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合理吗?:77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不但不合理,而且没有可能性。就我地的老教师来看,70年代末进入教
77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不但不合理,而且没有可能性。
就我地的老教师来看,70年代末进入教育系统的老大学生,多成为教育行业的领导级人物。最次也是一校之长。
我们学校的校长,是1979年毕业的老大学生,中文系毕业,早在2002就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目前在我校拿最高的工资。
和我们校长同界的老大学生以及上几界的老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基本全部分散在省、市、县教育局担任重要职务,他们也早已评上了高级职称。
如下图所示,即使是体育老师同样可以轻松评上高级职称:
之所以77年考入大学老教师现在不可能是初级职称,是因为:
完全不合理,按照正常情况发展,77年考入大学的老师参加工作都30多年了,再怎么说也不应该是初级职称。
如果是中学老师,熬资历的话这个年龄差不多也应该是中学高级职称。
如果是小学老师,熬资历的话这个年龄差不多也是小教高级教师职称。
如果是大学老师,学术水平很一般这个年龄差不多也该是副教师职称。
这么多年了还是初级职称,只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工作极度不负责任,但是又有编制,无法被开除,只是得不到职称的晋升,答主倒是见过40岁还是助教身份的高校教师,不过人家是自己在外开公司,学校的工作就是当买社保的副业。
2,不会做人,在单位到处得罪人,多年以来评职称也没有份儿,这种也有,不过概率极低。
3,因病不能长期正常工作,这种老师也有,因为有编制学校不能将其辞退,只能这么养着发基本工资到退休,这种概率也非常低。
综上所述,这种现象概率万中无一,77年考大学当老师,再怎么也混个教授当当啊。
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提出这种问题,就是没有基本的历史常识,用现在的政策去套上世纪的事情,荒唐可笑。77年考入大学的人,现在是初级职称的可能性直接就是0。除了一种特别的情况,这种特殊情况,我们等一会再说,先说通常的情况。
这一年考上大学的,分配到学校当教师的很少很少,太抢手了,根本轮不到学校。别说大学,就是一个中等师范,现在是没有人看得上的中专学历,都是被抢的对象。那时候,中小学队伍里,中专大专大学毕业的比例,简直低的可怜。
笔者的叔叔是1988年的“五大”毕业生。也许提问题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五大”毕业生吧?当时全日制的中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根本就不够用,所以就兴办电大、职大、夜大、函大、业大,那时候连自学考试还没有开始。
在一个乡,叔叔同学三人一起就读一起毕业,当时是小学教师在职读的电大,一毕业,中学校长就三顾茅庐来了,叔叔的两位同学去了中学,叔叔坚决不去。恢复职称制度后,直接就是中级职称,连初级职称都没经历过。
77年考上大学的人,要比叔叔他们牛的很,教龄也长了好多,实行职称制度时,凭着第一学历超高,教龄又够长,直接就是中级职称,连过渡都不需要。
刚开始评职称时,学历和教龄最重要,别的都放一边,同等条件下再看。而像这位教育老前辈,一所学校里是很难找出跟其同等条件的。一个学历就无人能及,加上教龄,还有能跟其相比的吗?那现在的情况去套当年的情况,不是很荒谬吗?
那么,77年的大学生做了老师,至今有没有可能还是初级职称呢?只要是一直在学校工作的,没有任何可能。我说的这种情况是,这位老师,到学校工作不久后,在教师实行职称制度前,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从事的不是教师工作。
比如被借调或者调到了政府机关,这种情况,凭着那资质和文凭,再回到学校的概率非常小,混个副科就是最差的。当然,一定也有混不好的,或者不想在外面混了,想回到学校做老本行。
如果是刚实行职称制度时回来,也绝对不会是初级。但是,回来的迟了。其走出教师队伍时,大专或者大学文凭,那是别人仰望的存在,等到其回来时,已经稀松平常了,小学教师都本科化了,中学教师里研究生学历都不稀奇了。当初的优势,已经变成了劣势,想晋升个中级都很难,这倒是事实。
但是,这种情况并非常态,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这位77年的大学生并不是教师,怎么可能评上职称呢?
对于笔者的分析,大家觉得对吗?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要想考入大学,确实是需要相当水平的,因为,除了当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不少的老三届。三水三心以前有一个同事,就是77年考入大学的,他经常给我讲大学的趣事,最好笑的就是同学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他们班上最大的35岁,最小的19岁!而他们的辅导员,只有20多岁,遇到什么事情,经常需要和班上的大哥大、大姐大们商量。
所以,77年考入大学的,那绝对的天之骄子!
如果77年考上本科,迄今也已经42年,一般来说,那批大学生,都已经退休了。那这批当初的天之骄子,一直到退休都还是初级职称,这合理吗?
其实,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存在多种可能性的问题。
1.一般来说,工作40余年还是初级职称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一些老教师包括一些退休多年的老教师,都有所接触和了解。据我所知,没有一个老教师退休的时候还是初级职称!
我前面讲到的那名77年参加高考的同时,刚刚赶上正高级,他就被评为了正高级,我们后面都改口称呼其为“教授”。
2.由于自己不愿意准备材料,没有评上高一级职称,不能证明职称制度不合理。
现在,很多老师对职称制度有这样那样的意见,这都可以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比职称制度更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也就是说,职称制度有问题,特别是在各地方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问题。但工作几十年一直到退休,都还是初级职称,却并不能说明职称不合理。因为,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自己不愿意主动去评造成的——评选职称,准备材料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三水三心当年评职称,各种材料累积起来,装了一个纸箱子!
所以,有个别老师不愿意麻烦。我以前有一个同事,比我大好几岁,我都评了高级,他还是初级——根本原因,就是他不想准备材料。你说,自己不准备材料,又怪得了谁呢?
3.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因素。
77年的大学生,退休都是初级,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却是在是有可能的。比如,调离教育岗位,从事其他工作去了,职称自然就停留在了最初阶段。还有就是当年有诸如“停薪留职”之类的政策,有的就下海创业,等回到学校的时候,嘉玲工龄以及教学档案都没有,制成自然就评不了。
另外,有老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病假甚至病休(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职称自然也评不了。
总之,职称制度虽然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指标设定,让老师们伤透了心。但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极端的例子,老证明职称制度是不合理的——要知道,这种归因方式,本身是不科学的。
与我同年工作,而今我也是二级教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年申报几次评一级教师,但是,教育、人事局都以在什么岗评什么职的体面理由,不同意我申报。我原小学教师,后因高完中需要政工干部,所以调到中学从事保卫、政教工资10%;(3)我的薪级工资:从77年参工以来至今已有41周年了应当41或42薪级,但是,当时口高坪人社局却给我定为26个薪级,而今才38个薪级。由此可见,要整人可以乱执行政策,有权非常任性。我还有其他遭遇,就不叙述了。要论工作,一直以来,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几十年了。看工作成效,年度考核为合格、优秀(15个,一年一个)以上,甚至县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呼……而今落得冤无处伸,投诉无门啊!请善良正义的人为我支招解决这一问题吧!
1.不了解具体人具体事,很难说清合理不合理!
2.说个真人真事:
李某,77年考入某专科学校,学制二年,大专学历,学的英语,79年分到高中任教。由于李某学的英语知识太少,尽管那时的高中英语课本非常简单,仍不能胜任。加之上课呆板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意见很大,常常把他哄出教室。上不成课就停,学习,再上课,再上不成,再停,实在不能上课,就去打铃(那时还没有电铃)。1988年实行职称评定,李某被评为初级。自此后李某在校干杂活,直到退休也没评上中级高级。合理不合理?李某自己说很合理,自己评上到不合理了,因为自己多年来干的是杂活,不是干的教学工作,二十年都没代课啦,就凭这一条我怎么能晋升中高级呢?
注:1977年刚回复高考时专科是二年后来改为三年制
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这得是多么难得的小概率事件呀。合不合理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说实话,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一、77年考入大学的大学生可是宝贝。中断十年的高考在1977年中恢复了,570万考生参考,录取27万人,录取率是4.7%。那时的大学生真的是天之骄子,非常珍贵。所以无论毕业分配在哪里都会得到重视,估计分配在高中、大学的可能性大。因为当时太缺乏人才了,正宗大学毕业生是各单位都喜欢的宝贝。
二、当年大学毕业的老教师还是初级职称真的是小概率事件。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大学毕业在88年职称开始职称制度时就可以定初级职称。而四年后就可以评高一级职称,由于当年大学毕业生的稀缺性,就是再不济也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93年就可以评上中级职称,哪怕运气差点,也可以多等两年也能升为中级职称呀。如果不是在小学当教师,现在应该是高级教师或副教授,水平高点的在大学可以当教授了。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肯定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因素很多,主观与客观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按照1977年考入大学,与现在相差41年,年龄至少在60以上,70岁左右。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绝对的是有些文化功底的。1977级的大学生,如果在高校或科研机构,20年前就评上正高职称了。
先说主观原因。第一不学无术,长期病假等,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如果是这种情况,早就开除或调离岗位了,还能在教师岗位上吗?说明还是符合上岗条件的。第二,自己没有申报职称。中国的职称先要个人申报,然后评聘。如果自己不申报,也不允许别人代办申报,那就没职称。我认识一位著名图书设计师,获奖无数,他在大学工作,完全可以评上高级职称,但是他鄙视高级职称申报,至今还是中级职称。想起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汤用彤,他的著作获得教育部奖励,他不屑一顾,说:从来都是我给学生打分,还要教育部给我打分?从这位1977年的老教师情况说,评过初级职称,此后或许就没有申报。
再说客观原因。初中级职称比较简单,名额没有限制,大学毕业,执教几年,有几篇论文,基本上都能通过。副高尤其是正高,条件要求相对高,关键是有名额限制,不是符合条件的都能送评。比如说今年只有一个名额,单位三人符合申报正高职称条件,其中一位领导,论文条件排在第三位,但是结果还是领导上了。单位不给你申报,符合条件也没辙。在中国评职称,并不一定是学术水平,而是社会关系、职位岗位等多种因素的体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了,却不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中国几千个院士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所以,你看到很多人有教授头衔的,学术水平并不见得都比副教授高,如果是民间人士(草根学者)连中级职称都未必有。
对于1977年大学毕业的老教师,还是初级职称,很不理解,不是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按说,30年前就可以评上中级职称,20年前评上副教授没问题,现在都有90后的教授了。20年前评副高职称还没有非博士学位不可的要求。在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在退休前,都会有照顾的正常,评个副高职称算是安慰。我有多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升职无望,年龄接近退休,这时候都评了副高职称,算是工作、职称到顶了。
因此,这位老教师的初级职称,我推测是自己不想申报了。当初没报,后来想报觉得年龄大了,还评中级职称,与二三十岁的娃娃一道评,太掉份了,干脆不申报了。有良好的口碑,有优秀的学生(学生都是教授了),就足够了,职称什么的不过是过眼烟云,不要也罢。
我是77级的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毕业后一直任教。1986年恢复职称,但那时的职称要考英语。我在大学时没有开英语课,这时候只好靠自学,考的是北京大学杜秉政的理科英语教科书,中级职称要求考到北京大学三年级的水平,大约要记3500个单词,六本英语教科书内容。我自学考了85分,再加上出版cn号论文,就评上中级了。(当时发表论文不要交版费,还有稿费可领,不像现在论文可以买的)。到1994年要评高级,仍然要考英语,但要求是北大毕业生英语水平,我又自学考了92分,发表了几篇论文,又考上了高级。当时有许多教师,因为英语不懂,又没有发表论文,就选择放弃考试,所以一直评不上。
二三十年时间一直保持初级职称,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只有这几种可能:其一,相关教师离开工作岗位,停薪留职,多年之后再返回三尺讲台。当你返回三尺讲台的时候职称评聘已经开始限定名额;其二,当事人因经常犯错而时不时被处分。身背处分的情况下,想要评上职称的可能性也不大;其三,当事人懒得评职称,教育部门让其把职称评聘的材料交上去,这货“选择性失明”、“选择性失聪”。试问,评职称你自己都无所谓,还会有谁为你的职称牵肠挂肚呢?在从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始终无法晋升为中级职称,其中没有“事故”,至少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你说对吧?
在职称评聘实施的前20年时间里,各个地区基本上没有限定名额一说。而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多地区对每个级别的职称进行限定名额,这就为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提供滋生的“土壤”。说到职称评聘方面最不幸的教师,肯定不会是50后和60后,而是70后和80后。在小部分70后和大部分80后当中,因为职称评聘名额限制而卡在初级职称的并不鲜见,毕竟职称评聘的初衷是好的,但“一部好经”交给一些“歪嘴和尚”来念,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