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师”是指那些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编组建议,接受德国军事教官训练,装备了德制武器(或者仿制)装备的国民党部队的统称。首先可以先确定一点,在可歌可泣的淞沪血战中,“德械师”是以惨败告终的。而这样的失利,其实与他们的装备有着莫大的关联。从整体的装备来看,“德械师”的作战能力在国内属于较好的行列,但是与日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按照原先规划的编制,整编后的“德械师”具体编组为一个师辖2个旅,师部直辖单位有1个炮兵营(12门75毫米山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连),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1个卫生队和2个补充团(补充旅级)。旅辖2个团,2个旅就是4个团。每个团直辖一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个机炮连(6门60毫米高射炮),1个通信连和1个特务连。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每连3个排,每排3挺机枪30支步枪。按照这份规划,每个“德械师”总兵力为1.4万人。而且,每个德械师当时还准备单独装备4门150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只是规划,实际情况却是十分糟糕。据网友“熊熊评说”统计,战斗次数最多的“德械36师”全师人数虽然超过了1万人,但是仍缺编2000多人。全师在淞沪会战中,投入武器为步/马枪4876支,轻重机枪427挺、迫击炮24门、山野炮18门;配各类子弹843310发、迫击炮弹1040发、山野炮弹1500发。由于在战斗中损失太大,36师先后接受了4次补充,每次1500~2000人。每补充一次,意味着兵员的质量都会下滑。而且,更难以接受的是,武器装备也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加速消耗。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除了损失大量步枪外,重武器的损耗极为严重。351挺轻机枪损失了177挺,76挺重机枪损失了51挺、24门迫击炮损失了20门、18门山野炮损失了16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装备精良的“德械师”为何就是打不赢日军?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装备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问题。150毫米重炮直接需要蒋介石的同意才能调动,前线部队主要依靠的火力,仍旧是75毫米山炮和野炮,迫击炮射程近,而且数量也不多。与之相比,日军除了有师团级150毫米重炮和105毫米重炮直接支援外,还有海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航空兵投掷的航空炸弹。在战斗中,国军“德械师”虽有心杀敌,但是奈何火力差距还是太大。很多人认为国内“德械师”能直接比肩德国精锐的国防军,其实相差非常大。德国国防军的步兵师,其作战能力正面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巅峰时期的德国精锐师,甚至具备击溃一个日军甲种师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