打仗,胜了,没有话说,确实是人才,败了,一支军队就完了,韩信说得再天花乱坠,没有实际经验,任何领导也不敢给他独自领军,否则赵括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在起初,刘邦虽然拜了韩信为大将军,但更多是考察期,在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中,韩信的作用充其量就是刘邦身边的首席军事参谋,韩信参与了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 但在其中也只是给刘邦提提建议,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而由刘邦做决策。
还定三秦的战役是韩信策划,刘邦直接领导的,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大军直扑章邯驻守的陈仓,由赵衍向刘邦提供了一条可以绕到陈仓背后的小路,刘邦另派出一支少数民族武装绕到章邯背后,最终攻破陈仓,打进关中。
此战韩信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建议,即使没有韩信,也有其他的谋士提供,比如韩王信也提供了同样的策略。
彭城之战则是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三万大兵打得全军溃散,死伤无数,而且是一溃千里,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直退到荥阳(今河南郑州东)才站稳脚跟,此战史书未记载韩信提过什么建议,总之汉军大败。
有时候常常想,历史是有许多巧合和机缘的,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打赢了,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这个兵仙韩信存在了,因为彭城之战如果刘邦赢了项羽,基本上天下就初定了,天下定了,就用不着大将军韩信了,可是刘邦败了,才有韩信在京、索一带收拢溃兵,以及后来的独立带兵作战开僻北方第二战线。
二、独立带兵作战期
彭城大败之后,刘邦痛定思痛,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重用了三个人,一是派随何说服英布加入刘邦;二是联络彭越在后方打游击牵制项羽;三就是重用韩信,让韩信独自带兵打仗,开僻北方第二战线。
韩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发挥了军事天才,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先后消灭魏国、代国、赵国、齐国,逼降燕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战役。
但是看待韩信的胜利,要从整个楚汉战争的全局来看,刘邦领导的荥阳一线才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韩信开僻的北方战线充其量只是第二战场或者副战场,若不是刘邦在正面战场顶住强大项羽的攻击,韩信能在北方旗开得胜吗?恐怕真没有那么容易。
或者把刘邦与韩信的位置对调一下,让韩信在正面战场与项羽死磕,刘邦去北方开僻第二战绩,韩信能取得主力战场的胜利吗?恐怕答案是不确定的。
三、猜忌期
韩信在拿下齐国后,公然向刘邦要假齐王的封号,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一旦被封王,韩信就从刘邦的下属成为一股独立的诸侯,性质就变了,刘邦给韩信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结果韩信成功后,就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这事放在到今天来说,恐怕也说不过去吧!
刘邦迫于形势,还是封了韩信齐王,一是形势所迫,还需要韩信为他打项羽,二是刘邦不吃眼前亏,先答应韩信,再秋后算帐,开始猜忌韩信了,这也是韩信给自已将来处境埋下的导火索。
刘邦与韩信合作的最后一仗是垓下之战,刘邦再次拥兵七十万,这个时候就算没有韩信,刘邦本人照样能打败项羽,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当时天下的形势对项羽极其不利,天下所有的诸侯基本上都倒向了刘邦,项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打天下讲的是能力与实力,即使没有韩信,刘邦也会利用各种手段逐渐打败项羽,刘邦在正面战场死死顶住项羽的时候,就算没有韩信,天下那些墙头草的诸侯也只会看热闹,等着看刘邦与项羽谁赢谁输,然后再投靠赢家就行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刘邦的个人能力超强,综合能力不是韩信能比的,如果说刘邦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老板,那韩信只能算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你说白手起家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谁强谁弱呢?
刘邦是依靠自已能力打出来的天下,而韩信是在刘邦所给平台上发挥军事才能的人,刘邦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拼出来的,而韩信是依靠刘邦所给的一切资源来作战。
刘邦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韩信只需要关注打仗,刘邦会利用天下所有诸侯为自已作战 ,而韩信只能用自已的军事才能打仗,刘邦是天下的所有者,而韩信只是使用者。
然而,最重要的是,韩信的平台是刘邦提供的,没有刘邦提供这个平台给韩信,试问天下会有兵仙的成就吗?刘邦就是韩信的伯乐, 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啊!
没有韩信,刘邦打不过项羽;这是肯定的。因为刘邦没有韩信之前,屡战屡败。有人讲韩信造反,刘邦想去拿下韩信,谋士讲没去,你打不过他。
先非常明确的表明观点:没有韩信,刘邦是不可能击败项羽的。而且,是百分百不能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萧何早就下了结论:“韩信这样杰出的人才是举世无双的。大王(指刘邦)你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那就可以不用韩信了。但是如果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人能帮助你的人了。”这是韩信最初投奔刘邦不被重用出逃,萧何月下追韩信后给刘邦说的一席话。
萧何的结论对吗?事实证明没有一点错误。
1、为刘邦划定总体战略框架
韩信因萧何的一再推荐被拜为大将后,曾如同人们熟知的诸葛亮在隆中对话刘备一样(估计是诸葛亮受韩信的启发),对刘邦说:“大王要采取和项羽完全相反的做法,任用英勇作战的人,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消灭。把城池分封给有功的人,还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率领正义之师又顺从将士心愿,还有什么敌人打不垮,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个王是原秦军的大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仗,杀亡无数,还欺骗部下投降项羽。项王却用狡诈手段活埋投降的20多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没死,秦地父老十分痛恨这三个人。现在项羽强行分封这三人为王,秦地人民不会拥护他们。大王当初进入秦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废除秦朝苛刻法令,约法三章,秦地人民都希望你去做王。按照约定也应该如此,但最后你失去王位被贬到汉中,秦地人民都为你抱不平。如今大王现在发兵进军,三秦之地只要一封文书就可平定。”
以上的说法十分靠谱,而后来的战局发展也基本按照韩信的总体战略框架进行的。
2、谋划决定性的战役,指挥若定
随后的战局发展全在韩信的胸中。先是平定三秦,兵出函谷关在最初攻打彭城时曾溃散,韩信接手后马上大败楚军,使项羽不能西进。而他指挥的与魏王豹之战可谓经典。韩信先是摆开疑兵,佯装渡河,却派伏兵用木制瓮、盆悄然渡河,偷袭而成,魏王豹被俘。攻打赵国同样也是经典。赵王集结重兵20万与韩信对峙。韩信安营扎寨后,半夜让2000名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目的是赵军随后在战场上要追击汉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营中,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旗帜。”随后两军开战,韩信令军队假装溃败,赵军倾巢追赶。2000名轻骑兵冲进赵军营寨,插上汉军红旗。而韩信把主力背水列阵,与赵军背水一战,死而后生。赵军打不败汉军想退回时发现大本营全是汉军旗,以为后方失守,纷纷逃跑。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活捉赵王歇。
韩信倍受诟病的收齐之战又是怎样的?韩信领兵没有过黄河前,听说郦食其已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本想要停止前军,但蒯通劝说继续进攻。韩信就依计渡过黄河袭击齐国历下的军队,并打到齐国都城。当然,郦食其也被齐王烹杀了。随后,齐王田广逃到高密,楚军也派来救兵,与汉军形成对峙。
对于此事,后人对韩信多有争议,本来人家已归顺,你这么一打,不仅让郦食其被杀,而且齐军和楚军联合对抗,使本来简明清楚的战局发生了变化。在这场大战中,韩信让人连夜做了1万多个沙袋,堵住河水的上游,带领部队渡河袭击楚军,其后假装失败往回跑。楚军渡河追击,整信派人挖开沙袋,河水汹涌而下。楚军无法渡河,韩信令军队猛烈截杀,随后俘虏了齐王田广,楚军全部投降,齐国平定。
3、韩信被胜者为王的人贴上标签
韩信这时派人向刘邦上书:“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靠近楚国,如果不设立一个国王来镇抚,局势会不稳定。现在我的权力太小,不足以安定齐地,请求自立为代理齐王。”这里又是韩信被人争议之处,为什么非打齐国不可,原来你是有野心啊。
但是韩信真有野心吗?并非如此!蒯通在韩信成为齐王后,用三分天下、鼎足而王来劝说韩信,但被韩信拒绝。如果真有野心此时不反更待何时?说明,之前韩信的谋划完全是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出发的,不似所谓的政治家想的那么阴暗。
而当初蒯通劝说韩信渡黄河继续攻打齐国,是这样说的:“将军受命汉王攻打齐国,又派具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去劝降,难道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了吗?况且郦食其一介书生,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70余城,将军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50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这番话坚定了韩信进军齐国的决心。想想也是,齐国归顺还是传言,刘邦又没让停止进军,我能不按原指令行动吗?再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靠近楚国”,如果不打一下,怎么能让齐国信服汉军的威严?这是你一个书生能理解的吗?所以,韩信最终的决定并非没有一点私利,但肯定不是有野心要搞三国鼎立。那些认为韩信决策错误,并使汉军无谓伤亡的观点是迂腐之见。
楚汉争霸如果没有韩信将使天秤倒向项羽。从刘邦出兵平定三秦,兵出函谷关之后,韩信一直是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者,并具体指挥了关键战役。设想,如果没有韩信的指挥若定,刘邦怎么会最终打败项羽?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写的,胜者为王的人为表现诛杀韩信的正确,才会淡化他的作用,为他贴上一个反叛者的标签。
丝语观点:肯定不可以!没有韩信的刘汉,一个彭城之战就足以使其灰飞烟灭!
★点击右上角【关注】,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温馨提示:完整阅读本文约需用时3分钟,欢迎您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分享、点赞和鼓励!
读书品史明事理,借古鉴今知兴替。让丝语和您一起走进历史,走近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过去和曾经,去读去品去明,去了解、去揭秘那一场场或惊心动魄或平庸肮脏的“兴替”……
本文看点:楚汉战争,刘邦最害怕的是项羽,其次就是韩信。彭城之战,刘邦56万之众被项羽3万精兵打得是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张良想办法让刘邦熄怒,不是张良的计谋让韩信救兵驰援,被项羽围困荥阳抛妻舍家的刘邦就会遭遇灭顶之灾,楚汉战争就会演变成项(羽)、韩(信)之争,后面也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一、从彭城之战看,韩信是决定楚汉相争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
彭城之战,刘邦乘项羽集兵攻打田荣,彭城空虚之机,收降五个诸侯联兵56万攻占彭城,可谓是已经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然而,项羽率3万精兵回救彭城,一经接战就将刘邦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得丢下妻子儿女和老父亲,带着张良等数十骑狼狈而逃,白白丢了到手的大好形势。正如张良说:“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楚可破也。”由此可见韩信对于楚汉之争中的刘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
二、从荥阳之围看,韩信是楚汉相争战争天平上最关键的一个筹码。
刘邦进军受阻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韩信所率大军却势如破竹,取得了北路战线上的节节胜利,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紧接着占据了齐国的故地。
刘邦不仅没有对韩信进行褒奖,还转怒于其没有及时回援为自己解围大发其愤。当时如果陈平与张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韩信向背对楚汉战争胜负的重要性,设法让刘邦依计虚抚韩信,刘汉内部的权位矛盾就会被激化,就会失去楚汉战争天平上最关键的一个筹码。正如东汉苟悦所说:“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
也正是因为稳住了韩信,有了韩信这个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筹码,才使得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刘汉才可以一步步走向胜利。可以说刘邦有韩信则顺,无则危甚至兵败如山倒。
三、从骇下之战看,韩信是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负的关键和根本性条件。
骇下之战,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惨遭失败,刘邦只得躲在固陵的壁垒中,正是韩信、彭越派兵驰援,解了刘邦的解燃眉之急,并让各路兵马陆续会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沱河北岸)。然后,韩信先是用“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密不透风地围困在垓下,接着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楚军士气,一举击败楚军,迫使项羽伤别虞姬、自刎身亡。否则,战争最后的胜负,不得而知。可以说韩信是决定楚汉战争最后胜负的关键和根本性条件。
总之,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等待他的将是节节败退,甚至兵败身亡、身首异处。
这里是芒果论史!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的最高成就至多不过一个割据政权,称霸天下的目标几乎没有可能达到。
萧何极力举荐韩信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但此时的韩信并未真正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自起兵以来打仗都是亲征,尤其是西入灭秦之顺利让他的心中积聚了一股傲气。刘邦自认为打不过项羽,并不是说他觉得在兵法一道上他不如项羽,而是在人口、资源、土地上不如项羽。
所以即便萧何称韩信“国士无双”,刘邦也没有给韩信兵权,就连拜韩信为“大将军”也不过是为了稳住萧何而已(萧何曾经为了追韩信,深夜逃跑)。韩信真正被重用是在刘邦经历彭城之败后,项羽用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所带来的后果是使得刘邦真正的意识到了“正面作战,他确实不是项羽的对手”!
虽然打仗不如项羽,但刘邦也有他自己的长处,那就是“知人善任”。他决定将东方的土地都分给能够与他一同击败项羽的勇士,张良为他推荐了三个人选——韩信、彭越、黥布。经过张良的推荐,韩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他的第一战是灭魏。
从此,韩信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连灭魏、代、赵、燕、齐五国,与刘邦一起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其中灭赵时有井陉之战,韩信以三万新兵击败赵国二十万大军,灭燕时韩信用李左车之计不战而屈人之兵,灭齐时有潍水之战,韩信杀项羽大将龙且及二十万士兵。
灭齐之后,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此时刘邦有二十万,项羽有十万,武涉、蒯通都劝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项二人三分天下,当时的韩信也确实有那个本事。
更为人称道的是,韩信灭魏之后刘邦收其兵权,韩信灭赵之后刘邦收其兵权。也就是说,韩信灭赵、灭燕、齐时所用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百姓,即便如此他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用书面一点的话来说,韩信具有不可替代性,用接地气的话来说,韩信打的全是神仙仗,别人打不了。如果刘邦失去了韩信,他首先会失去“汉中对”,这是他从巴蜀出兵占领关中的关键谋略,其次,他无法腾出手来攻打其他诸侯国,楚汉争霸之所以是楚汉争霸,不是因为秦末乱世只有楚、汉两个国家,而是因为在刘邦项羽二人僵持不下的时候,韩信以一支偏师将其他诸侯国全给灭了。
刘邦最擅长的“知人善任”,很不巧的是齐国的田横也具备这个优点,即便汉朝建立之后,田横手下的五百勇士也不愿意投降汉朝,集体自杀,让刘邦惊愕不已。对于人心的把控,田横不输于刘邦,他和刘邦的差距在于他没有萧何、张良、韩信。所以说,没有韩信,刘邦无法称霸天下,对刘邦而言,能够做到与项羽僵持不下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程度。魏豹、陈馀、赵歇都不是善茬,而田横更是不逊色于刘邦,豪杰遍地的时代,如果没有韩信连灭无国的传奇,天下难定。
韩信在刘邦取得天下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失韩信,刘邦也就失天下!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从楚汉战爭来看,在韩信未被任用前,刘邦基本上屡战屡败,因为尽管刘邦兵多将不少,都抵挡不了楚霸王的勇猛,一个冲杀,刘邦必逃无异。
自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后,局势就渐渐的改观了。由于韩信善于用兵,结果垓下一战,击溃了楚兵,项羽最后在乌江边自刎,刘邦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汉王朝,封韩信为淮阴侯。
个人觉得能
韩信只是加快了刘邦打败项羽的进程,就算是没有韩信,也会冒出一些其他优秀的将领出来,比如说曹参,周勃,灌婴,樊哙,彭越,英布等,他们都是懂得用兵之道的将领。我们就拿其中的曹参为例吧。
曹参是曹参本是管理监狱的典狱长(有文化),从刘邦一开始造反就跟着他干,并且还做的相当不错。他的功劳不仅仅体现在反秦的战争中,就算是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他当时就是作为韩信的援军,在楚汉战争中也有很大的功绩。
在汉朝建立论功行赏的时候众臣就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而司马迁也评价说:“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另外,个人觉得,刘邦与项羽的争斗,完全是拼的个人魅力。刘邦是一个流氓出身,而项羽是一个贵族后代。并且项羽会用兵,但是刘邦不一样,他会用人。他的手底下,有萧何张良等谋士,也有韩信曹参等将领。而反观项羽,好不容易有一个范增,还被自己给逼走了,可见项羽的刚愎自用。
项羽的个人秉性决定了他不能够成就天下的统一霸业,而刘邦却能(能够狠心到踢自己的儿子下车自己逃跑)。所以说,要成就大事,心中就要又一个大局意识,不拘小节的同时也要察言观色、知人善用。
如果刘邦没有韩信帮助,是不可能打败项羽的。
第一,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楚汉时期最强的。
韩信少年父母双亡,他尽历人间冷暖,尝遍人间百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从小经历磨练的他,练就了超强本领,练就了顽强意志,这让他更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更让人称赞的是,韩信从小酷爱兵书,不管生活有困苦也不放弃,日积月累,韩信对兵法已了然于胸。尽管当时没有实践的机会,但他却以道具的形式自我演练,效果往往出奇的好。有了这些垫底,他一旦有机会时,让他统军打仗,便如鱼得水。特别是韩信又是个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的人才,所以,刘邦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其军事才能便逐渐发挥出来,而只半桶水的项羽显然不是他的对手。
第二,韩信的战绩是楚汉时期最突出的。
韩信自率汉军出关后,先平三秦之地,后和刘邦兵分两路,刘邦直接和项羽对抗,韩信则进行"剪翼活动",对归附项羽的诸侯王进行个个击破,凭着超强本领,灭魏,平赵,剿齐,通过南征北战,消灭了项羽的"后援团"。这为刘邦创造了良好机会。而在对项羽方面,他歼灭了项羽手下第一悍将龙且,特别是在垓下之战中,他用十面埋伏,彻底打败了项羽,逼使项羽最终乌江自刎。
可以说整个楚汉争霸中,刘邦从来没有在正面战中战胜过项羽,而除了韩信,也没有其他人,韩信无论功绩还是军事才能都是出类拔萃的,这连战神项羽也难望背颈。总之,刘邦如果没有韩信支持,是不可能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
这个真的不好说,估计可能性不大,为什么呢?我们先说“垓下之战”,我们都知道这次大的经典合围战役,是韩信所指挥。兵力为60万以上,对阵断粮多日的10万楚军。其中韩信灭几个诸侯国后带了30万会师垓下,刘邦带了20万,英布与彭越加起来也不下10万之众。我们都知道这次战役的结果是经过几次冲杀,楚军虽损失惨重,但最后扔被项羽亲帅800死士突围至乌江。
你说说60万大军天罗地网,还差点被几百人突围。如果这次没有韩信和他那30万大军,就刘邦那30万大军能打的过项羽吗?就算三倍于项羽……为什么刘邦在没有韩信的情况下能和项羽对峙那么多年呢?那是因为刘邦躲在“荥阳城”里,压根就没敢出来和项羽打过,(因为之前的彭城之战56万差点被人家3万杀光了)……所以刘邦很聪明啊,想躲在城里拖死项羽,拖到韩信打过来,结果也证明刘邦这么做是对的,(你项羽不是擅长冲杀吗,我就不跟你冲杀,我躲起来哈哈)
所以“彭城之战”要不是刘邦运气好,风沙作怪,早死几次了。综上所述,垓下之战如果没有韩信和他带来的30万大军,很可能又是一次“彭城大捷”。说实在的,垓下之战完全靠人多才打败项羽这位“战术大师”,人数降到30万,就是十个韩信也顶不住霸王的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