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了。
问:孔子是圣人,那老子呢?
答:老子天下第一!哈哈
这是个段子,但是其中还是有点道理的。中国的文字很深奥,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新风堂堂主 2017-03-20 08:58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六 亲 不 和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有 忠 臣 。
第二章,第三章就已经描述了对于美、善、贤、货、欲的不标榜,才能得到真正的美善。只是论述,理论性的东西,了解起来不透彻。
于是,这一章放在现实之中,来描述这个观点。
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是春秋战国的400年动乱,可谓民不聊生。于是怀有仁爱之心的老子、孔子等等针对各自所理解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自己的治世学说,可以说是一剂药方。用南怀瑾大师的总结:
不仁不义,所以孔子提出“仁义”;
假仁假义,所以老子提出“自然”。
诸子百家,几乎都是崇尚上古时代,学术源头大多引用百经之首的《易经》。貌似每个学说,都认为现世不如上古时代,所以提出相应的各种学说。有个基本点,好像都是说:道、德、仁、义、礼、乐、刑、乱。这样一个逐渐递减的社会发展过程,“一代不如一代”。道衰落了,于是出现德;德衰落了,于是出现仁;仁衰落了,于是出现义;义衰落了,于是出现礼;礼衰落了,于是出现乐;乐衰落了,于是出现刑(所谓乱世须用重典);刑衰落了,于是就真乱了……老子、孔子所处的时代,就是真正的乱世,400年战乱。
回到正文。
此段读起来非常易懂,没有看不懂的字句。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值得每个人深思。
大道废,有仁义。道衰落了,于是出现了仁义。而这仁义,有多少是真仁义,又有多少是假仁假义?如果每个人都仁义,何来仁义之说?如果每个人都幸福,何来幸福之说?如果每个人都懂礼貌,何来礼貌之说?现在上个厕所,机会都会看到两个标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为啥?因为很多人不冲,很多人尿在外面,所以,才要去提倡,才要去教育。当电视、媒体每天都在教这人们说“谢谢,对不起”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礼得是沦落到了什么地步便可想而知。记得初中时候学历史,说当年宋美龄提出的“新生活运动”,好像有点假模假样的意思。那么,现在呢?
智慧出,有大伪。崇尚智者,招贤纳士,一定会有伪善的假道学出现。智慧和诡计,几乎就是一会事情,就看所为结果是站在谁的角度。民间有个俗语“要想做忠臣,就要比奸臣还奸臣”,对付坏人,一定要比坏人还坏人,要不然你怎么能对付的了他呢?“大智大慧”和“老奸巨猾”,就智慧层面,应该都属于一流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出发点和利益点的公与私、私与众。
由道家衍生出来的兵家提出了“兵者,诡道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孝与不孝,是相对的。没有不孝,怎么看的出孝?一家人,说哪个小孩是孝子,必定是另外的几个不孝,才会凸显出他的孝。
国家混乱有忠臣。这个就太多太多的例子了,最最有名的随便说出两个,就能理解了。比干、屈原。
道法自然,不标榜任何美与善、好与坏。但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或者人生缺失的太多,所以会时刻在标榜或者提醒自己去可以的追求什么。所以,道是理想,是最大的追求,不过人们早已忘记了还需要有这个追求。
道家,崇尚自然而然之大道。老子用极为缜密的思维和行文,教诲世人很多道理。只不过,后人更多的把其中的一些道理理解成了阴谋诡计,而且还发扬光大。“不笑,不为道”。不被这样利用,也就不成为道了。
清雍正时期,库银亏空。雍正皇帝提出谁能解决这个问题,重赏。山西巡抚诺珉,很快完成任务,雍正皇帝大为褒奖。后来,被田文镜等人发现造假。于是革职查办,杀头了结。
没钱的时候,我们希望有工作有钱;工作繁忙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出去走走”;出去走走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人可以说说话,找个“知己”;……人的欲望在每时每刻几乎都不一样,于是我们心中的希望(也就是所自我标榜的目标)也变了。然而,这时刻变化的目标背后,是否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呢?
值得每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